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童年/中小学生新课标必读丛书
内容
编辑推荐

  高尔基的自传体三部曲《童年》、《在人间》和《我的大学》无疑属于他优秀作品之列,也可以说是他中期创作的代表作。《童年》的创作不论就其表现手段还是艺术风格而言,也与前期有极大的区别,显示出新时期创作的各种特点。《童年》是高尔基自传体小说三部曲中的第一部。《童年》是高尔基自传体三部曲中的第一部,内容包括了高尔基幼年时期从三岁至十岁这一段时间的生活断面。高尔基的名字和他的著作受到全世界读者的青睐,人们从高尔基的作品中汲取营养,汲取精华,汲取做人的美德和信念。

内容推荐

《童年》是高尔基的第一部自传体作品,故事开始于“我”童年时的一天,“我”大病初愈,看护“我”的父亲却不幸染病身亡。“我”跟随母亲投奔外祖母家,从此开始了寄人篱下的屈辱生活。外祖父是当地染坊行会的头儿。母亲带“我”回去的时候,两个舅舅正在为争夺家产闹得不可开交,舅舅的凶残自私、外公的悭吝贪婪让我目睹了人世间的残酷与丑陋,幼小的心灵因此深受打击而震撼不已。只有和蔼可亲的外祖母是“我”苦难童年唯一的守护神,对“我”体贴疼爱,给“我”讲述娓娓动听的童话故事。“我”从中汲取生活的养料,并将真、善、美的种子悄悄埋在内心世界里。“我”上了一段时间的学后,母亲也去世了。这时外祖父家已日渐衰落,越老越吝啬的外祖父便不肯再抚养“我”,于是把“我”赶到了人间,让“我”自谋生路。本书通过小主人公阿列克赛天真懵懂的孩童眼光,用清新自然、朴实无华的语言,向渎者生动地展示了19世纪中下叶俄国的社会风貌及民风民俗,真实再现了当时沙皇统治下的俄国百姓野蛮、愚昧、污秽、令人窒息的黑暗生活,以及年轻一代反抗暴政和奴役,追求自由和光明的苦难历程。

试读章节

我又一次遭遇了噩梦。

一天晚上,喝过茶之后,外公和我坐下来念《圣诗》,外婆在洗刷碗碟,雅科夫舅舅突然闯进屋来。他还是和以往一样邋里邋遢。他把帽子往角落一扔,连句问候也没有,便手舞足蹈、连珠炮似的讲起来。

“爸,米哈伊尔他疯了!他赖在我那儿吃晚饭,喝多了,就发起酒疯来,又摔盘子又拍桌子的,把一件刚给顾客染好的羊毛裙子撕了个粉碎不说,连窗户都被他给砸了,他还诅咒我和格里戈里!现在他已经往这儿走来了,信誓旦旦说要来对付您呢!说要把您的头发、胡子全拔光!还说要杀了您!您可要小心啊……”

外公撑着桌子,慢慢地站起来,他的脸皱成一团,好像一把随时要砍人的斧头。

“听见了吧,孩子他妈?”他尖着嗓子,“你觉得怎么样,啊?要上门来杀他老头子了!这就是你的好儿子!好啊,是时候了!是时候了,孩子们……”

他舒展着肩膀,在屋里走着。然后,他来到门边,把门关上,闩上了重重的门钩。

他转身问雅科夫:“你们俩是不是还在垂涎瓦尔瓦拉的嫁妆?我就知道。我让你们拿!”他在雅科夫舅舅的鼻尖底下打了个啊指,以不轻蔑。

“爸,这不关我的事啊!”雅科夫往后一跳,一副委屈的样子。

“不关你的事?我还不知道你?”

外婆一句话也没说,忙着把茶杯往柜子里放。

“我是来保护您的!”

“哈!”外公嘲讽地一笑,“多好的人啊!谢谢,好儿子!孩子他妈,快给这只小狐狸拿件什么家伙——比方拨火棍啊,熨斗啊!你,雅科夫’瓦西里奇,等你哥哥一冲进门,你就给我打他!”

舅舅把手插进口袋,缩到一边去了。“唉,如果你们不相信我的话,那……”

“相信你?”外公一跺脚,咆哮道,“告诉你,我宁可相信一只猫、一只狗,都不会相信你!一定是你灌醉了他,再教唆他来干这干那!别以为我不知道!好啊,现在你可以动手了!随你选——是打他还是打我!”

外婆悄声对我说:

“快上楼,到窗口边,一看到你米哈伊尔舅舅出现,就赶快下来告诉我们!快!”

于是我上楼,紧紧地盯着街口。想到气势汹汹的舅舅马上就要过来,我心里不免发毛;而被外婆委以如此重任,我又暗自得意。街道很宽,盖着一层厚厚的尘土,尘土问凸起一块块鹅卵石,街道向左一直延伸,穿越山谷,一直通到奥斯特罗口那雅广场。一座古旧的灰色监狱楼威严地矗立在广场的黏土地上,四个角上各建有一个塔楼岗哨。整座建筑蔚为壮观,带给人一种忧郁的美感。街道右边,离开我们三幢房子那么远,就是辛那亚广场,广场尽头是黄色的囚犯营地和消防嘹望塔,塔顶的值班救火员,像条被拴上了铁链的狗,一刻不停地来回走动。

P86-87

序言

高尔基(1868—1936),原名阿列克赛·马克西莫维奇·彼什科夫。苏联作家,无产阶级革命文学导师。马克西姆·高尔基是作家的笔名,在俄语里,“高尔基”是“痛苦”的意思,而“马克西姆”意为“最大的”。作家就以“最大的痛苦”作为笔名,开始了自己漫长的创作生涯,开创了无产阶级革命文学的历史新纪元,为世界文学宝库留下了丰赡的遗产。

高尔基幼年家贫,父母早亡,寄居在外祖父家。十一岁就踏入社会,为生计奔波,尝遍了人间的辛酸,码头、车站和贫民窟成了他社会“大学”的课堂。底层社会的悲惨遭遇激起了高尔基奋斗的决心,他如饥似渴地阅读着各种文学作品,书籍成了他贫困潦倒时最知心的朋友,这也为他从生活的底层攀上文化的高峰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在高尔基早期的作品中,具有浪漫主义色彩的民问传说和寓言式的散文诗占有重要地位,如《伊则吉尔婆婆的故事》(1895)、《鹰之歌》(1895)、《海燕之歌》(1901),其中《海燕之歌》作为一曲鼓舞无产阶级革命战斗的颂歌,受到了列宁的热情赞扬,被经久传诵。此外,高尔基还写了许多具有深刻社会意义的剧本,如《小市民》(1901)、《底层》(1902)、《避暑客》(1904)、《太阳的孩子们》(1905)、《野蛮人》(1905)等等。这些作品生动刻画了资产阶级、小市民和城市贫民的形象,展现了现实生活中工人阶级崭新的精神风貌,表现了他们为争取权利而斗争的坚定决心与乐观情绪。这一系列剧本的上演,在当时的俄国剧坛引起了轰动。

1906年,高尔基完成长篇小说《母亲》和剧本《敌人》两部最重要的作品——标志着其创作达到了新的高峰。《母亲》塑造了世界文学史上第一批自觉为社会主义而斗争的无产阶级革命者的英雄形象,是社会主义现实主义文学的奠基之作。

无论是短篇力作还是长篇巨著,高尔基始终把普通人的美好品质和深重灾难联系在一起,表达了他们的喜怒哀乐,描绘了他们积极向上的精神世界。他的自传体三部曲《童年》、《在人间》和《我的大学》不仅反映了作家本人的生活经历以及他接受马克思主义以前艰苦卓绝的思想探索过程,而且还广泛概括了19世纪七八十年代俄国社会生活的广阔图景,描写了劳动人民的悲惨生活和不幸遭遇,歌颂了他们纯朴善良、吃苦耐劳的优秀品质。

《童年》是高尔基的第一部自传体作品,故事开始于“我”童年时的一天,“我”大病初愈,看护“我”的父亲却不幸染病身亡。“我”跟随母亲投奔外祖母家,从此开始了寄人篱下的屈辱生活。外祖父是当地染坊行会的头儿。母亲带“我”回去的时候,两个舅舅正在为争夺家产闹得不可开交,舅舅的凶残自私、外公的悭吝贪婪让我目睹了人世间的残酷与丑陋,幼小的心灵因此深受打击而震撼不已。只有和蔼可亲的外祖母是“我”苦难童年唯一的守护神,对“我”体贴疼爱,给“我”讲述娓娓动听的童话故事。“我”从中汲取生活的养料,并将真、善、美的种子悄悄埋在内心世界里。“我”上了一段时间的学后,母亲也去世了。这时外祖父家已日渐衰落,越老越吝啬的外祖父便不肯再抚养“我”,于是把“我”赶到了人间,让“我”自谋生路。本书通过小主人公阿列克赛天真懵懂的孩童眼光,用清新自然、朴实无华的语言,向渎者生动地展示了19世纪中下叶俄国的社会风貌及民风民俗,真实再现了当时沙皇统治下的俄国百姓野蛮、愚昧、污秽、令人窒息的黑暗生活,以及年轻一代反抗暴政和奴役,追求自由和光明的苦难历程。

高尔基的作品从1907年就开始被引介到中国,深受我国读者的喜爱,几乎家喻户晓,鲁迅先生生前就对我国翻译出版高尔基的作品十分重视。时至今日,高尔基的名字和他的著作仍然受到全世界读者的青睐,人们从高尔基的作品中汲取营养,汲取精华,汲取做人的美德和信念。正如列宁所说:“毫无疑问,高尔基是一位宏伟的艺术天才,他带给了并且还将带给全世界无产者以很多的贡献。”

本书第一至第七章由姜希颖翻译,第八至第十三章由傅霞翻译。

傅 霞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童年/中小学生新课标必读丛书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苏联)高尔基
译者 傅霞//姜希颖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浙江人民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213032387
开本 32开
页数 236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169000
出版时间 2006-03-01
首版时间 2006-03-01
印刷时间 2006-03-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青少年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文学-外国文学
图书小类
重量 0.236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I512.45
丛书名
印张 7.5
印次 1
出版地 浙江
210
148
12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10000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6 10:4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