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古村社会变迁--一个话语群的分析实验/民族学博士文库
内容
编辑推荐

本书建立了一种新的叙述框架,即关于古村社会变迁的连续性的描述。在一系列的描述的基础之上认为:古村的未来命运在于它是否被纳入到主流话语体系的某种位置。当他们的存在完全被纳入到主流话语体系时,他们的命运就完全转为现实,不再是思考的特殊对象,而是成为一种可以感受的幸福状态。

序言

努力提高研究生的“三创"水平

杨建新

《兰州大学民族学博士文库》是兰州大学西北少数民族研究中心民族学、少数民族史在校博士生的专著丛书。对博士生,我们并不要求他们在学期间就出专著,但对他们撰写专著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作为导师,我认为给予一定的支持,是很必要的。原因之一是因为能撰写专著的博士生,大多都是有多年教学、研究和工作经历,且多为有高级职称者,他们有学识方面的积累和能力;另一个原因是我自己对培养博士生也有自己的一些想法。简单来说,就是要把研究生培养成有创造精神并具有创造能力的人。

20世纪90年代,提高和培养学生创造精神的紧迫性逐渐成为我国教育界的一个热门话题。从学前教育到博士研究生的教育,都面临着在“培养创造型人才”的旗帜下,重新调整自己的教育目标、教育理念的问题,以至面临着教育体系的大潮。相对来说,中小学在这方面已有较大突破,而研究生教育反映相对迟缓。在人们的常识中,研究生教育本身就是研究性学习,是研究生自己在科学研究中完成学习任务,或倒过来说,在学习过程中完成科学研究任务。事实上,这样的认识,对当代的研究生培养已远远不够!因为,问题已不仅仅是完成研究任务或学习任务。对研究生学习阶段来说,时代对他们提出的根本要求就是成为创造型的人才!研究生必须具备创新意识,有对创新性机理的认识和理解,有创新的知识基础和思维方法,有从事创新性实践的积极性等几个条件。总结我自己的长期以来的研究生培养经验,我认为在培养创造型人才过程中主要是引导研究生提高创造意识、提高创新能力以及培养创业素质。我们不妨把它叫做提高研究生的“三创水平”。

创造意识,主要体现在研究生应具有以下几个认识:

当代科学家用大量科学实验证明,创造能力不仅仅是人类的群体能力,而且,每个人都有潜在的创新能力。认识这一点很重要。从大的方面讲,它关涉国家或民族兴亡;从小的方面讲,它关涉个人能否成就自己的事业、实现自己的理想。我们在此也可以套用马克思在《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中的一句话来说明:对人的潜在创造能力的认识,不仅仅是一个理论研究的问题,事实上,它已经成为当今社会中受到高度重视的一个实践问题。对人的潜在的创造能力的开发,提高每一个人的创造意识,既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政治家、社会学家探讨综合国力的一个重要指标,也是管理学家为那些企图实现社会组织重组或扩张的管理人指出的不二法门,更是当代主流教育的一个核心话语。

创新是当代各学科发展的要求。20世纪中叶以来,由于科学技术革命日新月异,促进了当代各个学科的快速发展,整个科学世界(包含社会科学)的图景发生了极深刻的变化。众多知识综合生长点和学科结合部的出现,是当代各学科发展面临的共同现象。在最近几十年以来,科学知识是呈几何级数增长,更有人说,20世纪6旷_70年代,科学技术的发明已经超过人类历史上科学发明的总和。传统的学习理念和人才培养模式显然已跟不上科学发展的要求。因此,创造性的学习,在科学研究中追求创新、实现创新,成了这个时代各学科对它的研究者、学习者的根本要求。

创新是当今社会上各种职业对人才的要求。当今社会已经进入信息化时代,知识经济初露端倪。伴随这个时代的到来,社会上各种职业对人才的要求也发生了相应的变化。人们从传统的流水线工作模式中解放出来,个性化、创造化的工作,成为这个时代各个职业对人才要求的一个响亮的口号。研究生同样要接受各个职业的选择。提高“三创水平”,是我们学习中的重要目标。

创新是振兴中华民族的要求。江泽民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一个没有创新能力的民族,难以屹立于世界先进民族之林”。这就从民族振兴的高度,指出了“创新”的意义。一个民族的创新能力最终要通过他所培养的人才群体来实现。研究生教育是我们国家培养高级人才的主要途径或手段之一,研究生将成为我国高级人才结构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正是在这方面,我们还存在很大问题。最近,经胡锦涛主席亲自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人才工作的决定》中指出,我国人才工作还存在不少不容忽视、亟待解决的问题。其中之一就是创新型人才短缺。创新型人才的培养,关系到21世纪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二  怎样提高自己的创新能力?对于研究生来说,是一个颇费斟酌的问题。同时,这个问题也是教育界正在极力探索的一个紧迫而严肃的课题。达成理论上的共识,也许要相对地容易,但要取得实践的成效,就不是那么容易了。综合当代各个教育家的看法,我们不妨这样说,研究生创新能力的提高,必须打好三个基础。

(一)创新的知识基础

没有一个牢固的知识基础,创新就成了无本之源。对研究生来说,拥有的知识能否成为创新的基础,可从三个方面来把握:第一,知识结构要合理。前面我们说过,当今的科学正向综合化和整体化趋势发展。科学研究的哪怕很微小的创新都是在几个学科知识合作的基础之上完成的。但应该明确,结构合理,不等于知识的面面俱到。以某一个学科为主,其他学科为辅,建构自己有特色的知识结构和体系,这样的知识结构才是合理的。第二,知识要系统。最少,系统地掌握一门学科的知识,是提高创新能力的必备条件。有一种人,听起来什么都知道,显得很博学,但实际上,只不过是一些东鳞西爪、支零破碎的常识,形不成系统的知识。在这种常识的基础上,是不可能有所创新的。第三,知识的内容要前沿。当今,不管是自然科学还是哲学社会科学,新思想、新理论、新概念、新观点不断在出现,要想在学科领域有所创新,必须掌握和站在学科前沿,否则,在当今的学术领域想要创新,那只能是梦想。只有保持知识的前沿性,知识创新才有可能,科学研究才能保持先进性。

(二)创新的思维基础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科学研究讲究理论思维。 首先,要勤于思考,一个研究人员,脑子里随时有问题需要回答是 相当重要的一个基本素质。研究生是什么?研究生就要满脑袋是 问题。其次,要善于思考。也有这样一些研究者,他们虽然有满脑 子问题,但却没办法对这些问题进行加工,科研最终没办法取得突 破。从当今的科学水平来讲,善于思考,主要是指能够熟练运用三 种思维,即理性思维、辩证思维以及逻辑思维。

(三)创新的技能基础

技能基础简而言之,就是表达系统、信息系统以及外语系统。 (1)表达系统就是要学会多种表达方式和多种表达手段。当代社 会的信息化、数字化以及一体化,要求科学研究成果经常要用多种方法表达。譬如民族学研究,就不但要用传统的文字记录的方式表达,而且要用到先进的音像技术、实物展示、文化表演等等多种手段,不但要利用传统的文本,而且能广泛使用多媒体、网络等载体。(2)信息系统主要是指研究者围绕自己的科研建立一个获取信息的途径及手段系统。信息系统灵畅与否,很大程度上影响科研的效率。(3)外语系统。外语既是研究者获取外国同行前沿信息的重要手段,又是将自己的科研成果推向国际的重要手段。这已是当今国际社会的共识。

作为这个时代的中坚,不但要学会创新,而且要培养创业素质。创业是每个研究生都面临的重大而迫切的问题。从国家的要求来说,中国正处于民族复兴的关键时期,需要新一代具备良好的创业素质。对每一个研究生来说,要成就自己的事业,也需要一个良好的创业素质。创业素质是一个人创业能否成功的桥梁。创业素质的内容是一个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问题。我们暂且避开它的内容,在此简略谈谈它包含的三个根本要求。

首先,坚忍不拔、不怕失败的意志。无论是创新还是创业,都不可能是一帆风顺的,都要面对重重困难,都可能面临无数次失败。追求的事业越大,面临的困难也就越大。没有一种坚忍不拔、不怕失败的意志,就很可能被困难吓倒,从而半途而废。

其次,团结共进的胸襟。居里夫人独自发现镭的时代一去不复返了。无论是科学研究,还是社会工作,都需要团体的共同努力,团结共进是创业者的基本胸襟。用时髦的话来说,叫发扬团队精神。

最后,实事求是的作风。实事求是是我国传统文化中的精髓,也是辩证唯物主义的精髓。我国三代领导人都强调实事求是的作风。无论是在一般的社会性工作中还是在科学研究工作中,实事求是都是一个基本准则。科学研究的本质就是追求真理,更应该遵循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发扬实事求是的作风。

兰州大学西北少数民族研究中心是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在教育部和学校的大力支持下,最近几年,博士研究生教育获得了很大发展。围绕中心的科研课题,博士研究生们做了大量科研。摆在我们面前的这一套民族学博士文库是这些科研成果中的一部分。这些作者,大多数都有长期的教学科研实践,所写专著,也大都是在他们长期科研积累的基础上撰写而成。尽管其中也还存在这样那样的不足,但总体上,这套书是成熟的,有着比较重要的学术价值。学风扎实,立论严谨,文字流畅,可读性强。

原本是想详细地向读者介绍这套丛书,却谈了一些对研究生培养的基本要求,权且代序吧。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古村社会变迁--一个话语群的分析实验/民族学博士文库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谭必友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民族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105070695
开本 32开
页数 208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180
出版时间 2005-06-01
首版时间 2005-06-01
印刷时间 2005-06-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研究人员,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人文社科-历史-中国史
图书小类
重量 0.23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K287.3
丛书名
印张 7.375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03
139
9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1500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20 4: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