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海洲先生从事中医药教学、临床与科研工作60余年,学验俱丰,是国内外享有盛誉的中医药学专家。谢老从事本草学研究多年,每能将其丰富的知识熟练地运用于临床实践,并与现代药理研究成果相结合,从而有所创新。开法门、施古方而不囿旧治,探蹊径、治今病而善创新方,实为先生用药的一大特色。
图书 | 谢海洲用药心悟/全国著名中医经验集丛书 |
内容 | 编辑推荐 谢海洲先生从事中医药教学、临床与科研工作60余年,学验俱丰,是国内外享有盛誉的中医药学专家。谢老从事本草学研究多年,每能将其丰富的知识熟练地运用于临床实践,并与现代药理研究成果相结合,从而有所创新。开法门、施古方而不囿旧治,探蹊径、治今病而善创新方,实为先生用药的一大特色。 内容推荐 本书共分为三篇。上篇为总论,分两章,第一章为概述临床“用药如用兵”的用药之道,第二章为重点介绍清热解毒法、活血化瘀法、扶正培本法、升举清阳法、痰瘀并治法(合称“五法”)的临床应用经验,“五法”的灵活运用是谢海洲先生用药的五大特色;中篇为各论,分十五章,即按药物的功用主治分为十五类,每类以单味药为“纲”,对(组)药为“目”,重点介绍对(组)药的配伍功效,对于临床应用重中之重者,在“按语”和“发挥”中均有详尽说明与阐发,并附有验方以飨读者,故中篇是全书的核心内容;下篇为医案选析,均选自谢海洲先生2001~2005年的最新医案,共15个典型案例,突出对(组)药的临床配伍应用,与中篇各论互参,详简分明,纲举目张。 目录 上篇 总 论 第一章 谈用药 一、用药处理好五个方面的辨证关系 二、用药强调六个注意 第二章 谈治法 一、清热解毒法应用体会 二、活血化瘀法应用体会 三、扶正培本法应用体会 四、升举清阳法应用体会 五、痰瘀并治法应用体会 中篇 各 论 第一章 解表类 一、辛温解表 1.麻黄 2.桂枝 3.羌活 4.荆芥 5.防风 6.紫苏 7.白芷 8.细辛 9.藁本 10.苍耳子 二、辛凉解表 1.桑叶 2.菊花 3.薄荷 4.葛根 5.升麻 6.柴胡 7.蝉蜕 8.蔓荆子 9.牛蒡子 第二章 清热类 一、清热泻火解毒 1.石膏 2.芦根 3.黄芩 4.黄连 5.黄柏 6.龙胆草 7.金银花 8.连翘 9.蒲公英 lO.紫花地丁 11.山豆根 12.射干 13.大青叶 14.马齿苋 15.白头翁 …… |
标签 | |
缩略图 | ![]() |
书名 | 谢海洲用药心悟/全国著名中医经验集丛书 |
副书名 | |
原作名 | |
作者 | 谢海洲 |
译者 | |
编者 | |
绘者 | |
出版社 | 人民卫生出版社 |
商品编码(ISBN) | 9787117074261 |
开本 | 32开 |
页数 | 559 |
版次 | 1 |
装订 | 平装 |
字数 | 470 |
出版时间 | 2006-03-01 |
首版时间 | 2006-03-01 |
印刷时间 | 2006-10-01 |
正文语种 | 汉 |
读者对象 | 研究人员,普通成人 |
适用范围 | |
发行范围 | 公开发行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首发网站 | |
连载网址 | |
图书大类 | 科学技术-医学-中医 |
图书小类 | |
重量 | 0.514 |
CIP核字 | |
中图分类号 | R28 |
丛书名 | |
印张 | 18 |
印次 | 2 |
出版地 | 北京 |
长 | 203 |
宽 | 138 |
高 | 21 |
整理 | |
媒质 | 图书 |
用纸 | 普通纸 |
是否注音 | 否 |
影印版本 | 原版 |
出版商国别 | CN |
是否套装 | 单册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版权提供者 | |
定价 | |
印数 | |
出品方 | |
作品荣誉 | |
主角 | |
配角 | |
其他角色 | |
一句话简介 | |
立意 | |
作品视角 | |
所属系列 | |
文章进度 | |
内容简介 | |
作者简介 | |
目录 | |
文摘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