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精心挑选了近年来发生的具有一定典型性、新颖性和疑难性的案例作为研究对象,结合司法实践,运用最新的法律规定和权威的法学理论对案例进行分析和思考。书本共分三篇,分别从刑事诉讼、民事诉讼、行政诉讼三项诉讼活动出发,收集了近三年诉讼证据的真实案件29个,并对这些案例进行法理分析和争议点的处理评析。本书为法科学生学习法律专业理论知识和研究实务问题提供了理论联系实践,并反映了最新的司法动态。
图书 | 诉讼证据案例与学理研究 |
内容 | 编辑推荐 本书精心挑选了近年来发生的具有一定典型性、新颖性和疑难性的案例作为研究对象,结合司法实践,运用最新的法律规定和权威的法学理论对案例进行分析和思考。书本共分三篇,分别从刑事诉讼、民事诉讼、行政诉讼三项诉讼活动出发,收集了近三年诉讼证据的真实案件29个,并对这些案例进行法理分析和争议点的处理评析。本书为法科学生学习法律专业理论知识和研究实务问题提供了理论联系实践,并反映了最新的司法动态。 序言 随着证据是诉讼灵魂的认识的提高,一部证据法的制定已是众望所归。《诉讼证据实例研究》一书,精心挑选了近年来发生的具有一定典型性、新颖性和疑难性的案例作为研究对象,结合司法实践,运用最新的法律规定和权威的法学理论对案例进行分析和思考。从司法判例的角度,发现和提出实际问题,并在对各国的学说、立法和司法实践进行比较研究和学理讨论的基础上,对疑难问题予以解析或提出独到见解。也许并未面面俱到,也未提供最终的结论,但本书可谓是对近年来最新诉讼证据的综合分析,蕴涵一定的创造性和启发性,不失为证据立法和司法实践中较好的参考材料。 证据是证明和认定案件事实的手段和方法。证据法是司法制度的组成部分。从20世纪80年代后期开始,我国法院系统开展了轰轰烈烈的审判方式改革。这一意义深远的改革,就是以加强当事人的举证责任作为切入点而逐渐展开的。由于证据是诉讼制度的核心,触及这一核心的改革立即就产生了“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效应,最终引发了审判制度乃至整个司法制度的全面改革。 司法的任务在于通过法院的审判以维护和实现社会公正。只有准确地查明案件事实,才能正确地适用法律并做出公正的判决。为此,各国都十分重视证据制度的完善。英美法系国家大多有专门的证据法,如美国的《联邦证据规则》、英国的《民事证据法》等。大陆法系国家通常在诉讼法中规定证据制度。与外国相比,我国的诉讼法对证据的规定过于简单,且大多为原则性的规定,可操作性不强,导致法官审查判断证据时无法可依,并因此造成法律适用的不统一,影响了司法的公正和权威。实践表明,证据制度的改革任重而道远,其完善不但有待于一整套完备的证据规则的建立,而且有待于司法体制改革的深入、全社会诉讼观念的转变以及相关法律制度的配合与协调。 本书分三篇,分别从刑事诉讼、民事诉讼、行政诉讼三项诉讼活动出发,收集近三年诉讼证据的真实案件29个,并对这些案例进行法理分析和争议点的处理评析,本书为法科学生学习法律专业理论知识和研究实务问题提供理论联系实践,反映最新司法动态的高校案例参考教材,也指望能成为广大法律爱好者的良师益友。 本书的作者来自杭州师范学院法学院,是从事诉讼法教育和研究的中青年教师,也是从事司法实践的兼职律师,具有一定的理论和实践功底,曾在国家级、省级刊物上发表多项成果,并多次获得省级、市级优秀科研奖。杭州师范学院法学院一向关注我国的司法改革,重视法学研究与司法实践相结合,培养学生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为此,经常组织学生走出校园,进行社会调查,深入司法实践,在学习书本上的法律(law in books)的同时,学习实践中的法律(law in action),并把收集到的证据进行分析、评判。此次成书的,只是其中一部分考虑成熟的成果。其中,第一篇刑事诉讼证据由俞静尧完成,第二篇民事诉讼证据由柯冬英完成,第三篇行政诉讼证据由陈琛完成。尽管做了很大的努力,但由于我们的学识和能力所限,本书的不足之处在所难免,恳请读者批评指正。同时,本书中引用的绝大部分案例均是发生在2001年之后的真实案件,来自于一些知名网站、报刊以及最高人民法院的公报,考虑到研究分析的需要,对一些案例的人名或地名进行了适当的改动,敬请见谅。 俞静尧柯冬英陈琛 杭州师范学院法学院下沙校区 2005年2月l5日 |
标签 | |
缩略图 | ![]() |
书名 | 诉讼证据案例与学理研究 |
副书名 | |
原作名 | |
作者 | 俞静尧//柯冬英//陈琛 |
译者 | |
编者 | |
绘者 | |
出版社 | 法律出版社 |
商品编码(ISBN) | 9787503656958 |
开本 | 32开 |
页数 | 349 |
版次 | 1 |
装订 | 平装 |
字数 | 325 |
出版时间 | 2005-06-01 |
首版时间 | 2005-06-01 |
印刷时间 | 2005-06-01 |
正文语种 | 汉 |
读者对象 | 青年(14-20岁),研究人员,普通成人 |
适用范围 | |
发行范围 | 公开发行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首发网站 | |
连载网址 | |
图书大类 | 人文社科-法律-法学理论 |
图书小类 | |
重量 | 0.332 |
CIP核字 | |
中图分类号 | D915.130.1 |
丛书名 | |
印张 | 11.125 |
印次 | 1 |
出版地 | 北京 |
长 | 210 |
宽 | 147 |
高 | 14 |
整理 | |
媒质 | 图书 |
用纸 | 普通纸 |
是否注音 | 否 |
影印版本 | 原版 |
出版商国别 | CN |
是否套装 | 单册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版权提供者 | |
定价 | |
印数 | |
出品方 | |
作品荣誉 | |
主角 | |
配角 | |
其他角色 | |
一句话简介 | |
立意 | |
作品视角 | |
所属系列 | |
文章进度 | |
内容简介 | |
作者简介 | |
目录 | |
文摘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