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天上徽州--徽州文化十大流派
内容
编辑推荐

源远流长的徽州文化是古代徽州人创造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总和,也是中华民族文化的结晶,具有极高的文化价值和审美价值。数千年来,位于钱塘江上游群山环抱中的徽州地域,犹如一座巨大的丹炉,不断汲取着各种营养。个性鲜明的原始土著文化,入山为民、刀耕火种的“山越”文化,以及北方士族带来的儒家文化先后在这里立足、交锋和融合,最终熔炼出独特的社会文化体系。宋代以后,尤其是明清时期,这里文成风,学成派,商成帮,俗尚雅。徽州人在经济、社会、教育、学术、文学、艺术、工艺、建筑、医学等方面的的杰出成就,令世人有“高山仰止”之感,产生了“徽州在天上”的赞叹!

本书以深入浅出的语言,图文并茂的形式,介绍了徽商、新安理学、徽派朴学、新安医学、新安画派、徽派建筑、徽派版画、徽派篆刻、徽剧、徽菜等十大流派。它们既是徽州文化的精华,也在中国文化史上,有的甚至在世界文化史上都占有显著地位,产生过重要影响。该书的作者均植根于徽州文化沃土,占有丰富的第一手资料,并长期致力于徽州文化研究。因此,该书资料翔实,内容丰富,可读性较强,具有一定的学术价值,可供雅俗共赏。

内容推荐

徽州,位于中国东南、钱塘江源头山地的一块神奇的土地。

数千年来,处于城垒般群山环抱中的徽州地域,犹如一一座巨大的丹炉,不断汲取着各种营养,熔炼着独特的地域文化。宋以降,有着被后人誉为“徽骆驼精神”的徽州人,顺天时、占地利、尽人和,在经济社会文化生活的诸多领域大展身手,经济、社会、教育、学术、文学、艺术、工艺、建筑、医学等方面都取得了令世人瞩目的成就。这里文成风,学成派,商成帮,俗尚雅,最终形成了璀璨、辉煌的徽州文化。历史上独树一帜的徽州文化,门类众多,内容丰富,涉及历史学、文献学、绛济学、社会学、人类学、地理学、文学、美学、民俗学、建筑学、环境学和医学等诸多学科,足中国封建社会后期的生动标本和全息缩影,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精华是时代先进文化的代表。本书以通畅易晓的语言和图文并茂的形式介绍了徽州文化的主流:徽商、新安理学、徽派朴学、新安医学、新安画派、徽派建筑、徽派版画、徽派篆刻、徽剧、徽茱等十大流派的产生、发展和演变等。这些流派在中国文化史上,有的甚至在世界文化史上都有着重要影响,占据着显著地位。

本书的作者均植根于徽州文化沃土,占有丰富的第一手资料,并长期致力于徽州文化研究。因此,本书资料翔实,内容丰富,可读性较强,具有一定的学术价值,可供雅俗共赏。

目录

序·王启敏

前言

徽商

一、徽商的形成与发展

徽商的形成/徽商发展的几个阶段

二、徽商的经营活动

徽商的资本来源与资本积累/徽商的活动范围/徽商的经营行业/徽商的经营

三、徽商成功的秘诀

具有勤俭发家、吃苦耐劳的精神/具有以利润为目的的经济观念/注意学习和总结从商经验,注重职业培训/灵活多变、行之有效的经商手段

四、徽商的特色

贾而好儒/官商相联/乡党互助/商业道德

五、徽商与其他商帮的比较

徽商与晋商、陕商/徽商与宁波、广东、福建商帮/“钻天洞庭遍地徽”

六、徽商的历史作用

加强了全国各商品市场之问的联系,促进了社会分工/对各地区市、镇的兴起和繁荣起到了积极作用/促使了资本主义萌芽/推进了文化教育事业的发展

新安理学

一、新安理学的形成与发展

新安理学形成的社会历史条件/新安理学的历史轨迹

二、新安理学的主要思想

关于理气、太设/关于心性问题/修养论/天理与人欲之辫/教育论

三、新安理学名家

朱熹/程大昌/许月卿/程复心/程逢午/程瞳/郑玉/赵■/胡一桂/朱升

四、新安理学与其他学术流派

新安理学与儒学/新安理学与佛学、道教/新安理学与陆九渊心学

五、新安理学的历史地位

深刻影响了徽州社会教育/儒家伦理道德思想深蕴于徽州社会生活/贾而好儒的徽商风范/新安理学的历史审视

徽派朴学

一、徽派朴学的兴起与发展

徽派扑学的兴起及其在清代学术中的地位/徽派朴学的传承和发展

二、徽派朴学的学术特征

经世致用的治学目的/求真求是的治学精神/严谨科学的治学方法

三、徽派朴学与其他学派的关系及治学特点比较

徽派与吴派/微派与扬州学派

四、徽派朴学在清代学术思潮中的作用

开创了以“综形名、任裁夺”为特征的求是求真的皖派学风/深邃而富有战斗性的义理学说,在清代学术思想界独树一帜/语言文字的研究,将中国古代语言学推向高峰新安医学

一、新安医学世家的兴盛

张氏医学世家/陆氏医学世家/佘氏医学世家/歙县黄氏妇科/歙县郑氏喉科/吴山铺伤科/碧山李氏内科

二、新安医学名家及其著作

张杲/汪机/江罐/孙一奎/陈嘉谟/方有执/吴崐/吴勉学/程充/专广/汪昂/程国彭/吴澄/郑宏纲/程邦贤/吴亦鼎

三、新安医学的特色与贡献

名家辈出,著述宏富/代有传人,历世不衰/门类齐全,立说全面/百家争艳,诸予蓬起/备抒所见,人自立言/综述千古,博考远稽/传播医学,开拓发展/传承中医,传播海外

四、新安医学中的固本培元学术思想

新安画派

一、怎样认识新安画派

新安画派名称的由来/历丧关于薪安画派名称的不同称谓/天都画派与新安画派的承继关系/新安画派与黄山画派的异同/新安画派的上、下时限

二、新安画学渊源

唐、宋、元时期的新安画家/明代早、中期的新安画家三、新安画派主要画家的生平和艺术

明代晚期的新安画家/渐江的生平和艺求/与渐江同时的代表画家/从学渐江的主要画家/新安画派其他重要画家

徽派建筑

一、徽派建筑形成的条件

地理条件/物产条件/经济条件/精神条件/文化条件

二、徽派建筑的特色

淡雅的外观/灵活的布局/奇巧的梁絮/独特的采光/别致的山墙/精美的装饰

三、徽派建筑与汉文化圈其他建筑流派的比较

徽派建筑与北方四合院/徽派建筑与陕北窑洞/徽派建筑与福建土楼/徽派建筑与江南水乡民学

四、徽派建筑“三绝”

古村落民居/宗族祠堂/牌坊

五、徽派建筑环境营造“三绝”

水口园林/庭院园林/徽派盆景

徽派版画

一、徽派版画的兴起与发展

宋元时期/明初时期/明万历、崇祯时期/清朝时期

二,徽派版画的形式与技法

徽派版画题材范畴与表现形式/徽派版画技法/徽派版画著名刻工/徽派版画的艺术特色

三、徽派版画主要代表作品

文学艺术作品插图/书画图谱/徽墨图谱/方志图谱/民间民俗版画

四、徽派版画在中国版画史上的地位与影响

徽派版画对我国文化事业的贡献/徽派版画在金陵、武林、吴兴等地的业绩与影响/《十竹斋书画谱》、《十竹斋笺谱》的艺术成就徽派篆刻

一、徽派篆刻的兴起与发展

徽派篆刻地位的确立/徽派篆刻的发展/徽派篆刻的后振

二、徽派篆刻的艺术特征

一以贯之的“崇占”思维/注重学养的创怍取向/追求雅远平和的审美意趣/突出个性的印学理念

三、徽派篆刻名家的风格

何震的猛利与苏宣的雄健/金光先的静穆与汪关的平和/朱简的生涩与胡正言的端庄/程透的凝重与汪肇龙的灵动/巴慰祖的工致与胡唐的清丽/项怀述的中正与黄士陵的光洁

四、徽派篆刻与其他篆刻流派的关系

雪渔派、泗水派、娄东派/徽派与邓派/徽派与淅派/黄士陵与粤派

五、徽派篆刻在文人篆刻史中的地位

确立了文人篆刻艺术体系/影响着文人篆刻风格曲发展演变/对篆刻艺木创作的贡献/对篆到艺术理论的贡献

徽剧

一、徽剧的起源、发展与演变

“徽州腔”与“徽池雅调”是产生徽戏的基础/徽剧的正式形成与发展/徽剧演变成京剧的经过

二、徽剧在徽州本土的扎根与流传

徽剧的派系与“徽路徽戏“的产生/徽戏在徽州群众中扎根的原因/“徽路敲戏”的黄金时代与“京外四大徽班”/徽戏的衰落与京剧的兴起/建国后徽戏的新生

三、徽剧的艺术特色与风格

剧目内容丰富,包罗万象/音乐唱腔古朴典雅,狂犷豪迈/表演艺术多彩多姿,注重武功/徽戏的代表剧目与代表人物

四、徽剧与京剧有何不同

剧目题材/音乐唱腔/表演艺术

徽菜

一、徽菜的形成及其特点

徽州的地理环境决定了徽民的饮食习惯/蕴藏丰富的生物资源为徽莱的形成提供了条件/徽州民俗活动造就了众多的民间烹饪家

二、徽商的兴起将徽菜推向了广阔的市场

上海徽馆的主导地位/南京徽馆填补了中华菜系的空白/盛汉徽馆刨制了遐迩闻名的武昌鱼/西南徽馆将微菜影响扩大至湘、黔、桂、云四省

三、市场的需求推动着徽菜的改革与创新

市场的需求使徽菜变得更加丰富多彩/市场的竞争促使徽馆改进经营项目

四、特色浓郁的徽州传统菜肴

试读章节

一、徽商的形成与发展

1、徽商的形成

徽商,指明清时期徽州府所辖歙、黟、休宁、绩溪、祁门、婺源六县商人集团。徽州古称新都、新安、歙州,因此在文献记载中,又习称徽商为新都商人、新安商人、歙商。

徽州境内的山地及丘陵占十分之九,群峰竖立,高耸陡绝,开发艰难,即使勉力垦辟,种上农作物,收成也很难保障。山间常有暴雨,有时一天之内降雨量可达100毫米以上。这些雨水顷刻之间泻入盆地,而盆地出口处大都是狭窄的山谷,宣泄不畅,容易造成水灾,冲坏房屋、庄稼,对人民生命财产也有威胁。

由于自然条件恶劣,生产技术低下,凶此用力甚勤,所得甚寡。一亩地的收入往往抵不上苏州、湖州等富庶地区的一半。唐宋以后,随着人口的增多,开始出现收不敷食的情况,百分之七十的食粮仰赖江西和江浙供给。为了获得换取食粮的货币,徽州人充分利用当地山青水清的自然地理特点,开展多种经营,如植茶、造纸、制墨、制砚等,形成了徽州土特产丰富和手工业发达的经济特色。

徽州植茶始于南朝,唐代已成为全国著名的产茶区。唐成通三年(862年),歙州司马张途在《祁门县新修闻门溪记》一文中曾指出,当时的祁门县山上遍植茶树,百分之七八十的人靠业茶为生,每年二三月新茶上市,茶商云集。宋代,徽州茶的名目和等级繁多,有胜金、嫩桑、仙芝、来泉、先春、运合、华英等名品茶,还有不及号的片茶八种,散茶则统称为茗茶。这表明宋代徽州的制茶业有了高度发展。

唐代,徽纸就已经成为贡品。到了五代,造纸工艺不断提高,所制徽纸长的可以五十尺一幅,首尾匀薄如一,一些山民甚至以纸为衣。南唐后主李煜擅诗词书画,长期视徽纸如至宝,特辟“澄心堂”来贮藏。南唐覆亡,澄心堂纸落至北宋一些诗人、画家和文学家手中,一时名声大噪,梅尧臣赋诗称赞“滑如春冰密如茧”。欧阳修、苏东坡、宋敏求也曾作诗相赞。宋时,徽州已经成为全国的造纸中心之一,仅上贡纸每年就需四十四万八千六百三十二张,其中还不包括学士院和右漕要纸以及盐、茶、钞引用纸。

徽州制墨始于唐末,河北易水制墨名家奚超、奚廷■父子流亡至歙,见徽州的松树品质佳,是造墨不可多得的极好原料,于是居家干歙,专事制墨。奚氏父子用黄山松制成的墨“丰肌腻理,光泽如漆”(李孝美《墨苑》),深受世人喜爱。廷■弟廷宽、子承宴、孙文用,绵延不断地继承了奚氏制墨家法,并且一代更比一代强,遂致徽墨声誉日高。李后主对奚氏墨非常赏识,特赐奚氏一家为国姓——李,并提拔文用之子惟庆为墨务官。在奚氏一家的带动下,徽州制墨业迅速发展,涌现出耿遂仁、耿文政、耿文寿、耿德、耿盛、朱逢、张遇、潘谷、戴彦衡、吴滋等一大批制墨高手。

歙砚制作始于唐代。开元中,有猎人叶氏追逐野兽至婺源县长城里,见石垒如城,莹洁可爱,便带回家,粗琢成砚,温润程度比端砚还要强。后来叶氏将此砚送给县令,县令甚爱,访得名工匠精雕,从此歙砚名闻天下。五代时,歙砚已成为天下瑰宝,梁太祖朱温用以赐人。南唐元宗李璟精意翰墨,歙州太守献砚,并荐砚工李少微。元宗见砚大喜,擢李少微为砚官,专事督采歙石,并派石工周全从其学习雕砚技艺。宋代,制砚业得到更大的发展,砚石取材也不再局限于婺源龙尾山,祁门细罗纹石、歙县刷丝石都成为制砚的好材料。宋理宗赵昀的“椒房之亲”谢暨知徽州,每年都要向理宗进贡澄心堂纸、李廷硅墨、汪伯立笔、羊头岭古坑砚,时称“新安四宝”。

木材也是徽州重要的输出品。徽州的林木资源十分丰富,有松、杉、梓、■、梧、祷、榆、槐、檀等树种,尤以松、杉为多。每年春汛,徽人伐木扎成木排,沿新安江而下至杭州,然后转运江南各地。其他土特产和手工业品还有桑、麻、漆、竹编、香菇、木耳等。  徽州山多田少,因粮食不足而盛产十特产与手工业品的经济结构,对商业的发展起到丫刺激作用。水路的便捷又为商业的发展提供了可能,输出特产和手工业品,换回粮食。这种经常性的交换,使徽州人不断地积累从商经验。正是在这种特定的环境下,徽商逐步成长起来。

徽州商人是指零散的徽州籍商人,徽商是指徽州商帮,两者是有区别的。徽商作为一种松散的商人帮伙,形成于明代中叶即公元1488年前后。

徽商的形成有以下几个特征:一是徽州人经商风气开始形成,人们摒弃了以经商为耻的传统观念,纷纷走出家乡,到外地经商,活跃于各地市场。二是徽州人结伙经营的现象已经非常普遍,大家以宗族乡里关系为纽带,结成规模庞火的群体。其中资本雄厚的商人首领对众商予以财力上的支持,并在业务上加以指导。遇到需要大数量资金的商业项目,也能够协同经营,利润共享。三是“徽商”、“徽贾”作为一种特定概念的名词,被当时的人所广泛应用。由于徽商有其共同利害,共同特征,他们又往往结伙经商,共同行动,所以人们在实际生活中已把徽商视为一个群体。四是作为徽商骨F力量的徽州盐商已在两淮盐业中取得优势地位。

2、徽商发展的几个阶段

(1)初始阶段。徽州的商品交换活动始于西周,1959年屯溪西周墓出士一百零二件遗物,其中的绿松石和玉■徽州都不出产,显然是通过商品交换来的。南朝梁时,有一名叫王实的新安太守,其从兄来徽州向王实求助,王实给了他五十万铜钱,叫他不要在徽州和道上乱用。从兄不听,“密于郡市贷,还都求利”(《南史》卷二十三《王莹传》)。这则史料从侧面告诉我们,当时徽州已经有一定规模的商品市场,不然王实的从兄也不会以五十万铜钱之数,在郡城买货,拿去贩卖。唐代,由于徽茶的盛行,吸引了大量的商人前来贩销,这里面也有当地商人。张途在《祁门县新修阊门溪记》里就写到,为了改建阊门溪河道,“因召土客商人、船户接助”。宋代,随着大量土特产品和著名手工业品的兴盛,商品交换更趋发达。端平二年(1235年),徽州学教授李以申在《新安后续志序》中就指出,徽州“物产之多,流布四方”。徽纸远销四川,夺得当地蜀笺的市场。南宋建都临安(杭州),大兴土木,使竹木和漆市利百倍,对徽州商业资本的发展更加起了刺激作用。P1-4

序言

徽州文化的内容极其丰富,涉及经济、社会、教育、学术、文学、艺术、工艺、建筑、医学等诸多学科,凡与徽州社会历史发展有关的内容,都可以归纳入徽州文化的范畴。尤其在哲学、商业、医学、建筑、绘画、版画、篆刻、戏曲、饮食等领域都有几百年的积累,都有伟大的创造。这是中华民族的宝贵财富,也是全人类的宝贵财富。

有学者指出,徽州文化的特征是学成派、商成帮,我以为是非常有道理的。徽商、新安理学、徽派朴学、新安医学、新安画派、徽派建筑、徽派版画、徽派篆刻、徽剧、徽菜是徽州文化中的精华,学术界在研究专业史时无法绕开这些课题。为了普及徽州文化,让更多的人了解徽州文化中的精华,我们决定把这些文化现象提炼出来,编辑出版这本《天上徽州——徽州文化十大流派》。

这十大流派是中国封建社会后期传统文化的典型代表,独树一帜,在各自领域都处于领先位置。如徽商在明代中叶后至清道光年间,无论经商人数、活动范围、经营行业、商业资本,都居全国各商人集团的首位,独领风骚三百余年;新安理学是12世纪以后中国哲学史和学术思想史的缩影,它对中国封建社会后期历史的发展,特别是对明清时期徽州社会的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徽派朴学在精严考据的基础上阐发义理,尤其是戴震把对理学的批判与对封建特权的批判紧密地结合起来,建立起一套具有人道主义意义的人性理论,被称为启蒙主义者;新安医学注重师承、家传,崇尚医德,追求德艺双馨,形成了一些学有昕传、业有昕精的医学世家,昕主张的“固本培元”理论,是中国传统医学中的精华;新安画派是中国山水画苑中的一朵奇葩,其画作体现出超尘拔俗和凛若冰霜的气质,意境深邃,是明清文人画的正统继承者;徽派版画代表了中国传统版画的最高成就;徽派篆刻是中国文人流派篆刻的主流,一部徽派篆刻史,几乎就是中国文人流派篆刻史;徽剧乃京剧之母;徽派建筑精美如诗,堪称中国传统宅居中的精品,已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徽菜则是中国八大菜系之一。徽州文化十大流派是中华民族文化的结晶,具有极高的文化价值和审美价值,精神内涵深刻,需要我们去研究、发掘、弘扬。

徽州文化在以下五个方面很有特点:

一是平民化。徽州文化极具平民化的倾向,在新安理学的推动下,徽州的平民教育非常普及,早在元代就已经有“十户之村,不废诵读”的说法。且不论从民间产生的音乐与舞蹈,就是已经文人化的戏剧,也非常注意适合一般老百姓的口味,“徽州腔”的产生,正是平民化的体现。徽剧讲究感官刺激,注重武戏和杂耍等表演形式,也是为了更多地吸引平民观众。

二是兼容性。徽州文化注意兼收并蓄,广泛吸纳其他地域文化优点,形成自己的特色。徽剧声腔就是在广泛吸收了弋阳腔、昆腔、秦腔等唱腔优点的基础上形成的;在表演上继承了目连戏翻台子、跳圈、串火、飞叉、滚打、变脸等武打和杂耍技巧。新安画派对米友仁、倪瓒、黄公望画风的汲取,徽派版画熔诗文、书法、印章和图画为一炉,都是兼容性的体现。

三是乡土性。徽州属于封闭型的自然地理单元,这里山清水秀,风景绮丽,长期生长在这里,会给人一种超脱、清新、恬静的陶冶。新安画派淡雅简练,富有山林野逸、轩爽清秀的风味;徽派版画细密纤巧,典雅静穆,无一不是徽州山川钟灵毓秀使然。清吴逸所绘的版画名作《古歙山川图》,其中题名“东山”的特写、“篁南”的驴队、“新安江”的拉纤、“歙浦”的船夫,都使我们从画面嗅到古徽州百姓生产劳动的气息。

四是儒家化。徽州文化理念体现了儒家思想的价值观,是中国儒家思想的具体表现,这一点同新安理学的长期浸淫分不开。徽州商业道德的最大特色便是“以儒道经营”,即按照儒家的道德规范来行事,所谓“以诚待人”、“以信接物”、“以义为利”,讲的就是儒商道德。艺术上也是讲究温文尔雅,中庸平和。就是在翻天覆地的改朝换代之际,文人思潮也是“哀”多于“怒”,“悲”多于“愤”,“隐”多于“叛”。新安画派苍凉、冷漠、幽寂的意境和醇正简明的笔法成为中国文人画发展的一大高峰,是儒家思想在绘画艺术上的典型表现。刘海粟曾说:“就人品艺品而言,黄山画派代表人物均高于扬州八怪、金陵八家。”就是从儒家正统的角度来评价的。

五是扩张性。徽州文化不仅仅是徽州的文化,它并不满足限于一隅,随着徽商足迹遍及天涯,它还表现出一种强烈的扩张意识。徽剧一开始就在徽州邻县流传,清代中叶完全超出徽州地域界限,风靡全国,最后走入皇都,演变成京剧,成为国粹。徽州书商坊斋分布全国各大都邑,流寓外地的刻工也很多,杭州、苏州、金陵等地的版画艺术,无不受徽派的影响,遂使明末以后中国传统版画都在向富丽精工的方向发展。徽州文化强烈的扩张意识使其具有全国意义,较之偏于一隅的区域文化要高出一个层次。

徽州文化的平民化、兼容性、乡土性、儒家化、扩张性特点,对当前传承、弘扬传统文化颇有启示。首先,发展中国传统文化必须要有大众观念,不能墨守成规,要适合现代大众的欣赏口味。例如京剧,是从徽剧演变而来的,而徽剧讲究感官刺激,注重武戏和杂耍等表演形式,也非常适合现代大众的欣赏口味,我们完全可以在这方面有所创新,吸引观众。第二,要大胆吸收和借鉴外国文化、当代文化中一切积极的成果,兼收并蓄,广泛吸纳各种文化的优点,在发展中创新。对黄山市来说,不仅要传承、弘扬徽州文化,还要创造出适合当代形势的黄山文化,为把黄山建成文化大市而努力。第三,我们要继承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中的和谐精神,特别是它在人类与自然、个人与社会、情感与伦理、外物与内心之间讲究和谐的“中和美”精神,以创造和谐社会。

可以相信,作为传统文化、民族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徽州文化一定会在新世纪、新时代得到传承与弘扬,必将成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环节和内容。

2005年4月于黄山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天上徽州--徽州文化十大流派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王启敏//简文乐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中国文联出版公司
商品编码(ISBN) 9787505952867
开本 16开
页数 331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出版时间 2006-10-01
首版时间 2006-10-01
印刷时间 2006-10-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研究人员,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生活休闲-旅游地图-地图
图书小类
重量 0.592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K925.4
丛书名
印张 22.25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11
201
22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6 15:46: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