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大战场小细节
内容
编辑推荐

本书是纪念世界反法西斯战战争曁中国抗日战争胜利六十周年滇印缅战场实录,以实录形式反映侵华日军在云南犯下的罪行以及中国军民在云南抗战中做出的巨大牺牲和重大贡献。资料翔实全面,视角新颖独道,客观真实、全面系统、准确生动地反映了云南全民抗战的历史史实。

目录

第一章 偷袭白头鹰/10

 传说中鲨鱼神卡亚胡巴贺的神宫/12

 锅炉被点燃了/14

 与珍珠港之辱相关联的/21

第二章 兄弟们挽起臂来/24

 日本人连续的重拳/26

 中国人挺身上前/32

 战略伙伴也尴尬/35

 粗鄙卑劣的日本鬼子来了/41

 咬紧牙关顶住/45

 角斗士的盾与剑/52

 软肋上的断裂声/61

 搭上泰坦尼克号/67

第三章 谁来弹缅甸这把竖琴/74

 风浪中的操舵手/76

 白骨铺成了路/84

 沉重的“铜钿”/87

 与滇西人逃命相关联的/89

 地平线上的曙光/92

 他就是史迪威/96

 懦夫与战将/102

 兰姆伽是一种新观点/107

第四章 西线无战事/120

 水下的涡流/122

 春天就要来了/134

 中国绝不能垮掉/137

 弱国无外交/147

第五章 进攻,除此别无选择/150

 缅北从林中的炮声/152

 刀落血溅/157

 谁触动厂弩机/170

 目标是密支那 176

第六章 跨过怒江去/180

 终于迈出了第一步/182

“把日本人揍山屎来” /187

 帝国陆军的悲情岁月/192

 趔趄的行步/201

 松山证言/203

 残忍是一种既定的生活方式/223

 腾越玉碎/ 228

 龙陵,无奈的退却/235

 胜者为王/244

第七章 胜利的门/252

 亲爱的山姆大叔/ 254

 “斧子砍下来了”/ 258

 落叶在疾风中飘舞/ 262

 无名氏的歌/ 267

试读章节

传说中鲨鱼神卡亚胡巴贺的神宫  

公元1941年12月7日,中国独自抗击日本侵略军的战争已进行了1613天。

不论在世界的任何地方,从天边升起的太阳都是新的,珍珠港——传说中鲨鱼神卡亚胡巴贺的神宫——也不例外。懒懒的阳光和平地照耀着美丽的大地,蔗田一片浓绿、屋顶红白相间、港湾里的七艘战列舰里五外二地排列着,在金色的阳光里闪耀着白蓝色的光,以致日本航空母舰“加贺”号的战斗机中队长志贺淑雄大尉飞越珍珠港上空时不禁想到了令人赏心悦目的和氏盆景……他是晨时七时四十八分飞抵这块大咧咧地向敌人敞开胸怀的土地上空的,任务是击落任何一架妨碍高空轰炸机“蜻蜓下卵似地”把鱼雷扔向美国战舰的敌机,但他却连一只带有敌意的蚊子也没有发现,在他视线所及的空域里,“只有几架民航机在懒洋洋地盘旋着”。没有对手!他渴望格斗的心间充满了寂寞感……

美国陆军的飞机在哪里?

它们都停在希卡姆、贝洛兹和惠勒机场上,为了防止破坏,所有飞机都机翼对机翼地紧靠在一起。

海军陆战队的飞机也在埃瓦机场上贯彻着相同的经验。

空防系统也毫无戒备。珍珠港内各舰上的七百八十挺高射机枪本可组成一片连蜜蜂都漏不过的可怕火网,但只有四分之一的人值班,陆军的高射炮共有三十一门,其中有四门可以投入对空射击,但不幸的是巧妇难为无米炊,它们的炮弹在演习结束后已送回军需库,因为这些炮弹在演习中发现容易松扣和生锈。

于是,攻击开始了,鱼雷轰炸机成群地从云彩里钻出,原先预想的困难和艰险都化成了万圣节的南瓜面具,先吓人再搞笑。但日本人却不是来和美国人开玩笑的……

高空投下的鱼雷和炸弹在从容地爆炸,很经济地产生着划算的轰炸成果。

美国人被打得晕头转向,有人在喊:

“天上好像是日本飞机!”

“见鬼!那是海军演习!”

三分钟后,帕特里克.贝林格海军少将从福特岛的广播中喊出了让人清醒的话:

“空袭,珍珠港——不是演习!”

但是,美国人已无力阻止悲剧的继续,飞机在爆炸,军舰在倾斜,人在死去……

美国人从不相信“黄皮肤的猴子”敢在“白皮肤太岁”头上动土,诸多死不瞑目的蓝眼珠里的残留物是一打打的问号和一串串的惊叹号……

上帝没有与珍珠港同在! 

七时五十三分,轰炸机队的领头人渊田向舰队司令官南云中将发报:

“托拉,托拉,托拉!”

这三次重复的密码为日文的“虎”字,表示“我们奇袭成功”。P12-13

序言

——倾听久远的炮声

金子强

今年,是抗日战争胜利60年纪念。当年经历过这场战火的人还没有尽数辞世,但对它的反思却已经开始在有些人中有意无意地淡忘:有的人想磨蚀它、扭曲它;有的人漠视它、忘却它……而历史是不应该被置搁的。中国人有“以史为鉴”、“鉴古知今”的古训,导师们有“忘记历史就意味着背叛”的箴言,但“鉴”是要借助支起镜子的不同角度的镜架的,“不忘记”也需要不断告诫的钟声的,这本书,也许只是一只安置历史的镜子的一个反射角度的镜架和提示历史反思的经堂中一声脆亮的钟鸣,但要倾听一个花甲之前那久远的炮声,不能失却包括这本书在内的种种借助。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史的研究中,中国战场由于欧洲中心论的偏见,被摆在一个无关紧要的位置只作篇幅很小的简略叙述.而在中国战区的记述中,滇西抗战这一部分又常常语焉不详,像史书中印刷不清晰而无法详读的几页。虽然也有不多的几篇报告文字或很富文采的表现滇西抗战的纪实小说.详审之下却有一些不甚符合史实的细部,而历史虽不等于细部的数字总和却绝对等于细部元素的“化学总和”,元素的失真当然影响情状的失真。本书的作者是学历史出身的,史学当然也会如克罗齐所言“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总是受撰史人的认识高度与历史观影响其历史认知.但是,“言之有理.持之有故”的史撰原则与避免孤证的专业训练,使这本书也具备不同于别的书的一些独到特色。

其一是注重史料在对比中的运用。参考的主要书目中,日本方面的资料占了一大半.所谓“知己知彼”,所谓“兼听易明,偏信易暗”。而在日方史料的搜集中.既有官方如日本防卫斤防卫研究所战史室编写的《公刊战史》,也有综合角度审视的《简明日本战史》,还有个人亲历记述的资料,如石川达三的惦着的士兵}、吉野孝公的《腾越玉碎记》、木下昌纪的《木下日记》等互为印证。譬如松山战役中.日本拉孟守备队长金光惠次郎少佐.被日本有的史家称颂为“曰军全体‘玉碎’的代表人物,理应当与曰俄战争时期的日本‘军神’乃木希典将军领受同样多的后人香火”,他的所谓“玉碎”,《木下日记)中作了极为煽情的描述:“……全体‘玉碎’的时刻到来了……我看见司令官的手在微微颤抖。军旗点燃,火焰慢慢腾起来。司令官很平静,一直坚持让火焰在手上燃烧,我们都嗅到皮肉烤焦的糊昧。火焰熄灭时,司令官的手已经烧黑了。我们深受感动。有人唱起军歌《爱国进行曲》……”描述得相当悲壮。但是另一名拉孟守备队生还者早见正则的记述则作了完全不同的表达:“金光队长死在拉孟失守的前十几天,那天,我……进入金光守备队长战壕……只有一个洞口(交通壕深4米)……我传达完命令后,经副官住的地方正要出去”,“一发炮弹正好落在金光守备队长住处的顶上,那个战壕一下就被炸塌了”,这位“基本上是呆在音部山的深壕里不出来”的“金光队长……是被活埋了”。史料的参差甚至相悖,使读者不仅在阅读历史,而且在思索历史。作者冷静的叙述,反而增加了读史的信度。

其二,注重数字作定量的表述。滇西抗战是中国军队用“武器的批判”将凶残而曾经不可一世的月寇赶出国境的,战斗的惨烈.却寓于若千看似枯燥的数字:1944年9月7日,松山被中国远征军全面攻占。攻守时间3月零4天。曰方阵亡1300人左右,中方伤亡失踪1万人左右。这其中读者还可以自己品咂到许多话外音。腾越之战,自1944年7月中旬到9月]4曰,两个月时间,“进入8月,盟军战斗机对腾;中城进行了毁灭性轰炸,被炸伤亡约占曰军总数的一半”。“9月14曰早上,腾冲守备队3000余人的生命在‘玉碎’的美名下,犹如风中的灯,摇晃着熄灭了”。时任五十四军一九八师五九四团团长的董铎记述: “残余顽敌……只得乖乖地立起白旗。53个曰军,跪在地上投降了。”时任第六军预备第二师六团团长方诚回忆:“第六团很快追上了逃敌,当即击毙其200余人,生俘30令人。”龙陵之战是打通中印公路、重开国际路线的枢纽之战,中国军队以15个师的兵力,从6月lO曰对龙陵发动攻势,敌最后被迫撤出龙陵,11月3曰中国远征军占领该城,历5个多月,共147天。

数字掩盖了战争的惨烈却又凸现出战斗的惨烈,数字抽象了战争场面又充实了人们对格击的想象空间,数字无可争辩地宣称:滇西抗敌的民族英雄不朽!

其一,注重细节的举证再现历史。中国传统的“正史”都是以帝王将相为核心的“英雄史观”的产物, “一将功成万骨朽”只衬托“英雄豪杰”的韬略过人与英纵神算,这本名曰《大战场小细节》的著作,正好相反,将许多目光用于在史料中层现小细节,使人读来有亲历性的震撼。

如松山战役:“某二团第三营攻占大垭口高地,与敌肉搏,伤亡奇重,最后仅剩战斗官兵18人,其中干部仅1个排长。”这是新八军一。三师三。七团副团长陈一匡的回忆。

密支那之战,“从列多出击到攻占沙拉渣不到半年时间,新二十二师竟有56名连长阵亡,足见战斗之残酷”。

关于日本慰安妇,在腾越战役中当时《扫荡报》记者滔式徵报导:腾越战役中,多数来自日本的营妓“生活同士兵一样,每天两包饭团或者一包饼干。她们戴上钢盔,帮助士兵搬运弹药,甚至用机枪或步枪向国军射击……国军官兵与敌人战斗近在咫尺,竟没有人听见女性呼救或者哭泣的声音。说明日本营妓都有很坚强的意志”。到了腾:中城的四分之三已被中国军队占领的最后关头,潘式徵讲述了一件亲历人的事“……一个lo岁左右的中国小女孩,向来是替营妓们打洗脸水的。据她报告,当时她们全都躲在一个大防空洞里,一天黎明的时候,突然来了一个日本军官,用枪逐个结束了营妓们的生命。一共13人。小女孩吓昏过去,捡了一条性命。”而成批的士兵从城内;中出逃跑时,后面跟着的也有一群慰安妇。则对慰安妇的种种隋状,给人以多面的忖思。

松山战役中,日军拉孟守备队兵长鸟饲久回忆道:“攻到眼前的敌人中,有许多是连嗓音都还没变的少年,他们呼喊着稚嫩的声音冲了上来。当时,我看到一个十二三岁的孩子顺着机枪阵爬了上来……有的少年在那里哭,既不下去也不上来。”龙陵之战中,曰军一个曹长吉村芳夫回忆说:“中国兵多是些18岁左右的年轻人,有的看上去不过十五六岁,还是些娃娃兵。”这些描述都给人复杂的感慨。

还有许多细节,诸如曰军死亡军人的遗骨处理,一般是切手指,最多也就切到手腕做成遗骨,队长等的遗骨有的要切到手肘来制作遗骨。还有曰军吃人肉的体会:“只要死后没超过七个小时,烧着吃也很香”。都有一种恐怖的亲历感。

本书在讲述历史却不显得枯燥,文笔流畅但内容极严肃。历史毕竟不是什么“任人打扮的小姑娘”,在有功力的爬梳对比中,总是可以在相当程度上去掉粉饰见本相的。因此,我们还相信“历史使人睿智”的偈语。

这本书篇幅不大,却应了“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的意蕴,纵然不标榜“有仙”、“有龙”,但篇幅小,好读;文笔顺,好读;材料翔实,好读。在云南之人,写云南主事,有自己之言,是文化良心的体现。

一书既出,文本开放。见仁见智.各有妙悟,那就由不得作者了。老同学嘱写“前言”,书稿一气读毕,眼高眼底,限于悟性,说几句真实感受而已。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大战场小细节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许敏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云南人民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222044425
开本 16开
页数 271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295
出版时间 2005-07-01
首版时间 2005-07-01
印刷时间 2005-07-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青少年,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人文社科-历史-中国史
图书小类
重量 0.428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K265.06
丛书名
印张 17
印次 1
出版地 云南
227
175
17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5000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9 12:13: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