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西洋美术巨匠辞典
内容
编辑推荐

本书分别介绍了自中世纪的契马布埃到乔托、米开朗基罗、伦勃朗、普桑、华托、戈雅、德拉克洛瓦、莫奈、凡高、基希纳、马蒂斯、毕加索、康定斯基、恩斯特、波洛克、培根,直至20世纪安迪·沃霍尔等,一共73位被当代人公认为“大师”的艺术家。包括画家传记和重要作品,阐述了画家所受到的艺术影响及其艺术创作历程的不同阶段,总结了画家的艺术创新及其对艺术史所作的贡献,图文并茂,是献给渴望迅速发现或了解西方绘画大师艺术的读者的精品。

内容推荐

纵观13世纪到20世纪之间的艺术史。许多画家的大名不断被提及,他们的艺术和作品至今仍然作用于西方画坛。不过,唯有其中的若干人曾在我们的记忆里留下深刻的印象。无论称其为”大师”抑或是“天才”,这些杰出人物都开辟了一条新的艺术道路,或者凭借其无与伦比的完美艺术深化了他人的艺术创新。他们是同代人或后来人的艺术领袖,也可能是独立群芳而没有艺术传承的创作人。而今,我们的时代重新发现了这些生前显赫闻名或默默无名的艺术家们。

《西洋美术巨匠辞典》分别介绍了从契马布埃到乔托、米开朗基罗、伦勃朗、普桑、华托、戈雅、德拉克洛瓦、莫奈、凡高、基希纳、马蒂斯、毕加索、康定斯基、恩斯特、波洛克、培根和安迪·沃霍尔等,一共73位被当代人公认为“大师”的艺术家。

本书对各位艺术家所作的条分缕析的介绍都遵循如下相同的结构:  

·一个简短的引论性小结概括了画家的艺术风格;

·画家生平,主要介绍画家传记和重要作品;

·绘画技法和特点,阐述了画家所受到的艺术影响及其艺术创作历程的不同阶段;  

·绘画大师,总结了画家的艺术创新及其对艺术史所作的贡献;

·笔者点评其中的1至3幅标志其艺术风格演变的代表作;

·注明年代和保存地点的“代表画作”栏,简要地回顾了具有画家鲜明艺术风格和特色的作品,还有补充介绍性质的参考书目。

《西洋美术巨匠辞典》献给渴望迅速发现或了解西方绘画大师艺术的广大读者。

目录

13世纪—16世纪:

文艺复兴前期,文艺复兴和仿古艺术画派

契马布埃(Cimabue)

乔托(Giotto)

马萨乔(Masaccio)  

扬·凡·爱克(Jan Van Eyck)

罗吉耶。凡·德-韦登(RogierVan derWeyden)

皮埃罗·德拉·弗朗切斯卡(Piero della Francesca)

乔凡尼·贝利尼(Giovanni Bellini)

波提切利(Botticelli)

达·芬奇(Leonard de Vinci)

哲罗姆·博斯(Jer6me Bosch)

阿尔布莱希特-丢勒(Albrecht D0rer)

马蒂亚斯·格吕内瓦尔德(Matthias G0newald)

米开朗基罗(Michel-Ange)

拉斐尔(Raphae1)

提香(Titien)

洛伦佐·洛托(Lorenzo Lotto)

柯雷乔(Le Correge)

蓬托尔莫(Pontormo)

小汉斯·霍尔拜因(Hans Holbein le Jeune)

丁托列托(Le Tintoret)

委罗内塞(Veronese)

老彼得·勃鲁盖尔(Peter Bruegel I。Ancien)

格列柯(Le G reco)

17世纪:“现实”、古典主义与巴洛克风格

阿尼巴-卡拉齐(Annibal Carrache)

卡拉瓦乔(Le Caravage)

鲁本斯(Rubens)

弗朗斯·哈尔斯(Frans Hals)

皮埃尔·德-科尔托纳(Pierre de Co,one)

尼古拉·普桑(Nicolas Poussin)

乔治·德·拉图尔(Georges de LaTour)

迭戈·委拉斯贵兹(Diego Velazquez)

伦勃朗(Rembrandt)

维米尔(Vermeer)

18世纪:罗可可艺术和新古典主义

让安东尼·华托(Jean—Antoine Watteau)

纪昂巴蒂斯塔·提埃波罗(Giambattista Tiepolo)

威廉-霍加斯(William Hogah)

让·西梅翁-夏尔丹(Jean Simeon Chardin)

让·奥诺雷-弗拉戈纳尔(Jean Honore Fragonard)

雅克路易·大卫(Jacques Louis David)

1789—148年:浪漫主义的胜利

弗朗西斯科·德-戈雅(Francisco de Goya)

卡斯帕·大卫·弗里德里希(Caspar David Friedrich)

威廉·透纳(William Turner)

约翰·康斯太勃尔(John Constable)

让奥古斯特·多米尼克·安格尔(Jean Auguste Dominique Ingres:

泰奥多尔-席里柯(Theodore Gricault)

欧仁·德拉克洛瓦(Eugene Delacroix)

奥诺雷·杜米埃(Honor Daumier)

居斯塔夫·库尔贝(Gustave Courbet)

1849—1904年:从现实主义到象征主义

爱德瓦·马奈(Edouard Manet)

埃德加·德加(Edgar Degas)

克洛德·莫奈(Claude Monet)

保罗-塞尚(Paul C~zanne)

保罗·高更(Paul Gauguin)

文森特凡·高(Vincent Van Gogh)

乔治·修拉(Georges Seurat)

亨利·德-图卢兹劳特累克(Henri de Toulouse-Lautrec)

1905—1965年:现代艺术与早期的当代艺术

居斯塔夫·克里姆特(Gustav Klimt)

恩斯特·路德维格-基希纳(Ernst Ludwig Kirchner)

亨利·马蒂斯(Henri Matisse)

乔治·布拉克(Georges Braque)

帕布洛·毕加索(Pablo Picasso)

费尔南·莱热(Fernand Leger)

瓦西里·康定斯基(Wassily Kandinsky)

卡西米尔·马列维奇(Kasimir Malevitch)

皮特·蒙德里安(Piet Mond rian)

保罗·克利(Paul Klee)

马塞尔·杜尚(Marcel Duchamp)

迈克斯·恩斯特(Max Ernst)

若昂-米罗(Joan Miro)

让·杜布菲(Jean Dubuffet)

弗兰西斯-培根(Francis Bacon)

杰克逊·波洛克(Jackson Pollock)

安迪·沃霍尔(Andy Warhol)

试读章节

契马布埃(Cimabue)

契马布埃对肖像学笔法、绘画技巧和形体作了改动,从而确保了从拜占庭艺术向哥特艺术的过渡。他的形象艺术语言展现了一种新的绘画风格。感性的隆起、透明的色调、优雅的线条、写实的面部表情无不赋予画中的圣人以人性和自然的魅力,与之前拜占庭绘画庄严呆板的圣人形象大相径庭。画家生平

原名塞尼·迪·佩波((2enni di Pepo),绰号为“契马布埃”(1240年左右生于佛罗伦萨,1302年后卒于佛罗伦萨)。根据1550年瓦萨利的说法,“契马布埃几乎就是文艺复兴绘画的原动因”。虽然但丁视其为乔托之前最伟大的画家,但是他的生平仍然不为人所知,纯属猜测。

大约在1264年至1268年间,他在阿雷佐创作完成了一幅大型《耶稣受难像》(现存圣多明各教堂)。1272年,他旅居罗马,但是未留下任何他曾在那里逗留过的痕迹。不久之后,他绘制了一幅蛋彩画《耶稣受难像》(现存佛罗伦萨),其中的重大创新直到1966年佛罗伦萨洪水后修复这幅画时才得以发现。在阿西西的天主教大教堂圣方济各大教堂里,他于1277年至1279年间率领罗马画家雅科波‘托利蒂(Jacopo Tornti)、锡耶纳画家杜乔和佛罗伦萨画家乔托等人完成了壁画《福音传道者》、《基督》、《圣母玛利亚和圣徒的生活》,这些壁画在1996年的大地震中遭到严重损坏。契马布埃因而成为历史上最伟大的佛罗伦萨画家。

大约在13世纪末,契马布埃创作了一些《圣母抱子画》(现分别藏于博洛尼亚的塞尔维教堂、佛罗伦萨、都灵、萨巴乌达和巴黎的卢浮宫)。卢浮宫的《圣母抱子画》与杜乔的艺术风格极其相近,是为圣方济各修院教堂绘制并在巴黎创作完成的。1301年至1302年间,契马布埃可能是与他人合作完成的比萨大教堂主教座堂的镶嵌画。(在《耶稣基督》旁边的《福音传道者圣·让》)

契马布埃是杰出的托斯卡纳绘画艺术的创始人:乔托、杜乔和西蒙·马尔蒂尼都曾受其影响。他对新绘画构思、对根本的“现代性”的直觉宣告了近代艺术时代的来临。绘画技法和特点

契马布埃创作了一些《耶稣受难像》、有关圣徒和圣母生平事迹的组画、关于启示录的画作(取材于拜占庭绘画)、象征性的庄严的圣母画像,有木版作品、壁画和镶嵌画。他接受天主教的多明各修会和方济各修会以及一些教皇派城邦(尤其是阿雷佐和阿西西)委托订制的画作。

契马布埃创作初期的《耶稣受难像》仍深受拜占庭艺术的影响,其中人物的姿态与表情僵硬呆板、服饰是镶金边的暗色。而后的作品则通过蛋彩画技法利用曲线和体积所表现人体的隆起,从轻盈透明的缠腰布和深而柔软褶皱的薄纱,从蓝色、粉红色、淡紫色和浅黄色的色系以及从细腻的效果(《耶稣受难像》,现存佛罗伦萨)表现出画家受托斯卡纳艺术影响的新的感性意识。

契马布埃的镶嵌画将优雅与纪念性融为一体:宽大的衣服褶皱赋予人物以坚实的根基;平和的面部表情和头发使人物显得真实自然。

契马布埃的壁画作品多从拜占庭教堂中汲取灵感。(例如阿西西圣方济各教堂的Ⅸ福音传道者》、《玛利亚、基督耶稣和圣徒们的生活》)作品中建筑物的斜角透视体现了画家的空间感,在组画《庄严的圣母》中,契马布埃在象征空间和透视空间之间建立了联系。虽然用晕线来勾勒形体的轮廓仍属于拜占庭艺术,但是画家描绘的许多人物所呈现的强有力的隆起都强调了一种体积感。

契马布埃在壁画《圣母抱子画》以及后来的木版画Ⅸ圣母抱子画》中,用镶嵌的假珐琅和金线来装饰圣母的宝座,这种源于宗教金银匠的绘画技法创造出对现实的错觉。圣母崇高庄严的人性尤其是纪念性则是从尼古拉·皮萨诺(Nicold Pisano,约1220-1283年)的雕塑中得到的灵感。

契马布埃后来的创作风格具有哥特艺术的特点,他通过谐调统一的形体、平和的面部表情、优美的线条和高稚的色彩赋予画作以真实自然之感。《三一圣母像》(又名《庄严的圣母》)大约创作于1280年,木版蛋彩画,3.85m×2.23m,佛罗伦萨,乌菲兹美术馆。

天使们围绕着画面中央的圣母,圣母对信徒们指着耶稣。画面底部是四位使徒(从左到右依次为热雷米、亚伯拉罕、大卫和以赛亚)的半身像,他们争论着,对圣母子的现身惊讶不已。这幅画是契马布埃创作成熟期的代表作。虽然画家使用了拜占庭艺术的金色背景,人物的面部表情呈现某种程度的僵硬呆板,但是作品以纵轴线为中心的对称构图、圣母宝座两边天使的分层排列所产生的深度感、以及圣母衣着服饰的体积感,显而易见地表明画家正在摆脱拜占庭风格的影响和束缚。画家的空间感具有完全彻底的象征性:画面底部与观众齐平的四位使徒表现出人性的特点,热雷米和以赛亚目视天空,圣母子的庄严和纪念性表现得超凡脱俗。四位使徒那“写实”的面部表情与圣母子、天使的庄严温柔形成对比。背景和人物服饰细微的色彩差别使画作变得均衡优美。绘画大师

契马布埃在他生活的时代极为出名.去世后逐渐地被人遗忘.一直到20世纪才重见天日。这位创新画家汲取哥特艺术和古代晚期艺术的特点,开始摆脱东正教拜占庭风格的桎梏。契马布埃发明了新的形象化语言,将“现实”因素引入绘画,例如金银器皿的图案。他的画作表现了新的空间感。契马布埃可能是在木板上绘制蛋彩画的第一人。代表画作

时至今日,除了壁画之外.契马布埃留存于世的作品只有保存在博物馆里的7幅和另外8幅曾公开拍卖过的画作(无时间记录的作品)。《耶稣受难像》,阿雷佐圣多明各教堂藏。《耶稣受难像》,佛罗伦萨圣克罗切教堂藏。《玛利亚的生平,福音传道者,圣徒》.阿西西圣方济各大教堂藏。《庄严的圣母》,佛罗伦萨乌菲兹美术馆藏。《庄严的圣母》,巴黎卢浮宫藏。《圣约瑟夫和庄严的基督》比萨大教堂藏。参考书目巴蒂斯塔(E.Baillsta)著.《契马布埃》,加利马尔出版社,巴黎,1963年。西多纳(E sldona)著,《契马布埃画集》,利佐里出版社.米兰,1975年。贝洛兹(L Bellosi)著,《契马布埃》,阿科特苏德出版社,阿尔勒,1998年。希里尼(M.chillini)著,《契马布埃》斯卡拉出版社巴黎,1998年。P14-15

序言

几十年来,人类的文化生活由于各种各样的火型作品回顾展而显得异常活跃,越来越多的参观者趋之若鹜,使这些大型艺术活动成为真正的重大实践。这些回顾展览分别介绍了从波提切利到马蒂斯和毕加索等知名画家,给人们带来了,新的乐趣,也促使我们发现或重新发现了其他那些不太为大众所熟知的艺术家,如维米尔、拉图尔和洛托,有时还能发掘到诸如画家和雕塑家的杜米埃等某一部作品的某些被人遗忘的方面。不过,虽然米开朗基罗的建筑和雕塑被视为最高艺术,而这些大型展览活动却是画作在唱主角。大师还是天才

“大师”或“天才”的定义是假定一个超出常人之外的特别人物。“天才”一词具有多种含义。狄德罗认为,天才注重“崇高”胜过喜爱美丽,他颂扬学习和创造的自然“天赋”,体现出一种“保守思想”并且最终成为“理想典范”。休谟认为天才显露出一种“灵魂的魔力”。康德把天才与坚强的意志和机遇联系在一起。叔本华谈到由直觉认识凌驾于论证认识之上所产生的天才具有“反自然的能力”和“另类世界”。弗洛伊德则在天才身上看到了伴随着情感混乱和组织无序的“智力彷徨”。达·芬奇、米开朗基罗和丢勒是天才,卡拉瓦乔、塞尚、毕加索和恩斯特也都是天才,无论他们是否在画室里培养过学生或组成过某个画派,身边是否有被确认为合作者的画家出现,或者是否如卡拉瓦乔、维米尔、洛托、夏尔丹,或委拉斯贵兹那样仅仅因其艺术威望就被公认为“大师”。这些天才的创举无疑影响和震撼了人们的视觉。从手艺人到艺术家

中世纪的画家是手工艺人,是属于一种又被称为“基尔特”的组织严密、等级泾渭分明的中世纪行会画匠。父亲常常在儿子10岁或11岁时就把画技传给儿子,即使他的儿子并没有绘画天赋。学徒通常在师傅的指导下在兼作作坊的画室里学习画技,成年后,经过四年的学习,在申请成为真正的画师之后,就轮到他招收徒弟传授技艺。

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画坊类似于古希腊或古罗马的“学术研究所”(即学者团或用于哲学辩论的场所)。那里汇聚了各种艺术的统一的观念知识,既是艺术和学术交流的场所,也是保存和完成画作的地方。自15世纪起,一些画家摆脱了画师的身份:马萨乔在自己的作品上署名。这些艺术家们也通过模仿古代作品来学习绘画,他们从15世纪开始与人道主义者合作,共同为权贵家族和大订画人服务,随后又开始频繁出入于刚刚成立的美术学院。佛兰德斯画家也有类似的举动,尽管那儿的美术学院晚了将近一个世纪之后才出现。

17世纪,画家主要在官方美术学院学习绘画。法国拥有70所美术学校,其中皇家绘画雕塑学院培养、接纳艺术家并向他们提供补贴。白1663年柯尔伯创立“罗马奖”起, 画家们开始到意大利研究古代和文艺复兴时期绘画大师的作品。1667年,卢浮宫美术展览会诞生:画作的展览需要得到法兰西学院评审委员会的批准。卡拉瓦乔、普桑等少数几位反叛画家不顾皇家美术学院的要求,自由地从事绘面创作。

18世纪,巴黎皇家美术学院的模式遍及欧洲各国。然而,艺术品市场的发展、画派的繁多、艺术的交流和发展改变了画家与官方之间的关系。尽管根据偏爱历史画的皇家美术学院颁布的标准,诸如夏尔丹一类被看作是二流的画家,其才华仍然得到了公众的认可。

自19世纪起,画家们逐渐摆脱了美术学院的桎梏。他们通常既在美术学校同时又到一个私人画室里接受教育。他们既可以选择在卢浮官举办画展,也可以在私人展览馆或画廊里展出自己的画作。因此画家们要求更多的自由,从19世纪下半叶起,他们纷纷找到了与其创作灵感、对室外露天和异国异地的兴趣相谐调的地方:巴比松、吉维尔尼、普罗旺斯、东方等等。

20世纪,除了包豪斯建筑和应用艺术学派之外,绘画师傅的概念已经不复存在。画家在美术学校或者私立艺术学校接受培训。他们拥有完全的创作自由。不过,他们在生计上仍然依赖于画商。大师和他们的艺术

桑尼尼曾在其著作《论绘画》(1437年)里讲过,乔托的作品具有“现代性”。普桑能分辨出绘画大师所特有的表现“事物近于自然”的才能。德拉克洛瓦驳斥大卫认为艺术家就是‘‘赋予他的思想以完美形式”的说法,用双倍的“激情、活力和热情”来衡量“真正的艺术家”。马奈想“挖掘现实生活中史诗般的一面”,德加则主张“艺术家不是描画他之所见,而要描绘他想让别人看见的东西。”至于透纳则“用染了色的水汽作画”(据康斯太勃尔所言),而在莫奈看来,花园是“最美的杰作”,其后的凡‘高用“红色和绿色”来表现“人类最强烈的激情”。最后由马蒂斯断言:“艺术作品自身具有绝对的意义,能够在观看者尚未分辨出主题之前就对其产生影响”。

1852年11月,德拉克洛瓦在他的日记中这样写道:“观念必然会改变;人们永远不可能完全地了解一位大师并以百分之百肯定的决定性F1吻谈起他。”这段话证明了那些作品回顾展、出版的著作、艺术市场和潮流,都在持续不断地改变着人类投注于画家及其画作上的目光。谈本书

这本书介绍了自中世纪的契马布埃至20世纪的沃霍尔,共73位西方绘画大师,他们或者是某个画派的带头人,如卡拉齐、鲁本斯、德拉克洛瓦、莫奈、毕加索,或者如勃鲁盖尔、洛托、拉图尔、委拉斯贵兹、维米尔、伦勃朗、夏尔丹、马奈、塞尚、凡·高,尤其是培根那样的“独行侠”。在长达7个世纪的历史中,我们有所选择地介绍了73位画家,虽然这些画家是我们按照严格的标准挑选出来的,但一种为落选画家油然而生的不公平感依然会占据上风。本书选取的是我们这个时代被公认为大师的画家,或许当中的某些人在未来的几十年后会被世人所遗忘,别的画家将会走出阴影,重拾昔tel的辉煌。如果现在是1950年,那么拉图尔、维米尔、卡拉瓦乔、蓬托尔莫等人是不会在本书里占有一席之地的。人类的心态史对这种排名榜并不陌生。介于13世纪和16世纪之间的23位绘画名家,17世纪的10位,18世纪的6位,19世纪以及20世纪前60年各有17位。方法

选择这些绘画大师需要有严格的评判标准。他们之所以人选本书,是因为我们优先考虑其绘画风格与传统的决裂或与之相反的对传统艺术风格的延续(深入发展和成就贡献)、画家的成就及其成就的持久性(如典范画家)、画家的艺术发现或再发现、涉及主题和造型的局部零星的创意或者持续不断的创新(格式、绘画基底、构图、色彩、光线、技巧、造型的哲学和理性思考等等)。

反之,那些“裹足不前”、才华未得以充分施展的先驱画家,即使成就非凡但并非首创者的学生和后继者,与大师的功绩相当却不十分成熟而影响不很大的画家,以及某种艺术或某种技法的极端派画家就被本书排除在外了。

由于我们缺乏足够的时间、距离来审视当代画家,因此,自20世纪60年代起,只有杜布菲、波洛克、培根和沃霍尔真正符合我们提出的上述标准。纪年法

本书从契马布埃开始一直到20世纪(美国画家包括在内)始终遵循着编年史的介绍顺序。若某些画家的艺术生涯相互重叠,我们则按照其出生日期加以区别,用以划分时代和确定编年顺序的时间,要么以画家获得巨大成功的时间为准,要么以艺术史确定的画家之间的流派同源性或近似性为准。

本书分别论述了绘画风格的六大历史阶段:13世纪至16世纪(文艺复兴及其发展)、17世纪(古典主义和巴洛克风格)、18世纪(罗可可风格和新古典主义)、19世纪上半叶(浪漫主义)、19世纪下半叶(现实主义、印象主义、后印象主义、象征主义)和20世纪初直至1965年(表现主义、立体主义、抽象主义、超现实主义等等。以及现代艺术的开端,从抽象表现主义到波普艺术)。

这六大部分的开篇都是一篇导论文章。文章介绍了画家及其作品的政治、经济、社会和文化背景,作品产生的具体背景(官方和私人艺术保护人所起的作用、公众和评论界的欢迎程度)。由此,我们可以将欧洲各国同时代的艺术家尤其是画家的创作风格逐一对比:达‘芬奇与丢勒、博斯是同一时代的画家,格吕内瓦尔德似乎与米开朗基罗在同年出生,委拉斯贵兹与科尔托纳两人之间相差3年。大师介绍

对各位大师的介绍为两页、4页或6页的篇幅。本书用两页分别介绍了如契马布埃、马萨乔和修拉等画家的基本情况,大多数画家则各占4页篇幅,对于戈雅、塞尚、马蒂斯、布拉克和毕加索等大画家则花了6页的篇幅。

每个单元的结构相同:一个简短的引论性总结,用几行字概括画家的个性,勾勒出作品的轮廓,揭示使其成为大师的画风特色。

“画家生平”介绍画家一生的主要阶段,关键时期及其重要作品。

“绘画技法和特点”介绍画家所擅长的主题、格式、绘画基底、绘画技巧,主要保护人,画家旅行过的地方,他所带来的艺术影响,作品的风格和造型技法以及作品的发展演变。

“绘画大师”画家人选本书的准则:画家生前的成就或其艺术再发现;与传统画风的决裂或对传统画风的深化及其画风的独创性;主题的创新,构图,造型(色彩、光线、表现手法),技法和主要题材。

“代表画作”介绍了大师的画作数目(不含素描和雕塑),大师的重要画作尤其是揭示大师艺术创作转变的重要作品。  

分别介绍每位大师的一幅到三幅作品。它们都是画家步入创作成熟期后反映其画风转变的代表作,(例如:毕加索以蓝色和粉红色作为绘画主色的时期作品略逊于立体主义)这些画作不必是最著名的作品,但肯定是在造型法方面最为典型的作品。

“参考书目”介绍了几部参考作品:画展目录、理论性目录、专题论文和画家的著作。

尽管我们极为注重编选人本书的画家们的多样性和代表性,然而这个选择仍然不可避免地流于一定的主观性。但是这不会影响人们在可感知的艺术世界里完全自由地使自己选定的画家上升到大师行列的愿望。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西洋美术巨匠辞典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法)P·弗里德-卡拉萨特
译者 阎雪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吉林美术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38619744
开本 16开
页数 332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出版时间 2006-03-01
首版时间 2006-03-01
印刷时间 2006-03-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图书小类
重量 0.816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K815.72-61
丛书名
印张 21
印次 1
出版地 吉林
231
153
24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法国拉鲁斯出版公司
定价
印数 3000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7 17:50: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