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当代艺术家辞典
内容
编辑推荐

本书介绍了由全世界博物馆馆长、评论家和艺术家组成的小组选择的离我们最近的450位艺术家,这些大多出生于20世纪上半叶,着重介绍的就是开始于两次世界大战之间并一直延续到今天的艺术创作。书中把艺术家的生平、作品、艺术家箴言及一幅代表性作品这些零散的有关资料集中起来,图文并茂,给读者提供比较全面的信息,适用于关注20世纪艺术与艺术家的广大读者。

内容推荐

20世纪,艺术的门类已经烟消云散。人们对绘画的二维、绘画与雕塑的差别、甚至对艺术的概念都开始反思。摄影、录像、信息技术、日常物品的用途转换、人体作为艺术材料等都成为人们争论的焦点。环境造型设置艺术、环境艺术、组合艺术拆去了艺术与生活之间的篱笆。

这些革命性作品的作者,不论他们是否参加了一些运动或流派,都称得上是艺术家。

本书从中选择了离我们最近的艺术家,这些艺术家出生于20世纪上半叶。由全世界博物馆馆长、评论家和艺术史学家组成的小组选择了近450位艺术家 。  每位艺术家的条目包括以下内容:

·生平,包括艺术家生活的重要时期;

·作品,介绍艺术家创作的不同阶段和方法;

·艺术家箴言,使读者了解艺术家的创作思想、志向以及与历史和艺术环境的关系;

·参考文献,搜集主要作品与著作,反映作品的变化;

·一幅代表性作品。

附件中有艺术家参加的各种运动的简短介绍,还有—个与当代艺术相关的主要技术词汇汇编,以及—个总参考文献。

《当代艺术家辞典》适用于关注20世纪艺术与艺术家的广大读者,力求把目前仍然零散的有关资料集中起来,给读者提供比较全面的信息。

试读章节

维托·阿孔西(Vito Acconci)生平

1940年出生于纽约。维托·阿孔西在美国衣阿华大学学习文学(1960—1964)。起初当诗人和作家,从1969年起,进行了大量的艺术创作,用他的话来说,这是“从一神论的系统中拉出一拔人另起炉灶的方法”。他现在纽约生活和工作。作品

在70年代,人体艺术一片混乱,维托·阿孔西当众手淫、忍受被撕咬的痛苦、用棒球棒威胁画廊的观众。他利用自己的身体探寻人与性、人与权利之间的关系。近来,他“变得有点像建筑师、恐怖主义者、游击队员,或者至少像一个闹剧演员”。他关注公共空间,把世界搞得乱七八糟。他的作品有渔船在幼儿园搁浅、地面塌陷。《房子爬上了墙》,他用石膏做了一些巨大的胸罩式软帽,作为音乐会听众的遮蓬。艺术家箴言

表演艺术原来是美国的艺术,是欧洲出现新表现主义之前抽象表现主义的延续、革新和最后的叹息。过去的表演艺术家再现杰克逊·波洛克和约翰·维恩的表现,杰克逊·波洛克一边行走一边把颜色洒在铺在地上的画布上;表演艺术家约翰·维恩在约翰·福特的一部电影中提前当了里根总统。参考文献

《维托·阿孔西》,卢塞恩博物馆,1978;《维托·阿孔西》,纽约国家现代艺术博物馆,1988;《维托·阿孔西:公共计划的模特》,让金斯美艺术中心,1989;《维托·阿孔西》,格诺布尔全国现代艺术中心,1991;《维托·阿孔西:绘画艺术回顾》,兰德法尔,纽约,199l;《维托·阿孔西》,普拉托现代艺术中心,1992。瓦雷利奥·阿达米(Valerio Adami)生平

1935年生于意大利博洛尼亚。1951年至1954年在米兰布雷拉学院学习。1958年举办第一次个人作品展。他的画作具有叙事风格。现在巴黎生活和工作。作品

瓦雷利奥·阿达米从照片和报纸上剪裁下来的资料中获得灵感。他的作品中的“意识”只能用心理分析的方法来理解。他“在构造形式之前,努力寻找弗洛伊德和自由的各种组合”。在他的油画中,大的平面单色块被黑色线条分割、围绕,有时使用荧光材料,有时使用色粉。自60年代末以来,他主要画一些历史题材的画和肖像,人物都是充斥在他的精神世界中的艺术家或作家,具有讽刺或抒情风格。“表现一种思想是一种理想。”他的画作的题目有:《亨利·马蒂斯在画一本速写》(1967)、《西格蒙·弗洛伊德去伦敦旅行》(1973)、《皮埃尔·布雷兹德肖像》(1988)。艺术家箴言

我认为绘画是可以保存我们记忆的绝无仅有的工具。艺术的概念对我来说就是一种记忆系统。参考文献

《瓦雷利奥·阿达米》,巴黎市当代艺术博物馆,1970;H·达米什,H·马丁,《瓦雷利奥·阿达米》,梅格特,巴黎1974;J·L·利布瓦,《瓦雷利奥·阿达米》,冈城美术博物馆,1980M.勒波特,《瓦雷利奥·阿达米:油画与素描,当代的展示》,埃克斯,1984;《瓦雷利奥‘阿达米》,巴黎国家当代艺术博物馆,1985;《瓦雷利奥·阿达米》,爱莱克达,米兰,1986;瓦雷利奥·阿达米,《组装的规则》,当代艺术手册,巴黎,1988。P11

序言

2000年伊始,前卫艺术发生了分裂,随后,经过分散和繁殖,前卫艺术的特性朝着一种运动、一种流派发展,尽管它们之间现在还有这样或那样的相似之处。这是艺术家回归的力量,这种回归凝聚了艺术家对世界的视觉,本书对此作以介绍。

这本辞典填补了一项空白,它基本以现代艺术家为中心,介绍离我们最近的艺术家:书中最老的艺术家出生于本世纪初,他们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开始创作;最年轻的出生于60年代,是我们的同龄人。本书着重介绍的就是开始于两次世界大战之间并一直延续到今天的艺术创作。

我们在选择艺术家时重点放在现代艺术。我们的指导思想是,我们评价的不是20世纪的艺术,而是出生于这个世纪的艺术家,他们的出生日期以1900年为分界线。

有些艺术家尽管出生在1900年以前,本书仍把他们收录其中:他们属于超现实主义运动,很难把他们与后来的同属于超现实主义的艺术家分割开来。相反,已经被其他书籍大量介绍过的本世纪最伟大的艺术奠基人(毕加索、杜尚、克利、马蒂斯、马列维奇,等等)也是从上个世纪末开始的,本书不再收录,只介绍他们对后来几代艺术家的影响。从立体主义创始人毕加索和乔治·勃拉克那里,我们学会了应该自由地描绘“我们知道在那里的东西,而不是我们所见到的东西”。

从马塞尔·杜尚那里传来了反艺术的格言:“我不相信艺术。我相信艺术家。”他要“让艺术为思想服务”,拒绝纯粹用眼睛来观察艺术,他认为一个实用的物品只要有人选择它,它就可以成为一件艺术品;后来产生的环境造型设置艺术、环境艺术和偶生艺术都带有他的痕迹。

保罗·克利教导说,“作为一种运动的形式,作品的诞生就是作品的实质”,他还说,“结构决定形式,并最后超过形式”,艺术家们从创作过程的重要意义中受到了启发。

从80年代初开始,亨利·马蒂斯的野兽派课程就给新一代艺术家带来了灵感,他们又回到具象艺术,重新投入到对色彩的研究之中(新野兽派和超前卫派的成员)。

最后,马列维奇创建了绝对主义,他的作品非常激进(1913年的《黑色正方形》和1918年的《白色基调上的白色正方形》);他打碎了图像的结构,开辟了单一色彩绘画的先河,后来的自然色彩和极简抽象艺术等抽象流派都采用了这个方法。

在伟大先驱们(还应提到塞尚和其他许多艺术家)的艺术创作实践的基础上,各种现代理论相继产生,我们有时看到,在20世纪的进程中,产生了一系列相互关联的运动,它们不可避免地走向了“艺术的尽头”;达达主义、超现实主义、抽象表现主义、极简抽象艺术、波普艺术、人体艺术、概念艺术、后现代主义相继诞生。尽管艺术家对前人和同时代人的作品感兴趣并受到影响,但是,艺术创作并不总是有理论的。

除了杜尚以外,现代艺术奠基者们的创作,仍然局限在艺术的大范畴当中:绘画、雕塑、建筑,等等。自从第一次世界大战以来,一些艺术家走上了这条路,另一些艺术家则另辟蹊径,或选取我们日常生活的物品为对象;他们的态度更加坚定,机械复制的手段打乱了唯一一件的概念,人体也变成创作的载体和表现的对象。

我们大体上介绍了艺术家们使用的各种技术。摄影、录像、信息技术,当代艺术家们像过去使用调色板一样运用这些新科技手段。艺术家们要“推倒艺术和生活之间的篱笆”。行为艺术家和表演艺术家们把人体作为另一个艺术剧场。对于概念艺术家来说,表现手法也是一种材料,他们认为,“不是所有的思想都需要变成物质的”。

本书对这个材料、形式和绘画器材的大爆炸作以介绍。在西方艺术史上第一次告诉世人,艺术创作的领路者不再仅仅是巴黎或欧洲某一个首都,还有纽约。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流亡到纽约的超现实主义艺术家们与纽约的艺术家建立了紧密的联系,如阿希尔·戈尔基或杰克逊·波洛克,他们给美国艺术带来新的活力和支持。当1964年罗伯特·劳森伯格获得两年一度的威尼斯大奖时,这一点便得到了证实。

随后出现了选择哪些艺术家进入本辞典的问题。在当代艺术史无前例的纷繁流派中,用什么标准来遴选艺术家呢?为此,我们咨询了许多法国和外国的现代艺术专家,他们中有艺术史学家、博物馆馆长、艺术评论家(他们的名字列在引言之后)。他们每个人都选出了差不多四百多位他们认为能够代表一个艺术历史阶段的艺术家。本辞典综合了各种不同的观点。本书不求详尽,但求能够开拓视野,引人思考。

为了保证风格、笔调和信息处理的统一,简介由一人撰写。只要有可能,作者便与艺术家或他们的代理人直接联系,以获得最可信和最新的材料,以及最有意义的表述。

为了便于阅读,所有艺术家的简介都采用同一格式。

——每位艺术家的作品都配有文字说明;作品的选择尽可能征得艺术家本人的意见,以使其更贴近艺术家的思想,更具有独特性和代表性。

——每个艺术家的生平简介包含了解艺术家所必需的信息:艺术家生活过或工作过的地方、出生日期(有时有去世日期)、接受的教育、第一次个人作品展的日期、属于哪个群体、运动、思潮、对艺术家产生过影响的历史事件(战争、政治事件)。

——对作品的回顾使读者能够了解创作的过程。随后介绍艺术家的编年史,包括各个创作的阶段、时期或系列、重要的变化、最重要的作品和艺术家独特的手法。

——艺术家的语录,取自谈话、文学作品及各种表态,使读者从理论上,有时从美学角度,进一步了解艺术家的作品、个性、各个艺术或历史时期的政治态度。

——参考文献收集了法国和外国关于艺术家的主要书籍。本书一般只收录专题书籍、博物馆画册或艺术家自己的著作。参考文献的选择力求反映作品的变化,按年代排列。

为了帮助读者在当代艺术的浩瀚海洋中邀游,我们在本书最后对艺术家们参加过的各种艺术运动作了简单的介绍,以突出重要时期、大的潮流、代表作品和这些运动的创始艺术家,以及几个当代艺术专用术语的定义。最后,还列出了有关现代艺术的一般性书籍目录。

帕斯卡尔·勒·托雷尔-达维奥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当代艺术家辞典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法)P·勒·托雷尔-达维奥
译者 柳玉刚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吉林美术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38619737
开本 16开
页数 286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出版时间 2006-03-01
首版时间 2006-03-01
印刷时间 2006-03-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图书小类
重量 0.712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K815.7-61
丛书名
印张 18
印次 1
出版地 吉林
231
153
22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法国拉鲁斯出版公司
定价
印数 3000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4 13:59: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