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多元智能视野下的学校德育及管理/多元智能开发系列丛书
内容
编辑推荐

道德是一种智慧吗?道德与智慧之间是一种什么样的关系?道德能与智慧同行吗?本书从多元智能的角度阐述了道德与智慧的关系,从理论上分析了道德与智慧共同发展的可能性,并提小对学校德育可从动态,全局和长远的角度进行战略管理。书中生动的案例可说是学校道德与智慧一体化教育与管理的实践证明。

内容推荐

本书从道德和智慧共同发展的角度,结合多元智能理论的大智慧观,试图把割裂的学校德育与智育结合成为一个整体。本书的第一部分,主要从历史发展的角度,探寻原始智慧概念的智德一体性,提出道德智慧本身就是大智慧观的一个组成部分,一个有大智慧的人同时也是个高尚的人。第二部分从多元智能理论出发,分析了多元智能发展过程中道德智慧共同发展的可能性,尤其是人格智能的提出,本身就暗示着人格健全与智能发展的相互依存,而人格智能的发展与当今“以人为本”的教育目标是相吻合的,所以我们可以从学校目标的高度解读多元智能理论。第三部分是从学校德育管理的角度,引进了战略管理的概念。学校德育战略管理可以从动态、全局和长远的角度,使德育管理更加科学化,更具灵活性更切合实际。其本质是坚持德育管理,尤其表现在课程管理、师资队伍建设、校园文化、社区家庭教育与教学管理的一体化等方面。案例是道德智慧一体化教育和管理的实践证明。

目录

让道德与智慧同行/1

第一章 道德与智慧

 第一节道德的原色:智德合一/3

一、道德本质的历史追溯/3

二、道德与思维/8

三、从大智慧、大德育的角度解读多元智能/9

 第二节 道德及其发展的多元认知/13

一、教育学视角:道德的本质是自觉的/14

二、心理学视角:认知发展是道德发展的前提/15

三、社会学视角:一切道德都是社会发展的产物/19

四、经济学视角:利己是道德的支撑/22

 第三节 道德智慧/24

一、道德智慧存在吗/25

二、道德智慧的价值/27

三、道德智能是多元智能中的第八种吗/28

 第四节 做一个高尚而聪慧的人/30

一、焦点解析:市场经济对学校德育意味着什么/31

二、教育补缺:确立正确的财富观/35

三、学会选择与学会做人/39

第二章 多元智能理论与当代教育目标

 第一节 多元智能理论再认识/43

一、多元智能理论是目的还是手段/43

二、多元智能理论是一种诠释的理论吗/45

三、多元智能理论的道德意义/47

 第二节 多元智能核心操作与全面发展/49

一、语言智能核心操作与个性发展/49

二、音乐智能核心操作与情感体验/57

三、视觉空间智能核心操作与艺术教育/59

四、身体运动智能核心操作与舞蹈表现力/61

五、自我认识智能核心操作与人格成长/65

第三章 学会交往

 第一节 关于人际交往的多元认知/71

一、人际交往的本质探究/71

二、人际交往的个人价值和社会价值/76

三、从学校教育角度解读人际交往智能/79

 第二节 学生人际交往现实/83

一、走出误区/83

二、坐在学生身边观察并寻找解决方法/85

 第三节 现代教育新目标:学会交往/99

一、学生方面的问题/99

二、教师方面的问题/101

三、学校管理方面的问题/108

四、家长在促进学生人际交往方面的问题/09

五、构建现代教育新目标:学会交往/110

第四章 多元智能发展与学生人格健全

 第一节 人格(个性)/123

一、人格(个性)的涵义/123

二、影响人格形成的因素/123

 第二节 多元智能与健全人格/127

一、人格智能与健全人格/127

二、健全人格与人格障碍/129

三、性格、气质与人格健全/138

四、做智能发展、人格健全的现代人/149

第五章 学校德育的战略管理

 第一节 战略管理/152

一、战略管理研究/152

二、战略管理过程/154

三、避免步人战略管理的误区/157

 第二节 学校德育战略管理/159

一、学校德育管理环境分析/161

二、学校德育战略管理规划/171

三、学校德育战略管理实施和评估/173

 第三节 案例:多元智能理论观照下的学校德育管理/176

一、多元智能学校规划/177

二、学校课程管理/180

三、教师管理/193

四、校园文化管理/197

五、家庭社区管理/203

试读章节

二、多元智能理论是一种诠释的理论吗

有的教师认为,多元智能理论是一种诠释的理论,是贴标签、表面化的东西。他们的依据是很多人在没有接触多元智能理论以前已经这样做了,比如用多种教学方法发展学生的语言智能,通过小组合作发展学生的人际交往智能,等等。他们希望多元智能理论能有一套固定的操作模式,或者有完全创新的教学方法。

对此疑虑,我们的观点如下。

第一,教育改革是渐变的过程,是原有学校教育教学系统的变化和创新。

社会发展到今天,某种教育理论要凭空独创一套全新的教育方法来进行学校教学是不可能的。很多在历史发展中被证明有效的教学方法,今天依然是学校教育的基本教学方法,如小组讨论法,它在研究性学习、对话教学、新基础教育、多元智能等教育理论中都是主要的学习方法之一。运用原有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并不意味着简单的重复,相反,同样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在不同教育理念的支配下,会得到截然不同的效果。当然,教育改革包括对教学方法的改革,但并不等于完全放弃一切传统的教育方法手段。

第二,新的教育理念是教育实践经验的总结。

教育理论是教育实践经验的总结,意味着教育实践中已经有教师取得了某种成功。经过归纳提炼,人们找出了它的内在规律,将其上升为新的教育理论,再来指导教育实践。有教师在了解多元智能理论之前已经在进行此理论所倡导的教学,但这种教学即使是一贯如此,也是没有明确理念指导的零星、非系统化的行为,并不能作为否定理论科学性的依据。

第三,运用理论的目的决定成效。

我曾经问参加多元智能理论实践研究的基层教育工作者:“你们觉得多元智能理论给你们最大的帮助是什么?”他们的答案是,这一理论提供了关于人类心智的知识基础和新的信念;指出了如何展开专业化实践;多元智能项目学习影响了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学业成就。这些理由也许可以用来解释加德纳的工作为什么引人注目。P45-46

序言

  美国哈佛大学心理学家加德纳(H.Gardner)的“多元智能理论”近年来在我国教育界很是流行。我最初接触这个理论是在1994年秋天。当时我正以富布莱特高级访问学者的身份,在美国密西根州立大学教育学院做课题研究。在一个偶然的场合,听到一位教授谈起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并称这一理论“很富创意”,于是,我产生了兴趣,抽空去图书馆翻了些资料。当时我就想,如果能将这一理论介绍到我国,并在我国的学校做些实验该有多好啊!回国后,我曾在一家杂志上写了一篇文章,介绍多元智能理论,文章后来被一些报刊转引。前年秋天,在西安召开的一次学术会议上,我遇到北京教育学院的梅汝莉教授,她告诉我,他们前不久与美国亚利桑那大学琼·迈克(J.Maker)教授签订了一份意向书,准备在中国实施一项项目,内容是借鉴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探索开发我国学生智力潜能的有效途径,以及如何以多元方式培养我国中小学生的综合能力。我立时来了兴趣,表示愿意参加。于是我们商定,回去后分别物色一些学校,开展多元智能理论的实践研究。在随后的时间里,我和课题组的其他成员郅庭瑾、张敏、刘竑波、张玲等在上海、江苏、浙江等地选择了部分中小学,共同进行多元智能理论的教育研究。在参与研究的学校里,我们开展了一系列活动:举办讲座,向教师官讲加德纳的理论;组织教师上观摩课,课后运用多元智能理论进行点评;寒暑假集中组织教师进行专题培训;组织实验班教师参加在山东及北京召开的“多元智能理论国际研讨会”;组织教师撰写小论文,谈运用多元智能理论进行教育实验的心得体会,并组织论文评奖,等等。美国研究多元智能理论的著名学者、教授也被专程请到北京、上海、山东等地,向参与项目实验的学校教师介绍美国的研究情况。我们的努力获得了可喜的回报。这里选编的文章及案例,就是我们初步研究所得的一个映照。当然,除此以外,还有参与实验项目的学校在教育理论、观念及教学实践方面的种种收获。

我和我的同事们之所以热衷于多元智能理论的研究,是因为我们一致感到,与形形色色的教育理论相比,这一理论至少具备了三大优点。

第一,它不是某种零敲碎打的理论假设(这种零敲碎打的理论假设在我们的教育界实在太多了)。至少到目前为止,它已形成一套较完整的理论体系。根据我们的检索,美国有关多元智能理论的研究著作(包括加德纳本人写的)迄今起码已有40多本,它们从各个层面、各个角度构筑起多元智能的理论大厦。我们觉得,真正有价值的教育研究,一定有其坚实的理论基础,不具备理论基础的教育研究是很难深入下去的。从另一层意义上说,一个较完备的理论体系,可以保证教育研究从一开始就站在比较高的起点上。

第二,它与今天我们所推行的素质教育理念非常吻合。素质教育提倡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多元智能理论倡导开发学生的多种智能,细细品味,它们的内涵几近相同。我们甚至可以这么说,多元智能理论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充当我们正在实施的素质教育的理论基础。换句话说,它虽然是舶来品,但却很容易本土化,这一点保证了这一理论将来一定会在我们的学校具有广阔的推广空间和市场。

第三,它可以操作。我们经常听到一些老师反映,不少教育理论好是好,就是无法操作,所以只能望洋兴叹。根据我们所看到的材料,国外多元智能理论的研究早已进到课堂层面,研究者们已总结出教学中培养学生智能的各种方法,这些方法之细、之具体,完全可以照搬照学。从国内已翻译出版的相关著作看,其中也不乏操作之道。这一理论正因为具有很强的操作性,所以受到各国教学第一线教师的热烈欢迎。我们认为:能操作的东西特别值得珍视,因为它已超越单纯的理想境界的描述,充当起联系理论与实践的桥梁;没有这座桥梁,再好的教育理论恐怕也难以真正发挥影响,多元智能理论在这一点上不能不说是具有一大优势。

当然,我们呈现给读者的只是课题组最初步的研究所得,它还远不足以反映上面所说的这些优点特征。但不管怎么样,我们毕竟迈出了第一步。我们诚恳期望广大理论工作者和教师对我们粗浅的研究提出批评意见。本丛书的出版得到了上海教育出版社的大力支持,在此我们表示衷心的感谢。

吴志宏

2002年6月30日

于上海华东师大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多元智能视野下的学校德育及管理/多元智能开发系列丛书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张敏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上海教育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44402354
开本 32开
页数 207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150
出版时间 2005-07-01
首版时间 2005-07-01
印刷时间 2005-07-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研究人员,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图书小类
重量 0.25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G41
丛书名
印张 7
印次 1
出版地 上海
210
146
9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5000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9 12:30: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