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百年情景诗词选析
内容
编辑推荐

诗词在中国文学中的地位,崇高而独成一格,达到了文字连用的最高境界。本书精选20世纪百位作者百首情景诗,并对这些情景诗写作背景、艺术特色作了精细分析。 作者藉诗词的形式,或抒情或言志,或慨叹,以景寄情,含情观景,让读者也身不由已地融入到百年的风云岁月之中。

目录

留住百年風華(序) 趙淑俠

(以詩人生年為序共155篇)

上岳陽樓 黄遵憲

戊午正月 林 抒

登萬里長城(二首錄一) 康有為

遏虎門 潘飛聲

自題漁舟寫真 袁世凱

遊大雁塔 齊白石

客遊至舵江 丘逢甲

輓劉道一 孫中山

有書堪讀 張元濟

题《越州名勝圄》 蔡元培

[浪淘沙]京口 徐錫麟

太平洋遇雨 梁啟超

岳墳 黃 節

[堞戀花]弔黄花崗 黄 興

登鳳凰山 吳佩孚

赤壁懷古 秋 瑾

百字令广一亭無恙” 楊 度

煙篷 包天笑

[浣溪沙]“昨夜新看北國山” 王國維

[一剪梅]题五層樓固 廖仲愷、

[水調歌頭]題《古礦錄》 章鸿釗

臺南 連 横

哀徐志摩空行機墜死 黃炎培

借《武榮碑》帖詩據 陳獨秀

百花洲 景梅九

灞橋 于右任

鄱陽湖曉望思親 劉大白

[金縷曲]柬渡留别祖國 李叔同

送增田涉君歸國  魯 迅

[好事近]蘆溝橋 葉恭绰

贈宋希濂 章士釗

登韜先绝頂 宋教仁

“重九”起義 蔡 鍔

辑園冬望(二首錄一) 張 繼

[清平樂]“尋尋覓覓” 呂碧城

登遊牛首山 許壽裳

聞雷峰塔傾壞 沈尹默

本事詩十章(之九) 蘇曼殊

題《富春大嶺山圖》 郁 華

出太行 朱 德

吊鑒湖秋女士(四首錄一) 柳亞予

[踏莎行]題《白髮魔女傳》 劉景堂

壯遊 王雲五,

訪廣州菊園故居 張競生

筱舫、壽山將往阿爾泰,詩以赠之 李大釗

過基隆有感 馬駿聲

悼子元 李四光

昆明湖上口占(二首鍊一) 袁克文

還鄉 陳濟棠

改舊句寄北 陳寅恪

步放翁原韻悼俠魂 竺可楨

蘇彝士運河 劉半農

孤山吟(二首) 陶行知

寄語 任 銳

纽約雜詩 胡 適

遏武當 李宗仁

崖門 郭沫若

[贺新郎]寄柳亞子 楊杏佛

[沁園春]長沙 毛澤東

秋日登日光岩绝頂 赖 和

流離百詠(錄一) 冼玉清

[采桑子]偕佩弦登望江樓 葉聖陶

喜馬拉雅山  徐悲鴻

感懷金陵愴然有作 張恨水

薄花會展蟬聯冠軍即赋 周瘦鹃

[臨江仙]七十生辰 林語堂

題白鹿洞書院 馮友蘭

题新雲山人晝梅 郁達夫

新疆雜詠 茅 盾

北國(四首錄二) 王統照

從毛主席登岳麓山至雲麓宫 周世釗

黃山 朱光潛

遊肇慶七星岩 葉劍英

重過清華園西院 朱自清

悼聶耳 田 漠

題昭君墓(六首錄二) 翦伯贊

江南春蛊 豐子愷

[臨江仙]“簾影故家池館” 張伯驹

春燕 瞿秋白

天涯 聞一多

贺全國文藝界抗敵協會成立 老 舍

五色沙 易君左

题羅浮夢影 張大千

题盧山大林寺 曹聚仁

偕小舟弟登清涼山 呂振羽

春日未名湖畔散步 王 力

清華早春 俞平伯

寄懷臺灣故舊 李潔之

集龔绝句题孫立人將軍照 冰 心

天使岛题壁 佚 名

梅嶺三章(鍊二) 陳 毅

[高陽臺]訪媚香樓遗址 唐圭璋

自我遗憾作 張學良

[水調歌頭]金陵懷古 顧毓绣

靈隱寺前戲作 蘇步青

硖石掃墓悼念徐志摩 陸小曼

题《日本晝記》 蔣 彝

琴臺 聶绀弩

自题紀念冊 錢歌川

[念奴嬌]南遊普陀 董問樵

西湖邊送别 锺敬文

聞日寇南侵長沙被焚 劉大傑

野柳秋遊感赋 葉公超

難忘春城 馮至、姚可昆

[望江南]廣州好 朱 光

寒山寺 溥 傑

[鷓鴣天]遊昆明西山 趙樸初

[滅字木蘭花]聞巴黎光復 沈祖菜

見證 南海十三郎

荔灣湖小唱 李小竹

閱世 錢锺書

[鷓鴣天]懷念彭總 張愛萍

[贺新郎]百花齊放頌 黄萬里

訪鄭板橋故居 鄧 拓

[採桑子]反“愁” 胡喬木

[菩薩蠻]為蕭紅誕辰七十五周年而作 端木蕻良

觏日誰知同一心 王 瑩

廣州街景 吳有恆

訪胡希老廣州 黄苗子

登桂林疊彩山 程 鈞

遊廣州越秀公園 梅均普

遏深圳 劉白羽

珞珈山 李 銳

[水調歌頭]“嫌少幽拜氣” 饒宗颐

遊天台山 陳從周

輓新波 黃秋耘

步月 紫風、秦牧

濠江立業 馬萬祺

秦少游讀書臺 汪曾祺

著史作傳 唐德剛

隨于右任先生自滬飛穗機申作 霍松林

京兆書生 田家英

遊九江寓潯陽賓館 許國樞

羊城寄北 陳貽肥

题《恭王府考》 葉嘉瑩

答梅振才先生 王鼎鈞

[浣溪沙]七劍下天山 粱羽生

香港迴歸日近  周 南

登颐和園萬壽山 陳驰駒

遏山海關 李汝倫

癸未重陽感賦  趙振新

[虞荚人]為馬寅初先生銅像揭幕而作 厲以寧

自题小照 林 昭

[浣溪沙]返桐城故居 姚立民

赴新疆(三首錄二) 王 蒙

長江 歐豪年

過神女峰 范 曾

賀蘭山抒懷二首 尹 旭

[水調歌頭]中秋雙星恨 梅振才

[堞戀花]閱信即興 王永民

[沁園春]列寧格勒抒懷 贺國安

燕園即興 谷向陽

襟懷且付一吟中(跋) 梅振才

重敲百年心(出版後記) 王世道

试读章节

過虎門

掛帆狂啸渡滄溟,

虎氣腾腾劍底生。

萬里水浮天地影,

一門山裂海濤聲。

未來風雨旌旗動,

欲上魚龍鼓角驚。

扼守最難形勝險,

悶誰鞭石作長城?

   

作者簡介:

潘飛聲(1858—1934),字蘭史,號劍士,廣東番禺人。出身名門望族。其先輩以詩詞名重粤東。潘氏夙承家學,能詩詞,善書畫。少負才氣,聲名速播。卅歲時,受聘德國柏林大學,於東方學院講授漢文學,歷時三載,其間寫下不少旅歐著作。史稱潘氏歐洲講學、海外紀遊,為中國肇始開端第一人。歸國後,在香港任《華字日報》、《粤報》主筆,針砭時政,頗具影響。居港十餘年間,與康有為、梁啟超、黄遵憲、鄭觀應、丘逢甲諸“詩界革命”名家。交往甚密,情誼深篤。辛亥革命後,長居上海。

潘氏詩詞文飲譽生前,有《說劍堂全集》停之後世。潘氏被譽為“香海詩壇盟主”。其詩風以“奇氣”著稱。潘氏為“南社”中堅。劍士潘飛聲、劍華俞鍔、君劍傅屯良、鈍劍高天梅,其號均有“劍”字,世稱“南社四劍”。

     

詩意簡註: 

潘飛聲生逢國運多艱、金甌碎缺的悲涼年代。面對內憂外患,國運颓喪,詩人有感報國無門、有志難伸,唯將憂時傷世情懷寄託入詩。故其詩篇,多有山河依舊、物是人非的黍離之悲。

虎門,位於廣東東莞西南,珠江入海處。林則徐曾在此銷煙。鴉片戰爭期間,虎門炮臺多次重挫英國侵略軍,而名將陳連陞、關天培及軍民則在此壯烈殉國。甚具愛國情懷的潘飛单路過虎門時,撫今追昔,寫就此詩。

詩人先形象描繪出遇虎门的情景:風帆高褂,海風咆吼,聲如山裂。随後詩人點出在此要塞,只要嚴加佈防,力拒外侮,定能築起固若金湯的萬里長城。最後,詩人提出“問誰”句,當指中華民族的愛國軍民。  潘氏常以劍入詩,借劍抒情,如此詩中“虎氯腾腾劍底生”。故丘逢甲讚潘氏“手收劍氣入詩卷”,因而“直開前古不到境,筆力横绝東西球”。P8-9

序言

留住百年風華

兩年前,文友梅振才先生交我一叠剪貼複印,說是他在《今》週刊上所撰寫的專欄《詩情畫意》的部份文章,全部完成尚需時日。整個計晝是要收集一百五十位詩詞作家的作品,對他們的詩詞內容要分析,生平大事、身世背景也要介紹,主旨在記錄近百年來古典詩詞妁生存狀態,最終的目標是要編成一本書。名字將是《百年情景詩詞選析》。梅先生的意思,是希望我為此書寫篇序文。

翻開文稿,我真切地認識到,梅先生想要做的,可真不是像某個作家想出版新著那麼平常的事,而是一椿十分繁複艱難的工程,需要大量的精準考據,廣泛的搜尋收集,編纂,查證,分析。嚴格地說,應該是屬於一組人,分工合力完成的,有關中國文學史的工作,而不是由像梅振才先生這樣,一位長居海外的華僑作家,僅憑着封詩詞的痴迷熱愛。就能做成的。我的看法如此消極,绝非是封梅先生的能力有所懷疑,乃是覺得在我們置身的大環境中,要完成那樣一件有關詩詞文學的大事。天時、地利、人和,可謂樣樣不全,理想究竟克服不了現實的局限。

纽約是個文化性相當強的現代化大都市,如果喜愛西方音樂,不論古典或現代,整年都有高水準的節目;若偏爱戲劇或舞蹈,或繪畫藝術,都可找到好去處,林肯中心、百老匪、大都會博物館、古根漠藝術館。皆屬世界第一流,內涵豐富,不難滿足心靈享受;甚至京劇戲迷亦不會被冷落,每年總有不同票房的數場演出。唯要篩選出百年之內。一百五十多位古典詩詞作者的作品和履歷,其渺茫的程度多少有點類似大海撈針,由何處着手找起?接着是兩年未見動静。我暗自估計,情况大概不似梅先生所预期的那麼樂觀,他必然已意識到,自己那份属於文人唯美性質的理想,確實難以實现,因此改變主意了吧!

令人出乎意料的是,遇前忽接梅先生電話告知,整本《百年情景詩詞遵析》已撰寫完畢,並用電腦排版装訂成冊,就等着印製出書了。緊跟着書稿也送到,共三百餘頁,比原計劃一百五十篇還多出二篇。從一八四八年出生的黄遵憲,到一九四四年出生的谷向陽。前後幾近百年。選擇的範圍算得寬廣,有的是長存史歌的豪傑志士,如徐錫麟、秋瑾、黄興;有的是左右當時政壇的風雲人物,如孫中山、于右任、毛澤東,亦有一些從未聽遇的陌生名字。其中比例佔得最大的。仍是一些在近、现代史上,曾领一時風骚的聞人名士。在這方面,《百年情景詩詞選析)提供给讀者的不僅是詩詞欣赏,也豐富了讀者們在詩詞之外的相關常識。譬如曾參與“公車上書”及“百日維新”。極力主張君主立憲的傳奇人物楊度,我一向知道他富才學而特立獨行,可從來弄不清楚他是否也吟詩作詞,或寫遏甚麼樣的詩詞。讀遇《百年情景詩詞選析》申的《百字令》,才了解到楊度亦是一位詩詞創作的高手,能做到情文並茂,用字圆熟,又不露斧痕。此外如康有為、蔡元培、梁啟超、王國維、胡逋等學界重鎮。都曾是詩詞創作的愛好者,梅先生把他們有系統地收集在一起。為文評介註釋,使讀者獲得清晰的概念,產生“史”的效應似乎更勝於“文”的效應。

詩詞在中國文學中的地位,崇高而獨咸一格,達到了文字運用的最高境界。作者藉詩詞的形式,或抒情或言志,或慨嘆,以景寄情,含情觀景,胸中塊壘,紅塵悲歡,封世事的感時憂懷,封人生的頓悟取捨,用詩詞的語言表現出來。由於文字的精純有致,凝聚性強。發挥的感染力也深廣,許多詩詞中的雋語佳句,自唐宋朝代流傳至今,如“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舊時王謝堂前燕,飛入尋常百姓家”。“高堂明鏡悲白髮,朝如青絲暮成雪”,“吹皺一池春水,干卿底事”,丫浪淘蛊,千古風流人物”等等,已在人們的心中嘴裡流傳數百年或上千年。至今仍能聽到一般大泉借為引喻,顺口说出。

若問為何詩詞發揮的作用如此綿綿不绝?道理十分簡單。只因一些名句非僅字面荚,亦飽含真理與智慧,通達人情,洞穿世事,可沉入人心化為深省,讓人不自覺察地纳入個人的人生內,自然流露,随時應用。

由此可以看出,好的詩詞正如所有完美的藝術品一樣,具有衔破時間大限的永恆性。古代人感懷“夕陽無限好,只是近黃昏”,現代人亦有同樣的感懷。無論時間奔馳得多快,夕陽西下與生命有限是變不了的。詞人柳永的魂魄已渺渺然遠遊千年,“楊柳岸曉風殘月”的凄清景色。仍在我們的腦海中明晰如初。詩人肉體雖然消失,詩心卻長存。

一個真正的詩人的最大特質,便是他有颗充滿靈性的詩心。有了詩心,才能透過文字,表達出封這个世界的觀點和情感。時序已遏去百年千年,衣袂飄曳的古装早變成了西裝革履。西方文明浪潮般湧入東方。事實上今天的世界是科學統治一切,國與國間的文化距離已不是那麼明顯。可告慰的是,科學雖萬能,可還速不能製造人類的真情,也找不出可以代替真情的東西。詩詞作家們非常重要的抒發情感的管道便是他們的作品,也因此給人間留下了永不褪色的美麗。

可惜的是,詩詞雖关又藝術性高,走到當今,創作者竟相對減少,少到咸為文類中最弱的一環。不過少並非停頓或沒有。譬如紐約,就有一群堅持創作古典詩詞的人,也有詩詞學會之類的組織。志同道合的朋友,偶爾一聚,吟哦鑽研,藉以撫慰因為不易覓得同調,甚至被文壇和讀者長久冷落,寂寞,彷彿有些古老,其實是熾熱生動,從未冷卻遏的詩心。梅先生便是擔任這些組織的帶頭人。

古典詩詞在今天,只能算做屬於極少數讀者的冷僻文學的原因,與時代、社會、潮流、文風的改變有絕封的關係,但最重要的關係仍在於語言。詩詞創作規則嚴謹,講究平仄、音韻、對仗等等,用字的基礎和結構則源於文言文。在文言文早已被時代抛下。白話文流行且成熟,統御了整個華文文學創作的今天。古典詩詞的地位已被固定在“純藝術”的範畴,類似國畫和國樂,也許還不及國畫和國樂普遍。

如此艱難的情况下,梅先生费了數年的心血和時間,撰寫成《百年情景詩詞選析》,說明了他對古典詩詞的熱愛是何等的執着,使命感又是何等的凝重!他不願一脈長流的詩詞文學中斷,覺得近百年來的詩詞成就不該被忽視,更不該被摒棄在中國文學史的殿堂之外,於是便自己動手做成。無疑地,《百年情景詩詞選析》是獻給中國文學史的一份珍贵禮物,未來歲月中的文學研究者,或一般讀者,若想明瞭整個二十世紀的詩詞創作情况,都需要翻閱梅振才先生這本巨著。

梅振才先生對詩詞文學的使命感、熱情、毅力,都令我欽佩。作為一個文學工作者,古典文學的愛好者,更感謝他為我們留下了詩詞藝術的百年風華。

后记

襟怀且付一吟中

為紐約《今》周刊撰寫《詩情畫意》專欄,每周一稿,不知不覺間,已有三年多。中國傳統詩詞源遠流長,浩如煙海。歷來對古代詩詞的研究甚多,而對近、現代詩詞的評析則較少。因此,我把選材的範圍鎖定在近百年間。且以情景交融、借景抒情或寓情於景的詩詞為主。並配上與内容有關的圖片,以增加其感性和趣味。我之所以開闢此專欄,是因為在纽約這個大都市中,繁忙生活所引起的緊張情緒,需要一個排放的閥門;而自己已届知天命之年,在歷經人間滄桑之後,才能定下心來做一些興之所致的探索和研究。

去國多年,在遠離故國的他鄉,有關资料是何等貧乏。工餘假日,我常去哥倫比亞大學東亞圖書館、皇后區圖書館、東方書店及世界書局“找米下鍋”。有時到朋友家作客,首先是盯着朋友書架上的藏書,偶有發現,如獲珍寶。我選取的詩人,不論達官貴人,英雄名士,或者草野芥民,衹要其作品有一種獨特的人生風景,我就選人,希望能連缀成一道百年人文和歷史的風景線。在我的人生行旅中,或師或友,或因缘巧合,我曾和其中一些詩人,或其後人,或其詩作中所展示的情景有過交集。這些篇章融人了我的懷念和感情,我時有觸摸詩史的真切感。由於個人視野與水平所限。此書無法囊括近百年詩詞的所有精華,祇算是詩海拾貝而已。

這些本來是寫給自己看的東西,卻也引起纽約很多朋友的興趣。數年來。又因此專欄而認識了很多詩詞同好。他們给予我鼓勵和支持,並對專欄提出中肯的意見和有益的建議。好些朋友對我说,這些文章,他們每周都剪下來保存,但時有遺漏,希望能結集成書。於是,我便產生了出書的念頭。  

既要出書,随俗似乎要有一篇序言。在纽約的華文作家中。我想到了趙淑俠教授。她經常參加《北大筆會》舉辦的詩會,並對弘揚詩詞不遗餘力。她的才華與文采,令我折服。於是给她送去部份稿件。請她為此書作序。她略為瀏覽,便欣然應允。而我一向敬仰的北京大學季羨林教授。已年逾九十,百忙之中,亦樂於為此書題名。此書並榮幸得到孫軼青、林從龍、霍松林、袁第銳、楊金亭和丁芒諸詩詞名家的題聯、題詩。他們的序言、題詞和墨寶,為此書增光添彩,給讀者提供了更高雅的藝文享受。

在此書即將付梓之際,我不由想起先父梅均普,是他培植了我對傳統詩詞的興趣,令我此生有所寄託;我想起内子淑嫻,她為我分挑了生活的重擔,使我能有閒情寫作,她還是我每篇習作的第一位讀者和評論員,雖然她學的是理科,然所提的意見往往很有見地;我想起了陳馳駒老師和伍俊生老師,他倆常為稿件的内容與文字的潤飾提供很好的意見;我還想起出版家王世道先生,他為此書的策畫設計,盡心盡力。

對這些作家教授,摯親好友,以及熱情的讀者諸君,我心存感激。现在《百年情景詩詞選析》已告一段落,我正着手编寫的下一本書是《“文革”詩詞鈎沉》。“文革”十年是我年青時代所經歷的刻骨銘心的歲月。我希望能夠挖掘出和保存下那些即將被湮沒的詩篇,為那段“史無前例”的歷史留下見證。

最後,謹以《浣溪沙》詞一闋,聊抒結篇後之感懷:

三载诗棠覓舊蹤,

百年情景未朦朧,

清饲浩曲意干重。

湖海常荣家目夢,

悲颧慷慨古今同,

襟懷且付一吟中。

(2005年春於纽约)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百年情景诗词选析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梅振才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北京大学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301097243
开本 32开
页数 311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285
出版时间 2005-10-01
首版时间 2005-10-01
印刷时间 2005-10-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图书小类
重量 0.34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I207.2
丛书名
印张 10.125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09
148
12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9 11:47: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