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汽车神话(汽车赛场风云)/汽车文化丛书
内容
编辑推荐

汽车赛,不仅是赛车手勇气、驾驶技术和智慧的竞争,在其背后还进行着各大汽车公司之间科学技术的竞争。汽车赛能够长久不衰的关键所在是具有先进技术的大汽车公司作为技术后盾,拥有雄厚实力的大企业集团作为经济后盾,加上热心汽车运动的人们的积极参与。本书中包含270多幅图片,希望能对读者在赏车、侃车、用车、玩车时有所帮助。一本图文并茂的好书,一定能给读者带来享受。

内容推荐

本书是“汽车文化丛书”之一,主要介绍了汽车竞赛的历史以及著名汽车赛事。汽车竞赛对车手的驾驶技术、意志都是严峻的考验;车手们你追我赶,更有翻车撞车、起火燃烧的惊险场面;这本身又是一项非常有趣的体育活动,现已成为仅次于足球的又一影响巨大的体育活动。汽车赛,不仅是赛车手勇气、驾驶技术和智慧的竞争,在其背后还进行着各大汽车公司之间科学技术的竞争。汽车赛能够长久不衰的关键所在是具有先进技术的大汽车公司作为技术后盾,拥有雄厚实力的大企业集团作为经济后盾,加上热心汽车运动的人们的积极参与。

书中包含270多幅图片,希望能对读者在赏车、侃车、用车、玩车时有所帮助。一本图文并茂的好书,一定能给读者带来享受。

目录

1 汽车赛简史

1. 1 存在即是合理

1. 2 最早的汽车竞赛

1. 3 吃了熊心豹子胆的赛车手

1. 4 醉翁之意不在酒

1. 5 早期赛车的黄金时代

1. 6 车坛星光灿烂

2 著名汽车赛事

2. 1 世界一级方程式锦标赛(F1)

2. 1. 1 “方程式” 

2. 1. 2 F1走过的55年

2. 1. 3 F1教父

2. 1。4 靠什么取胜

2. 1. 5 不容易的F1车手

2. 1. 6 要F1,更要安全           

2. 1. 7 金钱的魅力           

2. 1. 8 F1的命根子

2. 1. 9 F1面临的危机

2. 1. 10 随F1车队出征 

2. 1. 11 到上海看F1去

2. 1. 12 F1常识

2. 2 A1大奖赛(A1) 

2. 2. 1 以国家的名义 

2. 2. 2 新赛事新赛制

2. 2. 3 中国人来了

2. 3 汽车拉力锦标赛(wRc)

2. 3. 1 第一次汽车拉力赛

2. 3. 2 不买门票可观赏

2. 3. 3 厂商的展示舞台

2. 4 达喀尔汽车拉力赛

2. 4. 1 通往天堂的一次挑战

2. 4. 2 首届比赛确定终点是达喀尔

2. 4. 3 通往地狱的黑色比赛

2. 4. 4 数据说话

2. 5 汽车耐力赛(GT)

2. 5. 1 “绅士的比赛”

2. 5. 2 特别的比赛规则

2. 6 勒芒24小时汽车耐力赛

2. 6. 1 “世界最伟大的汽车竞赛”

2. 6. 2 为了成为一个真正的赛车手

2. 6. 3 汽车品牌赛

2. 7 世界旅行车锦标赛(WTCC)

2. 8 直线竞速锦标赛(NHRA)

2. 9 美国赛车联合会车赛(NASCAR) 

2. 9. 1 起源于酒贩        

2. 9. 2 确保公平和安全

2. 9. 3 比赛令车迷疯狂

2. 9. 4 成为摇钱树

2. 9. 5 NASCAR最著名的赛事戴托纳500

2. 9. 6 12项比赛系列

2. 10 美国冠军车赛(CCWS)

2. 10. 1 历史悠久的“年轻”车赛

2. 10. 2 脱胎于CART车赛

2. 10. 3 可以在多币中赛道上进行比赛

2. 1 1 美国印第赛车联盟锦标赛(1RL) 

2. 11. 1 “纯正椭圆赛事” 

2. 11. 2 lRL与CCWS赛车之比较

2. 11. 3 印第安纳波利斯500英里汽车大赛(Indy 500)

2. 12 全程1000英里赛

2. 13 超级房车赛(V8) 

2. 13. 1 从澳洲走向世界

2. 13. 2 V8特点

2. 13. 3 允许碰撞的比赛一

2. 14 德国房车大师赛(DTM)

2. 15 澳门格兰披治大赛

2. 16 卡丁车赛

2. 16. 1 F1车手的摇篮

2. 16. 2 技市规则 

2. 16. 3 卡丁车在中国

3 汽车赛场风云人物

3. 1 赛车先驱——路易斯雷诺

3. 2 赛车之父——恩佐法拉利

3. 2. 1 从试车员到赛车手

3. 2. 2 组建赛车队当老板

3. 2. 3 赛车场上的常青树

3. 2. 4 具有鲜明个性的法拉利

3. 3 赛车之王——费迪南德波尔舍

3. 3. 1“波尔舍博士” 

3. 3. 2 另一个愿望

3. 4 F1纪录之王——迈克尔-舒马赫

3. 4. 1 车手车王车神

3. 4. 2 穷小子变大富翁

3. 4. 3 命运之门

3. 4. 4 夺冠之路

3. 5 陆上速度纪录英雄榜

3. 6 创纪录的喷气式汽车车手

试读章节

1887年4月20日,由法国《汽车》杂志主编弗谢筹办的、从巴黎沿塞纳河直至努伊的汽车比赛,是世界上最早的汽车赛。可是,参加这次比赛的只有乔尔基·波顿(Bouton)一个人,他驾驶可乘4人、带脚蹬的蒸汽机四轮汽车,跑完了全程。

最早有多人参加的汽车赛,仍然是法国《汽车》杂志在第二年主办的汽车赛。在这次比赛中,波顿超过了惟一的赛车手,获得冠军。这次赛车路线是从努伊至贝尔塞尤之间,全程20km,布顿只用了30分钟。

然而,国际汽车联合会(FIA)认为,汽车比赛的诞生日应是1894年6月11日,由法国《小人物》(Le Petit)杂志的新闻负责人皮埃尔·吉法尔(Pierre Giffard)在巴黎举办的汽车比赛。从巴黎经里昂(Rouen)返巴黎,赛程为128km(80英里),登记参加竞赛的车有102辆,结果只有9辆到达终点,蒸汽机汽车获得了第一名。第一个到达终点的是戴狄安(Albert deDion)。可是,当时的裁判认为他们使用的蒸汽机汽车不符合比赛关于“实用型不用马牵引的马车”的规定。获胜者的汽车平均速度仅为17km/h,所以,要跑128km,中间车手还必须停下来,午休,吃中饭。第一名赢得的是一瓶香槟和两个熟鸡蛋。

但是,在3年前的1891年9月6~9日,吉法尔还组织过自行车和汽车的长途越野对抗赛。当时,吉法尔十分明白自行车重要的社会意义和经济意义,因而每年组织和举办自行车越野赛。1891年是从巴黎到俄罗斯的布列斯特,然后返回,全程1200km。对法国标致汽车公司来说,在这个比国家级竞赛还要重要的比赛中,让汽车“伴行”(实际上是与自行车比赛),是考验和显示汽车生命力的绝好方式,也是很好的广告宣传。而吉法尔对机械化交通运输发展趋势,也像对所有重要新闻一样地敏感,他欢迎这个主意。于是,标致汽车作为一种产品首次登上了这个以速度和耐力为最高准则的舞台。

标致车上除了4个乘员,还有行李、工具、食品、饮料、燃油、机油、冷却水和备件,装载质量约为600kg。途中,除了城镇的石板路和卵石路外,还有许多时而上坡时而下坡的土路。按当时汽车的状况,每走4()km就得停车,往原始的化油器里加油,经通气孔向冷却系补充水。燃油通常只能在某些城镇的药房里找到。在到达布列斯特前的偏僻地方,差速器出了毛病,在当地的一个铁匠的帮助下才修好。

比赛结果,获胜的自行车平均速度为16.9km/h,标致汽车的平均速度是14.7km/h。尽管汽车没有获得冠军,但是全世界都知道了汽车确实已经君临人世了。

1895年6月11~14日,由法国汽车俱乐部和《杰鲁纳尔报》联合举办的、从巴黎至波尔多往返的汽车赛,是世界上最早使用内燃机汽车进行的长距离汽车公路赛,全程1178km。第一个到达终点的是标致公司的勒伐索(Emile Levassor),时间是48小时45分钟,平均速度是24.55km/h。现在看来,这个速度并不快。但试想一下:连续两昼夜用一辆结构简陋的汽车在尚不完善的崎岖道路上不停地紧张驾驶,实在令人疲惫不堪。当时有的汽车点煤油灯,光线暗淡,夜间行车真是十分困难;有的驾驶员打瞌睡,汽车驶离了道路,幸而汽车速度并不快,才没有出事故。虽然这是一次很不完善的汽车竞赛,但是在当时参加汽车竞赛是一件很风光的事情,也是推销汽车的好方法。由于勒伐索的车乘坐了两人而违反了比赛规则,因此他失去了获奖资格,反而使落后很远(迟到6小时)的凯弗林获得了冠军,得到了似乎不应得的31 000法郎奖金,但幸好前4名都是标致车队的车手。参加比赛的23辆汽车(15辆内燃机汽车、6辆蒸汽机汽车和2辆电动汽车)中,跑完全程的有内燃机汽车8辆,蒸汽机汽车1辆。这次标致公司其中的1辆参赛车(成绩列第10位)是世界上第一辆装充气轮胎的比赛汽车。

1895年11月28日(感恩节),美国举行了首次汽车比赛。赛程从伊利诺伊州的芝加哥至埃文斯顿,86.9km(54英里)。美国的杜里埃汽车与德国的奔驰汽车为惟一能够跑完全程的2辆汽车。杜里埃汽车以7小时53分钟获胜。

1896年9月7日,在美国罗得岛的普罗维登斯的纳朗甘塞特公园举行了第一次汽车环形线路跑道赛。每一圈1英里,比赛要跑5圈。驾驶莱卡电动汽车的A.H.怀廷格,超过了其他7名参赛者(其中6人驾驶内燃机汽车),获得了冠军,时间为15分钟1秒75,平均速度约38km/h。跑道赛基本上是在椭圆形的封闭跑道上进行,其中弯道有一定程度的倾斜。参加跑道赛的汽车,油箱容量受到比赛规则的限制。比赛时,必须在跑道中称作“皮特”(Pit)的地方作极为短暂的加油停顿。

1900年6月14日,从巴黎至里昂之间的“格顿·贝纳特怀”汽车赛,是世界上最早的国际汽车赛。来自法国、比利时、美国、德国的选手,驾驶着5辆汽车参加比赛,跑完全程的只有2辆。据说5辆车在路上都遇到过狗拦道。法国人夏伦以平均速度约62km/h的车速,获得这次锦标赛的冠军。

早期的赛车十分危险,又非常耗费金钱,因此成为绅士们追求刺激的热门运动。不过,由于安全性能差,所以比赛中的伤亡率非常高。正因为如此,美国和德国虽然在发动机研制方面领先一步,但基于安全的考虑,先后立法禁止在公路上进行车赛。而天性浪漫、富于冒险的法国人却让汽车工业蓬勃发展起来,更使赛车比赛成为法国上流社会的时尚,并一举建立了当时世界上最大的汽车工业。当时标致(PetJgeot)和潘哈德一勒伐索(Panhard-Levassor)等是很有名的赛车,法国人就是靠着它们开始统治赛车车坛,一直到19世纪末。这时候,那种开慢车、开安全车的理念很快转向了一种“快速制胜理念”,其实也就是大家现在熟悉的你争我夺的比赛。

观念虽同,但当时的赛车和现在可是有天壤之别。早期的潘哈德车通过一个控制杆来操控方向,类似船头的舵柄,而标致车用一种手动棒完成赛车的转向。不久,转向盘取代了它们。P6-9

序言

100多年前,当卡尔·本茨发明第一辆汽车时,恐十白连他自己也没想到,这个有着四个轮子和一个马车车厢并被加上了动力机器的被人们称之为“汽车”的东西,会对人类的文明产生如此巨大的影响。

即便是浪漫的法国人也不会否认汽车给他们带来的好处。法国电影《巴黎野玫瑰》里有这样一句经典的台词——当男女主人公在一辆宽大的汽车里,柔情蜜意,热情如火地享受着甜美的爱情时,那个男主人公索格用极为欣慰和温柔的话对女朋友贝蒂说:“亲爱的,知道吗,这世界人类最大的贡献就是有了可以让我们睡觉的汽车。”

汽车正改变着社会形态和人们的生活,影响着人们的学习、工作乃至生活观念、生活方式,汽车不断进入家庭成为日常交通工具和生存手段,“汽车文化”这个名词也悄然出现在人们的嘴边,出现在各种媒体上。汽车产品的文化特性是人们心醉神迷、津津乐道的话题。

而作为一种商品,汽车还给我们带来了不同国家和不同地区的文化内涵。尤其在现心社会中,经济领域国界的模糊化往往会促进文化上的交融。所以,当德国宝马汽车公司贳助冯小刚的《大腕》、《手机》、《天下无贼》,当慕尼黑的汽车博物馆开始彰显起独特的风情,当中国的展览场里那些搔首弄姿的美女成为某种汽车的代言人和标志,并且形成香车美女这一独特的文化现象时,你就会感受到汽车文化带给我们观念上的巨大;中击。汽车改变不了人,但文化可以改变人。

所以,当我们总是为哪些才是文化而绞尽脑汁时,事实却让我们豁然开朗:关于文化你司以有一万种定义和说法,但这一万种定义和说法却永远源自于一点,那就是流淌在一个民族血液中的观念,那是一个民族与生俱来的天性和习惯。你能让一个高贵的英国贵族低下他的头吗?当英国白勺劳斯莱斯驶出厂门,你又能看到什么?那浑圆的带有贵族风度的庄重外形,考究的内饰,妙不可言的标志,都在为你诠释着“贵族”两个字最现实的内涵。

文化是一个非常广泛的概念,可能包括人文遗迹、历史传统、风俗习惯、社会结构、人们的行为方式和价值观念等。在语义上,文化通常是指人类在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那么,汽车文化就是在汽车发明和发展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称。汽车文化的内涵,是产品文化的发展,是交通方式的革命,是个性权力的扩张;它的核心是汽车广泛地融入我们的社会生活,影响城市和社区结构,使人们进入了一种与汽车出现以前截然不同的生活方式。因此,汽车文化应包括汽车技术文化、车史文化、造型文化、车标文化、赛车文化、驾车文化、公司文化\品牌文化、名车文化、名人文化等。

编写一套“汽车文化丛书”的想法由来已久。1984年年初,作者应邀参加某汽车杂志社召开的作者会议,在会上得知不少汽车爱好者(包括汽车界的很多人士,如学生、驾驶员、维修人员、设计人员等)想知道有关汽车发展的历史、著名汽车公司、名车、名人、车标、车赛等方面的知识,但鲜有这方面的图书。为此,同样是车迷的作者深受启发,萌发了“填写空白”的想法,以期能为广大汽车爱好者尽绵薄之力;也就在那时,笔者将自己没有明确钻研方向的问题解决了——自己是学汽车运用的,要完成创造性的工作看来是不大可能,何不着手“研究”一下“汽车文化”(当时可能还没有想到“文化”二字)呢(7

于是,笔者在工作之余,以极大的热情,广泛搜集材料,不断更新内容,进行整理创作。尽管笔者曾试着写了一些文章发表在报刊上,并被其他报刊转载,或者被大学教材、其他图书引用,也算是“厚积薄发”,但自知内容还不够完善,甚至可能有谬误的地方,因此多年来一直不敢付梓,惟恐贻笑大方,总是想编写得更全面些、更完善些。

时间一晃就是20年,真是时不我待。编写这样一套丛书,工作量之大、写作之艰苦,超出了我原来的想像——这也证明了20多年前自己的想法是多么的幼稚。汽车文化的内涵太丰富了,也在不断发展!近来,在一些朋友的鼓励下,特别是在出版社编辑的大力支持下,“汽车文化丛书”才得以与大家见面。

“汽车文化丛书”计划出版的有:《汽车史话——汽车发展史》、《汽车趣话——汽车奇闻轶事》、《汽车夜话——汽车社会大观》、《汽车邮话——邮票背后的汽车典故》、《汽车佳话——著名汽车公司传奇》、《汽车童话——汽车品牌与商标》、《汽车神话——汽车赛场风云》、《汽车闲话——名人与汽车》、《汽车漫话——车迷之友》、《汽车笑话——汽车的幽默》等。

笔者在编写丛书的过程中,参考并引用了一些书籍、报刊、网站上的资料,因时间跨度太长、资粒不断地被更新,故无法一注明原出处,敬请见谅,并向原作者表示感谢。本套丛书存在的一些错误和遗漏,恳请厂大读者批评指正。

本书是“汽车文化丛书”之一,主要介绍了汽车竞赛的历史以及著名汽车赛事。汽车竞赛对车手的驾驶技术、意志都是严峻的考验;车手们你追我赶,更有翻车撞车、起火燃烧的惊险场面;这本身又是一项非常有趣的体育活动,现已成为仅次于足球的又一影响巨大的体育活动。汽车赛,不仅是赛车手勇气、驾驶技术和智慧的竞争,在其背后还进行着各大汽车公司之间科学技术的竞争。汽车赛能够长久不衰的关键所在是具有先进技术的大汽车公司作为技术后盾,拥有雄厚实力的大企业集团作为经济后盾,加上热心汽车运动的人们的积极参与。

特别感谢电子工业出版社夏平飞编辑的大力支持和帮助,使得本书能早日与读看见面。

作者邮件地址:Lp-aulo@sohu.com

作 者

2005年11月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汽车神话(汽车赛场风云)/汽车文化丛书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林平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电子工业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121022432
开本 16开
页数 260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305
出版时间 2006-02-01
首版时间 2006-02-01
印刷时间 2006-02-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生活休闲-体育运动-体育理论与规则
图书小类
重量 0.425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G872.1
丛书名
印张 16.75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35
184
11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5000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8 5:25: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