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从学者个人际遇、学术交游、师友传承诸方面入手,了解学术著作从酝酿到成品的过程,并深入学人心灵深处,体味他们献身学术研究的执著与艰辛。由此,全书展现出一段有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甚至还有情节的学术史事。
图书 | 绝域与绝学--清代中叶西北史地学研究 |
内容 | 编辑推荐 本书从学者个人际遇、学术交游、师友传承诸方面入手,了解学术著作从酝酿到成品的过程,并深入学人心灵深处,体味他们献身学术研究的执著与艰辛。由此,全书展现出一段有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甚至还有情节的学术史事。 目录 序 导 言 第1章 轮廓初现:疆域拓展与西北著作出现 一 最初的印象:行纪、日记、杂记 二 “絮广轮”与“陈圭臬”:舆图、方略、图志 三 文献中的西北:前代史志的回溯 第2章 绝域与绝业:西北方志类著作的修撰 一 “事宜”、“事略”、“识略”:乾嘉时期的新疆地方修志活动 二 祁韵士的贡献 三 徐松的收获 附表 徐松新疆实地考察活动详情表 第3章 “显学”之势:道光初年的西北研究盛况 一 徐松的际遇 二 龚自珍的“天地东西南北之学” 三 “显学”局面的形成 第4章 重回文献:西北研究之重心移转 一 徐松的学术追求 二 沈垚治学中的“变”与“不变”:回向书斋还是走向现实 三 张穆与西北研究有关文献的发掘整理 第5章 再谈经世:学以致用的努力 一 沈垚对“技”与“学”的反思 二 顾炎武的榜样意义 三 武功方略与“悉夷”“制夷” 第6章 走向终结:三部代表作的问世 一 集成之作:《蒙古游牧记》 二 殷鉴之作:《元史新编》 三 承袭与转变之间:《朔方备乘》 第7章 同光余声:学术史的延续与衍变 一 收藏、整理、刊印:徐松等人的著作在晚清士人中的流传 二 新萼、繁花、果实:同光年间蒙元史地研究之成就 三 边徼、界务、舆图:经世致用命题的转换 尾 声 后 记 征引文献与主要参考书目 索 引 出版后记 |
标签 | |
缩略图 | ![]() |
书名 | 绝域与绝学--清代中叶西北史地学研究 |
副书名 | |
原作名 | |
作者 | 郭丽萍 |
译者 | |
编者 | |
绘者 | |
出版社 | 三联书店 |
商品编码(ISBN) | 9787108028549 |
开本 | 32开 |
页数 | 329 |
版次 | 1 |
装订 | 平装 |
字数 | 268 |
出版时间 | 2007-12-01 |
首版时间 | 2007-12-01 |
印刷时间 | 2007-12-01 |
正文语种 | 汉 |
读者对象 |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
适用范围 | |
发行范围 | 公开发行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首发网站 | |
连载网址 | |
图书大类 | 人文社科-历史-中国史 |
图书小类 | |
重量 | 0.386 |
CIP核字 | |
中图分类号 | K294 |
丛书名 | |
印张 | 10.75 |
印次 | 1 |
出版地 | 北京 |
长 | 210 |
宽 | 145 |
高 | 14 |
整理 | |
媒质 | 图书 |
用纸 | 普通纸 |
是否注音 | 否 |
影印版本 | 原版 |
出版商国别 | CN |
是否套装 | 单册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版权提供者 | |
定价 | |
印数 | 6000 |
出品方 | |
作品荣誉 | |
主角 | |
配角 | |
其他角色 | |
一句话简介 | |
立意 | |
作品视角 | |
所属系列 | |
文章进度 | |
内容简介 | |
作者简介 | |
目录 | |
文摘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