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从普通女孩到银行家
内容
编辑推荐

您的孩子写过自己的家史吗?您的孩子规划过自己的一生吗?您的孩子学过家庭理财吗?您的孩子独立做过什么项目吗?您的孩子自己动手饲养过小动物吗?您的孩子去陌生人家里敲过门吗?您的孩子懂得营养与健康吗?您知道国外是怎么请家教吗?您了解西方教育体制也存在的不足吗?……

阅读完此书,如果您觉得书中这些内容对您有所启发,请推荐给您认为也应该读一读此书的熟人和朋友。

本书作者对她的女儿在加拿大读小学、中学、大学和进入北美金融界,整个成长过程所做的详细纪录。那里面渗透了她的教育观,体现了东西方教子观点的激烈碰撞,还形象地刻画出中外教育与就业体制的差别,以及东西方社会文化、思想观念、思维方法和生活态度上的不同。

内容推荐

这本书是一个教授,对她的女儿在加拿大读小学、中学、大学和进入北美金融界,整个成长过程所做的详细纪录。那里面渗透了她的教育观,体现了东西方教子观点的激烈碰撞,还形象地刻画出中外教育与就业体制的差别,以及东西方社会文化、思想观念、思维方法和生活态度上的不同。

书中没有理论上的论述,读者从本书主人公在加拿大如何渡过语言关、选校关、课程关、考试关、论文关、社交关、就业关、成才关、发展关,以及在金融界立足的真实故事中,可以找到孩子们成长的情感动力、目标动力、知识动力、母爱动力、家庭动力、思想动力、体能动力、智慧动力、性格动力、起飞动力……

想出国深造的学生,可以从本书中了解到在国外大学里获得高分的方法和成功就业的秘诀。致力于进入国际知名机构发展的年轻人,还可以从本书中了解到外国企业,特别是金融投资业对于人员素质的要求。

目录

序言/001

第一章 崭露头角:跨入北美金融界/001

面试中的智慧/005

PMF榜上有名/014

商务餐会上点菜的学问/016

建立业务联系的有效做法/018

老板喜欢这样的新手/020

感受华尔街的强悍/023

充分展示性格魅力/026

不露声色的各种测试/027

金融投资职业的发展前景/031

就业选择的决策分析法/034

能力决定职场生存/039

使自己强悍起来/041

诚信是一种境界/042

母亲的感慨之一:西方大学与人才培养/043

第二章 小学生的乐园:在玩儿中快乐地学习成长/047

没有吃上麦当劳/051

为什么有些人那么富/052

住在洋人家里/054

学习在西餐厅就餐的规矩/056

上小学第一天她发现了什么/058

如何看待贫富差异/060

闯过语言关/062

小孩子也会拼命/064

什么是小学生最重要的/067

勤奋也要靠灌输/068

用写日记的方法补英语/070

贪玩儿不见得是坏事/072

玩物并不丧志/077

从卖小鼠中悟出买卖学问/080

懂得关爱与照顾别人/083

小动物带来创作灵性/085

用生日庆典加深友情/087

去陌生人家敲门练出胆量/091

玩儿出花样使她变得无所畏惧/094

读书读报的习惯从被迫开始/097

帮孩子战胜懒惰/100

小学课程面面观/102

母亲的感慨之二:中加小学教育比较/108

第三章 中学生的思考:我将来想要过什么样的生活/111

义务卖书——上中学的第一课/115

选课和注册全靠自己/118

13岁——独立生活的开始/120

写家史震动了她/121

我的一生应当怎样度过/125

认识“钱与生活”的关系/127

第一次懂得营养与健康/129

处理好必修课与选修课的关系/131

数学永远是最重要的/134

孩子的智慧在于唤醒/137

英语永远是要提高的/140

从世界名著中领悟人生与社会/145

模拟投资项目影响她的一生/147

选择金融专业不是一时冲动/150

为考商学院做准备/152

考试得高分为何不易/154

获最高学术奖的秘诀/157

陶艺课使她走进审美世界/159

经济实惠的学车决定/162

寻找生活中的美/164

无法忘怀的荒野探险/165

终身受益的大课/170

男女朋友的不同作用/175

从警语名言中感悟人生/177

同学互相测试看谁见多识广/179

在打工中体会生活的艰辛/181

母亲的感慨之三:毕业典礼结束一个时代/185

第四章 凯歌从这里奏起:不做一个死读书的大学生/189

谋生手段决定专业确定/193

选择大学要考虑是否提供实习机会/196

名校想要什么样的学生/200

商学院培养的是交际能手/204

从中学向大学过渡的学问/206

分数决定选课空间/210

选择教授比选择课程更重要/213

不能忽视的上课技巧/215

让教授记住你的名字/219

考试得高分的秘诀/224

从失误中找回自信/226

练就写好论文的硬功夫/229

找到一个学习伙伴/232

学会放松的本领/234

争取做社团领袖/237

暑期做直销员受益匪浅/240

画出自己的朋友圈子/242

从旅游中学些什么/246

好书是思想的导游/248

母亲的感慨之四:人生的思考/252

第五章 就业技巧:雏燕在世界资本市场上空翱翔/255

有求职激情才能打动雇主/259

让雇主找到聘用你的理由/262

面试中胜出靠充分准备/264

如何与竞争对手拉开距离/270

向长者借智慧/272

找到自己的“生活教练”/274

牢记家长的叮嘱/278

打点行李的学问/280

熟悉新城市新工作的新规矩/283

保持清醒头脑和旺盛精力的窍门/285

投资银行家的双重性格/286

母亲的感慨之五:成长动力的思考/287

尾声/291

试读章节

商务餐会上点菜的学问

我是在女儿进入PMF投资组合管理基金项目两个多月之后,从国外回到温哥华的。使我不能相信的是,女儿似乎已经从一个天真活泼的大学生成长为一位庄重稳健、落落大方的职业女性。回到温哥华的第一天,她就对我说:“妈妈,很对不起,您刚回来,我就不能和您一起吃晚餐。今天晚上我要出席导师晚宴。”

“什么是导师晚宴?”我不解地问道。

“噢,我们PMF投资组合管理基金项目聘请了16名在金融界享有盛名的投资专家作为我们的导师。他们有的是投资公司德高望重的总裁;有的是掌控成百上千亿投资的基金经理;有的还是当年我们项目的捐款人和缔造者。我们从金融界这些经验丰富的导师那里,学习在课堂上很难学到的从业知识,并获得投资建议。同时,导师们还是我们在事业发展方面的咨询顾问。

在运作PMF项目提供给我们的300多万美元的投资基金过程中,我们可以随时与导师们联系,并要求与这16名导师中的任何一个人会面,向他们请教投资方略,探讨股市行情。虽然PMF项目鼓励我们向所有导师求教,但是根据每人负责的投资领域的不同,我们每个人分别还配有相对固定的两三个导师。

比如,我负责在能源、科技、耐用消费品和日常生活用品领域的投资,专门辅导我的三位导师就是这方面的投资老手。在股票的选择和买卖交易过程中,我可以随时给他们打电话,请他们帮我分析能源类股、科技类股和消费品类股的走势,向他们了解我要投资公司的经营情况。

令我折服的是,不论我问到哪一家企业在生产、营销、计划、科研、创新、竞争、管理、财务、人事等哪一方面的问题,导师们都能做出入木三分的分析。导师们经常对我说,要想对自己选择的股票有信心,就要对该机构的经营情况了如指掌,这样才能掌握最佳的出人市时间与股价的定位等操作性问题。不了解的公司,绝对不能做出盲目投资的决定。

导师们把我们作为金融界的小苗来栽培。每次与他们交谈,我都有受宠若惊的感觉。因为与他们之间的悬殊简直是太大了。不过,我在努力学习着、实践着、进步着。导师们每个月都为我们举办一两次专题讲座。讲座的内容涉及投资领域方方面面的知识和技能。从这些讲座中学到的东西,使我一步一步地向着成为一名干练的基金经理迈进。

导师们为我们所付出的一切都是无私无偿、自觉自愿的。PMF项目所有毕业生从导师那里学到的一切,也是无边无沿、受益终身的。大家永远都不会忘记这些导师们。今天的导师晚宴,就是UBC大学为了欢送PMF项目今年的毕业生成功进入华尔街和贝尔街,同时也为了感谢导师们多年来对他们的培育而举行的。”

导师晚宴将在温哥华市中心极为豪华的五帆大厦举行。我看到女儿放学后熟练地化了淡妆,把早已剪好的披肩发梳理整齐,换上深咖啡色的西服套装,又找出一打她自己的名片。

她在把名片放进皮夹之前对我说:“您看,学校已经给我们制作了这样精美的名片。我们现在参加所有业界的活动,都代表着PMF投资组合管理基金项目。我们的教授就连在宴会上应该如何点菜,点什么菜通常应该配什么酒这样的细节全都教给我们了。”

“那么,你能告诉我,你都学会了哪些点菜的学问吗?”我好奇地问女儿。

她回答道:“首先要掌握的是知道点什么价格的菜。如果是对方请客,要让东道主先点,同时留意人家点的菜的价位。吃西餐,是每人一份,各点各的菜。按照洋人的规矩,客人点的菜不应该比主人点的菜贵。当然,也没有必要点过于便宜的菜。价格与主人的相等或略低是最佳选择。

其次,要避免点吃起来容易流到自己身上或溅到别人身上,吃相很狼狈的菜肴。在商务餐会上,一般应该点那些比较容易用刀叉吃的东西。因为吃是次要的,谈事情是主要的。

最重要的一点是要注意自己所点的菜肴的分量,不能在盘子里留下剩菜。如果饭前不是很饿,估计自己吃不多,点菜时就一定要一小份。如果要了一大份,吃不了,剩在了桌上,会让人认为你很浪费。再说,如果连自己吃多少都掌握不了,还怎么能够指望人家对你有好印象?

至于配酒的学问,简单地说,在商业餐会上,一般应该点酒精含量低的红葡萄酒或白葡萄酒,避免点高浓度的烈性酒。酒的价位最好也不要高出主人所点的酒水的价格。

如果是我们请客,在做东道主之前的两三天,我们通常会向餐厅索要菜单和酒水价格表。根据我们的预算,决定点什么价格的菜肴和酒水,做到胸中有数。否则,在餐桌上,当着客人的面,对点什么价格的菜肴和酒水犹豫不决,既耽误时间,又丢面子。”

女儿讲的这些,对于国内打算进外企工作或出国留学的年轻人来讲,其实是很有用的。在涉外活动中,年轻人经常有机会参加各种类型的餐会。如果不懂得就餐规矩,就很难在餐会上表现出色,达到利用餐会扩大交往,结识朋友,建立业务联系,为将来就业与创业开路的目的。

女儿有个男同学,申请欧洲某大银行的投资银行家职务,银行让他和所有笔试合格的候选人一起参加一个商务餐会,并将实况录下来,然后根据录像中每个人的表现,决定最佳人选。由此可见,PMF教授指导学生如何点菜配酒,绝不是无的放矢。

建立业务联系的有效做法

女儿给我解释完点菜的学问以后,把名片夹装进皮包,驾车赴宴去了。在温哥华和女儿住上一段时间以后,我发现她经常要出席商务宴会。除了导师晚宴,还有客户委员会的晚餐会议,以及各大银行和投资公司举行的商务早餐和午餐论坛。有时还要以PMF项目主人的身份,设宴招待从华尔街和贝尔街来的要员。

女儿告诉我,她已经习惯了西服革履,并且喜欢去市中心参加这些对她将来发展有益的餐会。她随手拿出一个名片簿给我看,并且解释说:“您不要认为,我参加这些活动,只是为了享受上流社会水准的餐会提供的美酒佳肴。其实,我是去学习、去交际、去建立各种业务联系。您看,这些名片上的人物,在当今金融界都有显赫的头衔,一般年轻人想结识他们谈何容易。

为了让金融界的大师们记住我的名字,在宴会上,我通常会主动和他们打招呼,顺便询问与他们公司有关的问题。您看,我还把在哪年、哪月、哪日、哪种活动中遇见他们,和他们一起探讨过哪些问题,分别记录在他们名片的背面,以便将来与他们联系时使用这些资料,使人家不觉得我莽撞。

如果是人家邀请我们,我还会在宴会之后,给邀请人寄去一张设计独特、制作精美的感谢卡。在上面写上感谢的话语,以此来加深对方对我的印象。我们的教授曾经讲过,这是建立联系的一种最有效的做法。

上次摩根·斯丹利公司负责固定收入投资的董事总经理从纽约来温哥华,邀请我们PMF项目的全体成员在市中心的豪华餐厅聚餐,吃得痛快不说,这位投资大师还相当风趣,给我们讲了许多业界的新闻。他看我长得像亚裔,就问我是不是中国人。当知道我是北京人之后,他还告诉我,他以前曾经在香港工作过。他的两个女儿都是在香港出生的,都会讲广东话。他认为21世纪是中国快速发展的世纪,并嘱咐我千万不要丢了我的母语。

与他的接触,使我感到作为中国人的荣幸。晚餐后的第二天,我去礼品店买了一张精美的感谢卡,又写上几句感激的话语寄给了他。这样做,一方面是为了感谢他对我的叮嘱;另一方面也想加深他对我的印象。”

女儿的这种方法很奏效,后来,她去华尔街访问,这位投资大师果然一眼就认出了她,还请她和PMF的其他同学一起用餐。PMF项目给女儿创造了许多参加商务餐会和访问投资银行的机会,帮助他们结识业界的名人,为将来就业去向的选择打下基础。

和女儿的交谈,还使我了解到,除了16名导师以外,PMF项目还有一个客户委员会。它是由10名投资专家组成的。委员们都是业界的名人,其中包括著名的金融分析师、基金经理、投资顾问、保险精算师、财经学者和从事金融教学的著名教授。

PMF项目的学生,每两个月要出席一次客户委员会的例行会议,向他们汇报在这两个月中的投资目标和投资活动,获得他们的认可。这种汇报包括书面和口头的两种。学生们把书面报告在会前递交给客户委员会的各位成员,在会上再向他们做口头汇报,同时接受他们的质询。

在例行会议上,学生们必须向客户委员会的专家们解释他们的投资理念:他们为什么选择这些股票和债券进行投资;他们的取舍原则以及他们预期的回报率。委员们通常都鼓励他们从低价到高价地挑选股票,以便获取最高的利润。委员们还特别强调风险管理,要求他们对可能出现的投资风险做出详尽的分析和预测。因此,在每次例会上,学生们必须依据既定的投资理念,针对所选择的投资组合,按照行业、规模、投资取向与方式进行分析汇报。

客户委员会对学生们的投资起到了一种“把关”的作用。学生们很感激这些专家为他们的成长所付出的无偿的时间和精力。在每次会议之前,学生们会分头准备书面报告,这种报告包括对经济形势和资本市场的分析、投资策略的选择、行业与公司的研究结论、股票表现的分析、债券投资回报的预期等等。在客户委员会的会议上,他们要随时准备接受委员们对报告的质询,以及委员们对他们的分析所提出的各种挑战。

客户委员会中,有的委员被业界公认为是温哥华的“投资上帝”,拥有博大精深的学识、经验和投资技巧。他们对学生们所买的债券、所选的股票、所投的公司的具体情况了如指掌。学生们要想在例行会议上不被他们问倒,就要200%地掌握资本市场的行情,以及自己负责的股票和债券的走势。

P16-19

序言

2004年5月1日,温哥华清晨的天空湛蓝无际,机场上空,穿梭在朵朵白云之间,依稀可见的是一架架刚刚起飞、飞往世界各地的班机。我深情地望着它们,心在有感觉地颤动,眼眶也变得湿润了。我如此激动,是因为我刚过19岁生日的女儿就坐在其中的一架飞机上。

她将飞往多伦多和纽约。不是去探亲,不是去旅游,也不是去上学,她是去工作,去多伦多的贝尔街,去著名投资银行的资产管理公司,在投资专家的指导下工作。她还将去纽约的华尔街,走访世界顶级的金融投资机构,并拜会在当今全球资本市场上叱咤风云的校友。临行前,她告诉我,这是她跨入国际金融界的第一步。她志在成为世界资本市场上杰出、干练的投资银行家。

作为母亲,有这样志高自信的女儿,我怎么能不兴奋呢?我继续遥望着那片广阔的天空,目送着一架架班机消失在天际。我的心仿佛也飞出了身体,随着浮想联翩的大脑一起翱翔。女儿成长过程中的生活片段,就在此时此刻,一幕幕地重现在我的眼前。那回忆的甘甜与兴奋,促使我提起笔来,把女儿来到加拿大前后所经历的故事写出来,与和我一样关爱孩子的父母,以及他们挚爱的子女,和所有渴望成就人生的朋友们一起分享。

像所有独生子女的父母一样,我只有一个孩子。也像所有独生子女的父母一样,我珍爱这个孩子。更像所有独生子女的父母一样,我希望这个孩子出入头地。同样,像所有独生子女的父母一样,我也为孩子的成长产生过许多担忧。我失望过,痛苦过,着急过,打骂过,挣扎过,甚至绝望过。

使我感到庆幸的是,当这个孩子长到19岁的时候,我终于看到了她成功的曙光,因为她健康快乐、胸襟开阔、落落大方、幽默活泼、好学上进、优秀自信、坚强勇敢、个性鲜明、爱好广泛、勤奋务实、善良正直、充满爱心、诚朴宽厚、富有知交、乐于助人、善于思考、目标明确、拥有专长、志向高远……

我很欣慰地看到,女儿所具备的这些成功素质当中,应该说都有我付出的心血。为了培养和教育女儿,我发明了一种人生主题论。我认为,孩子们的生活,在不同的时代有不同的主题。孩童时代,营养是主题;小学时代,玩儿是主题;中学时代,学习是主题;大学时代,专业是主题;毕业之后,成家立业是主题。我不知道,这一说法是否具有普遍意义。但是,它在我教育女儿的过程中产生了很好的效果。

在训练女儿独立思考能力的过程中,我还发明了一种立体交叉思维模式。教她懂得从正反两个方面、从里外不同角度、从今明不同时间、从上下不同方位、从中外不同国情入手,尽量全面地思考和分析问题,找到最佳的解决方案。这种思维模式对女儿思想的成熟产生了有效的影响。

与我的人生主题论和立体交叉思维模式相平行,西方开放的教育体制和宽松的成长环境,也孕育了女儿的成功素质。她10岁时,从北京来到加拿大,在温哥华继续接受小学、中学和大学教育。13岁时,在学校做了写家史和规划人生项目之后,开始思考自己的理想和志向。15岁时,社会学习课上的模拟投资项目激发了她对股票投资的浓厚兴趣,立志从事金融投资事业。由于少年立志和多方面的准备,她在19岁的时候成功跨入北美金融投资业,成为基金经理,获得为布列颠哥伦比亚大学操控和管理300多万美元(相当于2000多万元人民币)在国际资本市场上进行投资的机会。20岁的时候,就成功进入在加拿大资产跃居第二的道明银行,成为著名投资专家、该银行资产管理公司董事副总裁的暑期投资助手。21岁时,就任道明银行证券公司的暑期投资分析师。22岁大学毕业时,受聘于道明银行多伦多总部,成为投资银行家。23岁时,即已参与并承担了该行以85亿美元成功收购美国东部著名商业银行CBH等多起公司收购案。

应该说,家长的教育理念和孩子们从小所处的生活环境,以及他们在小学和中学所受的教育,对他们将来的成长有至关重要的影响。而学生本人在大学里所选择的专业、所从事的各种课外活动、所接触的人和所交的朋友以及他们所读的各种书籍,又直接影响着他们的价值观、人生观和世界观的形成,决定着他们毕业后的事业发展方向。对此,我有许多体会。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感觉有义务把这些体会写出来,和大家一起分享。

在家庭教育方面,我认为,父母亲应该设法成为孩子的朋友,没有必要和儿女摆架子。只有建立了朋友关系,在孩子成长的过程当中,父母亲才能去分享儿女进步的喜悦,去分担他们遇到挫折时的烦恼,去鼓励他们过一种健康、快乐、自信、向上的生活。

最重要的是,父母亲应该知道什么是自己孩子最珍爱的,主动和孩子们进行交流,尽量争取倾听他们的心声,因为从那些声音里面,我们可以体察到孩子们的喜怒哀乐,感受到他们成长的步伐。这样,当孩子成长到一定年龄,离家奔前程的时候,我们做父母的不会因此感到孤单,反而会发现自己又多了一个可以交心的朋友。因为孩子们会继续向我们倾诉心声,这样做已经成为了他们的习惯。而我们也在倾听孩子们心声的过程中,享受到无与伦比的天伦之乐。

本书中有好多话是专门讲给天下父母亲听的。我知道,他们和我一样,以父母亲独特的方式,爱抚着自己的孩子,教导着自己的孩子。这本书是我从母亲的角度近距离观察女儿,对她的成长过程进行的详细记录。那里面斟满了我的母爱,也渗透了我的教育观,还体现了东西方教子观点的激烈碰撞。我把这些毫无保留地写出来,真心希望读者从我培养女儿的经历中悟出些有用的道理。

除了家庭教育以外,女儿的成长与成熟更多的是受到了学校教育与社会环境的巨大影响。因此,本书所讲的许多故事是对这种影响的描述与分析。

从女儿在加拿大读小学、中学、大学和在金融界立足的成长经历中,读者可以体会到中外教育制度、就业体制,特别是在招聘新手上的差别,以及东西方社会文化、思想观念与思维方法上的不同,取各自之长,避各自之短。

在本书中,我并没有从理论上对这方面的内容展开论述,而是把女儿经历的一个个活生生的故事直接讲出来。因为,我相信,这些故事的细节,对于那些渴望了解西方教育与就业体制和社会文化特征的家长、教师、学生以及想出国留学和进入国际知名机构发展的年轻人,都会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后记

当这本书写到尾声的时候,我问了自己两个问题:一个是什么是孩子最珍爱的?另一个是我是一个成功的母亲吗?

第一个问题往往被许多家长所忽视。其实如果我们这些望子成龙、望女成风的独生子女家长,要是能够早些知道,我们的孩子最珍爱的东西是什么,在抚养和教育他们的过程中,我们就会少走许多弯路,既能避免孩子产生逆反心理,又能防止那些家长和子女之间反目成仇的悲剧发生。坦白地说,直到这本书写到结尾的时候,我才开始思考这个问题。从十月怀胎到孩子出生,从她牙牙学语到上小学、中学和大学,我满脑子考虑的都是如何抚养和按我的方式教育这个孩子,始终没有从女儿本人的角度考虑过,她最需要、最珍爱的东西到底是什么。

当我落笔为这本书写结尾的时候,我才开始思考,自己是一个成功的母亲吗?尽管我的家人和朋友给这个问题的答案都是肯定的,但是我和他们得出的结论正好相反。原因很简单,我到现在都不知道在女儿成长过程中,到底什么是她本人最珍爱的东西。

女儿成为投资银行家以后的第一个圣诞节,她回到我身边来度假。我正式地向她询问,究竟什么是一个孩子成长过程中最最珍爱的东西,也就是她最想从妈妈那里得到些什么东西,我让她从孩子的角度认真回答这个问题。

没想到她一点也没有迟疑,毫不犹豫地脱口说出:“第一是爱,无条件的爱。第二是鼓励,犯了错挨批评之后得到的鼓励。第三是自由,对自己想做的事有决策的自由。第四是理解,渴望大人的理解。第五是友谊,希望与大人能够像朋友一样的交流。”她接着说:“我不知道别的孩子从他们的家长那里渴求些什么。但是对于我来说,爱、鼓励、自由、理解和友谊这5点是我最需要、最珍爱的。您知道,为了从您那里获得自由和得到鼓励,我和您打过多少次架。当然,我们是不打不成交,要不然我们也不会成为朋友。”

“我们是朋友吗?”我大声地问女儿。

“当然是了,否则,我怎么能什么都和您说,什么都和您商量?要不是我把您当做朋友,我们之间怎么能有那么多的交流,那么多的争吵?您又哪来那么多的素材写这本书呢?”女儿反问道。

女儿提出的这5点,不能不引起我的反思。我回忆起女儿为了从我这里获得成长的自由,不知道和我打了多少次架,吵过多少次嘴。事实上,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我是很霸道的,而女儿也是很固执的,真可谓是棋逢对手。

我们最早的一次交锋是在女儿六七岁的时候。那是为了她学钢琴的事情。出于把她培养成大家闺秀的考虑,我对幼小的女儿进行了琴棋书画全方位的教育。每天她要读完我给她规定的书籍,都是些唐诗宋词和世界名著之类的普及读物。中午她要跟着电视学少儿英语。晚上和周末除了做学校的作业以外,她要上绘画班和奥林匹克数学班,再加上和钢琴家学习弹琴。

女儿满负荷地执行着我给她拟定的学习计划,开始时由于新鲜和好奇,并没有表现出不高兴。过了几个月之后,她开始反抗了。她告诉我,她不想弹钢琴了,理由是她不喜欢。我当然不同意,生气地说:“你看看班上多少同学都在学钢琴,如果你学不好,怎么和人家比。”接着,我又强调,我费了多大的力气,才给她请到了中央音乐学院的名教授到家里来教她,我已经为她支付了多少高额的学费。我不但不让她放弃,还变本加厉地监督她练琴。每天她练琴时,我会坐在她的身边,帮她打拍子。如果节奏不对,我就会用毛衣针打她的手腕,还不停地说她太笨。就这样,每次练琴,她都不高兴,把脸拉得长长的,好像是在给我练。

终于,在弹到汤普森钢琴练习曲第三册的时候,她提出来要和我谈判。那时候她还不到7岁。她坐在琴凳上,很严肃地对我说,她已经决定不弹琴了。不管我怎么强迫她她也不会弹了。她就是不喜欢弹钢琴,我改变不了她。接着她提出想学国画的要求,嫌学校里教得太少,让我给她请国画家教。她还说,如果请到了,她一定会好好学。当时,她说这些话时的严肃劲儿和坚定的样子,使我不能不妥协。我辞掉了钢琴教师,给她请了一位国画家教,她学得确实很认真。那时打下的画画基础,为她在加拿大的学校里做写和画结合的项目拿下了不少高分。因而,在我们母女俩的第一次交锋中,是女儿取得了胜利。

自从那时起,在我们母女的关系中就不断出现一次又一次的交锋。我总是不理解女儿的想法,不满意女儿的表现,看不到女儿的进步,还干涉女儿的自由。比如:

她做作业,我嫌她字写得不好看;

她被扣了分,我嫌她粗心大意;

她拿回考卷,我嫌她没有考满分;

她得了满分,我嫌老师出题太容易;

她获了学校嘉奖,我嫌她没获全国大奖;

她得了全国数学竞赛奖,我嫌她排名太差;

她要去同学家,我嫌她太贪玩儿;

她要养小动物,我嫌她玩物丧志;

她要看电视,我嫌她不爱读书;

她捧起书来读,我又嫌她太爱看带插图的书;

她要多睡会儿觉,我嫌她太懒惰;

她有不爱吃的东西,我嫌她太挑食;

她得了感冒,我嫌她不注意锻炼;

她有时便秘,我嫌她吃蔬菜和水果太少;

她去打球了,我又嫌她学习不刻苦;

她给同学打电话,我嫌她浪费时间;

她用电脑,我嫌她沉迷网上聊天;

她听流行歌曲,我嫌她不懂得欣赏古典音乐;

她晚上外出,我嫌她不考虑安全;

她周末放松,我嫌她没有头悬梁,锥刺股的学习精神;

如此这般,我们母女俩能不打架吗?女儿嫌我不给她自由,我对女儿是恨铁不成钢。女儿怪我不理解她,我怪女儿不争气。每个人都认为自己是对的,每个人都坚持自己的观点。

可喜的是,女儿很固执,我也很固执,我们双方都没有轻易放弃自己的意愿。现在回忆起来,我的有些主张是对的,有些是错的。如果女儿不固执地坚持自己的做法,照着我的错误主张去做了,她会失掉很多快乐时光,甚至成长机会,我也会后悔莫及。比如女儿坚持养宠物鼠“大大”,就是对的。因为“大大”培养了女儿的爱心和责任心,给女儿留下了美好的童年回忆。而我坚持数学永远是最重要的,英语永远是要提高的观点也是对的。正因为我对这一教子方针固执的坚持,为女儿打下了扎实的数学和英语基础。

我和女儿争吵最多的是分数问题。我死盯住女儿的分数不放。她考多好的分数,我都没有满意过。比如,她化学考了全班第一。我一看分数是98分,马上就把脸板起来,高声质问她,为什么没有考100分?她数学考了103分。我知道满分是106分,有两道选做题,每道题3分,就生气地问她,为什么有一道选做题没有解答出来?女儿不服气,认为我对分数比对她本人还亲。她甚至说,不希望有我这样的妈妈,希望有班上同学家那种不问孩子分数的妈妈。这种话深深地刺痛了我的心。尽管如此,从小学、中学到大学,我还是坚持为女儿的分数把关,从来都没有放松过。另一方面,女儿也没有屈服于我的分数高压。前面我讲过,她认为加拿大学校主张的全面发展方针是对的,做分数的奴隶是错的。她采取的策略是只要学懂了,分数过得去,能保持优良水平就行了。她把大量的时间花在了参加课外活动、社团组织、做义工、打工赚钱和锻炼自己的工作能力、组织能力、领导能力和与人交往能力上面去了。好在国外大学不认那种死读书、高分低能的学生。他们欣赏在学习和社会活动方面全面发展的年轻人。

类似这样的交锋,在女儿的成长过程中就没有间断过。读者可能会问,有过这样激烈的争吵,我们后来怎么还能够成为朋友呢?原因很简单,那是因为我给了女儿许多她能够看得见、摸得着的爱,那种她所需要的无条件的爱。虽然那时我并不知道女儿最珍爱、最渴望的是自由、鼓励和理解,但是我坚持和她交流,放下大人的架子,倾听她的心声,让她讲话。就是她想骂我,我也让她骂出来,不要憋在心里。我让她感到不管我讲的她是否爱听,我全是站在她的角度思考问题的。平时,只要她有什么事情,我会放下手中的活儿,马上去帮助她。争吵之后两个人都很生气。我会主动拥抱她,和她讲和。我知道她爱吃什么东西,即使这些东西不适合我的年龄,我也会做给她吃,和她一起吃。为了女儿,我可以牺牲许多属于自己的东西,这些东西多宝贵,我都不会在意。就这样,我们虽然固执地争吵不断,但是交流与关爱也与日俱增,渐渐的完成了从母女向朋友的转化。

我不敢说自己是一个成功的母亲。可是我确实是一个幸福的母亲。我爱我的女儿,女儿也深深地、热烈地爱着我。这种强大的爱的力量,每天都激励着我们去创造美好的明天。

本书的最后,请读者分享女儿在19岁赴多伦多道明银行实习时,给我写的一封长信。

亲爱的妈妈:

今天,有朋友回温哥华,我想写这封信,让朋友捎给您。就像我在电话中跟您说的,我在多伦多一切都好。虽然,工作有时会很辛苦,但是我很高兴,因为还是在上大学的时候,我就知道自己喜欢做什么,不喜欢做什么工作。多伦多的实习使我确认,自己坚定地喜爱在金融投资业发展,但是我绝不喜欢做股票分析师,我喜欢的工作是当一名投资银行家。每当想到这一理想,我就抑制不住自己内心的冲动。在此,我把它写下来告诉您。这样做会使我感到心情平静好多。

好了,不谈工作了。我给您写这封信的真实原因,是想让您知道,我爱您,您对我意味着什么。我爱您,噢,我的天,就连我自己都不知道,我对您的爱有多么的深。如果不是您,我不会成为现在的自己。如果没有您,我也不会成为贝尔街的一员。如果将来我在金融界有什么建树的话,那是您教导我和完善我的结果。最最重要的是,您的爱造就了我。妈妈,我亏欠您的。

我知道,不管生活中遇到什么问题、发生什么事件,您都会用全部的爱心,唤回自强自信的我。对我来说,您的爱胜过这个世界上的一切。您的爱能给我最大的力量。诚然,我们争吵过、打骂过,我甚至还说过不希望有您这样的妈妈。但现在我很庆幸,当时您没有因此罢休,正是您的坚持不懈,一步一步地推动我向前,使我越来越接近今天的自己。所以,谢谢您,妈妈,感谢您总是以最高的标准来要求我。

我知道,有时您打电话给我,我显得有些不耐心。那是因为我太累了。事后我总是感到很后悔。其实,每天我都渴望听到您的声音。如果有一天,我们没有通上话,我就会感觉不对劲儿,好像一天中缺少了点什么,好像这一天还没有终结。我总是觉得应该告诉您,我是多么的爱您,但是又不知道如何去表达。有时,我曾设想,如果没有了您,我将会怎样?我想象不出,在我的世界里,没有您的日子会是什么样子?有时,我想您想到甚至想大哭一场。那是在我刚到多伦多的第一个星期,上班的路上,我看到一个母亲拉着一个小姑娘过马路。当时我就想到了您,想起了您以前拉着幼小的我过马路的情景。不管我在哪里,身边总是会有一些东西,使我想起您,想起我们一起做过的事情。我很高兴,您是我生活中这么重要的一部分。您在我的心里占着这么大的一块位置!

我记得,当何云科老师说我变得成熟了的时候,您说,您有一些失落感,怕我这只放飞的雏燕一去不归。别担心,妈妈。不论我长多高,变多老、走多远、做多伟大的事业,我都是您的小女儿;都是那个愿意让您拉着手过马路的小女儿:都是那个愿意坐在您的车后,去姥姥家的小女儿;都是那个愿意赖在您的床上,睡在您的身边的小女儿;都是那个您可以随时拥抱亲吻的小女儿。如果我想聊天儿,我会找您聊;如果我有什么不顺,我会和您说。不论外部世界有多少狂风暴雨,我都可以在您的怀抱里找到温暖和平静。

我知道,这封信写得有些条理不清。我只是想到哪儿,写到哪儿。总之,我想说,我爱您。我爱您胜过爱这个宇宙中的任何东西。而且,我会永远爱您。不论在我们的生活中发生什么事情,我都会爱您。我会努力地、刻苦地工作。我希望有一天,您能够真正为我感到骄傲。因为我的成功,您能够感到以前的所有付出、吃的所有苦处、做出的所有牺牲,都是值得的。

我知道,您已经说过,为我感到自豪。但是,我渴求有一天,您为我感到骄傲,是因为我真的达到了您提出的所有最高标准,达到了我们家族的标准。我志在用我的名字来强化我们家族的声望,并重现昔日的辉煌。我不知道,我是否能够做到这一切,但是,我会尽我的全力,因为这个目标很伟大,它足以让我为之振奋,为之动情,为之奉献。祝福我吧,妈妈!

4个月的实习马上就会过去。让我们温哥华见!

爱您的女儿

2004年6月16日于多伦多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从普通女孩到银行家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土一族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中国青年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00679585
开本 16开
页数 295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300
出版时间 2007-12-01
首版时间 2007-12-01
印刷时间 2009-06-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研究人员,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图书小类
重量 0.446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I25
丛书名
印张 19
印次 3
出版地 北京
235
166
18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10000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3 15:47: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