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别以为你懂孩子的心
内容
编辑推荐

1个园长妈妈,17年幼教前沿工作经历,《别以为你懂孩子的心》引入240个家庭亲子教育案例,只为天下父母能读懂孩子的一颗真心。

百万网友妈妈推崇的0—6岁私家教子笔记。6年心血,17年经历,让周令瑜成为革新现代中国亲子教育的先行者。关于成长,你可以给孩子最关键的6年,也可以给他或她最好的6年。

一个孩子最大的幸运是什么?这么书的答案是:有一双懂教育的父母!

内容推荐

《别以为你懂孩子的心》共分为8章,70多节,记录了超过240个家庭亲子教育案例。

《别以为你懂孩子的心》作者周令瑜既从教育者的角度阐述了科学的教育观,又从妈妈的视角讲解该如何处理孩子在成长路上面临的种种问题。这为父母培养孩子,提供了一个全新而又典型的标本式的案例集合。有着极强的实用性,贴近生活、来源生活,是父母开启了解孩子大门的书。

目录

第一章 走进孩子的心灵

 孩子不需要我们“教”

孩子画画让我们教吗?/成人的“教”只会给孩子锁上一个框框。/我们不教,孩子怎么会呀?

 当孩子受到拒绝时

孩子受不了别人的拒绝怎么办?/为什么乐乐不给周周牛奶喝,只给思思喝?/孩子被他的朋友拒绝了怎么处理?

 理解孩子的途径

孩子哭代表什么?/孩子哭就是不乖吗?/孩子哭要不要阻止?/孩子不良的情绪要让他及时地宣泄掉。

 不要以“建立良好习惯”为名,毁掉孩子宝贵的东西

孩子到别人家玩,为什么叫也叫不回来?/父母威胁孩子回家,对孩子有什么影响?/父母和孩子,到底是谁不讲理?

 教给你读懂孩子的小秘诀

“看你的丑样子啊”——不要随便跟孩子开玩笑。/带孩子去逛商场——蹲下来,跟着孩子的视线看他的世界。/

孩子为什么总是和大人对着干?/错怪孩子会有什么影响?

 为什么有的孩子逃避,没有责任感

孩子碰了头,家长却要打玩具。/为什么有的孩子喜欢逃避,没有责任感?/家长的哪些行为是在为孩子推卸责任?

 孩子也“要面子”

“周周准把陌生人当爸爸了。”——当孩子被大人“调侃”时。/“你这孩子,怎么不叫人呢!”——孩子的面子问题。/

“她不会画,别浪费纸了!”——孩子应该被当面否认吗?/成人需要尊重孩子吗?

 不怕孩子犯错

孩子又尿湿裤子了,还不跟大人说。/父母处理孩子事情的态度,会对孩子造成什么影响?/

孩子犯错了,父母应当如何去处理呢?/为什么有的人在长大后,和父母的感情非常淡?/

指责、羞辱和粗暴会令孩子陷入恐惧、压抑和仇恨。

 有的孩子为什么坐不住

为什么孩子做事情都是三分钟热度?/孩子的专注力被谁打断了?/如何培养孩子的注意力、专注力?

 让孩子做“不听话”的小朋友

“孩子,你今天听话了吗?”/反抢玩具的孩子是“不听话”的孩子吗?/

听话就是好孩子,不听话就是坏孩子?/孩子有没有好坏之分。

第二章 解放孩子的手脚

 我们是如何阻碍孩子的

当孩子把家里搞得很脏乱的时候,应当责备他吗?/家长因为孩子给他们添麻烦而阻止孩子,是否合理?/

成人间的客套和规矩会阻碍孩子吗?

 停止不必要的帮助

孩子遇到困难就哭,怎么办?/为什么有的孩子特别依恋大人?/孩子为何不愿去尝试新事物。/

“不要妈妈穿,自己穿。”——父母要帮忙,就像在说“你不行,我帮你”。

 让孩子做自己

孩子天生是不会在乎别人眼光的。/孩子没有主见,跟大人有关吗?/成人给孩子过多的评价对孩子有什么影响?

 “不放手”是源于我们内心的恐惧

父母的情绪会对初生的婴儿产生什么影响?/孩子被照顾得过于精细反而更脆弱吗?/

父母如何对待孩子的疾病、安全、营养等问题?

 信任孩子,给孩子一个能打破的碗

孩子吃饭用什么碗?/孩子喜欢到厨房来捣乱怎么办?/让孩子去玩贵重的东西可以吗?

 不当遥控器妈妈

“妈妈,你总是管着我,你就是一个遥控器!”/和周周去公园玩。/孩子的自由不是成人施予的。/

孩子是不是在最亲近的人面前最顺从?说明什么呢?/小孩子为什么会逆反?

 面对孩子间的冲突,该制止吗

孩子如何独立地解决孩子之间的冲突?/个性柔弱的孩子怎么独自面对冲突?/什么样的孩子容易低头?

 是谁阻断了孩子间的交往

孩子闯了祸要怎么处理?/父母以“保护孩子”为名,无意中“离间”了孩子。/父母是否该介入孩子间的交往?

第三章 关爱孩子的心

 童年的经历影响孩子一生

为什么有的人和父母的关系处得很僵?/一个家庭长大的孩子长大后为什么会有天壤之别?

 关于安全感

人缺乏安全感是什么时候形成的?/孩子内向、沉默,是因为什么?/孩子只有在父母面前才能真正获得安全感。/

父母的教育方法为什么要保持一致?

 你是否经常说:你不听话,妈妈就不喜欢你了

你是否经常在说:你不听话,妈妈就不喜欢你了?/孩子会反复验证父母是不是爱他。

 断奶是孩子人生的第一个转折点

强行断奶给孩子所带来的伤痛。

给孩子评价过多,会影响孩子评价自己的能力/

怎样去表扬孩子?/怎样批评孩子?/孩子出现不良行为,如何和孩子交流?/如何让孩子有正确评价自己的能力?

 比肢体暴力更可怕的精神暴力

小朋友突然变了,胆子小了,畏畏缩缩的,是怎么回事?/孩子在幼儿园受委屈了,怎么办?

孩子为什么胆小/

有的孩子在家活泼,为何在外面金口难开?/大人经常会暗示孩子,这个世界很危险。/孩子胆小首先是大人出了问题。

 排泄这件事

教孩子正确认识吃喝拉撒。/孩子在日常生活中,如何确立正确的态度?

 如何和孩子谈性——女儿看到了爸爸洗

为什么有很多孩子认为一脱衣服就是羞?/如何和孩子谈性?/如何回答孩子的问题——“我从哪儿来的”?

第四章 拥有一个懂得教育的母亲

 适度和自律

孩子一次性喝完了一整箱牛奶。/有的孩子为什么非常没有自制力?/如何管理孩子的零食?/当孩子无理取闹时。

 让孩子心中有爱

孩子不忍和自己喜欢的人分离。/不要让孩子成为一个冷漠的人。/“妈妈,我不摘花,它有生命呢!”

 要好胜,也要输得起

“妈妈,我想得第一名。”/“刚才不算,我要再来一次。”

 挫折教育不可缺

你的孩子有抗挫折能力吗?/孩子遇到困难就哭,怎么办呢?

 自私,从第一次独占开始

“爸爸不要吃排骨,待会儿我没有了。”/让孩子的吃穿住行与大人保持一致。

 孩子的友谊

孩子为什么把唯一的一块蛋糕给小伙伴吃了?/孩子没有要好的小伙伴怎么办?

孩子在起冲突的时候,大人是裁判吗/

“妈妈,晓晓把牛奶泼到了我的衣服上!”/好妈妈如何处理孩子间的冲突?

 伤害小动物的隐忧

小朋友没有爱心,伤害小动物怎么办?/岁以前的小孩知道什么是虐待动物吗?/

怎么让孩子在童年时期感受到“爱”,提高“爱”的能力?/让孩子明白“小麻雀的葬礼”是怎么一回事。

 为何孩子不分享

尊重孩子“支配自己物品的权利”。/为什么有的孩子喜欢抢别人的东西?/孩子“小气”的原因是什么?

 不教孩子无原则地谦让

孩子一切都“谦让”,是胆小害怕,还是美德?/孩子的什么行为是错误的谦让行为?/

姐姐一定要让着弟弟吗?/要谦让,也要有秩序规则。

第五章 轻松引导孩子培养好习惯

 孩子比成人更能遵守秩序

孩子玩公共玩具为什么会自觉排队?/为什么孩子比成人更能遵守秩序?/

为什么孩子要“捡垃圾”?/为什么孩子手里一直攥着垃圾?

 什么才是孩子走向独立的开端

教孩子独立,应当从什么时候开始?/“妈妈,怎么还不给我穿衣服?!”/

为什么孩子一两岁时哭嚷着要自己吃饭,大了又要父母喂呢?/怎么让孩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孩子吃饭咋这么难

为什么吃饭在孩子这里就变得这么难呢?/孩子不吃饭是生病了吗?/孩子是吃饭,但为什么那么拖拉?/

把吃什么、吃多少的决定权还给孩子。

 孩子睡觉,要注意哪些问题

孩子睡眠不稳容易惊醒,怎么办?/孩子要抱着才能睡着,怎么办?/怎样让孩子睡觉不怕吵?

 如何让孩子自觉地少吃零食

为什么孩子只要到超市,就吵着要买各种各样的零食?/为什么孩子嘴馋别人家的零食?/孩子吃零食毫无节制,怎么办?

 当孩子提出不合理的要求时,父母如何回应

当孩子在地上撒泼要买已经买过的赛车时怎么办?/孩子提不合理要求时,父母控制不住发脾气,怎么办?

第六章 什么样的妈妈才是好老师

 孩子的学习就是不断体验

周周拣挑鸡蛋的故事。/怎么让孩子不断体验?

 孩子交朋友,父母能教些什么

孩子不敢主动跟小朋友玩,怎么办?/什么是小孩眼中的真实小社会?/在孩子的“社会”里,父母应该怎么做?

 是什么扼杀了孩子的天性

让孩子学习怎么就那么难?/孩子有超凡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孩子为何越大越没有创造力

为什么孩子越大反而失去创造力了呢?/怎么做,孩子才能画有创造力的画?

 第一次离开妈妈远行

独自去外婆家的孩子想妈妈了。/孩子为什么害怕离开父母?/为什么有的孩子离开父母很久都不想父母?

 择园记:给孩子选幼儿园有哪些要注意的

给孩子选择什么样的幼儿园最好?/为什么一定得等老师点到名字才能喝?/在幼儿园里,孩子之间发生冲突,老师该怎么处理?

 如何让孩子迅速适应幼儿园

孩子不肯去幼儿园怎么办?/入园前要做什么准备,孩子才不害怕?/该不该信任园里的老师?

 如何和幼儿园配合

家长要与幼儿园配合教育孩子。/孩子入园后,家长该怎么做?

 兴趣班,上还是不上

为什么要给孩子上兴趣班?/怎么选择兴趣班?

 哪些早教产品是对孩子不好的

哪些早教产品对孩子没好处,哪些值得孩子尝试?/早教更适合大人吗?/给孩子买什么样的玩具?

第七章 做一对不说教的父母

 我们在“糟蹋”孩子

可不可以把孩子给老人带?/父母“会生不会养”。

 我被孩子打了

大人被孩子打了,要如何反应?/不要让孩子习惯父母替他们收拾残局。

 不要随意许诺

顶着烈日带孩子去公园。/有的孩子经常耍赖皮。/孩子其实比大人更注重承诺。

 发现优点、忽略缺点

周周帮外婆挤牙膏挤多了。/床单被孩子尿湿了一块巴掌大的地方。/孩子真有缺点,要忽略吗?

 如果不说教孩子,那怎么教孩子呢

孩子经常把脚踩椅子上,多次提醒也改不了。/孩子不敢玩游乐场的任何一种游乐玩具。/孩子在幼儿园不爱说话。

 养个孩子花多少钱

你是“孩奴”吗?/该给孩子花多少钱?

 孩子不讲理怎么办

和孩子讲道理孩子不听,非要“暴力解决”。/不管夏天、冬天,孩子都喜欢玩水,管不住。/

孩子正餐前喜欢吃零食,管也管不住。/总是把玩具扔得满地都是。

 要不要当全职妈妈

职业女性和全职妈妈,选哪个?/孩子给老人带好吗?/全职妈妈就是“孩子的保姆”吗?

 改造了我们家的“老顽固”

和老人沟通怎么带孩子。/老人总是追着喂孩子吃饭。

第八章 每个父母都应当有智慧

 身教胜过言传

孩子脾气很暴躁。/大人在孩子面前推卸责任。

 不要把怨气传导给孩子

父母经常吵架,孩子活在战战兢兢中。/不要在孩子面前抱怨前夫/前妻。

 不要拿“生气”说事

妈妈生气了——父母以生气来要挟孩子。/不要让孩子成为一个会察言观色的人。/

孩子是如何失去自我的?/你的孩子生活在压抑中吗?

 欲改变孩子,先改变自己

当你关心孩子怎么了的时候,先要关心一下自己怎么了。/要孩子阳光,先要父母阳光。/

不好的教育代代相传。/关于“我们不也是这样长大的吗”的反问。

 做智慧家长需要“悟”性/

不要照本宣科教育孩子。

 保持平常心

“年之后我是科学家。”/“我长大了要种菜。”

 孩子有惊人的潜力

一幅画,大人看见了什么?孩子看见了什么?

试读章节

孩子不需要我们“教”

1.孩子画画让我们教吗?

2.成人的“教”只会给孩子锁上一个框框。

3.我们不教,孩子怎么会呀?

很多家长“好为人师”,热衷于“教”孩子,他们认为,孩子不教就不会,必须得教。于是,他们教孩子说话、教孩子走路、教孩子唱歌、教孩子画画、教孩子玩。他们喜欢跟在孩子身边,喋喋不休地说:宝宝,告诉你,要这样,不要那样;来,跟妈妈(爸爸)学……他们甚至教孩子玩,譬如玩玩具或玩沙,他们会先示范:看到没,要这样玩,云云。

我还听有位妈妈说,他们那边,孩子到了四五岁,家家户户都会在晚上教孩子写字、画画、做算术。我说:“你没教过吧?”她说:“大家都教,我怎么能不教呢?不教的话孩子就会落后呀。”我又问:“那你们教了以后,孩子是什么反应呢?”她说:“我正头痛呢,孩子一点都不爱学习了,每天晚上必须看着,才能搞一会儿学习。”我说:“你知道为什么孩子不爱学习了吗?”她摇摇头。我接着说:“就是你们的‘教’把孩子的学习兴趣给‘教’没了。其实孩子天生爱学,是不用我们去教的,我们也没有资格来教孩子。”

这位妈妈的眼睛瞪得铜铃大,说:“这怎么可能,不教的话,孩子怎么能知道那些知识?怎么知道画画、写字、算术?”

她的反应在我意料之中,因为曾经很多人看到周周的画之后,都惊讶于这么小的孩子居然画得这么好。转而他们会问我:“周周妈,是谁教的呀?是不是上了美术班?”我笑着说:“没有谁教,她自学的呢。”家长们不相信,说:“谁信呀,不教孩子能画得这么好?”教没教我心里是最清楚的。不仅是画画,别的东西比如走路、骑单车、唱歌、识字、写字等,我都没教过。孩子不需要我们“教”,成人的“教”只会给孩子锁上一个框框,牢牢束缚住孩子的思维,钳住孩子想象的翅膀。

也许大家会感到疑惑,我们不教,孩子怎么会呀?周周是如何“学会”画画的呢?约1岁8个月的时候,周周对涂涂画画表现出强烈的兴趣,我顺势而为,买回画画的纸和油画棒,清理了一张小茶几当画画的桌子。周周开始了她的涂鸦之旅。刚开始是乱涂一气,画一些曲线、线团及乱七八糟的线条,这是孩子涂鸦早期的表现。后来她不满足于自己涂,开始要求我画,要我画杯子、凳子、气球及各种小动物。我怕我的画会局限她的思维,但是又不能打击她画画的兴趣,必须给她画,怎么办?虽然原来我学过3年美术,但是还没到看到什么就能画出来的水平。于是我买回了一本《儿童美术教室》的书,上面有很多画,于是我先学着画不同姿态的动物、不同样式的气球,总之每一样东西,我都会画出不同的样式。在这个过程中,只是在周周要求我画的时候,我才画,画的时候不多说话,不会教她“气球应该怎么画”之类的。我只是应她的要求画给她看,而且每次都会鼓励她自己画。

周周开始自己画画后,每次画完,我都会请她说说画的是什么,周周有时说是蛇,有时说是苹果。虽然一点也看不出来她画的是什么,不过我仍然试着从她的视角来理解她的“作品”。周周1岁10个月的一天,她涂鸦完毕后大叫起来:“球球,球球。”那时,周周的语言表达还局限在三到四个字,重叠词是最常见的。我跑过去一看,果然是一个气球,笨拙的、稚气的笔迹,歪歪扭扭的线条!我开心得不得了,把周周举了起来,大声喊:“周周会画气球了,周周会画气球了!”周周的小脸上充满了成就感!

从那以后,周周就一发不可收拾了,画杯子、帽子、太阳、热带鱼、海豚等,两岁多的时候学会了画人。后来除了用油画棒外,她还用水粉颜料画。在这期间,我给周周买了大量的绘本,图画、色彩都非常美,让她接触好的绘画作品,耳濡目染受到熏陶。我还买了一套《凯蒂的名画奇遇》,让她欣赏世界名画。周周看了《凯蒂的名画奇遇》后,居然自己学会了“点彩派”画法。这些我都没有教过她,因为我觉得对于孩子来说,绘画的技巧不重要,她的大胆想象才是最重要的。另外,我并不是学美术专业的,我认为自己没有能力来教她。

周周3岁的时候,在公园写生,旁边两个约4岁的小孩很感兴趣的样子,围了过来。周周给了他们纸和笔,大家一起画起来。小孩子的妈妈在一旁喋喋不休地“指导”,她对孩子说:“你看妹妹,画得多好,握笔握得多好,你应该这样握笔。”然后,这位妈妈夺过孩子手中的笔做了个示范,孩子不知所措。这位妈妈满是羡慕地问我:“你的孩子画画很好呀,瞧她那握笔姿势!是不是上了美术班?”我笑笑说:“没有上美术班。”这位妈妈追问:“那是你自己教的?”我说:“我也没有教,她自己学的。”这位妈妈极不相信地看着我,撇撇嘴没再说什么。我知道一时半会儿和她说不清楚,没有继续跟她解释。而她继续在儿子耳边喋喋不休,儿子满腔的作画热情慢慢消退,草草花了一幅画之后,不肯继续再画。

不仅画画,周周其他的“本领”也是“自学”的。1—10的数字是周周看我们玩扑克牌认识的;大量的儿歌是周周看“小小智慧树”和儿歌碟学会的;骑单车是她自己摸索学会的;三岁多的周周会“画”一些字了,比如数字1、2、3、5、6、8,字母P,以及汉字“回”“小”“大”“田”“不”等,这也是她自己看见一些文字之后,照着“画”的。大家注意,不是“写”字,是“画”字。她没有笔顺,就像画画一样,把字画了出来,这些都是周周自发进行的。

P1-3

序言

我们真的懂孩子吗?

我是一位在幼儿园一线干了十多年的幼教工作者,接触过无数的孩子和家长,看到了很多成功和不成功的家庭教育。有了孩子后,我中断了事业,陪伴了孩子生命最初的五年。在很多家长眼里,我是幼教专家,我曾经也以为自己很懂孩子、很懂教育。但是,当我潜下心来研究孩子的时候,我发现其实我不懂孩子。

我曾认为:

孩子像一团泥巴,需要我们去“塑造”,我们想把他塑造成什么样子就是什么样子:

孩子需要竞争,如果成人说“看哪个孩子吃得最快”,保证个个孩子都想吃第一名,这样的竞争是非常必要的:

孩子要坚强,不要动不动就哭,哭是懦弱的表现;

孩子要懂得分享,孩子不愿意分享说明他是一个自私、小气的孩子:

后来,我发现我错了,以前“以为自己很懂”只不过是自以为是,静心下来才发现自己根本未能深入到孩子的内心世界!我仅仅看到了表象,没有看到本质:仅仅看到眼前,没有看到未来。我以为我懂孩子的心,其实我不懂他们的心。

读懂孩子的内心世界是一个很大的命题。当我们对孩子报以敬畏之心的时候,我们才会发现自己曾经是多么无知和轻狂!孩子是上天送给我们的礼物,他们原本就是完整的,他们是心灵纯净的人间天使,他们不需要我们塑造,他们需要按照自己的方式长大!而我曾经的教育却是让他们按照成人的方式长大!

“懂”孩子是教育孩子的开始,如果我们不懂孩子,那么我们给孩子实施的“教育”于孩子而言就是一场灾难!我要唤醒更多和我一样曾经误解了孩子的家长,我要帮助他们和他们的孩子。2009年1月16日,我在天涯社区发了一个名为“走进孩子的心灵”的帖子,记录了我在养育孩子过程中的心得和感悟,引起了千千万万家长的共鸣。由于我幼儿园园长和妈妈的双重身份,既从教育者的角度阐述科学的教育观,又从妈妈的视角讲解该如何处理孩子成长路上面临的种种问题,文章实用、可操作性强,不少家长反映受益匪浅,不仅改变了他们的孩子,同时也改变了他们。

我的一位同学是中学老师,他常向我大发感慨:现在的孩子太难教了!如果不严格要求,他们很不自觉,上课不专心,有机会整老师,甚至拉帮结派打架闹事;如果严格要求,他们又很抵触,不少学生出了心理问题。我说,这些都是由于孩子在幼年没有受到良好的教育,性格和心理出了问题,很多问题当时不会显现,遗留至小学、中学或大学才显露出来,而到了那时,已经过了孩子的性格形成关键期,要改变就很困难了。打个比方,好比一条河流,在源头上出现了污染,你跑到下游去治理能治理好么?

6岁前的教育的重要性在很多书中都有阐述,“三岁定终身”之类的话相信很多家长都不陌生,但是,现在的状况是家长们更重视小学到大学阶段,他们绝对不愿意把孩子交给水平不高的老师或不好的学校,但他们会把婴幼儿交给老人或者保姆照料,很多老人和保姆根本不懂教育小孩。部分由自己带孩子的妈妈,也只是从书上或网络上了解一些育儿知识。早期教育的重要性远远超过小学、中学、大学等任何阶段,0-6岁是孩子构建自我的重要阶段。形象地说,6岁前的教育就好比万丈高楼的地基,地基打好了,高楼才能建稳;地基没打好,高楼建得再漂亮也可能会垮掉。

谁对0-6岁阶段的孩子影响最大呢?是父母!父母对孩子的教育占着绝对的主导地位,是任何人、任何机构都不可比拟、无法替代的!父母一职比任何岗位都重要!没有谁生来就会做父母,做父母也需要“岗前培训”和学习,否则你就只能把孩子养活、养大。

我梦想有那么一天,每一位孩子都能受到良好的教育,都能拥有幸福的人生,不管他来自城市还是农村,不管他是富裕还是贫穷。帖子坚持一年多后,有出版社找到我,要把帖子里的文章结集出版。我觉得这是一种很好的推广教育经验的方式,能帮到更多不能上网的家长。这本书大部分是写的我的孩子的故事,还穿插了我们幼儿园及我周围的孩子的故事。这些故事都是真实的,来源于一个个普通的家庭。但为了保护孩子的隐私,文章人物全部为化名。

孩子有很多共性,但每个孩子又有自己的特质以及发展差异。所以,读这本书的时候,请大家不要拿自己的孩子跟书中的孩子比,也不要直接照搬书中的经验,而要根据自家孩子的情况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在和网友们交流的过程中,很多家长反映她们(其中不乏教育学硕士)看过多本教育书籍,可到头来还是不知道怎么教育孩子。这是由于没有把书上的理论内化成自己的东西,所以道理都懂,到了实践中还是不知道怎么做。请大家在看本书的时候,结合自己的实践,用心来思考和感悟,必要的时候做做笔记,把自己的心得写下来。这样可以帮助您把书上的东西内化,将理论运用于实践当中。

有人形容,世界上有三类家长,第一种是既不懂教育,又不教育孩子的家长,其孩子成长得中等;第二种是既不懂教育,但又要教育孩子的家长,其孩子成长得最糟;第三种是既懂教育又重视教育的家长,其孩子成长得最好。“别以为你懂孩子的心”,这句话是替孩子说的,希望这样的“当头棒喝”唤醒那些误解了孩子的家长,把自己降到孩子的高度,试着去了解孩子的内心世界。希望本书抛砖引玉,帮助大家成为“既懂教育又重视教育”的那类家长。

这本书完全是“无心插柳柳成荫”,发帖的时候并未想到成书,因才疏学浅,虽五易其稿,仍然有些地方不尽如人意,请读者们批评指正。在此,我要感谢伴随我两年多的网友们:嫒嫒妈、闹闹妈、塔妈、宽哥妈妈以及所有关注和支持我的妈妈们,正是你们的支持,鼓舞我一直坚持下来,也因为你们自发的宣传,让更多的妈妈得到帮助。感谢你们!

最后,祝愿天下父母都能不断学习、不断完善,和孩子一起成长,给孩子幸福快乐的人生。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别以为你懂孩子的心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周令瑜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北方妇女儿童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38554571
开本 16开
页数 306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250
出版时间 2011-06-01
首版时间 2011-06-01
印刷时间 2011-07-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图书小类
重量 0.48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G78
丛书名
印张 20
印次 2
出版地 吉林
239
169
22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0 5:26: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