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贝多芬/世界音乐大师文学传记丛书
内容
编辑推荐

听到贝多芬音乐的人,有谁不感到振奋,不燃起对生命对生活的热爱?你若是有更深的理解,那么,即使在悲哀沉痛的乐句里,也依然能听到斗争和希望。是啊,如同他所说的:“谁能悟透我音乐的意义,便能超脱寻常人无以振拔的苦难。”我们渴望更多地了解贝多芬的一生和他的作品,这样我们才会对这隽永之语有更深的体会。费里克斯·胡赫的这部作品,在某种程度上能满足我们的这一愿望。

本书作者怀着诗人的激情,以巧妙的构思,细膩的描绘和生动的语言,为我们塑造了一个伟大的受难者的形象。书中的人物都是历史上实有其人的,书中的情节也多是以事实为依据的,但在一些细节上也借助了想像力,不过它们不是作者的凭空臆想。而是符合人物思想和性格的逻辑发展的构思。相信本书会受到那些喜欢和开始喜欢贝多芬和他的作品的音乐爱好者的欢迎。读了这部小说之后,会对贝多芬产生更大的敬意,对他的作品更为喜爱。

内容推荐

贝多芬是世界音乐史上鲜有的天才,也是历史上罕见的受难者!德国作家费里克斯·胡赫在这部传记小说中,以多彩的文笔,巧妙的构思,引人入胜的情节,感人至深的场景,描述了乐圣贝多芬从出生到辞世的悲剧性一生,塑造了一个栩栩如生的艺术家形象。

目录

第一部 贝多芬的青少年时代

第二部 贝多芬的成熟年代

作者后记

试读章节

路德维希坐在钢琴旁练习。母亲外出,把两个小家伙留给他照顾。最小的饿了,于是开始不要命地叫喊起来。路德维希中断了一小会儿弹琴,把摇篮拖到跟前,继续练习下去,并不时用脚触动一下摇篮,好让它摇晃起来。小卡尔在地板上玩耍,玩得腻味了,现在不知道该干什么。他不断地要哥哥跟他一起玩,可是路德维希没有时间。他得在明天之前练会一个快速乐章。他不去听最小的弟弟的喊叫,不去搭理大弟弟的要求,一再地在琴键上弹奏一个他还没有掌握好的华彩乐句。

有人敲门。乐队指挥玛蒂奧里进了来。路德维希没有注意到他。意大利人摇了摇头,站了片刻,随后他坐了下来。现在路德维希终于从头开始弹奏这支乐曲,那个最困难的部分从头到尾弹得没有一点错误。——“好!好极了!”玛蒂奥里喊了起来,热烈鼓掌。路德维希一怔,他转过身来,说了声您好。这时他的父亲走进了房间。

“贝多芬!”这个意大利人冲着他喊了起来,“您有一个什么样的儿子呵!一个神童!一个直到手指尖都显示出是音乐家的孩子!啊,我的天使!你会成为著名的大师!您,我的朋友,您家里有这样一件宝贝,而居然没有人知道!——我的天使,你不想成为一个提琴家?钢琴是一种可悲的乐器!我来教你,我会使你成名、伟大!”他拥抱住发怔的孩子,孩子虽然挣扎,他还是不断地吻他,直到路德维希挣脱开他。

“是的,”约翰得意地说,“他有一种罕见的才能,可是我在他身上也花费不少气力。”

玛蒂奧里根本没听见约翰的插话。他激动地在房间里走来走去,站在路德维希的面前,从上到下地观察,然后又不停地疾走。“他能弹钢琴协奏曲吗?”他径直地问道。约翰说了路德维希练习过的三部钢琴协奏曲。

“朋友,我有个想法!”玛蒂奧里突然喊了起来。“您有没有时间和我喝点酒去?到时我把我的想法告诉您。”

不久这两个人就坐在一家酒馆里,面前是一瓶酒,乐队指挥把他的想法说了出来:“贝多芬!您的儿子得——举行一次宫廷音乐会!定会获得光辉的成功!选帝侯会兴高采烈的!他不懂音乐。但会兴高采烈的!所有人都会兴高采烈的!光辉灿烂的成功!我一生中最美好的日子!您让他弹罗采梯!非常辉煌,一定满意!同意吗?好!当然得下工夫练习,勇敢的孩子!在两个月之内!两个月的时间他能吗?”

“如果您需要,一个月就行。”约翰回答说。

“太早了。节目都已定了下来。在两个月内,圣诞节前。——还有您告诉我,谁是他的教师?”

“我!”约翰骄傲地说。

“您?您是一个歌手啊!”

“我也学过钢琴。”

玛蒂奧里不相信他听到的,问道:“除了您,您的儿子没有别的教师?”约翰微微一笑,骄傲地摇摇头。“这样,可是,贝多芬——这是,这是不可思议的!教多久了?”

“两年。”

玛蒂奥里把头往脖颈里一缩,用意大利语表示他的惊奇。——“可是,朋友,要尽快找一个真正的钢琴教师!”

“为什么呢?”约翰反问,“我相信我自己能单独教好我的儿子。”

玛蒂奥里幽默地斜乜他一眼。“贝多芬!您是要您的儿子像他祖父一样?难道您不明白?尊敬的朋友,您的父亲有着了不起的音乐才能,一个最有音乐感的人,这我看出来了。可是他成了什么?糟糕的乐队指挥!您不要生气!我知道,他原是一个歌手。遗憾的是我再没有那份幸福去听他的演唱了。我可以肯定地说,他唱得好极了。他那用之不尽的天赋,有什么不能呵?但是,缺少足够的训练。他成了乐队指挥,这可怜的人!我经常为他感到惋惜。可您的儿子!一个天才!若是他能受到真正的指教,他会成为第二个莫扎特的!您知道莫扎特吧?噢!prodigioso!我在意大利听到过他的演奏。您的儿子——第二个莫扎特!但是得找一个最好的教师,要尽快!在音乐会后;以上帝的名义!我祝贺您的成就,是父亲又是教师!但是音乐会一结束,就得找另一个教师,一个钢琴教师!您是不能胜任的!”

         P32-P34

序言

   译序

音乐当使人类的精神爆出火花。

        ——贝多芬

我喜欢贝多芬的音乐,敬重贝多芬的人品,一直想翻译一部介绍贝多芬的书,以表达我对他的热爱。有关他的著作可谓多矣,学究式的考证、学院式的论述、学术性的专著、各式各样的传记、同时代人的回忆录、作品的分析等等,不一而足。这中间当然不乏已成为研究和了解贝多芬的经典性著述。可我想到年轻的读者,他们喜欢贝多芬的作品,或者开始喜欢。我在他们的年纪时,就渴望对这位伟大的音乐家知道得多些,更多些。我想他们也会是这样的。但专业性的、学术性的著作对一般音乐爱好者似乎艰深了些,距离也远了些。于是我挑选了费里克斯·胡赫这部描写贝多芬生平与创作的传记小说。

贝多芬是位开辟了音乐史上一个新的世纪的艺术家,他有着一个天才的音乐家的禀赋,这是常人所不及的,但他也有着一个人的喜怒哀乐、七情六欲,这是与常人相同的。把一个艺术家不仅作为艺术家来理解,而同时也作为常人来描写,我认为这是这部传记小说的一大长处。正因为如此,它使读者对这位音乐天才感到亲切,为他困厄的一生悲愤、伤怀,为他的斗争和获得的胜利欢乐、欣喜。

贝多芬的一生充满了痛苦:他有一个悲惨的童年,还在少年时候,便不得不忍受成人的苦难;他在青年时代,渴求爱,也怀着炽烈的爱去爱人,但在爱情上却一再失意,经历了多次痛苦和令人伤感的恋爱,终生孤独;正当创作力鼎盛时期,他患严重的耳疾,对于一个音乐家说来,还有比失聪的打击更沉重的吗?当他处于成熟时期,他又不幸陷入同弟媳和侄儿的纠葛之中,对他那可怜而又可憎的侄儿的病态之爱,使他丧失了宝贵的时间、精力和健康,付出了沉重的代价。

但痛苦不能使他屈服,他在痛苦中始终高扬起头颅,在搏斗,在奋击。平庸而又爱慕虚荣的父亲,几乎使贝多芬对音乐憎恶起来。然而他的音乐禀赋和他的勤奋,终于使他踏上了一条正途。父亲的酗酒和母亲的早逝,使他失去了童年的幸福,还在别的孩子无忧无虑地享受欢乐和爱抚的时候,他却得承担整个家庭的重任,然而他成功地维持了这个陷入破灭的家庭。耳聋使他濒于崩溃的境地,还在三十二岁时就写下了令人心碎的遗嘱,然而他克服了命运的打击,喊出了:“我要扼住命运的喉咙,它决不能把我完全打倒。”差不多与此同时,他完成了清明恬静,然而激昂振奋的《第二交响曲》。他爱情上不断遭到挫折,然而每一次痛苦和哀伤经过搏击都化为欢乐的音符,构成了壮丽的乐章。一个命定痛苦和孤独的不幸的人,却终生讴歌欢乐,鼓舞人们向上,这是何等伟大的人品,何等高尚的性格,何等坚毅的精神,何等超人的勇气! 贝多芬的一生,本身就是一部同命运、同世界、同自己的灵魂进行斗争的雄浑宏伟的交响曲!

在贝多芬的日记里有一句话:“谁想收获欢乐,那就得播种眼泪。”这是一个过来人的沉痛之语。他的作品中的欢乐,那是经过斗争由痛苦铸成的。“经过痛苦得到欢乐”,这是他用自己的“血凝成的一句名言,是他毕生的写照,后人,特别是身处逆境的人都能从中汲取到力量和勇气。

听到贝多芬音乐的人,有谁不感到振奋,不燃起对生命对生活的热爱?你若是有更深的理解,那么,即使在悲哀沉痛的乐句里,也依然能听到斗争和希望。是啊,如同他所说的:“谁能悟透我音乐的意义,便能超脱寻常人无以振拔的苦难。”我们渴望更多地了解贝多芬的一生和他的作品,这样我们才会对这隽永之语有更深的体会。费里克斯·胡赫的这部作品,在某种程度上能满足我们的这一愿望。

费里克斯·胡赫出生于一个文学世家,原是个医生,但酷爱音乐和文学。在一九二七和一九三一年他先后完成了这部小说的第一部和第二部。在一九四一年和一九四八年又完成了《莫扎特》和《莫扎特在维也纳》,这使他在文坛上博得了名声。此外他还写有《德累斯顿随想曲》等。

在这部《贝多芬》中,作者怀着诗人的激情,以巧妙的构思,细膩的描绘和生动的语言,为我们塑造了一个伟大的受难者的形象。书中的人物都是历史上实有其人的,书中的情节也多是以事实为依据的,但在一些细节上也借助了想像力,不过它们不是作者的凭空臆想。而是符合人物思想和性格的逻辑发展的构思。传记小说应当既是传记又是小说,这一文学体裁不同于凡事都有所本的传记,亦非同于完全出于虚构的小说。它应该是总体是实,细部为虚;大处是真,小处是诗。一部普通的传记,它告诉读者的是一个历史人物的生平,而一部传记小说,它呈现在读者面前的是一个历史人物的艺术形象,或者说是形象化了的历史人物,具有审美的价值。

胡赫在广泛研究和充分占有材料的基础上完成了这部作品,虽然对一些历史事件的处理,一些事实的取舍,安排的比例等方面不无值得商榷之处,但作者成功地塑造了一个生动的、有血有肉的形象,使贝多芬这个人物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有些章节确实令读者饱含泪水,长歌当哭呵!作品中其他一些人物,如内弗、布洛宁夫人、布伦斯维克姐妹、贝蒂娜,也都是感人的,富立体感的。《新音乐观察》杂志在谈及这部作品的成就时指出:“胡赫的贝多芬小说,无疑地属于这个巨大题材中最强有力的富有诗意的创作。只有一个诗人才敢于从事这样重大的任务,把贝多芬的生活,他的发展和他的完成写成一部长篇小说。”

作者在这部作品的后记中说,他既非音乐史家亦非职业音乐家。因此,我们不能从专业和学术的角度来要求和评价这部作品。这是一部小说,作者塑造的是他理解的贝多芬,对贝多芬作品的阐释也是基于他自己的理解,这不言而喻是有着主观的色彩和幻想的成分。作为一个诗人,他有这样的权利,也正当地和成功地使用了这种权利。在这部作品刚出版时,有的评论家指出,这本书不一定受到专家们的看重,但是那些对贝多芬和他的作品开始感兴趣的人是会欢迎的。这是正确的。我想,我们的年轻读者,那些喜欢和开始喜欢贝多芬和他的作品的音乐爱好者是会欢迎这部作品的。读了这部小说之后,会对贝多芬产生更大的敬意,对他的作品更为喜爱。

这部作品是译者根据Bastei-Liibbe出版社一九五七年版本译出的。在翻译过程中,我尊敬的德国友人缪勒(K.J.Muller)先生先后惠寄有关书籍和资料,使我得益甚多,这里向他表示衷心的谢意。

译文不妥和错讹之处,还望读者指正。

                高中甫

                二○○六年一月

后记

关于这本书同史料的关系,我想应当向读者交代几句。

有关贝多芬在波恩的青少年时代的情况,我们知道的比较少。因此,如果要从名字中创作出入,如果要从贝多芬的青少年时代和他作为人与作为艺术家的发展中塑造出一个生动的形象,那多半是必须借助想像的。其余的地方我严格地忠实于史料。只是在一些个别的无关紧要之处有意地加以偏离,这是因为,如果把它们严格地编入叙述的进程中,从艺术上来看似乎是无益的。——我既非音乐史家也非职业音乐家,这样,我就应当说明书中有关音乐历史方面我所利用的材料的来源。在某些地方我逐字地引用了有关作家的话。表现莫扎特的“音乐趣事”的地方,取自阿伯尔特一扬所著《莫扎特传》中引人入胜的描写。更多的我要感谢舍德曼的出色作品《青年贝多芬》,当然还有泰依尔的重要的《贝多芬传记》。此外,P.贝克尔的《贝多芬》、H.普菲茨内尔的《缺乏音乐功能的新美学》(Die neue Asthetik der musikalischen Impotenz)、W.克鲁格的《贝多芬的完成》,罗曼·罗兰的《贝多芬的大师时期》和W.恩格斯曼的《贝多芬的创作计划》对我特别有启发。每当需要简炼地概括贝多芬的个别作品时,我多次逐字引用了他们的观点。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贝多芬/世界音乐大师文学传记丛书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德)费里克斯·胡赫
译者 高中甫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人民文学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020055401
开本 32开
页数 514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397
出版时间 2006-04-01
首版时间 2006-04-01
印刷时间 2006-04-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文学-外国文学
图书小类
重量 0.55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I516.45
丛书名
印张 16.25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10
149
21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6000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2 3:29: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