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神六飞天档案(图文典藏版)
内容
编辑推荐

  本书由中国人民解放军总装备部载人航天工程新闻宣传领导小组专家编著。这些专家多年从事国防科技和航天领域的新闻宣传工作,见证了从神舟一号到神舟六号载人航天飞行的每一次壮举。由他们编著的《神六飞天档案》是对神舟六号此次载人航天飞行最全面、最权威的纪录。

  本书由六大篇章组成,分别是“神龙冲天”、“太空双骄”、“神箭神舟”、“经天纬地”、“英雄凯旋”和“辉煌未来”,记载了神舟六号从中国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升空直至胜利返回地面的全过程,仿如身临现场亲眼目睹了航天员走进神六飞船、火箭发射到返回舱落地、费俊龙、聂海胜走出舱门的所有时刻。书中不仅收入了神六飞天的整个纪实,还涵盖了航天档案、航天知识、航天语录、航天纪事、航天日志等五方面的内容,通览航天百科。

  本书所选用的300余幅图片均为专业人士所摄,大量现场独家照片典藏神六飞天辉煌时刻。

目录

第一篇 神龙冲天/2

火箭一二级分离。在飞过平流层和中间层之后,火箭仅剩的芯二级就要和飞船一起接近大气层的边缘……

……载有苏联航天员尤里·加加林的飞船飞行了1小时48分钟后降落在苏联境内,这是人类有史以来第一次载人航天。

1962年2月20日,美国宇航员约翰·格伦驾驶水星6号飞船绕地球飞行3圈,成为第一个进入地球轨道的美国人。

我现在迈出的是一小步,但在人类历史上却是一大步!(阿姆斯特朗)

第二篇 太空双骄/44

聂海胜拿着勺子,从食品盒中舀出一块食物,让它飘在空中。费俊龙用手轻轻一碰,食物飞入口中。

经过40余年,中国酒泉、西昌、太原三大卫星发射中心,今天已建设成为神州大地上三座宏伟的航天城。

在微重力条件下,睡眠的最大优势是不需要床,睡眠可以不受姿势的限制,可以站着睡,甚至倒立着睡。

1986年2月20日,苏联发射了和平号空间站。这是 世界上第一个长期载人空间站。

我在太空已不再孤单。(美籍华裔宇航员王赣骏)

第三篇 神箭神舟/106

我国的神舟飞船是一艘多用途的飞船,采用了具有两对太阳电池翼、返回舱居中的三舱方案构造。

美国的阿波罗计划是人类首次登上月球的伟大工程,目的是把人送上月球,实现人对月球的实地考察,并为载人行星探险做技术准备。

东方号是苏联最早的载人飞船,从1961年4月到1963年6月共发射6艘。

1970年1月30日,我国中远程火箭飞行试验首次成功。

当我乘坐飞船在地球轨道上运行时,我为地球的美丽而惊奇。地球上的人们,让我们保护并增加她的美丽,而不是去破坏她!(尤里·加加林)

第四篇 经天纬地/136

中国载人航天测控通信网犹如一只无形有力的手,牢牢地牵住飞船,控制它的飞行状态。

1960年12月19日,第一枚T-7M火箭发射成功,飞行8公里,探空火箭是新中国的航天人献给祖国的第一枚真正的火箭。

中国航天测控网从1967年开始建设,至今已建成了包括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西安卫星测控中心、多个地面测量站及海上测量船队在内的功能完善的先进测控系统。

1981年9月20日,我国用一枚运载火箭发射了三颗科学实验卫星。

地球是人类的摇篮,但是人类不会永远生活在摇篮里。(齐奥尔科夫斯基)

第五篇 英雄凯旋/162

北京飞控中心的大屏幕上,只见飞船着陆场地面搜索雷达张开恢恢天网,8架搜索救援、搜索救护、搜索摄录的直升飞机升空待命,地面回收人员严阵以待,一切按计划进行。

1981年9月20日我国成功地用一枚火箭发射了3颗卫星……

哈勃空间望远镜的观测由于不受地球大气层的影响,其分辨率可比地面望远镜高10倍左右,达0.1弧秒。

2003年10月15日,神舟五号载人飞船发射成功,中国把第一位航天员杨利伟送上了太空。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能够独立开展载人航天活动的国家。

征服太空值得冒生命危险。(格斯·葛里索姆)

第六篇 辉煌未来/190

面对激烈的空间科技竞争,中国人的脚步不仅不能停下,还要快马加鞭,迎头赶上。

太空技术专家正在研制一种可全部重复使用的太空飞行器。采用这种飞行器,可以大大降低太空旅游的费用。

1971年,苏联发射了第一个空间站礼炮号,它是发展航天技术、开发利用宇宙空间的基础设施。

太空不是宇航员的太空,太空是所有人的太空。(丹尼斯·蒂托)

附录 航天日志 神六发射场十日

试读章节

地球是人类的摇篮。但是,人类不会永远生活在摇篮里,他们不断地争取着生存世界和空间。起初将小心翼翼地飞出大气层,然后便是征服整个太阳系。

自从人类从地球上站立起来,举起火把,仰望天空,到苏联成功发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人类已经走过了数十万年。

从嫦娥奔月的神话到敦煌飞天的壁画,从火药、火箭的发明到明代万户飞天的壮举,从古代诗人“把酒问青天”的豪迈气概到现代伟人“可上九天揽月”的雄心壮志,一代又一代的中国人用激情和想像描绘着自己对太空的追求和向往,而在这美好的梦想中,中华民族已走过了千年。

1957年10月4日,在哈萨克大荒原一个小小的角落,一枚头顶载有一颗直径只有58厘米铝制圆球的火箭,梦幻般地升上了星空。从此,人类开始了走出地球、挺进太空的新时代。

从那时到现在,人类发射到空间轨道上的航天器已有5700多个。从宇宙飞船的成功发射到深空探测的开展,从空间站的建立到月球邀游与考察的实现,一系列航天行动的实现,推动着人类文明跃升到”太空时代”——这是人类科技史乃至整个文明史上的一个飞跃。

人类第一颗人造卫星发射成功后,毛泽东曾经略带些忧伤地说:“我们怎么能算是强国呢?我们甚至无法把一颗土豆送上太空。”而1958年党的八大二次会议上,这个东方伟人就发出了“我们也要搞人造卫星”的号召。

中国的航天事业一开始就受到了西方国家的封锁,刚刚起步就面临着重重困难。但中国航天人凭着中华民族“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勇气和精神,把只有极少数大国才能实现的飞天梦想,奇迹般地在这块神奇的国土上变成了现实。

1970年4月24日,我国在导弹技术和探空火箭技术结合、液体与固体推进剂火箭组合的基础上自主研制的长征一号运载火箭,把我国第一颗人造卫星东方红一号送上太空。人们感怀这段难忘的历程。中国走过了13年。

1999年11月20日,中国第一艘无人试验飞船神舟一号在酒泉起飞,21小时后在内蒙古中部地区成功着陆,圆满完成“处女之行”。回溯中国航天事业发展的这29载岁月,我们找到这样一组数字,它构架简单却足以撑起中国航天事业发展的骨骼。

中国是世界上第五个成功发射地球人造卫星的国家,是世界上第三个掌握卫星回收技术的国家,是世界上第五个独立研制和发射地球静止轨道通信卫星的国家。自1970年至今,我国已先后研制并发射了15种类型的人造地球卫星,通信卫星、气象卫星、返回式遥感卫星和科学实验卫星逐步形成系列;研制成功了可满足高、中、低不同轨道要求的12种长征系列运载火箭:建成酒泉、西昌、太原三个航天发射场和完整的航天测控网。

中国的航天业开始加速。加速行进的征帆中,饱含着中国人自信、自强、自立的身影。

1992年,载人航天工程被批准立项,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领导集体正式批复载人航天工程可行性论证报告,中国的载人航天终于露出了希望的曙光。

P8-10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神六飞天档案(图文典藏版)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刘建国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九州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801953926
开本 16开
页数 211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100
出版时间 2005-11-01
首版时间 2005-11-01
印刷时间 2005-11-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青少年,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科学技术-工业科技-航空航天
图书小类
重量 0.64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V529
丛书名
印张 14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40
171
14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20 3:50: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