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雾开慈禧陵(慈禧陵地下宫殿清理之谜图文珍藏本)
内容
编辑推荐

封建皇朝的历代帝王为求死后依然能够享受如同人间一般的荣华富贵,他们的陵寝都伴有丰厚的墓葬品,也正是因为如此,引来了盗墓贼。在中国封建皇朝的末期,权倾朝野数十年的慈禧太后,她的墓葬品更是数不胜数,且件件价值连城。然后就在她下葬后不久,她的陵寝就遭到了毁坏性的盗掘。在她去世100年之后,第一部研究慈禧陵寝的专著终于问世,它将为我们揭开皇陵神秘的面纱,见证历史真实的面貌……

内容推荐

作者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依据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和国家图书馆浩瀚的档案和史料,大量阅读了清代史籍和清人笔记,对于清东陵的各陵进行了多次实地勘察,走访了很多当年的守陵旗人,取得了许多珍贵的第一手资料,对于那些需要甄别的问题和历史谜团,根据自己的理解,加以考证和辨别,历时一年多,撰写而成。本书在内容上尽量体现真实、详细,并附有大量珍贵的图片,力图将读者带回当年慈禧陵所有事件的第一现场。

目录

序章 从失踪的十八颗珍珠手串说起/1

第一章 守墓人的梦想/15

清东陵风水宝地的由来/16

铁饭碗:守陵人的生活/22

走进清东陵的农民专家/29

开启慈禧陵地宫的风波/33

第二章 走进慈禧陵/37

一块被废弃的丹陛石/38

慈禧选“风水”/44

东西太后葬西东/6l

比紫禁城还豪华的陵寝/65

第三章 惊天古墓盗案/81

落日大清帝国/82

盗陵将军孙殿英/89

关于东陵陵寝被盗案的电讯/92

盗陵嫌疑人缘何被释放/97

逃兵供出东陵被盗案真相/102

高等军法会审判东陵盗案/105

谁是真正的盗墓者/111

慈禧遗体的重殓/113

陵墓被盗国宝的去向/116

第四章 慈禧陵地宫的清理/119

打开慈禧陵地宫/120

真假:两份慈禧陵地宫藏宝图/138

发现慈禧遗体/141

4次进京寻找一盘录像带/148

第五章 慈禧陵地宫探秘/153

有关慈禧遗体的传闻/154

没有发现美容秘籍/156

揭开慈禧陵地宫之谜/161

第六章 慈禧与清宫命案/167

得天花的同治皇帝/168

被囚禁的光绪皇帝/180

吞金而死的皇后/191

慈安皇太后的暴死/198

投井而亡的皇妃/2ll

第七章 不得不说的历史/223

慈禧“垂帘听政”的来历/224

慈禧的“名”和“号”/227

慈禧升迁的缘由/234

第八章 走进世界文化遗产/245

试读章节

在慈禧陵神路桥以北,有一块凤在上龙在下图案雕刻的丹陛石。这是在慈禧陵重新修建时废弃的那块,这块丹陛石是在慈禧陵东砂山外的乱砖石堆中发现的。

1965年夏天的一天,几个在乱砖石堆处干活的工人,正有气无力地捡砖头装车,准备拉往别的陵寝。那年的夏天显得格外热,远处的知了使大劲地叫着: “知了,知了……”

一个刁着卷烟的工人从地上站了起来,伸了一下腰,张嘴刚要说话,嘴里的烟掉了下来,掉到砖石堆的缝隙里了。

那个人见烟掉到砖缝里,急忙去捡,但还是晚了一步。同事见了,笑了起来:“抽支整根烟的命都没有,得了,得顺。”原来这位抽烟的工人叫王得顺。王得顺的脸上有些不带劲了,“我非得把它找出来,抽了……”。王得顺蹲下身去,在乱砖石堆中使劲地翻腾起来。

这个乱砖石堆是原先慈禧陵重修时临时堆放的废料,占地很大。慈禧陵刚建成,光绪和慈禧先后就死了。清廷因忙着办理慈禧和光绪的丧事,又办理慈禧的奉安山陵大典,紧接着又操持光绪的陵寝。光绪的陵寝还没建成,清王朝就倒了。以致重修慈禧陵时的大量建筑废料长期堆放在陵寝附近,未来得及清走。当地人便把堆放的废料中一些尚能用的砖头、石块拣回家里砌墙盖房,废料堆逐渐成了破烂不堪的垃圾堆了。

1952年,清东陵文物保管所成立后,保管所的人便开始用陵寝周围所剩的废弃旧料修补填砌各陵的地宫盗口,后来又组织一些民工清理陵寝周围的废料垃圾,以便日后对游人开放陵寝。

王得顺等几个民工正是在这种背景下才来到清东陵当小工的,每天可以拿上1元2角钱。这1元2角钱在现在不算什么,可这在1965年可是一个不小的数目。一个壮劳力在当时辛苦地干上一天能挣多少工分?不过也就合上四五角钱罢了,一个国家正式干部一个月不也就是30多元钱吗?能在东陵当个小工,在当时来说是最好的工作了,挣来的钱除了交给生产队买一些工分之外还有剩头。当然,这并不是说任何人都能来东陵干活的,那个叫得顺的民工就是托“后门”来的。自己被嘲笑了,他感到受嘲笑的还有他的“后门”,于是他发起狠来,两只手将砖头扔得飞了起来。其他的民工则在一旁闲聊。王得顺见此,气不打一处来。忽然他脑瓜一转,冒出一个“坏水”来, “我也嘲弄一下他们”。

“我找到宝贝了……你们看,这是什么?”王得顺大叫起来,其他的几个民工全围拢过来观看,“啥呀,啥呀……”,“在哪呢?我看看……”,好奇心使得民工都惊奇起来。大家都知道,清东陵大多数陵寝地宫虽然都被盗过,但陵上的一些东西有的还没有被卖而是藏了起来。这些年不时发现在地里或墙体内藏有好东西。也许这回他们在这堆不起眼的垃圾废料中会有所发现。甚至有人联想到如果真的发现了好东西是上报还是私分呢。大家顺着王得顺的手指方向看去,发现面前已被拣出一个一尺多大的坑来,坑里面有许多的老泥土,一块砖头下面则是一块石雕刻。

“这是什么……”

“扒出来看看”,几个民工与王得顺一起扒起砖头,“是地窨子盖,还是啥的……”很快,大伙扒出一个3米多见方的空地来,呈现在大伙面前的则是一块长方形的巨大石块,用木棍和水清理掉石块上的泥土, “这不是慈禧大殿前的丹陛石吗?”有人说道,“图案像是像,不是还有一块吗?”“是不是这玩意下面有东西呀……”,有人提出不同的想法。

大伙正在议论纷纷,一个20多岁的年轻人走了过来,“你们说啥呢不干活?……”

“杜同志,我们正想向你们汇报呢,你看这是怎么回事?”来人正是保管所职工杜清林。

“我看看”,杜清林往前凑了凑:“这是一块石雕刻,不过看起来很像慈禧大殿前的丹陛石……只是雕刻手法不同……”,杜清林嘟囔着。

P38-40

序言

刚刚为徐广源先生的《正说清朝十二后妃》写过书评不久,又收到徐广源面交的其子徐鑫的《雾开慈禧陵:慈禧陵地下宫殿清理之谜》的书籍。我深深感佩这对子承父业,长期潜心清代陵寝研究的朴实学者。

慈禧太后是执掌晚清朝政的铁碗女人,近代以来一直备受人们的关注。现今有关慈禧的各种著述已是很多,史家正说。影视戏说,民间传说,林林总总,可谓千秋各异。然而,所有这些评说,大多是有关慈禧生前的朝政活动和宫廷生活,至于慈禧死后的情况,譬如关于慈禧陵的营建、关于慈禧陵地宫的葬宝、关于慈禧遗体的遭遇等等,还没有专门的著述。就此而言,徐鑫的这本书可谓是迄今为止第一部研究慈禧陵寝的专著。

粗览这部书稿,我深感这是一部清代陵寝研究的力作。洋洋二十余万言,笔墨间浸透着这样一个突出特色——平实可信。徐广源先生家在河北遵化,在清东陵文物管理处工作30多年,曾亲自参加过慈禧和香妃地宫的清理,一直致力于清代陵寝研究。我在徐广源先生的《正说清朝十二后后妃》的书评中曾写道: “笔者身居档房二十载,常常见到徐广源先生不避寒暑来京查档,省吃简居,风尘仆仆,是一个治学扎实、做人朴实的学者。”徐广源先生大海捞针,查阅并掌握了大量的有关清代陵寝的第一手档案资料。显然,徐鑫的《雾开慈禧陵》充分利用了这些珍贵的原始档案。譬如精通风水的官员关于为慈禧选择陵址情况的几次奏报,慈禧陵详细的设计规制和施工方案,还有慈禧陵被盗后有关追查审理的案卷等等,透过翔实的档案文件,我们看到了慈禧陵的风雨沧桑和内中详情。正因全书建立在可靠的档案文献基础上,以档证史,匡正讹误,所述所论才更中肯平实,可靠可信。

让历史走进现实,让大众贴近正史,这是文史工作者的责任,也是史学研究价值的充分体现。因此,史学不应仅仅是少数史学专家的学问,而应走下金字塔,面向大众。在这方面,近些年不少文史工作者通过各种形式做出了不懈的努力,并取得了相当不错的社会反响,这是十分可喜的。人们说,当今快节奏的现代社会,我们已进入读图时代。那么,要让史学研究成果走近大众,自然也需要形象、直观的历史图片来说明些问题。徐鑫的《雾开慈禧陵》收录了大量的珍贵图片,起到了以图证史的特殊作用。翻阅《雾开慈禧陵》,我们可以看到大量精美珍贵的图影,其中有清宫档案、帝后图像、宫廷字画,也有陵寝画样、御用物品,特别是慈禧的内棺照片及其遗物照片,展示的是第一现场拍摄的图片,是十分珍贵的。这些插图,与文字浑然一体,有机结合,可谓相得益彰,这就使得该书不仅可信,而且可读,更值得收藏 。

《雾开慈禧陵》一书立足慈禧陵,又走出慈禧陵。该书不仅较为全面地披陈了慈禧陵的内情,还涉及与慈禧相关的人和事,如和慈禧密切相关的慈安之死、同治之死、光绪之死、珍妃之死等,该书集各家之说,娓娓道来,这无疑会有助于读者更全面地了解慈禧。

《雾开慈禧陵》彰显陵寝研究特色,对慈禧的生前身后事,从陵寝的特殊角度作了诠释,也显示出作者一定的文史知识功底。可以说,该书对清史爱好者是一部难得的可信读物,对专业研究人员来说,也有一定的参考借鉴作用。诚然,这部著述也还存在一些缺憾,其研究深度和系统性还有待加强。但平心而论,徐鑫作为一个乡间年轻的文史爱好者,战胜病魔,克服困苦,十几载矢志于陵寝研究,苦乐于文史笔耕,通过自己锲而不舍的艰辛努力,在前几年就已写出了《走进香妃墓》、 《点击乾隆陵地宫》两部书,已属不易。现在又写出这样一部具有一定特色的历史与考古相结合的专门著述,更为难能可贵,其研究水平又有了明显的提高,可喜可贺!愿意看到徐鑫先生更多更有力度的研究成果问世!

李国荣

2007年12月

后记

由我撰写的《雾开慈禧陵:慈禧陵地下宫殿清理之谜》一书即将出版了,这是我写作的第3本书,它能够得以顺利出版是值得高兴的。

我在清东陵工作了10多年,由于家离清东陵很近,又受父亲的影响,耳濡目染,渐渐使我对清东陵和清史有了非常浓厚的兴趣。在我涉足这个领域后发现其中有很多的疏漏和遗失,许多谜团尚待破解。填写这些空白,无论对现代还是未来,都具有重要意义。在父亲的鼓励和支持下,我先后出版了《走进香妃墓》、《点击乾隆陵地宫》等两本书。这次又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依据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和国家图书馆浩瀚的档案和史料,大量阅读了清代史籍和清人笔记,对于清东陵的各陵进行了多次实地勘察,走访了很多当年的守陵旗人,取得了许多珍贵的第一手资料,并努力从浩瀚的史料中剥蚕抽丝,对于那些需要甄别的问题和历史谜团,根据自己的理解,加以考证和辨别,经过一年多的准备和撰写,终于写出了本书。但愿我的这本书对于清史研究者、爱好者和广大读者来说,能够有所补益,能够增加些快乐,我就知足了。

本书在完稿之后得到了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编研部主任、著名清史专家李国荣研究员的特别关注,他在繁忙的工作中为本书做序,在此表示真挚的谢意!更令我深深敬重的是,李国荣先生那种大家风范、提携后人的学者修养,谦谦儒者、师表后学。金城出版社的领导和责任编辑对本书提出了若干修改意见,为本书的顺利出版付出了心血,在此表示衷心的感谢。

同时还要感谢那些没有见过面的朋友王旭、麻铮强、潘景婕、程曦、冯建明、李宏杰等,在我写作本书时,是他们给了我莫大的精神支持和鼓舞,才使我坚持了下来。本书中参考了王其亨、李国荣、于善浦、岳南等专家学者的研究成果,并使用了他们的一些图片,限于行文体例,未能一一注明,在此一并致以最真挚的谢意。

本书在内容上尽量体现真实、详细,并附有大量珍贵的图片,力图将读者带回当年慈禧陵所有事件的第一现场。在此,我自信地认为,此书既无野史附会之弊,也无道听途说之嫌,想来还不会贻害读者。

徐鑫

2007年12月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雾开慈禧陵(慈禧陵地下宫殿清理之谜图文珍藏本)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徐鑫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金城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800849985
开本 16开
页数 260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200
出版时间 2008-01-01
首版时间 2008-01-01
印刷时间 2008-01-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生活休闲-旅游地图-地图
图书小类
重量 0.4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K928.76
丛书名
印张 16.75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40
170
16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7 18:27: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