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国际政治学概论(第2版)/当代国际政治丛书
内容
编辑推荐

全书共分为四部分:第一部分以国际政治学学科为着眼点,阐释了国际政治学的基本概念与理论体系,并侧重介绍了当代国际政治学的主要理论与范式;第二部分以国际安全为着眼点,阐释了国际关系的本质表现即国际冲突与合作,并就安全概念、对外政策、干涉主义、争端解决等国际安全的主要层面进行了探讨;第三部分以世界政治为着眼点,就当代全球性问题的主要表现,诸如生态环境问题、恐怖主义问题、民族主义问题、核武器问题以及难民问题等,进行了专题阐释;最后一部分是以中国与世界的关系为着眼点,通过中西文明的对比,对中国未来的发展与面临的机遇进行了讨论。

序言

  2002年本书忝列“当代国际政治丛书”出版,转眼已经3年。在这期间,有一些高校的院系或老师把它指定为考研参考书或教学参考书,对此我既感荣幸又有些不安,因为本书出版不久,就发现有错误。最初注意到的是技术上的问题,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对一些内容的表述也越来越不满意。由于知道有很多读者在使用本书,特别是用作教学用书,因此深感有责任进行修订。在这里,我首先要感谢读者对书中错误的指正和出版社对本书修订的大力支持。

此次修订,对原书第一部分有关国际政治学理论的章节改动较多。在第一章中,对第三节国际政治学的研究方法作了较大的修改。在这一部分,增加了“方法论概述”的内容,从三个层次,即哲学层次、学科层次和具体方法层次,说明了国际关系的研究方法。在哲学层次,介绍了研究者不同的本体论(ontology)与认识论(epistemology),阐释了物质主义(materialism)和理念主义(idealism)、解释性(explanatory)理论和构成性(constitutive)理论、整体主义(holism)和个体主义(individualism)范畴。在学科层次,介绍了传统主义(traditionalism)和行为X(behavioralism)的争论,阐释了实证主义(positivism)、理性主义(rationalism)、反思主义(refleetivism)和建构王义(constructivism)等不同范式。在具体方法的层次,介绍了归纳法与演绎法、分析法与综合法、定性分析法与定量分析法、比较分析法、文献分析法、案例分析法、历史分析法等实用方法。所以作这样的修改,是因为深感目前国内国际关系学界对方法论的研讨不够。当然,我必须承认对此懂得甚少,但如果这些新补充的内容能够起某种启发作用,那就达到修订目的了。

在第二章中,主要的修改是对20世纪90年代以来现实主义的新发展进行了重新的阐述。在第一版中,虽然介绍了进攻现实主义(offensive realism)、防御现实主义(defensive realism)和新古典现实主义(neoclassical realism),但对它们之间的关系并没有说清楚,而且包含一些不准确的说法。根据我现在的理解,新现实主义与新古典现实主义、进攻现实主义与防御现实主义作为两对概念,相互之间是交叉的,即新现实主义与新古典现实主义中都包括倾向于进攻现实主义和防御现实主义的理论,反过来说,进攻现实主义者和防御现实主义者都可能表现出新现实主义或新古典现实主义的不同倾向。新现实主义作为一种结构理论,谋求解释的是国际结果,而新古典现实主义则谋求解释不同的国家为什么会对系统压力做出不同的反应。例如,比较肯尼思·沃尔兹(Kenneth Waltz) 约翰·米尔斯海默(John Mearsheimer)的理论就会看到,两者作为结构理论都强调了无政府状态的决定性作用,与强调人性的古典现实主义相比,都是“新”现实主义,但它们的结论却截然不同。沃尔兹以安全为目标,强调国家应追求适度的权力,表现出一种“防御”倾向,而米尔斯海默则以权力为目标,表现出了典型的“进攻”态势。为了对现实主义进行更清晰的比较,第二版还对现实主义的不同分支在一些主要问题上的不同点进行了总结和概括,比第一版更清楚地阐释了现实主义学派的历史发展。此外,这一章还对批判理论和后现代主义理论进行了重新的阐述,并且增加了有关英国学派的介绍。

在第四章中,内容也有了较大改动。这一章原来的内容只涉及了国际体系中权力互动的一面。我现在的观点是,国际行为体的互动所形成的结构包括多方面的内涵,至少体现为三个方面,即权力政治所导致的世界格局,相互依赖所导致的制度合作,以及观念建构所导致的“主体间世界”(intersubjeetive world)。以美国对伊拉克动武为例,美国对国际体系所作的反应,有凭借霸权搞先发制人的一面(体现出权力政治的特点),也有谋求联合国决议和行动合法性的一面(体现国际制度的约束),以及改变自身形象、谋求世界各国特别是伊斯兰国家认同的一面(体现观念建构)。美国在伊拉克所遇到的强烈反美情绪,正是美国在“主体间世界”所碰到的难题。为了说明国际体系的另外两个属性,新版本把原来第六章中有关“合作”的内容移到了第四章,并且补充了有关“观念互动”的内容。第四章的标题原为《权力与世界格局》,修订后改为《国际体系》;第六章的标题原为《国际冲突与合作》,内容调整后标题改为《国际冲突与战争》。

除了这些比较大的修改,还有一些较小的改动。例如,在第三章对国际行为体的阐述中补充了有关“民族”、“国际政治运动”、“政党”、“宗教运动与组织”以及“个人”的内容,在第五章对国际安全的阐述中补充了有关“国家利益”以及“非传统安全”的内容,在第七章对外交的阐述中补充了有关“公共外交”的内容。从技术的层面讲,新的修订更新了一些章节的数据,调整了部分章节的思考题和阅读书目,并且删除了最后的参考网址。本书第一版出版之时,也许提供这样的网址还有意义,但在网络使用已大大普及的今天,显然已不必再附这样的内容了。

本书在修订中得到了同事、朋友和研究生的帮助,在此深表谢意。与第一版相比,第二版肯定是有进步的,但我相信不足依然存在,要不了多久就会发现新的遗憾。所以,在这里我衷心希望能得到读者进一步的批评与指正。

最后,我要特别感谢范蔚文先生和潘丹榕女士为出版本书第二版而进行的勤恳敬业的工作。

李少军

2005年5月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国际政治学概论(第2版)/当代国际政治丛书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李少军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上海人民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208057395
开本 32开
页数 617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442
出版时间 2005-08-01
首版时间 2005-08-01
印刷时间 2006-11-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人文社科-政治军事-世界政治
图书小类
重量 0.554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D5
丛书名
印张 20
印次 3
出版地 上海
202
143
22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5100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8 19:48: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