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收编了三十多篇Amis语话语传说,是田中山老师从教母语三十多年来的部分成果,对研究南岛语系语言及其文化有一定的参考价值。本书系中央民大重点学科建设学术课题之一。
图书 | 台湾Amis语话语汇编/台湾南岛语民族研究丛书 |
内容 | 编辑推荐 本书收编了三十多篇Amis语话语传说,是田中山老师从教母语三十多年来的部分成果,对研究南岛语系语言及其文化有一定的参考价值。本书系中央民大重点学科建设学术课题之一。 序言 我的阿眉斯语名字是Citamih(达美和),日本大正年(1923年)出生于台湾台东的加里猛甲村(现隆昌村)。现在已经81岁了。 1946年我被国民党欺骗而当兵,1947年随军去大陆打仗。同年国民党战败,8月我加入中国人民解放军军政大学学习。1949年加入中国共产党,以华北军政大学学员的名义参加开国大典。1956年,我从南京华东航空学院调入北京中央民族学院研究阿眉斯语。1959年我第一次招生教阿眉斯语,1985年再次招生授课。1988年我到了离休的年龄。 阿眉斯人到台湾岛以来,从未有人研究阿眉斯语,也没有自己的文字体系。1956年我们来到民族学院以后,才开始阿眉斯语专业性的研究。 我们当初研究阿眉斯语,首先由老师帮助我们记录所说的母语。我们遇到很多困难,因为我们不会记音,我们只会说阿眉斯话,也没有阿眉斯语方面的参考书;我们回忆多少话,老师就记下多少。我很感谢老师教会我记录自己母语的音标,使我们掌握了老师记录的语音系统,从此开始搜集记忆中的故事,或者翻译其他民族流传的故事,也因此才有了我亲自记录的这些家乡人所熟悉的母语故事。 可是,由于阿眉斯语现代语汇较少,表述不够繁多。我记录的这些故事,只是童年时代在故乡听到的,数量有限,而且又没有参考书。1991年我曾回到台湾,探访过健在的老前辈和同辈伙伴,想听听他们回忆以往的故事,很遗憾他们已记不起来了。 有一天,我从台北回故乡访问亲戚和乡亲,听到他们交谈,话语同以往没什么变化。于是我也讲起阿眉斯母语来,他们大为惊喜和赞赏:“你怎么还会讲阿眉斯话呢?没有遗忘,而且乡音不改呀!”是啊!乡亲们认为,我讲的跟他们真的没什么区别,而且话语准确。我知道他们这些话,是对我善意的鼓励,我对此深表感谢! 我记录了这些话语,李文□帮助翻译,曾思奇完成注释。他们两位1959年学习过阿眉斯语,都是我的学生。我感谢他们两位的热心帮忙! 我离开台湾很久,已经57个年头了。我记录的母语话语,难免有遗漏和失误,恳切希望有心的读者和研究者,帮助我教正! Citamih(田中山) 2004年9月9日于北京 |
标签 | |
缩略图 | ![]() |
书名 | 台湾Amis语话语汇编/台湾南岛语民族研究丛书 |
副书名 | |
原作名 | |
作者 | 田中山 |
译者 | 曾思奇//李文甦 |
编者 | |
绘者 | |
出版社 | 民族出版社 |
商品编码(ISBN) | 9787105070527 |
开本 | 32开 |
页数 | 364 |
版次 | 1 |
装订 | 平装 |
字数 | 480 |
出版时间 | 2005-06-01 |
首版时间 | 2005-06-01 |
印刷时间 | 2005-06-01 |
正文语种 | 其他 |
读者对象 | 研究人员,普通成人 |
适用范围 | |
发行范围 | 公开发行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首发网站 | |
连载网址 | |
图书大类 | 教育考试-考试-其它语种 |
图书小类 | |
重量 | 0.4 |
CIP核字 | |
中图分类号 | H631 |
丛书名 | |
印张 | 12 |
印次 | 1 |
出版地 | 北京 |
长 | 210 |
宽 | 147 |
高 | 15 |
整理 | |
媒质 | 图书 |
用纸 | 普通纸 |
是否注音 | 否 |
影印版本 | 原版 |
出版商国别 | CN |
是否套装 | 单册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版权提供者 | |
定价 | |
印数 | 1500 |
出品方 | |
作品荣誉 | |
主角 | |
配角 | |
其他角色 | |
一句话简介 | |
立意 | |
作品视角 | |
所属系列 | |
文章进度 | |
内容简介 | |
作者简介 | |
目录 | |
文摘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