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价值的未来
内容
编辑推荐

种族灭绝和社群暴力、伦理地标和社会“秩序”的丧失、对主流制度和经济力量的能力缺乏信心:20世纪痛苦地挑战了我们关于社会、历史和人类的所有确定性。本书对21世纪可能出现的价值的特性进行了思考,提出了一些问题,如美学是否会战胜伦理,第三次工业革命及其全球化形式是否将打碎我们熟知的文化、加速上千种语言的衰落或者引发种族主义的新形式或“基因论”。

内容推荐

自1997年9月以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下属的预测、哲学与人文科学部门组织了一系列“21世纪座谈会”,加入到对我们时代的重大挑战的全球辩论中。每次座谈会都从世界各地邀请两三位科学家、知识分子、艺术家或决策者中的领军人物,进行前瞻性、跨学科的探索。

本书汇集了从第10次座谈会以后的立足未来的讨论,包括在2001年9月19日召开的第20次座谈会。“9·11”事件之后,预测、哲学和人文科学部门于2001年12月8日还筹办了第二次“21世纪对话”会议, 20名左右的参会者本着同样的精神就“价值的未来”的主题进行了辩论。

目录

序 松浦晃一郎/1

前言 热罗姆·班德/1

第一部分 价值的未来

导 言 阿齐扎·贝纳尼/3

价值的衰落、冲突或杂交?/6

 走向价值的衰落? 贾尼·瓦蒂莫/9

 战术性人文主义 阿尔琼·阿帕杜哈伊/16

 从普世到独一:全球的暴力 让·鲍德里亚/23

价值与非人性的挑战/30

 非人性的文化 海蕾·贝基/32

 在伦理与制度之间的魔鬼辩护者彼得·斯劳特戴克/41

严肃的价值还是无关紧要的价值?/50

 复杂性的伦理以及21世纪价值的问题 爱德加·莫兰/52

 为了价值的颠覆性起源 莫罕默德·阿尔孔/56

 走向价值的无关紧要? 让-约瑟夫·古/66

超越价值的审美化?/74

 超越唯美主义的艺术 沃尔夫冈·韦尔施/76

 走向审美的后现代伦理 米歇尔·马菲索利/83

 价值的灵魂 维克多·马苏/88

走向对价值的重新诠释?/92

 价值以及主观性的建构 坎第多·曼德斯/94

 面向价值的女性化? 朱丽娅·克里斯特娃/97

 结社的兴起与团结的新形式 罗杰·苏/105

 普世的规划和多样的遗产保罗·里克尔/108

走向精神的世纪?/114

 认知文明的出现 蒂埃尔·戈丹/116

 21世纪的宗教与精神挑战 苏莱曼·巴希尔·迪亚涅/119

第二部分 全球化、新技术与文化

全球化与“第三次工业革命”/129

 全球化及其不满保罗·肯尼迪/13l

 全球化、和平与世界政治雅克·德里达/135

 科学、技术与全球化弗朗西斯科·沙法斯蒂/15l

新技术和文化/156

 获取权的时代 杰瑞米·里弗金/158

 文化受到威胁了吗? 米歇尔·塞尔/175

文化的全球化与保护多样性/181

 被驯服的精神分裂症? 达瑜什·沙叶甘/183

 重构文化 阿兰·图海纳/190

语言的未来/195

 殖民、全球化与语言的未来 萨里可可·s.莫夫维恩/197

 语言的生、死和复活 克劳德·海格戈/203

第三部分 走向新的社会契约?

新社会契约与全民终身教育/217

 面向全民终身教育 雅克·德洛尔/219

 21世纪的教育和公民身份 热利奥·热列夫/226

 妇女和教育的未来 菲伊·琼/231

自然契约和发展的未来/236

 自然契约与2l世纪的发展 热罗姆·班德/238

 生物多样性的未来托马斯·奥德西亚姆波/246

 迈向2020年的环境与发展 穆斯塔法·托尔巴/253

为21世纪设计一个文化契约/259

 一个文化契约的案例 阿兰·图雷纳/261

 什么是多元文化论的未来? 海蕾·贝基/265

 21世纪的文化:克隆术还是杂交? 爱德华·坡特拉/274

面向一个伦理契约?/280

 生命伦理与生物的未来位田隆一/282

 伦理与政治的未来 爱德加·莫兰/288

 2l世纪的发展? 梅格纳德·德赛勋爵/292

 塑造一个普世的意识 吕克·蒙塔尼耶/295

第四部分 科学、知识与预测

人类对基因革命的影响/299

 自然选择是否仍然驱动着进化? 爱德华·威尔逊/301

 从基因神秘化到分子管制 雅克·泰斯塔/307

 基因工程的政治挑战 贾尼·瓦蒂莫/319

种族主义的新面孔/322

 种族主义、全球化与基因革命

皮埃尔·萨内 热罗姆·班德/325

 种族主义在全球化与基因革命时代的新面貌

纳丁·戈迪默/329

 基因论、种族主义和基因种族灭绝的前景

 乔治·J.安纳斯/333

 基因组、生物学和种族主义 阿克塞尔·卡恩/340

 种族主义的想象性根源 阿奇乐·姆班贝/345

 种族主义变化的面孔 艾利基亚·姆波科罗/351

自我认知:预测和预防灵魂疾病/354

 新的灵魂疾病 朱丽娅·克里斯特娃/356

 时间的压缩和灵魂的疾病 丹尼斯·邦巴尔迪耶/363

 社会排斥与灵魂的疾病 阿达尔贝托·巴雷托/366

人类和宇宙的未来/372

 宇宙的未来:大爆炸还是大坍塌? 谭宣团/374

 未来的宇宙学 尼阔·普朗察/379

 科学探索:疑问与确定性安德烈·布拉伊克/387

结语:追寻失去的时光

 ——面向一种未来的伦理? 热罗姆·班德/400

参考书目/407

试读章节

全球化的胜利并不是一个可以预知的结论:骰子尚未投掷。这股分解性和同质化的力量在各个侧面都面对着高涨的异质化力量,这些力量不但有差异而且是敌对和不可还原的。在对全球化日益增长的强烈抵抗的背后,在其社会或政治形式中,似乎是对现代性过时的反抗,我们应该觉察到对普世性支配地位的反作用力,这是与现代性所获得的一切决裂、与进步和历史的理念决裂的修正主义,它不但拒绝著名的全球技术结构,也拒绝以普世性的名义认同所有文化和各个大陆的精神结构。从我们开明思想的立场上来看,这种独一性的苏醒,更不用说独一性的反抗,可能显现出暴力、反常、无理性的方面。它的伦理、宗教或语言形式掩盖了个人层次上的人格失调和神经官能症。谴责它们是民族主义、过时甚至是恐怖主义的反应,是一个根本性的错误。今天所有成为头条新闻的事件都反对这种绝对普世性,包括伊斯兰对西方价值的敌对心态。正是因为伊斯兰代表了对西方全球化最强大的挑战,所以它现在成了头号公敌。

从全球体制的碎片中所能形成的是独一性。这些独一性即不积极也不消极。它们不是全球秩序的替代:它们存在于另外一个天平上,它们不再符合某个价值判断,因此它们能够代表最好或最坏。它们带来的唯一绝对好处是要摧毁总体性的紧身衣。这些碎片不可能在更大的历史性事业中联合在一起。它们使任何单极和霸权思想模式感到失望;但它们并不是单一的反意识形态,因为每一个碎片都发明它们自己的游戏和游戏规则。

某个独一性可能是微妙而非暴力的,如语言、艺术和文化的独一性得到了正确的理解;但也有暴力性的独一性,恐怖主义就是其中一个。它是独一的,因为它将死亡带人了游戏,这无疑是最终的、激进的独一性。在纽约的恐怖主义打击中,每件事都指向死亡,不仅仅是通过电视屏幕塞给人们死亡“实况转播”,致使以同种疗法剂量为我们精练而成的虚假暴力和死亡变得暗淡无色;而且通过塞入言过其实的象征性和带有牺牲精神的死亡,通过绝对且无法撤消的事件。恐怖主义行为在无处不在的交换系统的心脏地带恢复成一种无法还原的独一性。不论是在物种、个人或文化的层面上,所有以生命为代价而建立受唯一强国统治的全球市场的独一性,今天正在通过这种恐怖主义扭转形势的方式索取报复。

正是这个体系本身为这种野蛮性的反作用创造了客观条件。通过垄断掌控所有的牌,它迫使对方改变游戏和游戏规则。新的游戏规则是残忍的,因为赌注是残忍的。这个体系过度的权力形成了一种无法解决的挑战,恐怖主义者采取的行动排除了任何交换的可能性。它是以恐怖对抗恐怖,以恐怖主义对抗体系的恐怖。现在,恐怖不是暴力:它不是真正的、确定的、历史的暴力,历史的暴力有原因、有结局。现在恐怖没有终结;它是一个极端现象——也就是说没有结局;它比暴力更加暴力。今天,任何传统类型的暴力都能使体系获得新生,只要它具有理性。对体系真正的威胁是象征性的暴力——没有理性,也不体现任何意识形态的其他抉择。显然,恐怖主义并不体现任何意识形态或政治上的其他抉择。这便是标题新闻的内容:它不是真实和连续性故事的一部分,在性质上是一个单纯事件,与原因完全割裂,最后又没有任何结果,在这个意义上,每个事件都获得了恐怖主义事件之名。这是狂喜的一种特殊形式,该狂喜与向象征性行动的过渡是结合在一起的。恐怖主义没有任何目的。这种与事件及其暴力相联系的狂喜、与过渡到象征性行动相联系的狂喜,是我们在真实世界或真实秩序中从未遇见过的。

因此,恐怖主义没有任何目标,不能用真实后果加以衡量。因而,我们不应该谴责恐怖主义行动的无用和荒谬,因为只有付出代价(自杀的沉重代价),恐怖主义行为才能跨越政治(transpolitical),才能施加扰动与阻碍的跨政治影响,引发导致体系自我毁灭的连锁反应。这种狂喜显然非常暧昧,它关系到死亡。劫持对手的力量并用它对付对手,而对手又不能以同样的方法来对付他,能够使用这种战略可以被看作是在象征的意义上建构恐怖主义的绝对优势。劫持恐怖分子的武器或将武器调转向他是不可能的,因为所要劫持的武器就是他本身的死亡。即使在一面倒的竞赛中,武器制服了恐怖分子,他的对立力量也无法逃避其本身内部的脆弱性,无法逃避用自己的力量对抗自己,相反随着每一个表面的胜利,这种现象更加剧烈。它与对方的死亡之间没有任何的交换,因为恐怖分子已经选择并接受了死亡。本·拉登是否存在,是死是活都不重要。他只通过死亡令(fatwah)的内射(introjection)而存在,通过自我斗争力量的脆弱性而存在。

P26-28

序言

人们普遍认为,我们的时代将经历价值危机。许多观察家担心赋予我们行动和存在以意义的一切会瓦解,并将这种忧虑归咎为全球化的兴起。只适合技术进步的全球化被看作是没有灵魂的物质主义,没有能力指导我们的行动,而且这种物质主义也漠视价值。我们怎么会得出这种结论呢?现代性起源于文艺复兴和启蒙运动,自现代性出现以来,两个根本性的伦理思想为全球化铺平了道路,普世性一边强调理想的绝对,而多元性一边则强调实践的多样性。两者合在一起发挥了某种伦理指南针的作用。然而,进入全球化世界的边界后,我们发现自己缺乏探求这个世界全部复杂性的手段。因为全球化使我们面临全新的领域,它让我们古老的航行工具变得过时。

这是否意味着我们正在进入一个没有伦理的世界?我认为不是。价值永远在场。我甚至想说就人类历史而言,我们从来不曾有过这么多的价值。可以论证,全球化最初的影响之一是为了揭示文化的多元性和价值的多元论,之前我们很少意识到这些。因此,全球化现象的陌生之处不在于一个幻想价值在修辞上的消失,它甚至可能是今天有太多的价值。因为我们正在经历的危机表明,我们已经失去了伦理的方向,无法辨清前进方向的地平线。我们所面临的不是什么价值危机,而更多的是有关价值意义本身的危机、我们自我治理能力的危机,因此当务之急是如何在价值中给我们自己定位。

这样,不能说我们正在经历的伦理突变是一场道德灾难。毕竟,危机是进行批评性评价的时机,是对事物质疑的时机。由此可以断定,所有文化必须得到尊重。但是反人类罪、仇外和蓄意破坏文化遗产突出了这样一个事实,并非所有文化都是平等的。人们常常将文化等同于文化中发现的价值,而每一种文化从它区别正义和非正义的那一刻起,就开始在被认为相互矛盾的价值之间进行取舍。价值就此服从于重新评价。普世论和相对论的缺点在于它们忽视了这个事实,价值不但演变而且更重要的是它们可能共同改变,并经常在完全不同的参与者间进行辩论和商议。所有文化都拥有相同的价值和尊严,但并非所有的价值都是平等的。

  关于人类文化创造力的多样性,我们得出的结论在性质上更像是一个格言。今天的挑战是必须将伦理的努力主要放在全球共同体上。我们对新伦理方法的希望可以建立在文化问对话的理念上。开始对话的前提是必须尊重文化,而且可以共同重新评价价值。这种伦理的与众不同之处在于它包括那些被普遍检验过的价值,是那些将得到尊重而不是强行赋予的价值。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作用是倡议并充当这类伦理讨论的论坛,开始重新定义和预测明天的价值。正是在这种精神的鼓舞下,我们提出了“价值的未来”这个问题。事实上。关键问题是这些价值可能将人类领向何方。伦理探索是一项棘手的练习,因为它要求预测的判断力,它的目的不是要描绘各种价值,而应该是理解价值可能被改变——以及可能改变我们的方式。

松浦晃一郎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价值的未来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热罗姆·班德
译者 周云帆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802303447
开本 32开
页数 417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319
出版时间 2006-10-01
首版时间 2006-10-01
印刷时间 2006-10-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研究人员,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人文社科-哲学宗教-哲学总论
图书小类
重量 0.42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B018-53
丛书名
印张 13.75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13
142
15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9 18:16: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