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东方大帝(上下)
内容
编辑推荐

《东方大帝》是国内第一部以传奇文学的手法,讴歌轩辕黄帝缔造中华文明的丰功伟绩,再现上古时代华夏风貌的长篇小说。该书分上下两卷,共52章、140余万字。作品塑造了140多个英雄形象,以轩辕、榆罔、蚩尤三位始祖争夺天下霸主为背景,描写了16场大型征战。全书文化含量厚实,读来引人入胜!

内容推荐

当浩瀚的、永恒轮回的宇宙

把古老的地球推到人类文明的童年

或许就在五千年前的今天

人文始祖黄帝轩辕

就诞生在昆仑山东南终端的

具茨山下,黄帝子孙、龙的传人

何不随我踏着尘封的岁月

穿破时空的云烟,去追溯华夏的根源

东方大帝的传奇故事

就演义在大河两岸那辽阔的中原

轩辕黄帝的丰功伟绩

将同天并老,亘古不灭

目录

第一章:具茨山·龙首迎日

第二章:黑风崮·大战狼族

第三章:轩辕星·托胎附宝

第四’章:少典君·喜得龙子

第五章:齐云峰·轩辕访圣

第六章:宏志者·千磨百难

第七章:少典君·回归雷泽

第八章:新酋长·奋发图强

第九章:匡庐氏·报恩献技

第十章:燧人氏·钻木取火

第十一章:虎狼窝·碧血惊魂

第十二章:天心石·光照有熊

第十三章:姬水河·落雁沉鱼

第十四章:具茨山·篝火唱晚

第十五章:求贤士·万水千山

第十六章:遇神农·兄弟情深

第十七章:夕阳河·血战图腾

第十八章:有鸢氏·雪夜访主

第十九章:春雷□·大地萌动

第二十章:金秋日·群星荟萃

第二十一章:演武场·九雄争冠

第二十二章:三英杰·昆仑夺宝

第二十三章:岔路口·牧童指道

第二十四章:女儿国·月夜情长

第二十五章:巨灵氏·鹿苑迷魂

第二十六章:轩辕君·独占鳌头

第二十七章:黄帝君·横空出世

第二十八章:举龙图·万国联盟

第二十九章:巡四方·异国风情

第三十章:太逢氏·痛斥匪祸

第三十一章:落风坡·淑女缫丝

第三十二章:仓颉氏·潜心造字

第三十三章:治中原·国泰民安

第三十四章:翊鹤寨·英雄救美

第三十五章:道中缘·鸾凤玉成

第三十六章:巧嫫姆·触类旁通

第三十七章:九黎军·血洗茨山

第三十八章:众艳女·虎口脱险

第三十九章:首阳山·伯高献技

第四十章:神农氏·避难有熊

第四十一章:翕蒗湾·竹苑深情

第四十二章:求良将·风后力牧

第四十三章:大地震·火山喷发

第四十四章:白虎将·大闹首山

第四十五章:九鹰山·凤唱鹤鸣

第四十六章:具茨山·首战蚩尤

第四十七章:蛩茅滩·龙虎鏖战

第四十八章:仙鹤洞·玄女施法

第四十九章:将功臣·云中婚典

第五十章:决雌雄·涿鹿大战

第五十一章:九黎王·雄胆柔肠

第五十二章:定乾坤·迎日推策

卷后语(大河奔流中原梦)

读后感:文化含量厚实 读来引人入胜

试读章节

第一章 具茨山 龙首迎日

黎明将至,乌云笼罩着中原大地。

一阵雷鸣电闪之后,暴雨倾盆而下,千川万壑尽在开怀畅饮这来自天河的甘泉。巍峨峻拔的具茨山,被这突如其来的滂沱大雨灌醒,于是她情不自禁地捧着那从天而降的碧波绿浪,着力地清洗着躯体上积淀已久的尘埃。

苍穹闪烁着强劲的七彩电光。霎时间,这黑沉沉的世界变得五光十色。雷声、雨声、风声、川水奔流声、万木喧哗声、连同禽兽的惊恐声,混合成天籁之音,合奏出一部恢宏的天宇交响曲,在浩瀚的大自然中回荡着……

山林的灌木、旷野的果树,田间的稼穑、荒丘的花草尽在这场暴风骤雨中洗涤着、狂舞着、欢腾着、呼喊着,它们在这斑斓迷离的夜空下,疯狂地蹦跳着绿色的摇滚,显得酣畅淋漓。

具茨山东北山谷的密林中,有棵千年的大槐树,树下酣睡着一个身高九尺,体格强壮,威猛无比的勇士;他被暴风雨唤醒后,遂自携着那把强硬的大弓,慌忙地向附近的一个岩洞奔去。他躲进岩洞后,用手抹去了脸上的雨珠,摸着黑糊糊的岩壁,正欲寻找一合适的地方继续歇息;突然从洞中闪出一道银光,他定神一看,见一硕大的白鹤从岩洞里奔了出来,并从容地从他身旁穿过,“啪嚓”一击向夜空中飞去……

见状,勇士内心掠过一阵侧隐:嗨!是我侵占了它的居室,将其驱赶在外去忍受暴雨的浇灌,实在过意不去呀。

洞中一团漆黑,他靠着岩壁,躺了下来;望着洞外那闳闳作响的暴雨,顿然,神志恍惚起来……

蓦地,一道雪亮的银光闪射进来,随即在洞口闪出一位身著青衣道袍,鹤发童颜的老者:“嗬,雷泽君,别来无恙呐,哈……”

勇士一愣,“嗖”地站了起来说:“雷泽君?不知长者从何而来,深夜到此有何见教?噢,敢问长者尊姓大名?”

那老者手执旄旒,满面红光,踏进洞来笑道:“嗬,健忘了,雷泽君,我叫墟境子啊,我自然是从天宇而来的,嘿,汝占据我的居室,却要问我有何见教,哈……”

勇士拱手致歉道:“墟境子道长,在下不知这是您之仙居,实在抱歉,多有打搅,好,您安歇吧,告辞了。”他正欲离去。

老者诚恳地说:“唉,雷泽君,何必当真呢?咱们久别重逢,何不好好叙一叙啊,再说,洞外大雨滂沱,不便出行呐。”他笑道:“唉,不如随我去览一胜地,你定会赏心悦目,满载而归的,不知你意下如何?”

勇士望了洞外一眼,欣然道:“自然是好,不过外面雷雨如注,如何出行呢?”

老者笑道:“这好办,洞外为阳界雷雨,我们可驾阴界鸿漾之道嘛,”说着,他将手中的旄旒向洞内一甩,“啪嚓”一击,一道耀眼的银光如闪电般地将岩洞照得通明。勇士看时,洞内放射出五彩光焰,岩洞顿然变得像殿堂般地辉煌,岩洞深邃无垠。

勇士惊叹道:“啊呀,此洞如此灿烂,不知是何境界……”

老者说:“噢,此乃鸿漾时空隧道,所谓:顺者死,逆者生,逆行则可通向混沌之初,好吧,汝闭上眼睛,无须言语,咱们走吧。”

勇士欣喜若狂:“在下遵命……”

勇士遂即垂下眼帘,忽然身轻如燕。他随老者在这斑斓迷离的隧道里,风驰电掣般穿行着……阵阵暖风拂面而来,道道彩光掠眼而过,他浑身感到舒爽之极。不一会儿,彩光减弱了,暖风也平缓了。

老者笑道:“雷泽君,你已到了太墟境界……”

勇士睁眼一看,眼前是一个浩瀚的,褐蓝色的天宇,自己双脚却踏在浮云之上;他极目望去,在迥远的天际有一个乌亮的大黑蛋正在倏然地漂游着。  老者笑道:“雷泽君,你已来到四十六亿年前的混沌世界,你看,那个黑蛋里酣睡着的就是宇宙初祖盘古呐。你只可眼观、耳闻、体受、心悟,千万勿言语,切记呐……”  

勇士甚觉奇妙,正欲问询,只是张口无声,猛然回头,却不见老者的踪影了,心中有些惶恐,但却又被那美妙的奇观紧紧地吸引住,于是%将目光投向天际,全神贯注的欣赏着那神奇的景观……

盘古像个愚顽的浑童,栖身在一个硕大无朋的黑蛋里,浑浑噩噩地睡了一万八千年。而这个黑蛋像一只漂荡在汪洋中的小船,在没有一丝光明的浩瀚的宇宙里,随波逐流,起伏跌宕着。谁也不知道它从何处而来,欲往何处去,它究竟是谁?P1-2

序言

记得是二00三年春,我在应邀参加河南省新郑市举办的炎黄文化节期间,有幸结识了历史小说与影视剧作家罗光平先生,知悉他正在着手创作关于轩辕黄帝的长篇历史小说。为此,他远离北京,只身长驻郑州和新郑。还常常风尘仆仆地往来于全国各地尚存的炎黄二帝遗址、遗迹,实地考察,搜访资料,酝酿构思,埋头写作,经常是废寝忘食,通宵达旦。临分手时,他对我说:“很高兴相识,适当时候,我一定会登门请教。”

那次会晤,他给我留下深刻的印象。他虽言语不多,却十分沉稳坚定。从其言谈举止中,我直观地感到,这是一位有理想、有追求、执著献身、有强大精神支撑的作家。此后,虽久未音讯,但我始终难以忘怀,并默默地祝福他创作成功。

转眼将近一年,二00三年岁末的一天,突然接到光平先生的电话说:“我创作的《东方大帝》已完稿,近日想到府上送请审阅。如有可能,还想请中华炎黄文化研究会组织有关专家对书稿进行评审。”我们很快见面了,当我看到他送来的近百万字、两大册沉甸甸厚重的书稿时,真是大喜过望。近十多年来,我一直在中华炎黄文化研究会兼职,弘扬炎黄文化,振奋民族精神,本来是我和中华炎黄文化研究会同仁义不容辞的职责。而今,光平先生耗费多年心血,写出这部鸿篇巨制,实乃心有灵犀一点通,相互间可谓是志同道合,中华炎黄研究会应责无旁贷地支持光平先生的创作。为此,我放下手头的其他工作,用十余天之工,通读了整部书稿;并与研究会的主要领导商量,约请了数位学养深厚、对文艺作品造诣较深的专家学者,共同参与审稿工作。二00四年初,在黄河之滨的河南省会郑州,有关方面主持召开了《东方大帝》书稿审评会。出席会议的专家学者与作者进行了面对面的交流切磋,对这部作品的创作意图、情节结构、人物刻画、场景描写、语言运用乃至创作态度等方面,大都给予高度肯定。同时,亦对书稿中存在的某些不足,条分缕析,坦陈己见,以使作品更加精益求精。罗先生虚怀若谷,分析吸收了有关意见,又对书稿反复进行修改。如今面世的这部作品,真说不清已是几易其稿了。

我个人拜读这部作品,深受教益,粗略感受到本书有几点突出的特色:

其一,是以文艺作品形式讴歌轩辕黄帝的前驱先路之作。中华民族历史悠久,文化灿烂,在世界文明发展史上有重要地位和影响。尤为难能可贵的是,在世界几大古代文明系列中,唯有中华文明绵延至今,从未中断;而黄帝则是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是中国古代文明的象征。这一点日益成为海内外炎黄子孙的共识。开二十四史之先河的《史记》,首卷是《五帝本纪》,而《五帝本纪》的开篇,就记载了有关黄帝的史事。  

中国民主革命的先行者孙中山先生曾写有黄帝的赞词:“中华开国五千年,神州轩辕自古传。创造指南车,平定蚩尤乱,世界文明,唯有我先。”新中国的缔结者毛泽东主席写于一九三七年的祭黄帝文中之颂词云:“赫赫始祖,吾华肇造;胄衍祀绵,岳峨河浩;聪敏睿智,光披遐荒;建此伟业,雄立东方。”至于有关黄帝的神话故事、民间传说数千年来更是不绝于书。

我们作为黄帝的子孙,对这位始祖奠基华夏五千年文明的伟大历史功绩及其体现的厚德载物、自强不息、坚忍勤奋、开拓创新的民族精神,确应讴歌赞扬,发扬光大。

但据我谫陋所知,迄今有关黄帝的书籍,除神话传说、民间故事外,多是资料汇编、史实考证、学术论文等。而通过艺术创作,采用小说体裁或影视剧形式,以生动的艺术构思,刻画塑造黄帝及其同时代人物的形象与丰功伟业,描绘远古时期的社会风情,又如此鸿篇巨制,光平先生此作,实乃首创,其筚路蓝缕之功,殊属可喜可贺!

其二,作为一部文艺作品,较好地处理了历史真实与艺术虚构的相互关系。早在二十世纪五十年代末,文学艺术界与历史学界曾对历史真实与艺术真实的关系问题展开过讨论。文学巨将茅盾先生还为此写过《关于历史和历史剧》一书。茅盾先生曾说:“历史家不能要求历史剧处处都有历史根据,正如艺术家(剧作家)不能以艺术创作的特征为借口而完全不顾历史事实,任意捏造。历史剧无论怎样忠实于历史,却不能不有虚构的部分,如果没有虚构,就不成其为历史剧。”(茅盾:《关于历史和历史剧》,作家出版社1962年版,第126页)。

作为文艺作品的历史小说,同历史剧一样,既要符合历史真实,又应遵循艺术创作规律,我认为,所谓符合历史真实,主要是从大处着眼,作品中所描写的重要人物、重大事件,要与该时代的历史特征、脉络、趋向相吻合,要反映那个历史时代的精神和历史风貌,不能凭空杜撰,任意捏造。但历史小说,绝不是历史教科书,作为艺术作品,不能没有艺术虚构。正如茅盾先生所说:一‘历史剧中(本文作者按,包括历史小说)一切的人和事不一定都要有牢靠的历史根据——也就是说,可以采用不见于正史的传说、异说,乃至凭想象来虚构一些人和事;在这里,可以有真人假(想象)事,假人真事(即真有此事,但张冠故意李戴,把此真事装在想象的人物身上),乃至假人假事(两者都是想象出来的)。其所以需要这些虚构的人和事,目的在于增强作品的艺术性。但是,在运用如此这般的方法以增加作品的艺术性的时候,有一个条件,即不损害作品的历史真实性。换言之,假人假事固然应当是那个特定时代的历史条件下所可能产生的人和事,而真人假事也应当是符合于这个历史人物的性格发展的逻辑而不是强加于他的思想和行动。如果一部历史题材的作品,能够做到这样的虚构,可以说它完成了历史真实与艺术真实的统一。”(《关于历史与历史剧》,第106一107页)。”

我们知道,根据文献记载与考古发掘,轩辕黄帝是人类处于新石器时代,人类逐渐摆脱人兽共存、栖巢卧穴、茹毛饮血的荒蛮时期,开始由采集、渔猎走向农耕,由众多氏族部落,通过和平与征战,实现部落联盟,走向融合统_,人类也因此绽放出远古文明的辉煌之光。黄帝正是这个时代伟大杰出的代表人物。他在肇造中华古代文明历程中,集文、武、德、政、艺于一身,在诸多方面都有发明创新,成为天才睿智的化身。然而他所处的时代,距现在毕竟是太遥远了。留至今天的有关黄帝的文献记载,多半是世代相传的口耳传说。即使是遗存的有关遗址、遗迹,也是汉、魏以来后人的再造。要把黄帝及其所处的时代予以艺术再现,就必须在把握历史真实的基础上,运用形象思维,进行巧妙的艺术虚构。

若细心的读者,通过对本书的阅读,不难看出,作者对黄帝丰功伟绩的描绘;贯穿全书的许多扣人心弦的情节构思;黄帝及其周围众多历史人物艺术形象的塑造;征战统一过程中大型战争场面的细节描述;青年男女悲欢离合、引人人胜的爱情故事,及其相互间对唱的那些委婉动听的山歌;还有庆祝丰收、胜利、统一而举行的宴聚、祭祀大典、篝火晚会的热烈氛围……如此等等都无不反映出作者匠心独运的艺术构思。在创作手法上,考虑到黄帝及其时代的特点,作者也采用了天上与人间、仙界与凡世、神话梦境与现实存在,以及环境与场景互换互移(立体视觉)的描述方式,最终构建了黄帝及其时代的史诗长卷,给人以美的艺术享受。所有这些,都反映了作者力图做到历史真实与艺术虚构的相互统一。

其三,深入挖掘黄帝的精神世界,不惜以浓墨重彩展现黄帝所代表的文化精髓与民族精神。全书用了大量篇幅,描述了黄帝在肇造中华文明过程中的发明创造。诸如制六书、定算术、纂内经、作甲子、造律吕、定五音、占天宫、筑寨邑、发明指南车、造舟楫、制陶器、作冕旒、封诸侯、建国邑、桑蚕纺织、采铜铸鼎、划野分州等。然而,作品并没有仅仅停留在对这些功绩表层的描述上,而是在更高层次上,深入挖掘黄帝的精神世界,展现了黄帝所代表的文化精髓与民族精神。诸如不畏艰险、勇于探索、不屈不挠、锐意进取、坚毅顽强、自强不息、包容豁达、道法自然、刚柔相济、宽厚仁爱、民主自律等,正是这种精神与精髓,熏陶影响着世世代代中华子孙、龙的传人,使之无论是在和平安乐的顺境时,还是在艰难险阻的逆境中,都能富贵不能淫,威武不能屈,贫贱不能移,永远自强不息,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这些深层次的挖掘与展现,既是全书用力之所在,也反映出作者对中华民族传统思想文化有深厚的造诣与学殖。

我在拜读全书过程中,曾反复思索:要创作这样一部反映黄帝及其时代的艺术作品,确有极大难度,需要具备多学科、多方面的知识与素养,诸如历史学、文艺学、哲学、宗教学、民族学、人类学、。考古学、地理学、农学、医学、天文科技等,诸多学科的涵养都不可或缺,否则就很难驾驭这部包罗万象的作品。人非天纵之圣,任何人都是“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可以想象光平先生为创作这部作品,克服了多少困难,付出了多大代价。据我所知,他在创作过程中因过于耗费心血、过度劳累,曾几次昏厥,几度染疾,甚至吐血,以致惊吓得他远在国外工作的爱妻莹莹迅速回国,来照料他的生活。可见,作者为写这部作品,可谓九转金丹,呕心沥血,乃至是以生命为代价。这种严谨忘我的创作态度,实令人肃然起敬。

不过,话又要说回来,尽管作者富有才华,学殖深厚,写作态度又十分严肃执著,但如上所述,创作这样的题材,难度极大,特别是学术文化界,对于黄帝及其时代的研究,尚有不少疑难仍未解决,在不少重大问题上犹存在着不同意见。面对这样的现实状况,作为描写黄帝及其时代的首部历史小说,难免存在缺点和不足。大凡做学问,搞创作,写人物,往往会对研究与描写的对象情不自禁地产生感情,进而有所偏爱和拔高,我多少感到,本书作者也未能完全跳出此臼。另外,全书刻画了众多的人物,描述了错综纷繁的事件,多数是成功的,有不少人物和事件写得光彩照人,耐人寻味;但也有些人物刻画得不够丰满,有些事件和情节的艺术构思也略显粗糙,致使有的地方艺术感染力不够强。在文字表达方面,总体上看,娴熟流畅,但还需锤炼。

本来,我只是从一个普通读者的角度来释读光平先生的大作,以从中汲收营养和教益。但在作品付印前,光平却突然请我撰写序言。鉴于这部作品涉及的范围远远超出我的专业领域,写序之责,实难胜任。再忆及清代大儒顾炎武说过,“人之患在好为人序,”更不敢操觚。也许是由于我长期在中华炎黄文化研究会工作,又较光平先生年长多岁,他出于对我的信任与厚爱,雅属再三,我只好将读后的一些感受,写于卷端,乞请作者与读者教正。

甲申年三月二日于北京

王俊义

后记

小时候,常听老师和老人们说黄帝和上古传说的故事,听得津津有味。待到上了中学、大学,知道了传说不是正史,因而对黄帝和上古传说的故事就淡那么津津有味了。当然当作文学艺术作品看的神话故事,还是侥有兴趣的,一些传说中的人物,栩栩如生,经久不忘。以后当了文化行政官员,经常看戏,对新编的神话传说的儿童戏,有的还很喜欢,而对大人化了的神话传说戏,则不信,当然也就没有什么趣味了。退休以后,参加了中华炎黄文化研究会的一些工作和活动,到过陕西黄陵,两次到过河南新郑,上过具茨山,对黄帝的故事又津津有味起来。而且对炎帝、蚩尤也初步有了了解和认识。  

中国古代也有如同西方的亚当夏娃那样的创世纪的传说,就是伏羲女娲的传说,也有先民们生存竞争的许多故事,黄帝以后的传说故事,文献记载就更多了,但大型的史诗性的作品不多。虽然有《格萨尔王》那样的口传唱作品,但毕竟不是关于炎黄的。我非常希望能够看到大型的关于炎黄的文学艺术作品。现在终于看到了这一部《东方大帝》。我是用两天半的时间,夜以继日地一口气读完的。我为什么能一口气读完这部书?因为它吸引人,有看头。在这里我向作家罗光平同志,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表示热忱的祝贺!

《东方大帝》主要是写轩辕黄帝,但它首先是从盘古开天辟地、伏羲女娲创造人开始的,首先就写出了大气。写黄帝一生事业,不是一出手就直奔黄帝蚩尤大战,而是从黄帝的出世、修炼写起。当然神话色彩就要浓一些,扑朔迷离,引人人胜。承继父业以后,为了图存和发展,他事必躬亲。特别是寻访贤能,总要亲自出马,绝不派人代劳考察,这样他才取得各部落各行业代表人物的信服与尊崇,才扎扎实实地取得百业的繁荣,打下了统一的坚实基础。相比之下,炎帝虽有农业的先进,蚩尤虽有军事的强悍,二者内部也都能团结奋斗,但综合的实力都逊于黄帝,这样很自然地在最后的军事较量中,黄帝获胜,“万国”统一于黄帝了。这样写当然体现了作家的观点,但也是合乎历史总趋势的。由此我才知道小时候听到和读到的有关黄帝、炎帝、蚩尤、古代文化历史的知识,是多么地少,多么地片面。由此我也才懂得,对古代神话传说、对古代历史、对古代文化的无知和否定,算不得历史唯物主义者。

时势造就了英雄,轩辕黄帝是写得成功的。炎帝、蚩尤也写得恰到好处,炎帝没有神化,蚩尤没有丑化,甚至有些美化。蚩尤的塑造,与项羽很相似,他也是一位失败的英雄。在塑造人物上,吸引人的还有那些有血有肉、个性鲜明、栩栩如生的各路英雄和一些小人物,神仙们并不突出。太山稽、巨灵、风后、力牧、芈牧、兀鹰、黑豹、驸宝、紫竹、女节、嫘祖、金环、银环等,掩卷之后,仍然活跃在我的眼前、脑际。他们的行为轨迹、内心世界、言语、动作都还记忆犹新。比如太山稽的加盟有熊,不是有鸢氏、常先一去动员就同意的,而是经过比赛文、武、德、政、艺之后,心悦诚服地加盟的,而加盟后,就成为黄帝的坚定不移的拥护者、支持者。他是有熊的常胜将军,但他又是突不破“英雄美人关”的常人。然而他却不是那种惯于玩弄女性的薄情者,他还真地能记得她们。至于“女儿国”也即“寡妇国”的来历,以及金环、银环的美好心地和悲万里命运,看着也真叫人同情。当然也有一些人物给的笔墨少了些,如炎帝、刑天、祝融,他们本可以更生动更丰满一些,但由于书中的主要笔墨用于有熊与九黎的矛盾斗争,神农处于旁观的地位,致使他们失去了一些表现的机会。

这是一部可读性强的大书,书中传播了许多知识。每个部落和他们的图腾,都有个简短的介绍。除了轩辕黄帝是写一生活动外,其余每个人物都有或长或短的传记。这样就头头是道,龙来去脉清楚了。农耕种植、养蚕缫丝、发明文字、渔猎、采撷、缝衣、造屋、筑城、制陶、制舟、冶铜、驯兽、音乐、舞蹈……可以说政治、经济、军事、文化无所不包。当然,所有这些,有的是精细描绘,有的是刻意渲染,也有的是几笔带过。如指南车,究竟是如何制造的,并没有具体写,只是从旁交待。但是对于作家熟悉的,或有虚构想象空间的那些地方,那些情节、细节、场面,作家则不惜笔墨,竭尽铺陈、渲染之事,比如几个比赛、竞技场面,是扣人心弦的。战争场面的描写虽然不是本书的特长,但黄帝与蚩尤的两场战争,还是惊心动魄的,特别是从中写出双方的几员战将。也和中国古典小说一样,战争中离不了“斗法”,但本书却有所节制。我最怕看到紧要关头,作者直接出面大段大段地吟诵索然无味的诗、词、赋。本书虽然也偶有泳叹,但只有寥寥几旬,点出作家对场面对人物概括的评价和感慨之情,起到“点睛”的作用就够了,绝不扫阅读者的兴致。应该说,作家是深谙读者心理的。

任何一个时代的作家艺术家,在他写古人生活的时候,总是用当代人的语言来表达,《东方大帝》也不例外。因为作家艺术家不是历史学家、哲学家,他的作品的接受对象是比较广泛的各个文化层次的人,他必须用明快、生动、形象化的语言,让读者观众进入他的创作,紧紧跟着他走,与他共同完成艺术形象的创作。从这样一个观点来看,《东方大帝》基本上是这样完成的。因此它能够让人读下去,可以说是引人人胜的。由于作家给轩辕黄帝的思想境界、人生道路是用老子的《道德经》打谱的,就不得不引用一些老子的原话;这就造成了书中难以避免的语言太古奥与太现实的不统一,不协调。那么,‘有没有必要把老子的话翻译成现代人的话呢?我觉得没有必要。在我看来,。书中引用的老子的那些话,已经够质朴的了。倒是可以考虑把太现实的一些话改一改。不然,如果把这部作品改编成电视剧,还照书中的原话让人物去说,可能在观众中出现一些笑谈。

说到电视剧,我就想到舞台剧。我这些年主要看舞台剧,舞台剧要求更集中。不论是用舞台剧还是电视剧来要求这部分作品;现在看,可表演性不如可看性强。但是我还是希望能够在电视上或在舞台上看到黄帝、炎帝、蚩尤以及其他活生生的人物形象。这些年表现上古的戏剧(或剧本) 不是没有,而是不成,根本原因是不符合历史总趋势,缺少文化含量。一些作者没有像罗光平那样辛苦,走那么多地方,翻阅文献资料,收集传说故事,而是单凭听到的一点东西,就主观臆造故事。也有的过分偏爱,过于执拗,反而写不成戏。还有的把文艺作品搞成了政治或历史教科书,没有人物故事,不生动感人。我以为《东方大帝》比我看到的其他形式的作品(毛坯),在文化含量上要厚实得多,只要再创造,一定能够以其他各种艺术形式,出现在屏幕上、舞台上、画廓里。我特别希望在郑州的舞台上出现黄帝、炎帝、蚩尤等人物形象。

曲润海

【中国艺术研究院·著名戏剧评论家(原国家文化部艺术局局长)】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东方大帝(上下)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罗光平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00444145
开本 16开
页数 873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1415
出版时间 2004-04-01
首版时间 2004-04-01
印刷时间 2005-09-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图书小类
重量 1.578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I247.5
丛书名
印张 54.75
印次 2
出版地 北京
260
187
38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3 16:06: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