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胡适作品精选(现代文学名家作品精选)
内容
编辑推荐

胡适,现代中国的守望者,一个一生都具自由思想的现代知识分子。“新文化中旧道德的楷模,旧伦理中新思想的师表”颇为贴切地描述了这位由传统中国向现代中国发展过程中的承传者、启蒙者的形象。本书收录胡适文学作品的精华,分诗歌、小说、剧本、散文、文论等体裁,既注重审美欣赏,也顾及历史文献价值,有助于文学爱好者的鉴赏和研究者寻根溯源。

目录

现代中国的守望者——胡适/1

诗歌:尝试集

蝴蝶/3

赠朱经/农4

他/6

中秋/7

虞美人·戏朱经农/8

江上/9

十二月五夜月/10

沁园春·二十五岁生日自寿/ll

病中得冬秀书/12

论诗杂记/14

寒江/15

沁园春·新俄万岁/16

一念/17

鸽子/18

人力车夫/19

老鸦/20

三溪路上大雪里一个红叶/21

新婚杂诗/22

老洛伯“Auld Robin Gray”/25

四月二十五夜/31

看花/32

你莫忘记/33

如梦令/34

十二月一日奔丧到家/36

关不住了!/37

希望/38

“应该”/39

送叔永回四川/41

一颗星儿/43

“威权”/44

小诗/45

自题《藏晖室札记》十五册汇编/46

我的儿子/47

乐观/49

上山/52

周岁/54

一颗遭劫的星/56

示威? /58

纪梦/60

蔚蓝的天上/61

许怡荪/62

外交/64

一笑/65

我们三个朋友/66

湖上/68

艺术/69

例外/71

梦与诗/72

礼/74

十一月二十四夜/75

我们的双生日/76

醉与爱/77

平民学校校歌/78

四烈士冢上的没字碑歌冢/80

死者/83

双十节的鬼歌/85

希望/87

晨星篇/88

大明湖/90

回向/91

烟霞洞/93

秘魔崖月夜/94

小诗/95

江城子/96

鹊桥仙·七夕/97

多谢/98

译白郎宁的《清晨的分别》/99

译白郎宁的《你总有爱我的一天》/100

一个人的话/102

瓶花/103

也是微云/104

生疏/105

素斐/106

旧梦/108

陶渊明和他的五柳/109

拟中国科学社的社歌/110

三年不见他/112

高梦旦先生六十岁生日/113

中国公学运动会歌/114

写在赠唐瑛女士的扇子上/115

夜坐/116

十月九夜在西山/117

怎么好?/118

狮子/120

戏和周启明打油诗/121

飞行小赞/122

大青山公墓碑/123

无心肝的月亮/124

扔了?/126

从纽约省会(A1bany)回纽约市/127

寄给在北平的一个朋友/128

题在自己的照片上,送给陈光甫/129

一枝箭,一支曲子/130

谈谈“胡适之体”的诗/133

一个哲学家/140

小诗两首/141

努力歌/142

临行赠蜷庐主人/144

后努力歌/146

有感/148

题半农买的《黛玉葬花》画/149

读李慈铭的《越缦堂日记》/150

别赋/152

西湖/154

南高峰看日出/156

梅树/159

暂时的安慰/160

烦闷/162

别离/163

题章士钊、胡适合照/164

译薛莱的小诗/165

月光里/167

题凌叔华女士画的雨后西湖/169

八月四夜/170

题陆小曼画山水/171

水仙/172

做谜/173

无题/174

再和苦茶先生的打油诗/175

孙驿十岁生日/176

题良丰相思岩/177

赋得父子打苍蝇/178

无题/179

四十七岁生日/180

小说·剧本

一个问题/183

差不多先生传/190

终身大事/192

散文

贞操问题/205

“我的儿子”/214

新生活/220

不朽/222

《吴虞文录》序/231

名教/235

《人权论集》序/246

追悼志摩/248

写在孔子诞辰纪念后/257

李超传/264

吴敬梓传/275

文学改良刍议/283

易卜生主义/294

《蕙的风》序/311

评新诗集/319

评《梦家诗集》/331

四十自述/335

文  论

我们走那条路?/437

《王小航先生文存》序/463

惨痛的回忆与反省/466

信心与反省/473

再论信心与反省/480

三论信心与反省/487

悲观声浪里的乐观/493

领袖人才的来源/498

论六经不够作领袖人才的来源/503

赠与今年的大学毕业生/508

教育破产的救济方法还是教育/514

所谓“中小学文言运动”/519

我们今日还不配读经/526

大众语在那儿/532

试评所谓《中国本位的文化建设》/536

充分世界化与全盘西化/541

试读章节

虞美人·戏朱经农(有序)

朱经农来书云:“昨得家书,语短而意长;虽有白字,颇极缠绵之致。晨问复得一梦。于枕上成两词,录呈适之,以博一笑。”经农去国才四五月,其词已有“传笺寄语,莫说归期误”之句。于此可以窥见家书中之大意也。因作此戏之。

先生几日魂颠倒,

他的书来了!

虽然纸短却情长,

带上两三白字又何妨?

可怜一对痴儿女,

不惯分离苦;

别来还没几多时,

早已书来细问几时归!

五年九月十二日P8  “我去找到伯安仲实,说我答应订定这头亲事,但是我现在没有积蓄,须过一两年再结婚。

“他们去见老先生,老先生说,‘女孩子今年二十三岁了,她父亲很想早点嫁了女儿,好替他小儿子娶媳妇。你们去对子平说,叫他等女的毕业了就结婚。仪节简单一点,不费什么钱。他要用木器家具,我这里有用不着的,他可去搬去用。我们再替他邀一个公份,也就可以够用了。’

“他们来对我说,我没有话可驳回,只好答应了。过了三个月,我租了一所小屋,预备成亲。老先生果然送了一些破烂家具,我自己添置了一点。伯安石生一些人发起一个公份,送了我六十多块钱的贺仪,只够我替女家做了两套衣服,就完了。结婚的时候,我还借了好几十块钱,才勉强把婚事办了。

“结婚的生活,你还不曾经过。我老实对你说,新婚的第一年,的确是很有乐趣的生活。我的内人,人极温和,她晓得我的艰苦,我们从不肯乱花一个钱。我们只用一个老妈,白天我上陈家教书,下午到女师范教书,她到蒙养院教书。晚上回家,我们自己做两样家乡小菜,吃了晚饭,闲谈一会,我改我的卷子,她陪我坐着做点针线。我有时做点文字卖给报馆,有时写到夜深才睡。她怕我身体过劳,每晚到了十二点钟,她把我的墨盒纸笔都收了去,吹灭了灯,不许我再写了。

“小山,这种生活,确有一种乐趣。但是不到七八个月,我的内人就病了,呕吐得很利害。我们猜是喜信,请医生来看,医生说八成是有喜。我连忙写信回家,好叫家母欢喜。老人家果然欢喜得很,托人写信来说了许多孕妇保重身体的法子,还做了许多小孩的衣服小帽寄来。

“产期将近了。她不能上课,请了一位同学代她。我添雇了一个老妈子,还要准备许多临产的需要品。好容易生下一个男孩子来。产后内人身体不好,乳水不够,不能不雇奶妈。P186

序言

现代中国的守望者——胡适周 罡

胡适(一八九一·一二一一九六二·二)原名嗣糜、洪骍,后改名适,字适之,安徽绩溪人。中国现代著名学者,中国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奠基者之一。一八九一年十二月十七日生于上海大东门外。一八九五年在绩溪进私塾读书。一九。六年考取中国公学,加入“竞业学会”,并在《竞业旬报》上发表白话小说、诗歌。一九一0年夏在北京考取“庚款留美官费生”。曾在哥伦比亚大学从实用主义哲学家杜威学习。一九一七年在《新青年》上发表《文学改良刍议》,同年回国任北京大学教授。一九二。年出版中国第一部现代白话诗集《尝试集》。一九二七年与徐志摩等创办新月书店。抗战爆发后出任中国驻美大使。一九五八年任台湾中央研究院院长。一九六二年二月二十四日在台北去世。

胡适终其一生是一个具有自由思想的现代知识分子。在文学革命、白话诗文的倡导与创作上有开风气之功。在现代学术研究上无论是中国古代小说考证与古史的研究,还是中国哲学史、思想史的研究与整理都做出了开拓性的贡献,在中国现代历史上有着不容忽视的地位。“新文化中旧道德的楷模,旧伦理中新思想的师表”颇为贴切地描述了这位由传统中国向现代中国发展过程中的承传者、启蒙者的形象。

胡适不仅从理论上提倡白话新文学,而且还以自己的创作实践来努力做新文学的拓荒者。虽然,胡适曾多次慨叹自己是“提倡有心,而创作无力”,但他的创作尝试是很大胆的,是多方面的,有的还很有成绩。他不仅坚持用白话写论文,还努力提倡各种新的文学样式,带头试验用白话作诗、写剧本、小说、传记和散文等,尤其是他的尝试体新诗和优美散文,在新文学的诞生时期,产生了广泛而深刻的影响。

胡适曾大力提倡短篇小说。一九一八年三月,他所作《论短篇小说》的讲演,可以代表他对短篇小说的见解和热心。一九一九年,他将翻译的都德、莫泊桑、契诃夫等人的短篇名作,辑为《短篇小说》第一集出版。这些译作,为突破那些“某生某处人氏……”的小说滥调,实现中国小说的现代化,提供了有益的借鉴。其中都德的《最后一课》,尤为脍炙人口的爱国名篇,经胡适以白话译出,影响特大,传诵数十年不衰。胡适尝试的白话小说《一个问题》也属早出的现代白话小说。后来的《差不多先生传》,是一篇寓言式的作品,用讽喻和夸张的笔墨,为“差不多先生”一生的不认真、不精细、敷衍潦草等种种荒唐行径作注,针砭国民性的弱点颇为深刻,且语言生动,富于幽默情趣。发表后,传诵一时,被选人中小学国文课本,成为胡适作品中传播最广的篇什之一。

对于戏剧,胡适也热心改良。一九一八年,他写的《文学进化观念与戏剧改良》一文,大力提倡写实主义的悲剧,阐扬现代戏剧的特点,抨击旧戏中的“团圆迷信”,以及连台本、跑龙套、翻筋斗等“不真不实,自欺欺人的做作”,切中旧戏的弊病。胡适创作的独幕剧《终身大事》是我国新文学史上最早的白话剧本。剧本反映的是五四时期富有时代色彩的婚姻自主问题,表现了反封建的主题,在当时的青年知识分子中间有较广泛的影响。

胡适在创作上使劲最多,影响也颇大的,是白话诗。他对于新诗理论的探讨,创作经验的总结,也有显著的成绩。在《中国新文学大系·诗集导言》中,朱自清曾经指出,“胡适之氏是第一个尝试新诗的人”,肯定他的《尝试集》是“我们的第一部新诗集”;并且说,胡适关于新诗的主张,大体上为当时的许多新诗人所共信,而他的《谈新诗》一文,“差不多成为诗的创造和批评的金科玉律了”。可见胡适在新诗创造和新诗理论建设初期的重要作用和突出地位。

《尝试集》主要是表现了个性解放、人道主义和民主、自由的诗,具有当时的反封建的时代色彩和积极意义。如赞扬反抗沙皇专制统治,为自由而斗争的俄国囚徒(《沁园春·新俄万岁》);歌颂那用炸弹作武器,“一弹使奸雄破胆”,为民主共和献身的“四烈士”(《四烈士冢上的没字碑歌》)。《威权》一诗,歌颂铁索锁着的奴隶,大叫“我们要造反了”!而且“奴隶们同心合力”,终于使专制的威权从山顶上“倒撞下来,活活跌死”,表达了激烈的反对封建统治的革命思想,见出了青年胡适少有的血气和革命热情。其他诗篇,或斥封建礼俗为“丑戏”,抨击封建伦理道德(《礼》、《我的儿子》);或书写不懈努力,攀登向上的精神(《上山》);或抗议军阀政府封禁进步报刊,追求新闻和言论自由(《乐观》、《一颗遭劫的星》);或宣言“不做工的不配吃饭”,反映五四时代“劳工神圣”的思潮(《平民学校校歌》);以及表现伤时忧国,“学以济时艰”和“为国效奔走”的爱国情怀,等等。

就艺术审美方面看,《尝试集》所追求的主要是“诗体的解放”。胡适说:我们做白话诗的大宗旨,在于提倡“诗体的解放”。有什么材料,做什么诗;有什么话,说什么话;把从前一切束缚诗神的自由的枷锁镣铐,拢统推翻:这便是“诗体的解放”。(《答朱经农》,见《胡适文存》卷一,第119页)

胡适的理论对于打破旧诗形式的束缚,创造自由体白话新诗作出了积极贡献。《尝试集》本身也是这一理论的忠实实践,它体现了诗体解放的艰难进程,这正是《尝试集》在中国新诗史上价值所在。胡适一生写过不少诗,他的思想性格,长于理智,诗歌也多是清新晓畅、自由活泼、明白如话居多。康白情曾说过:“适之的诗,形式上已自成一格,而意境大带美国风。美国风是什么呢?就是看起来毫不用心,而自具有一种异乎寻常的美。”(康白情《评胡适的诗》选自北社编《新诗年选》,上海亚东图书馆一九二二年八月出版。)此话大抵说出了胡适新诗的艺术特色。

胡适的散文,数量之多,影响之大,在他的新诗之上。他写的游记《庐山游记》、《南游杂忆》、《平绥路旅行小记》等。在朴素的叙述中,穿插一点历史的考据,使文字清新自然,而略见厚重。胡适也是传记散文的热心提倡者。写于一九一九年的《许怡荪传》,在挚友的深情中,透露出“五四”时代反孔教和反专制的呼声。同年十二月发表的《李超传》,传主是北京国立高等女子师范学校一位平凡的女生,因受封建家族制度和传统思想的种种迫害而病死。胡适以北京大学知名教授和新文化倡导者的地位,为这位素不相识的可怜女生作传,仅凭着她生前一些往来的信稿作素材,平实铺陈点染,便把“她一生所受的艰苦,所抱的志愿,都一一的表现分明”,在伤心痛楚的呜咽声中,对“宗法社会的制度”和“家长族长的专制”,提出了强烈的控诉。稍后的《吴敬梓传》,则在盛赞吴氏反科举、反八股文的同时,鼓吹一种摆脱专制思想文化束缚的“真自由、真平实”等。这些传记散文,思想现代,文字清新流畅,不假雕饰,具有一种冲淡自然的美。

胡适还写有大量的论说文字。或以严密的逻辑力量,揭露和攻击封建伦理道德(如《贞操问题》、《“我的儿子”》);或以通俗生动的事理,宣扬有积极意义的新生活态度和“社会不朽”观念(如《新生活》、《不朽》);或用鲜明的形象,贴切的譬喻,隽永的格言,赞誉新文化倡导者和反孔健将,描画保守者的脸谱(如《爱情与痛苦》、《辜鸿铭》、《吴虞文录序》);或论时事,或悼友人;或针砭国民痼疾,或剖露自己的思想情怀;时而大笔勾勒,时而寸铁狙击,时而旁征博引,大多写的思想尖锐,文字优美,堪称优秀的杂文作品。大量的政论文和学术考证文章,也都明白晓畅,如行云流水,议论风生,呈现出前所未有的崭新面貌。胡适的白话诗《尝试集》出版后,两年中即销了一万部,影响深远。毛泽东回忆,他在湖南省立第一师范学校读书的时候,就“非常钦佩胡适和陈独秀的文章”。

本书收录胡适文学作品的精华,分诗歌、小说、剧本、散文、文论等体裁,编辑时既注重到审美欣赏,也顾及到了历史文献价值,篇末注明原始出处,有助于文学爱好者的鉴赏和研究者寻根溯源。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胡适作品精选(现代文学名家作品精选)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秦立夏//周罡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长江文艺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35430786
开本 32开
页数 544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384
出版时间 2005-07-01
首版时间 2005-07-01
印刷时间 2005-07-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青少年,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图书小类
重量 0.546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I216.2
丛书名
印张 17.5
印次 1
出版地 湖北
209
144
20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10000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9 23:16: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