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百年风流(艺术大师刘海粟的友情与爱情)/精彩男人丛书
内容
编辑推荐

  刘海粟,被称为“中国文世复兴大师”,又被称为艺术界的“狂人”“怪人”与“艺术叛徒”。荣辱毁誉,欢乐痛苦,使他的百年人生具有迷人的魅力并充满着一个个难解之迷--他与当代众多伟人名士的交往,他的四次婚姻经历,那些曲曲折折、恩恩怨怨,写就了他的友情与爱情的旖旎“情书”……

目录

我与艺术大师刘海粟(代序)

向康有为执弟子礼

亦友亦师梁任公

世无蔡元培便无刘海粟

与吴昌硕论画

两“叛徒”一见如故

狱中探望陈独秀

与周恩来的几次相见

故交怀“郭泰”

题画诗成惜梦回

哭徐志摩

终生知己

戏画相通

一场波及画坛半个世纪的笔战

眼前丽日君何在

共献心香一瓣

难忘师生情

遥空凭吊潘玉良

一束鲜花的奉祭

伯仲情愫

相知亦相携

携手绘丹青

情系南洋

招天马自由之魂

南洋遇险识新知

裸体模特儿风波

黄山恋情

宝岛台湾行

爱河四渡

后 记

试读章节

入室论道南海择弟子

第二天一早,刘海粟怀着对领导“戊戌变法”的这位思想家的敬意,按照康有为留下的地址找到愚园路172号康府的竹篱笆门外,看门人立即迎上来说:“您是刘先生吧?康大人吩咐我在这儿等候多时了。”

康府进门是一座布局别致的花园,小桥流水,石径幽篁,曲廊碑碣,域外雕刻。康老的居室题作“游存庐”,建筑成茅舍形式,门外的回廊、栏杆、门窗,皆以未去皮的原木建成,有一种原生趣韵,使他顿生走进山野人家之感。可茅庐里却是另番天地。脚下是紫红色地毯,墙上挂着唐画、宋画、元画,檀香案上陈设着庄严妙曼的佛像和意大利石雕、稀有动物标本,满书橱的线装书和烫金的外文图籍。康有为见到他非常高兴,携起他的手,把他带到石雕前,让他欣赏那些出自异域艺术家之手的作品,后又把他引到挂着的中国画前,谈起了中国历代的画家。他们从王维、二米谈到元四大家的高土逸笔,从明四家的唐寅、仇英又谈到画杰石涛、石溪,还有郎世宁。他们信马由缰,在中国画广阔的天宇问驰骋。谈到纵情处,两人放声大笑。

康有为又拿来一个轴卷对海粟说:“你们组织了个天马会,我画了一幅《天马行空图》拿给你看看。”他把画展开在海粟面前,共同欣赏起来。

海粟被康有为绘画的恢宏气度、书法的雄厚根基和灵动中蕴含的古拙吸引住了,他脱口而出:“天马行空,神交久矣!”两人纵声大笑。

审美趣味的相投,使两人忘了年龄的差距,康有为觅到了海粟这个论画知音,快乐得像个急迫地向伙伴展示财宝的孩子,把他请进内室,让他观看提香、伦勃朗、拉斐尔、米开朗基罗、米勒的名作。虽是复制品,但出自高手。这以前,海粟只在印刷品中见过这些画。拉斐尔的《圣母怀儿》中,圣母温柔仁爱,有如流溢着母爱的人间年轻美丽的母亲,荡涤了一切宗教气息,越看越美,越看越神往,他不禁脱口赞道:“拉斐尔真乃画圣也!”又看了拉斐尔另一杰作《西斯廷圣母》,康有为向他介绍:“它的原作藏在德累斯顿,替我临摹的画家给我讲过拉斐尔创作此画的故事,那时意大利正受到外族侵略,国内封建势力欲乘机复辟,人民生活在贫困和痛苦之中,幻想有位威严如女王、亲切似母亲的神来保护他们。拉斐尔吸收了达·芬奇描绘女性美的细腻手法,又融合了米开朗基罗的构图技巧和雄健笔力,完美地把人民的幻想体现在他的这幅杰作中,因而西斯廷的圣母不仅善良纯朴,可亲可爱,又蕴藉着神力和威严。”

刘海粟激动地听着。

康有为从书案上拿起王济远要他带回题字的六尺宣交给海粟说:“我已遵命写好。”

刘海粟双手接过,展开在康有为的书案上,朗读起题写的内容来:

画师吾爱拉斐尔,创写阴阳妙逼真。

色外生香饶隐秀,意中飞动更如神。

拉君神采秀无伦,生依罗马傍湖滨。

江山秀色霸图远,妙画方能产此人。

P3-4

序言

我与艺术大师刘海粟

我和海翁相识在23年前,其缘媒是我的处女作《画魂——张玉良传》。那是1982年12月25日,在雪片似的读者来信中,有封署名“刘海粟”的信。我读这封信的心情特别激动,这个姓氏在我的《画魂》中写到过。可我在撰写这部传记小说之先,却未能采访他,凭藉的只是一些报刊资料和当年就读于他创办的上海美专的部分艺术家的访谈。没想到我这本小书却深深打动了这位87岁高龄的艺术大师,他竟流着泪读了一遍又一遍。他邀请我于当月25—26日到南京,参加南京艺术学院(前身上海美专)建校70周年校庆典礼和他从事艺术活动70周年纪念画展。因为《清明》文学季刊和安徽作协定于当月29日在合肥为我这部作品举办研讨会,我得在28日之前赶到合肥。我赶到南京时已是26日的晚上了,未能赶上校庆典礼,晚上10时才辗转与海翁取得联系,他要立即派车接我到他的住处,因为时间太晚我谢绝了。我们相约第二天在南京美术展览馆他的画展开幕式上相见。

海翁剪彩时才来。参加开幕式的宾客很多。江苏省领导人陪着他,我没去惊动他,他却没忘记他请来的客人,派人来招呼我:看过展览后,他在休息室等我。我随着人流观看画展,展出的100多件作品,都系他不同时期的代表作。我喜欢上了他的油画的绚丽色彩、国画的阔大气派,以及弥漫其间的浪漫主义气韵和浓郁的民族传统艺术的韵律。可因为他陪着江苏省委负责人和艺术界名流观看画展,从一楼一口气上到三楼,脉搏骤然加速,被立即送回住地西康路33号省委招待所,接受检查治疗。

他在接受心电图观察时还记着我,向身边的人打听我在哪里,说他要见我。有人把我从南京美术馆接到他的住地,嘱咐我说:“只见见,不要跟他说话。他的心脏一分钟跳到150多次,不能激动。”我遵嘱一言不发,海翁却紧紧攥住我的手说:“你的《画魂》写得好呀!我还以为你是我上海美专的校友呢!没想到你这么理解我,这么理解我的美专,理解我的事业……”他老泪肆淋,激动得泣不成声。他的老友南艺副院长谢海燕教授、伊乔夫人、医生都吓慌了,一齐俯身劝道:“你不能说话,不能激动!”

他却不管这些,继续说:“石楠同志,我有很多话要跟你说……”谢院长又一次打断他:“刘院长,有话现在不能说!等你好了,我们再请石楠同志来,你再慢慢说,今天不行。”

我使劲从他手里抽出手来,含着滢滢泪光,退了出去。谢院长亲自把我送上了去合肥的火车。

1983年1月29日,我收到他身边工作人员的信,说海翁就要去广州和他归国的子女欢度春节,说他想在去穗前和我谈谈。我应邀前往。不巧的是,我到南京的前一天,他背上患了一囊肿住进了工人医院。我在他的秘书和伊乔夫人的陪同下,乘坐南京警备司令员的车去看他。海翁侧卧在床,一见到我,就颤巍巍伸出了双手,紧紧握着我的手说起来,谈他如何创办我国第一所美术专门学校——上海美专,谈他首倡男女同校、模特儿写生和旅行写生这些中国美术史上的首创,谈张玉良的性格、才艺,谈蔡元培先生对他的扶植,谈如何从康有为先生学书法和古诗词,谈他与徐志摩、郁达夫、郭沫若、傅雷、陈独秀的交谊,谈他虎步西洋艺海的苦读力学。一说就是一个多小时,却把亲自驾车送我们来的司令员冷落一边,好像室内没有他这个人存在似的。我感到很不过意,示意他的秘书去跟那位热爱艺术的司令员说说话。他越说越兴奋,越说越激动,声音宏亮,滔滔不绝,根本不像一个患了病叫人为之担忧的87岁的老人。若不是夫人上来劝阻,他还要继续说下去。为了他的健康,我起身告辞。伊乔夫人却非要我用了一碗红枣藕粉羹才让走。

1983年5月,海翁的画展在北京的中国美术馆开幕,他住在钓鱼台国宾馆,寄给我两张请柬。我不能前往出席开幕式,在复信中约略透露了一点儿正在风起云涌的有关《画魂——张玉良传》的争议。他在回信中对我说:“《张玉良传》之所以轰动一时,说明人们之觉悟愈高,对封建主义之憎恶必然愈甚,决不是任何人可以否定的。一切都置之不理可也。专此奉答,不尽凄凄。”又在信后空白处写了:“纸上人间烟火,笔底四海风云。”

我第三次见到海翁,是在1984年7月5日。上海沪剧院根据《画魂》改编的大型沪剧《画女情》在沪公演,邀请我们这天同时观赏。我夫妇和海翁夫妇被安排在五排正中,我依老人而坐。他神情非常专注,随着剧情变化着,忽悲忽喜,几乎沉醉。幕间休息,我们又一起在休息室里会见了主要演员,和他们合了影。剧终,我们又一起走上舞台,祝贺演出成功并和全体演职员合影留念。他邀请我夫妇第二天下午4时到他下榻的衡山宾馆10楼5号相见。

我们如约前往。推开他画室的门,里面已是宾客满堂了。上海电视台在拍他挥毫作画的专题,有记者,有搞摄影的,办画刊的,搞根雕的,有想请他给自己作品题字的,有想请他推荐扶植的,有请他题写刊名、栏目标题的,有想抢拍镜头的,50多人把老人簇拥围住。他一见我们进去,就扶着沙发扶手站起来,挽起我的手,在人群中转着圈子,向宾客们介绍着我:“这是写《画魂》的石楠同志,她的作品影响很大,我到哪儿,哪儿的人都知道,石楠同志很有才气……”

他这一广告,使我的脸不由发热发烧,围着他的人倏然对我这土里土气的女人刮目相看了,拿着相机揿动了快门,给我和海翁拍照,报刊编辑上来向我约稿,喧声琅琅,老人和我都陷在重围中。忠诚于他的秘书见老人已招架不了,、拨开人群大声说:“老先生累了,老太太也累了,老人要休息了!”他架着海翁冲出重围,把老人扶进了内室,又回来把客人们一个个赶走了。我们也知趣地退出了。海翁觉得就这么让我们走了,心里很不过意,批评了秘书,又亲自打电话给沪剧院,请他们邀请我夫妇和导演、编剧、主要演员到他住处谈谈。他一见到我们,就连声道歉,当场就在我带去请他题字的《画魂》获奖奖品册页上题写了:“一卷画魂书在手,玉良地下有知音。石楠为潘玉良作传,而玉良之名始著人间,儿女异代知音,书此赠之。”又兴奋地谈起了中国画坛的发展和繁荣的情况。他说:“我一向反对艺坛上的宗派主义,我主张艺术大公,各种流派同存和竞争,就像一个花园,花的品种越多就越绚丽。”

1985年12月初,我为写《寒柳——柳如是传》寻访柳如是足迹,从吴江、常熟转到上海。我给海翁家打电话,他的侄儿告诉我,他在上海,仍住衡山宾馆10楼5号。2日晚上,我们在电话中相约3日上午10时相见。他一见到我,就紧紧攥住我的手说:“好久未见到你了,你怎么不来看我?”我想,我来看你容易吗,到哪去报销路费?我什么也没说,只笑了笑。老人把我拉到沙发上坐下,就侃侃谈了起来。他先讲中国人在外国是英雄,列举了在美国的吴健雄、李政道、杨振宁等一批科学家,又讲华罗庚、钱伟长、钱学森是中华民族的英雄。他勉励我说:“你要力争做个文学上的英雄,要不断地突破自我,超越自我,永不要满足。不仅要有在国内文坛上去一争雌雄的志气,还要有到国际文坛上去一争雌雄的志气。人生就是要不知疲倦地奋进。我已听说过,你承受了很大的压力,对于压力和妒嫉,不要发脾气,要争气。妒嫉古已有之,你读过《报任安书》没有?”

我点点头。

“读一遍不行,十遍、百遍还不够。归震川说:‘千读始得其神,万读始得其味。’这是经验之谈哪!”他背起了其中一段:“盖文王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赋《离骚》;左丘失明,厥有《国语》,孙子膑脚,《兵法》修列;不韦迁蜀,世传《吕览》;韩非囚秦,《说难》《孤愤》;《诗》三百篇,大抵圣贤发愤之所为作也……”他诵完之后,叉说:“我这个人哪,一生什么样的境遇都历经过,有过轰轰烈烈的生活,更多的时候是被误解。得意之时,我淡然处之;失意之时,我泰然处之。任何一个人,一生都不可能一帆风顺,没有挫折的人生不能算是完美的人生。何谓丈夫?何谓坚强?在别人活不下去的环境中活着,又不丧失人生信念和高尚气节,能忍人所不能忍,方能为人所不能为!你不要怕,要挺住,不要被人一压就压垮了!压力越大,你越要争气,任何时候都不能放弃你对事业的热爱和追求。一切官爵都是过眼烟云,只有事业永存。不要去追求那些东西,要写出好作品,让人佩服的好作品,让作品说话!”他又问我这几年有些什么新作。我一一告诉了他。他点点头说:“这很好!”又问我有什么新的创作计划。我说我正在写《寒柳——柳如是传》,他高兴地大声说:“这好呀!柳如是是一代奇女子,我给你题写书名。”说着就起身走进画室,给我写了两张,一张淡墨的,一张焦墨的。我告别时,他把我送到门口,再次握着我的手说:“要好好干,你还年轻,一定要写出更好的作品来。”

这次会晤,给我留下了刻骨铭心的印象。他的那些话,都是他长长人生的经验之谈,也长长地影响了我。每当我的人生旅途遇到了逆风恶浪,每当我的心律失衡的时候,老人的这席话就会像大吕黄钟般在我心头响起,经过灵魂震颤,压力慢慢地化作了动力,失衡的心也逐渐回归到正常。它永远激励着我去迎接困难。

1990年春,上海文艺出版社社长、总编辑江曾培先生写信约我撰写海翁的传。我写信征求他的意见。那时,他正在洛杉矶游历。接到我辗转寄达的信,立即嘱咐他在美国的义女、刘海粟国际文化基金会副秘书长慕慧君女士给我写信。说他得知我有意为他立传,非常高兴,他和全家都将全力支持我,说他相信我能有新的突破,他寄望于我。并亲笔题赠了刚刚出版的《刘海粟书画集》和他在国外举办画展、讲学活动的剪报资料,并告知我他飞香港的日期和回沪的日程,约我作竞日之谈。慕慧君女士还从美国飞到上海与我会晤,提供了海翁在海外弘扬中华文化的有关素材和资料。他的家人又陆续给我寄来了他几近全部的著作、谈艺录、年谱、传记等等和他们搜集整理的报刊资料。海翁无不亲笔题字签名。

可一晃他在香港女儿处就过了两个生日,我们的竞日之谈可望而不可即。经五年苦苦笔耕的《沧海人生——刘海粟传》终于在今年年初完成了初创。我把这个消息告知了他,老人非常高兴,在寄给我的新年贺卡上写道:“……上海市人民政府建立现代化刘海粟美术馆,我的故乡常州市已建成刘海粟美术馆,上海市文化局举办百岁寿辰庆典活动,同时,石楠女士巨著《沧海人生——刘海粟传》完成,这是对我一生追求真善美,一生为艺术奋斗的高度评价,我深深地感铭。”并说:“我们2月28日飞沪,相见在即,照片及资料面交。”期待了五年的会晤终于到来了。

1994年3月16日,是海翁的百岁生日。上海市人民政府委托上海市文化局举办刘海粟百年诞辰庆典,我作为《沧海人生——刘海粟传》的作者和他的友人,受到邀请,有幸出席了这一盛大的生日庆典,重逢了阔别九年的海翁。

祝寿庆典在上海虹桥宾馆嘉庆堂举行。我们的车一驶近,就看到宾馆门口摆得像山一样的祝寿花篮,鲜花微笑,绸带迎风,洋溢着喜庆的气氛。嘉庆堂内,云聚着海内外的嘉宾,两块大屏幕上交替放映着寿堂庆典活动和海翁十上黄山,江泽民总书记参观他十上黄山画展的录像。寿翁来了,人头攒动,掌声雷鸣,100枝红烛点起来了,100朵红玫瑰簇拥着百岁寿星。寿翁身着大红羊毛衫,外套西服,精神焕发,光彩照人。伊乔夫人玫瑰红的上衣,披着雪白的披肩。600多嘉宾,不是老友,就是学生,谁个和他没有一段情缘?谁个不想迎上去握下他的手,道一声祝福?谁个又不想上前去敬他一杯寿酒?寿堂像海浪样涌动了,沸腾了,吓慌了庆典的主持人,他大声请求嘉宾给予配合,回到各自的席位上。

我虽然也想上去问声好,告诉他,我来了。可我没有起身,只是从我的席上望着大屏幕。百岁寿星在“生日快乐”的歌声中,在来宾的祝福声中切开了60个精美蛋糕组成的三层一米多高的生日蛋糕。上海京剧院的名角为喜爱京剧的寿翁清唱了《将相和》京剧选段。上海戏剧学校的学生们为他表演了《白雪公主和七个小矮人》的祝寿节目,并送给属猴的海爷爷一只长毛绒猴子。中共上海市委副书记陈至立代表正在北京出席全国人大的上海市领导人吴邦国、黄菊等人向寿翁拜寿,并赠送一柄红木如意,祝愿他吉祥如意。寿翁的学生、新加坡美协主席刘抗先生和寿翁在联合国外交官任上工作了38年的长子刘虎也在会上发表了热情洋溢的讲话,104岁的著名画家朱屺瞻先生是上海美专的首期校友,也特地赶到寿堂,向海翁祝贺生日,两位百岁画坛巨擘紧紧握手,互祝长寿。海翁直夸朱翁“画好!”镁光灯四起,百岁寿翁的致词在寿堂中引起了阵阵雷鸣般的掌声,把寿庆推向了高潮。

可宾客们怎甘心屏幕上的会晤?他们从德国来,法国来,美国来,日本来,南洋来,广东来,四川来,西安来,黄山来,北京来……千山万水,万里迢迢,谁不想见上海翁一面。报纸上印着赫然标题:《终日访客盈门老人不堪打扰》。上海市文化局为了老人的健康,派了专人护理,两位女干部,守在门口挡驾。她们的嗓音都嘶哑了,许多老友和学生为不能见到他“怨声载道”呢!庆典的第二天下午5点,我估摸海翁已午休起来了,便带着他约我在上海见面的亲笔信闯到他下榻的衡山宾馆。文化局负责护理的同志见到他的亲笔信,才给予通报。他的小女儿刘蟾小姐出来把我迎了进去,说他爸正在会客,把我引进了另间会客室,伊乔夫人正在陪着等待会见的一批客人。

我们等了一会儿,就听到海翁与客人道别的声音,我连忙走过去,老人被访客们重重围着,两位护理小姐扶着他,往内室里搀。一位80多岁的老画家泪水横流地攥着他的一只手在说:“刘校长,这次我能见到您,今生再也无憾事了!”

海翁在人群中发现了我,大声地问我:“我正在等你呢!你何时来的?”

我迎上去说:“我来了好几天,几次电话约见您,他们不让见,今天是我闯来的!”

他从那位老学生手里抽出手,指着我,对要把他往卧室搀的护理小姐大声说:“我要见石楠——!我要见石楠——!”

护理小姐对着他的耳朵大声说:“您今天累了,应该休息了!”

他仍坚持着:“我在等石楠哪!我要见石楠!”他们只得把他又扶回会客室的单人沙发上。他紧紧握着我的手说:“我还有很多话要跟你说,我早就等着和你见面呢!”接着他就讲起他生平最重要的经历和故事。刚讲了几分钟,又涌进一批客人,护理小姐走进来,大声对他说:“今天不能会客了,我们要为您的健康负责!”不管他愿意不愿意,就搀起了他。他像一个孩子那样不依不饶:“我还要见石楠!我还要见石楠……”他拉着我的手不放。我这才说:“你们都听见了吧!不是我要见他,是他要见我!”

伊乔夫人和刘蟾小姐拨开人群走过来对我说:“您明天再来一次吧,让他单独见您。”我们当即约好,还是下午5时相见。

3月18日,我通知了想会见海翁的《沧海人生》的责编和上海《新闻报》一位好友同去见他。

海翁刚刚午休起来,精神很好,他紧紧握着我的手就继续着前一天的话题。他思路清晰,很有条理地跟我叙说了他怎样成为一个艺术家和艺术鉴赏家的历程,回忆了他抗日时期、“文革”时期的遭际。我告诉他,这些我都写进了传里。在座的责编也说:“我看过书稿,这些都详细地写了。”

海翁非常高兴地说:“你辛苦了,看了我所有的书,你一定写得很好!”

我说:“写得好不敢妄说,要等读者的检验,您的书我都读了,不是读一遍,有的读了数十遍呢!”

他再次攥住我的手,连声说:“谢谢!谢谢!你是我的忘年知己啊!”接着,他说非常感谢上海的几任市长对他的关心,汪道涵称他是国宝,要加倍爱护,令他十分感动。江泽民市长看了他十上黄山的全部作品,亲笔为他十上黄山画展写了序,对全部作品作出了精到的评价,他说江市长是位懂艺术的政治家。他还要说下去,护理小姐和上海文化局的一位处长上来打断了他:“您不能再说话了,您该休息了,晚上还约见了客人。”

他紧紧拉着我的手说:“我有东西送你!”又转身对护理人员说,“我要题字!”

他们把他扶到桌边,他让伊乔夫人取来两件礼品:印制精美有很多名人学者题跋的数丈长的《刘海粟洞庭渔村图卷》和台湾历史博物馆出版的大型综合本《刘海粟书画集》,他亲笔一一题上“石楠女史误存,百岁老人刘海粟一九九四年三月十六日”。

临别时,他再次紧握我的手说:“人生得一知己,我死而无憾了!"

他的眼睛湿了,我的眼睛也湿了。

石 楠

2005年4月

后记

海粟大师的百年人生曲折、丰富,有如沧海一样富藏和浩瀚,又像沧海一样神秘和汪洋,我以他的人生故事为素材,已写过三种书了。《百年风流》只是其中之一种。它是继《沧海人生刘海粟传》出版后撰写的又一部记述海翁的书,1997年文化艺术出版社首版。它和《沧海人生刘海粟传》以及它之后出版的插图珍藏本《艺术叛徒刘海粟》是三部不同内容不同角度的作品。

《沧海人生刘海粟传》,以海翁的人生足迹为主线,写他对艺术的赤诚,对艺术的孜孜不倦的求索,写他对苦难人生的顽强拼搏,写苦难造就了他的伟大和辉煌。它是一部艺术家不屈不挠的奋斗史。《百年风流》则是以海翁的情感世界为主线,写他的友情和爱情生活,写他的婚恋以及和同代名家的交谊。尽管在《沧海人生刘海粟传》中写到过他的交友和爱情,但仅附属于他的人生主线,笔墨匆匆而过,而《百年风流》则是他的感情生活的详实撰述。它不是全传,而是他的一部情史。而插图珍藏本《艺术叛徒刘海粟》只是他的一部六万字史传,重在他的绘画插图。

海翁没能看到我为他撰写全传出版,更未能预知我要为他的感情生活作传。写这部书的发端是在他离世之后。

1994年8月7日零时38分,他那颗饱经沧桑的心脏在上海华东医院歇息了。我悲痛万分,为他未能看到《沧海人生刘海粟传》出版深感遗憾。但又为他感到宽慰,那是盛夏8月,上海有6000多人给他送行,龙华殡仪馆里里外外拥满了悼念他的人们,泪雨倾龙华,一片呜咽,他的学生、百岁画家朱岂瞻的巨幅挽联道出了万众的心声。上联日:“昔日鹏翼扶摇,刘郎年少,丹青染出新天地”;下联日:“而今斗柄折损,海翁已去,江山顿失老画魂。”

海翁仙逝后,我到上海、南京和他的故乡常州多次参加纪念他的活动,第一次是上海市人民政府出巨资兴建的刘海粟美术馆开馆,第二次是刘海粟美术馆开馆一周年纪念庆典;后又多次到常州出席刘海粟美术馆和南京艺术学院举办学术研究与纪念活动。在这些活动中,我会晤了海翁来自海内外的众多亲属和友人,他们有的坐着轮椅,有的由家属拥扶,我们谈着海翁这个同一话题。在美术馆里,我仿佛感到他并未离去,就在我面前,似乎听到他的脉搏和心脏的搏动,感受到了他赤子之心的虔诚。他将自己最好的作品和他收藏了数十年、血肉与共的历代艺术作品都捐献给了祖国和人民。展厅四壁陈列的不仅仅是无价或价值连城的艺术珍品,而是一个艺术家一颗滚烫的爱国心。我从这些书画中,看到了许多显赫的姓名:康有为、梁启超、蔡元培、胡适、陈独秀、郭沫若、郁达夫、徐志摩……这一颗颗星辰,使我联想起海翁和他们的交游故事,萌动了要写一部有关他的友情和爱情的旖旎“情书”。记他们的真诚友谊,写他们的相互扶持和激励,也写他们间的恩恩怨怨。

在写《沧海人生刘海粟传》前,我已掌握了很多这方面的素材。有了这个愿望后,便着意向深层里开掘和研究,并和他那些健在的友人和弟子取得了联系。书信和采访,又增加了我对他们之间关系的了解,又得到伊乔夫人和海翁幼女刘蟾小姐的帮助和全力支持。我拥有了丰富的资料,很快就完成了友谊和爱情部分。

正在这时,从媒体中得悉,有个别人就海翁人生旅途中几件事发难。这种误解,本不是什么新鲜话题,在动乱年月,海翁曾为之受过委屈,后来无一不得以平反、甄别。他17岁创办上海美专,现当代画坛的名家,多出自他的门下,获得了“艺术叛徒”的美誉。为捍卫新兴艺术,他与杀人如割韭的军阀孙传芳论战,为中华民族文艺的复兴,经历了数不清的风雨和苦难。他30岁上就被法国艺术评论家称作中国文艺复兴的大师,他创造了无数的艺术珍品,享誉世界,他的成功和他对艺术的超前意识,很难为所有的人接受,误会像影子一样跟着他,他成了现代画坛上备受争议的人物。不管是毁是誉,他生前一向坦然视之,不与争驳、辩论。我原以为,随着他的那颗伟大心脏的停息,一切误解都会烟消云散,不虞在他作古两年后,还有人旧误重提,这于一个作了古的老人,很不公平。作为一个对他有过深层研究的作家,有必要让世人明白个中真相。因之,我选取了他人生中几个重要事件,专题详实撰述,作为是书一个章节,以解读者之惑。

海翁生前多灾多难,死后也不得安息,还有那么个人,自称是他的研究生,假此亲密身份,在海翁作古多年之后,肆意攻击海翁和他的家人及他们的朋友们,混淆读者的视听。据南艺知情教授回忆,海翁那时在南艺是名誉院长,从未带过研究生,当然也不排除个别人为了达到某种不可言说的目的,自己傍依上去。海翁是艺术家,艺术家则容易受骗,他哪能想得到,这个当年比宠物还会承欢的人,竞在他不能还手的时候,狠狠地击了他的黑拳,而海翁却全然不知,九泉之下还以为他是乖孩子,也许还想再次从自己干瘪的钱袋里挤出5()()O美金资助他的生活吧。我替海翁感到寒心。世间竞有如此不肖之人。但打名人也并非都能达到成为名人的目的。南艺老院长谢海燕老先生斥之为“卖师求荣,无耻之徒”。那人也许没有想到,自己反成了过街老鼠。

七年之前,我的忘年友冯其庸先生看完是稿后,推荐给了卜键先生,得以初版。我至今感激他们的关怀和扶持,我极盼这本书能再被卓识者相中,那就会有更多读者了解海翁,海翁也就不会再含垢九泉了。终于等到了识者,作家出版社拟将其收入他们的“精品男人”丛书中,并插入与其内容相关的老照片、资料图片,使之成为一本文图并茂的好看的书。我感激这部书的策划者,也感激海翁的女儿刘蟾小姐的全力支持,在此向所有支持过关心过这本书的师友们,致以真诚的感谢。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百年风流(艺术大师刘海粟的友情与爱情)/精彩男人丛书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石楠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作家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06332804
开本 32开
页数 357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300
出版时间 2005-11-01
首版时间 2005-11-01
印刷时间 2005-11-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青少年,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图书小类
重量 0.384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I25
丛书名
印张 12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10
142
15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8000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9 10:0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