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管人新思维
内容
编辑推荐

《管人新思维》从“人”的角度出发,吸收了诸多管理理论的光和热,找到中国式管理和西方现代管理在“人”上的结合点,谈古论今,贯通中西,把光亮照在企业管理的现实操作中,打破一些在市场和实践中已经违背人性、成为僵化死板的管理成见和教条,以反衬出黑暗——这些教条对现今企业管理产生的危害。

内容推荐

本书从“人的”角度出发,吸收了诸多管理理论的“光”和“热”找到中国式管理和西方现代管理在“人性”上的结合点,谈古论今,贯通中西,把“光亮”照在企业管理的现实操作中,打破僵化死板管理成见和教条,对陈旧的思路来一个180度的大转变,倡导“混沌”管理、奖励犯错误、学会“懒”、感情用事,让外行管内行、不要量化、用人之短、“话说一半,事做一半”,员是是“上帝”、用人要颖、人才是河流等管人的新思维,新理念,希望管理者在实际的操作中能够获得新的突破。

目录

1.先对人再对事

2.淡化权威、尊重个体

3.无为管理,不治而治

4.“混沌”管理,乱中有序

5.情境领导,随机应变

6.挑起冲突,激发活力

7.用人要颖,颖人要用

8.容人之短不如用人之短

9.把自己放低,把下属垫高

10.学会“懒”,才能揽

11.让外行来管内行

12.不要量化,要感知

试读章节

        先对人再对事

“对事不对人”常被引用为高明的管理和批评策略,但是,事都是人干的,谁在做比做什么更重要。不从人自身的误区和缺失出发,而仅仅在表面上解决一个个孤立的问题,无异于缘木求鱼,刻舟求剑。所以,“因人设事”也并不是形容官僚主义的贬义词。总之,“一切都离不开人”。

总是听到管理者在面对问题的时候不停地强调“对事不对人”,强调一种一视同仁的态度,只关注问题出现的原因、如何做才能把事情处理好、解决好,而并不是针对把事情搞砸了的这个人自身的问题,保持着一团和气,同时也很快地解决了事情。所以,在一些公司讨论问题或者提出建议的会议之中,“对事不对人”是比较流行的开场白,有的时候,后面还得加上一句:“请勿对号入座”。

但黄荣华、梁立邦在《人本教练模式》这本书中对这种观点却持有相反的意见,他们说道:

当我们将观察的范围扩大,会发现问题解决后,同样的问题会被克隆到其他事情当中;当我们把考量的时间拉长,会发现已经出现并解决过的问题,会在几个月或几年后出现同样的“翻版”。这些貌似不相干的问题,往往因为事件的不同或时间的推移而显得相互独立,让人们很容易就忽略其内在的联系。

事都是人干的,不从问题的根本——人自身的误区和缺失去找原因,而仅仅关注表面上一个个孤立的问题被解决,无异于是缘木求鱼、刻舟求剑的做法,结果就是同样的错误同样的人会一直犯下去。

企者无人则为止,有人才有事,事在人为。管理的重心不应是机械的、固定的事务,而应该是活生生的人,人是动态的,充满了很多种可能性。

美国管理学权威彼德·杜拉克曾说过:

企业或事业惟一的真正资源是人,管理就是充分开发人力资源以做好工作。

人是生产力中最活跃的因素,任何社会财富都是由人创造的。管理者应该着眼于挖掘人的潜能。致力于帮助下属和员工。看到并打破各种自我设限的框框。这同样也是一个由内而外的过程,最终实现目标,达到内外和谐。老子说:“道大,天大,地大,人亦大。”域中有四大,而人居其一。

P2-3

序言

21世纪,中国正处于新经济发展之初,经济转型之际,全球化、信息化、知识经济的趋势和风潮群雄逐鹿,已经把我们传统产业的全身骨架都重新排了一遍。因而,中国的企业家都迫切需要改变一贯的行为,接纳一种新的管理思维,以适应知识经济的巨大变迁,以及知识工作者这个新骱层的崛起。

综观现在中国的管理论坛,众说纷纭,各种“谋略”、“偏方”、“秘籍”、“宝典”层出不穷,又有最先进的“西方管理”的引进,更有最适合中国国情的“中国式管理”之出土,再加上“本土化”、“厚黑”、“非常道”、“圣经”等五光十色的名词、观点,确实具有新经济的时代特色,照耀着我们的心灵。

然而,老子有言:“五音令人耳聋,五色令人目盲。”搜狐评论专栏作家熊培云在《识时务者为俊杰——关于我们如何参与时代命运》的演讲中,提到了一个“在光明中失明”的怪现象:“就像在黑夜里打手电,不是谦卑地把光打到远处,照亮道路、田野与山峦,让你自己判断该往哪走,而是对着你的眼睛照射,告诉你这就是你需要的一切光明。那一刻在你眼中,除了他们手电里射出的光亮外,你什么也看不见。”当我们在知识爆炸的汪洋大海中志得意满之时,我们迷失了方向,甚至忘记了目的地之所在。孟子曰:“尽信书不如无书”,过多的有用的理论也便成了无用。其实我们只要把手电筒转一个方向,不是把光芒朝向自己的眼睛,而是朝向自己的目标就可以看清道路了。这就是新思维——只要换个角度。

仔细考虑一下,我们的管理目的究竟是什么呢?是人,是如何管好人,如何管好越来越多、影响力越来越大的新群体——知识工作者。然后,把手电筒的光芒朝着我们的目的地照射过去就可以了。王瑶在《21世纪的新管理》一文中说:“知识经济的本意就是人的本性超越资本物性、制度规则的经济,其目的就是张扬人的本质,让人的本质力量重新回复到人自身。从此,人能决定世界,而不是被世界单方面地决定。”

因而,《管人新思维》从“人”的角度出发,吸收了诸多管理理论的光和热,找到中国式管理和西方现代管理在“人”上的结合点,谈古论今,贯通中西,把光亮照在企业管理的现实操作中,打破一些在市场和实践中已经违背人性、成为僵化死板的管理成见和教条,以反衬出黑暗——这些教条对现今企业管理产生的危害。

在个体空间决定组织成败的大趋势的转变下,企业家需要尽快变革自己的行为方式、思维方式,变控制为协调,变命令强制为协商合作。恢复人的尊严,体现出个体的价值,以适应和协调这些“把生产资料装在脑子里”的知识工作者们,使其发挥出最好的创造力,并由此获得个体的知识创造所带来的丰厚的果实。甚至,企业必须在人才市场上像推销产品和服务那样推销自己——甚至还要更加努力,吸引人才并且为人才提供令他们满意的服务。

随着北大方正、联想、四通等高科技企业兴起,一大批具有高科技知识和高新技术创新能力的优秀科学家,具有现代企业管理知识的经营管理专家,还有一批高素质的员工所拥有和创造的知识成为企业财富的直接源泉。新经济时代,许多传统资深资本家纷纷落马,让位于新兴知本家的案例已不是什么新鲜事。正如斯图加特在《知识资本》中所论述的:“在知识资本阶段,最有价值的工作是以人为本的,其根本内容是感知、判断、创建各种关系,知识工人不仅不会离异于生产工具和劳动成果,而且其生产工具和劳动成果就存在于劳动者的大脑中。过去,工人造反可以砸机器,但现在,工人可以带着他的‘机器’跳槽。因为最有价值的机器就是他的大脑。”

为了适应这样的大环境,身为管理者既要学习西方好的东西,又要总结和继承东方传统的东西,更要有所创新,还要立足实际,不被任何成型的模式套牢。

因此,当您乍看到本书中诸如“混沌”、“无为”、“学会懒”、“外行管内行”、“不要量化”、“用人之短”、“感情用事”、“话说一半,事做一半”、“100分浪费,70分万岁”、“员工是上帝”等等这些“离经叛道”的主张时,将不会再认为这些是“无稽之谈”,如果您还能够通过阅读本书而获得某种启发,思想上有所突破,那么我们的目的也就达到了。

                       编 者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管人新思维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陈东升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经济科学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05854253
开本 16开
页数 218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150
出版时间 2006-03-01
首版时间 2006-03-01
印刷时间 2006-03-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经济金融-管理-管理学
图书小类
重量 0.414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C93
丛书名
印张 15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29
167
16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9 8:06: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