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插图本中国古代名剧故事
内容
编辑推荐

在中华大地上土生土长的中国戏曲,经过长期的艺术积淀,形成了自己丰富的民族特点,本书改写,用简约的文字,把代言体改为叙事体,保持原作的基本结构、情节安排、构思的匠心,保持人物形象的性格特征,不损害原作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点。杂剧剧本,原原本本改写;戏文、传奇剧本突出主线和主要人物,副线和次要人物有的略写,一般不予删削。改写的目的在于用叙述的文字反映剧本的本来面貌,为读者了解中国古代戏曲提供方便。

内容推荐

中国古代戏曲,自先秦民间歌舞、宫廷俳优,到两汉百戏、角抵戏,三国魏晋南北朝的参军戏,隋唐的乐舞、滑稽戏,经历了长达十多个世纪的酝酿孕育,才有了中国戏曲的雏形宋杂剧、金院本,到宋元之际,终于成熟,并有完整的剧本流传下来。初名永嘉杂剧、温州杂剧,宋元时期地域扩展到东南沿海一带,统称宋元南曲戏文.简称南戏。紧接着元代杂剧勃兴,出现了中国戏曲史上第一个大繁荣时期。这期间中国的诗歌已经发展到鼎盛时期,散文也几度兴盛,只有小说刚刚由记事记人到传奇志怪,发展到民间群众性的话本创作。中国戏曲是中国文学史上形成最晚的文学体裁,在世界戏曲史上也是形成较晚的剧种。

目录

窦娥冤/1

救风尘/11

墙头马上/20

西厢记/28

汉宫秋/45

赵氏孤儿/52

李逵负荆/62

张生煮海/71

灰阑记/79

倩女离魂/88

陈州粜米/97

僧尼共犯/106

牡丹亭/113

桃花人面/128

娇红记/136

绿牡丹/153

风筝误/171

长生殿/189

桃花扇/202

试读章节

许多天过去了,张驴儿想方设法,软硬兼施,企图逼窦娥就范,可是窦娥就是不肯随顺他。蔡婆婆是上了年纪的人,受了惊吓,又被张驴儿威逼利诱,几经折腾,害起病来。张驴儿一看,机会来了。他打算害死蔡婆婆,然后集中精力来对付窦娥一个人。

这天,张驴儿出了门,准备去药铺买些毒药来。因为城中人多眼杂,张驴儿害怕叫人看破,泄露天机,所以转了一圈,他便来到南门外。他知道这里有家药铺,而且地点又十分僻静,可以不用担心别人发现。

到了门前,张驴儿便叫道:“太医哥哥,我来讨药的。”药铺的主人正在里面收拾整理东西,听见说话,便出来问要什么药。张驴儿大大咧咧地说:“要讨副毒药。”那医生变了脸,呵斥道:“谁敢配毒药给你?你这家伙好大胆子!”张驴儿望着医生,冷笑一声,问道:“你真的不肯给我药吗?”那医生态度强硬地说:“我不给你,你能把我怎么样?”张驴儿走上前去,一把抓住医生,一边往外拖,一边恫吓他说:“好哇!前天要害死蔡婆婆的,不就是你吗?你以为我不认识你哩!我拖你见官去!”

原来,这药铺主人正是赛卢医。那天因为还不出20两银子,一时智短,要勒死蔡婆婆。被张驴儿父子冲散后,赛卢医丧魂落魄,回到家中坐卧不宁,担心蔡婆婆再来要债时无颜相见,而且人命关天,这事情搅得他日夜不安。他思来想去,打算收拾细软行李,一走了之;日后悄悄躲在别处谋生,岂不干脆利落?正准备要走时,没想到被张驴儿闯来道破他的秘密,而且还要讨毒药!

赛卢医当下慌了手脚,连忙求饶,又用最快的速度配好毒药,交给张驴儿。张驴儿又威胁了两句,然后举着药,得意洋洋地走了。赛卢医生怕这毒药拿去,日后出事,势必连累自己,当下便关了店门,带了行李,去涿州卖老鼠药去了。

张驴儿回到蔡婆婆家,张父便拉他一道去探望蔡婆婆。到了里屋,张父便殷勤地问蔡婆婆感觉如何,又问她想吃些什么。蔡婆婆躺在床上,有气无力地说:“我想吃羊肚儿汤。”张父连忙传给窦娥,要她做来。

过了一会儿,窦娥端来了羊肚儿汤。张驴儿伸手接过,尝了一口,说:“这里面少点盐醋,你去拿些来。”等窦娥出去后,张驴儿趁父亲和蔡婆婆叙话,都不注意他时,偷偷地从衣袖里掏出毒药,下在汤里。窦娥拿来盐醋,加了一些在汤里。张父接过碗,递到床前,说:“婆婆,你吃点汤吧。”蔡婆婆十分感激地接过汤,说:“太麻烦你了。”端起来正要喝,忽然一阵恶心,想吐又吐不出,蔡婆婆立刻反了胃,不想吃了。她对张父说:“我现在恶心,不想吃了,你老人家吃了罢。”张父推道:“这汤是特意为你做的,你还是尝一口吧。”蔡婆婆还是不想吃,要张父吃了。张父也不再推辞,端过来一气吃光了。

窦娥在一边,见两个人推过来、推过去,那样亲密,就像是一对恩爱夫妻,心中气恼不已。见张父喝了羊肚儿汤,她更是忿忿不平。没想到那老头喝完汤后,立刻昏昏沉沉起来,转眼便倒在地上,七窍流血,死了。蔡婆婆一看,惊慌失措,还在叫道:“你老人家放精神些,挣扎着起来吧。”半天也没见回答,蔡婆婆不由得哀声哭了起来。窦娥劝道:“别哭了,又不是从小匹配的夫妻,何必这么伤心呢?我们还是自认倒霉,赔副棺材,送套衣服,装殓了送到他家坟地里安葬得了。”

话音未落,却见那张驴儿跳了起来,气势汹汹地叫道:“好哇!你把我爹毒死了!你想怎么样!”蔡婆婆不知如何是好,含着眼泪对窦娥说:“孩子,这事怎么了结?”窦娥神情自若,争辩道:“我哪里来的什么药?都是他要盐醋时,自己倒在汤里的!毒死自己的爹,想要吓唬谁?”张驴儿厉声道:“我家老子,倒说是我做儿子的毒死了,谁相信呀?”这么说着,他又故意高声叫嚷:“四方邻居都听着,窦娥毒死了我爹啦!”

蔡婆婆慌了,急忙恳求说:“算了算了,你不要大惊小怪的,吓死我了!”张驴儿得意地冷笑了一声:“你知道怕了,要我饶恕你们吗?你叫窦娥依顺了我,喊我三声嫡嫡亲亲的丈夫,我便饶了她!”蔡婆婆战战兢兢,声音都在发颤,说:“孩子,你就依顺了他吧!”窦娥又气又急,对她说:“婆婆,你怎么说这种话?我和丈夫也有两年的夫妻生活,现在叫我改嫁,万万不能。”

张驴儿见窦娥态度坚决,又另打主意。他威胁窦娥说:“窦娥,你毒死了我爹,你要官了,还是私了?”窦娥便问:“什么是官了,什么是私了?”张驴儿狡黠地说:“你要官了,就拖你到官府拷问;你这身子一定吃不住拷打,不怕你不认罪。你要私了,早点给我做老婆,就一笔勾销。”窦娥理直气壮地说:“我并没有毒死你爹,宁愿和你去官府。”

到了官府,张驴儿便以原告身份告窦娥毒死公公。窦娥极力分辩,说自己并没有下毒,那死的也不是她的公公;她申述了事情的整个经过,并道破了张驴儿想毒死蔡婆婆,结果却阴错阳差,误害了自己亲爹这一真相;然后请求太守明镜高悬,替自己做主。

楚州太守桃杌本是个昏官,审案从来不问青红皂白,只要有钱,有罪也判无罪。现在堂上这桩案子,他根本弄不明白谁是谁非,听了半天,半睁着朦胧睡眼,漫不经心地问道:“不是你也不是他,难道说,还是我下的毒药吗?”

张驴儿狡猾地说:“大人详察:她家姓蔡,我家姓张,她婆婆要是没招我爹作接脚女婿,她养我父子两人在家做什么?这媳妇年龄虽小,却是泼皮无赖,不怕打的。”

一句话提醒了桃杌。他喝令道:“人是贱虫,不打不招。左右,给我选大棍子打!”堂上衙役走上前来,不由分说,拿棍就打窦娥。窦娥被打得昏死过去,又被衙役用冷水泼醒。又打,又昏死;又泼水,醒了又打。直打得皮开肉绽,血流满地,窦娥仍然不肯招认。

桃杌见窦娥这样强硬,便又喝令打蔡婆婆。窦娥不忍年迈体弱的婆婆遭受皮肉之苦,赶紧说:“住手!不要打我婆婆,宁愿我招了:是我毒死公公。”桃杌听了,得意万分,命画了供状,给窦娥戴上木枷,押往死囚牢里去了。

蔡婆婆没想到会有这样结果。她失声痛哭起来,边哭边说:“窦娥孩儿,这都是我害了你啊!”那张驴儿却叩头拜谢桃杌,说:“谢青天老爷做主!明天斩了窦娥,才算替我爹报仇伸冤!”

桃杌怀里揣着张驴儿送的红包,头也不回地下堂去了。P5-7

序言

中国古代戏曲,自先秦民间歌舞、宫廷俳优,到两汉百戏、角抵戏,三国魏晋南北朝的参军戏,隋唐的乐舞、滑稽戏,经历了长达十多个世纪的酝酿孕育,才有了中国戏曲的雏形宋杂剧、金院本,到宋元之际,终于成熟,并有完整的剧本流传下来。初名永嘉杂剧、温州杂剧,宋元时期地域扩展到东南沿海一带,统称宋元南曲戏文.简称南戏。紧接着元代杂剧勃兴,出现了中国戏曲史上第一个大繁荣时期。这期间中国的诗歌已经发展到鼎盛时期,散文也几度兴盛,只有小说刚刚由记事记人到传奇志怪,发展到民间群众性的话本创作。中国戏曲是中国文学史上形成最晚的文学体裁,在世界戏曲史上也是形成较晚的剧种。

孕育既久,其发必速。由于有广泛的群众基础,为社会各阶层所喜闻乐见,中国古代戏曲迅速狂飙般地占据了中国古代文坛的主位。在元代,戏曲被史家誉为“一代之文学”,其他文学体裁相形见绌。在明清两代,戏曲与小说双峰并秀,领文坛风骚达五六百年。八百多年来,历代戏曲家创作了大量戏曲文学剧本,成为中国文化的辉煌遗产。据有关著录统计,已知创作剧本4760多种,完整留存至今1660多种,有姓名可考的剧作家1270多人,还不包括明清时代大量的地方戏曲作家作品。剧种有宋元之交到明初的南戏,金元明清的北曲杂剧和南曲杂剧,明清以昆腔为主的传奇,以及明清两代流行全国各地的240多种地方戏曲。

中国古代戏曲具有璀璨的、足以令国人为之骄傲的成就。其中有曾作为世界文化名人的伟大戏剧家关汉卿,他的代表作《窦娥冤》被戏曲史家称为“列之于世界大悲剧中,亦无愧色”的名作。有以写梦、借梦境曲折反映现实的明代戏曲家汤显祖,他的《临川四梦》,特别是其中的《牡丹亭》,是中国文学史上最杰出的作品之一。有毕生致力于喜剧创作和理论研究的清代戏曲家李渔,他的《笠翁十种曲》全为喜剧,他的戏曲理论著作《闲情偶寄》是中国古代戏曲理论的集大成、新发展,戏曲创作成就的高度总结。有蓄意“借离合之情,写兴亡之感”的清代戏曲家孔尚任,他的《桃花扇》是历史与艺术结合得最好的历史剧。有驰名海内外,被许多剧种改调而歌,被翻译或改编成十几种外国语言长演不衰的《西厢记》,王实甫塑造的丫环红娘,不仅是文学史上的著名典型,还被广泛应用于社会政治、经济、日常生活的交往中。王实甫在《西厢记》中提出的“愿普天下有情的都成眷属”的理想,到明代汤显祖《牡丹亭》发展为情之所至,“生者可以死,死者可以生。生而不可与死,死而不可复生者,皆非情之至也”,与宋明理学针锋相对的思想,到明末孟称舜《娇红记》又提出了“同心子”的思想,直到清代曹雪芹《红楼梦》所表现的建立在互爱基础上的婚姻理想,使古典文学的爱情主题升华、发展而跨入现代爱情婚姻的境界。

在中华大地上土生土长的中国戏曲,经过长期的艺术积淀,形成了自己丰富的民族特点,比如:(一)完整的故事性与人物性格的刻画完美的结合。西方戏剧善于截取若干生活片断刻画人物;中国戏曲善于在故事的发展中展示人物性格。中国戏曲大都有一个令人满意的“大团圆”结尾,体现了惩恶扬善的心理和对生活的乐观态度;西方戏剧往往戛然而止,让观众去推想它的结局。(二)叙事与表演的恰当结合。既要保证故事的完整性,又不可能在舞台上把故事的全过程表现出来。中国戏曲家善于选取故事发展中的最重要情节展现在舞台上,而用“楔子”或“过场戏”表现次要情节,用人物的宾白交代细节和情节的相互联系,以保证故事的连贯性。(三)虚拟性。中国戏曲没有布景,而是通过人物的动作和宾白表示人物所处的具体环境,用唱词和所念韵白抒发人物在一定环境下的思想感情和心理状态,因此它比西方戏剧有更强的表现力。在长期的艺术实践中,又形成了“唱、念、做、打”并重,以及“手、眼、身、法、步”的一整套生活化的表演程式。

剧本是戏曲舞台演出的脚本。由于古典戏曲音乐的失传,或者演出形式的变化,这些剧本已无法以原来面貌再在舞台上演出,现在演出的是按现在的演出条件和观众欣赏习惯改编重排的。因此,要了解古代戏曲,主要是阅读剧本。古代戏曲剧本,宾白是当时的口语,唱词是古代词曲,读原作要具备一定的历史知识、古文修养、舞台知识和戏曲欣赏经验,而且一般杂剧一二万字,戏文、传奇作品十几万字,读者阅读有一定困难。我们的选编和改写工作,正是为工作忙、时间紧、阅读有一定困难,而又想用较少时间了解古代戏曲故事、思想艺术特点的广大读者服务的。

本书改写,用简约的文字,把代言体改为叙事体,保持原作的基本结构、情节安排、构思的匠心,保持人物形象的性格特征,不损害原作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点。杂剧剧本,原原本本改写;戏文、传奇剧本突出主线和主要人物,副线和次要人物有的略写,一般不予删削。改写的目的在于用叙述的文字反映剧本的本来面貌,为读者了解中国古代戏曲提供方便。

本书由黄秉泽选定剧目,提出撰写要求,修订全稿;俞晓红组织撰写并承担较多撰写工作,还修订了部分书稿,为全书选配插图;俞晓红、黄防、詹绪左、詹硕夫、廖万军、胡志明、丁红等分工撰稿。

黄秉泽

2004年10月于无喧居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插图本中国古代名剧故事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黄秉泽//俞晓红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齐鲁书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33306281
开本 16开
页数 219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246
出版时间 2005-01-01
首版时间 2005-01-01
印刷时间 2005-01-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青少年,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图书小类
重量 0.278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I247.8
丛书名
印张 14
印次 1
出版地 山东
251
151
12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3000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9 3:18: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