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武汉湖泊故事/大武汉故事丛书
内容
编辑推荐

历史是一幅色彩斑斓、五彩缤纷的生动画卷,而故事则是组成其间的一个个生动细节描述。因为故事,历史显得如此生动,因为故事,历史永葆青春活力。

《大武汉故事丛书》编纂旨趣意在通过讲故事彰显武汉城市的“地方性”。本书将是一部充满浓郁“汉味”“汉腔”的武汉文史读物。读者从书中将会看到三镇鼎立两江汇、大江大湖大武汉的独特的城市风景,感受到武汉人豪放劲朗、趋新尚变、敢为人先的鲜明个性,体会到武汉开放包容、崇实尚利、浪漫时尚的汉韵楚风。

吴明堂、张崇明、涂文学、别道玉编著的《武汉湖泊故事》为其中一册,为读者介绍武汉湖泊。

内容推荐

吴明堂、张崇明、涂文学、别道玉编著的《武汉湖泊故事》从武汉市166个湖泊中选取18个文化底蕴深厚的湖泊为代表,并从这些湖泊众多的故事中筛选84个优秀的民间传说、人物、历史及革命故事呈献给读者,人们可以在欣赏武汉美丽的湖泊自然风光的同时,也可以从故事里面感受武汉湖泊浓厚的人文气息,体验武汉湖泊深厚的文化氛围,了解武汉湖泊与城市两个文明建设和市民物质精神生活息息相关的紧密联系,从而更加欣赏、爱惜武汉湖泊,自觉保护湖泊生态环境,科学开发利用湖泊资源。

目录

武汉湖泊简述

三镇江南湖泊

东湖

沙湖

南湖

紫阳湖

严西湖

严东湖

青菱湖

三镇江北湖泊

月湖

龙阳湖

墨水湖

后官湖

新城区湖泊

沉湖

梁子湖

汤逊湖

杜公湖

盘龙湖

武湖

涨渡湖

试读章节

东湖

武汉东湖位于武昌东部城市二环线与三环线之间,湖泊面积33平方千米。是中国乃至亚洲最大的城中湖,加上沿湖陆地风景区,面积达80余平方千米。东湖湖岸蜿蜒曲折,港汊交错,素有九十九湾之说。东湖地形起伏多态,南部群峰相连,山水相映;北面平坦舒展,水天一色;东边坡地郁郁葱葱,碧水蓝天;西岸阶地高楼林立,城市和湖?白相得益彰。

自古以来,东湖就是游览胜地,留下许多伟人、名人的足印:屈原在东湖“泽畔行吟”;刘备在东湖磨山设坛祭天:南宋诗人袁说友用“只说西湖在帝都,武昌新又说东湖”赞美东湖;李白在东湖湖畔放鹰题诗;毛泽东在新中国成立后先后48次到东湖,接待了64个国家的94批外国政要;朱德在东湖写下“东湖暂让西湖好,今后将比西湖强”的诗句……

1950年,国家开始在东湖兴建风景区。东湖风景区1982年被国务院列为首批国家重点风景区,每年接待中外游客200万人次;1999年被国家授予c·全国文明风景旅游区示范点”;2000年成为国家首批AAAA级旅游景区;2002年通过IS014001环境管理体系认证;2013年,武汉市东湖风景区获批为国家5A级旅游景区,全年接待游客570多万人次。

东湖风景区经过半个多世纪的建设,形成听涛区、磨山区、珞洪区、落雁区、吹笛区和白马区等6个各具特色的游览区。现今开放的听涛、磨山、吹笛、落雁四大景区,景观景点100多处。风景区33平方千米的浩瀚水域,由郭郑湖、汤菱湖、小潭湖等11个大小湖泊构成;落雁岛等120多个岛渚星罗;112千米湖岸线蜿蜒曲折,磨山、洪山、珞珈山等34座环湖山峰绵延起伏;10000余亩山林林木葱郁,植物种类繁多,还有大量百年以上的古树名木:风景区内陆生脊椎动物,尤其是鸟类较为丰富,涵盖了留鸟、夏候鸟、冬候鸟、季节性迁徙、旅鸟等五大类型。依山傍湖的东湖梅园,为江南四大梅园之一。东湖磨山樱花园,拥有上万株樱花,荷花园、杜鹃园、桂花园、盆景园、水生花卉园各显特色。湖水镜映,山体如屏,山色如画的东湖一年四季景色宜人:春季山青水绿、鸟语莺歌:夏季水上泛舟,清爽宜人;秋季红叶满山,丹桂飘香;冬季踏雪赏梅,沁雅寻幽。东湖是武汉最大的楚文化游览中心,楚风浓郁,楚韵精妙,行吟阁闻名遐迩,离骚碑被赞有“三绝”,楚天台气势磅礴,楚才园名人荟萃,楚市、屈原塑像、屈原纪念馆,内涵丰富,美名远扬,文化底蕴厚重深远。

东湖周边聚集了武汉大学、华中科技大学、中国地质大学(武汉)、武汉体育学院等26所高等院校,中科院武汉植物园、水生物研究所等56个国家级、省部属科研院所,东湖新技术开发区国家光电子产业基地——中国光谷,光谷商圈,湖北省博物馆,湖北省美术馆等博物馆、文化馆,东湖宾馆等高级酒店和欢乐谷等众多的旅游、休闲娱乐设施,以及各具特色的茶楼酒肆、农家乐等。

美丽的东湖,历史文化底蕴深厚,旅游资源丰富,高新技术产业集群,现代服务业发达,是中国乃至世界的一颗耀眼的明珠。

1.龙太子化美玉成东湖

传说龙太子有一块宝玉,硕大晶莹,美丽无比,太子对它爱不释手,配上彩带,饰以美穗,整天戴在身上。一日,路过东湖一带,美玉不慎跌落人间,太子紧追下去,想把它衔回去,但美玉就地化作湖泊,彩带化作江河,美穗则变成湖湾、港汊,弯弯曲曲的有120多个。龙太子也随之化为山峦,龙头就是现在的磨山,故磨山也有“龙头山”的美称。

2.屈原鄂渚行吟

屈原,名平,字原,湖北秭归东北乐平里人,生于楚宜王三十年(公元前340年),卒于楚顷襄王二十一年(公元前278年)。

屈原是楚武王熊通之子屈瑕的后裔。据《史记·屈原列传》记载:屈原离开楚国郢都(今湖北荆州)后沿长江东下到陵阳(今安徽青阳县陵阳镇),不久,又溯江而上抵达鄂渚,行吟于大湖之畔。另有传说:屈原放逐江南溆浦,绕道鄂渚,行吟泽畔。

屈原诗“登大坟以远望兮,聊以舒吾忧心”(《九章·哀郢》),郭沫若解释说大坟即今汉阳龟山。清人李鼎元诗《登大别山》有“鄂渚沙寒悲屈子”的句子。朱熹在《楚辞集注》注释:“鄂渚。地名,今鄂州也。”其实在朱熹之前,鄂渚即今武昌的代称,《梁书·张缵传》:“经道途于鄂渚,迹孙氏之霸业”;南宋王象之编撰《舆地纪胜》中提及“鄂渚”位于“江夏西,黄鹄矶上三百步”,大约是今武昌临江大道和张之洞路一带。古代江夏长江南岸蛇山(古时不叫蛇山)南坡下是一片漫无边际的大湖。所谓“鄂渚”,指的是江夏大泽之畔。

今天的武昌东湖风景区行吟阁,就是取屈原于鄂渚行吟之古意。P7-11

序言

历史是一幅色彩斑斓、五彩缤纷的生动画卷,而故事则是组成其间的一个个生动细节描述。因为故事,历史显得如此生动,因为故事,历史永葆青春活力。中国传统历史记叙中就一直有“叙事”的传统。无论是被鲁迅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的皇皇巨著——《史记》,还是被梁启超称为“天地一大文也”的洋洋万言——《资治通鉴》,其叙事详明、脉络清晰、网罗宏大、繁简得宜,无一不凸显了其讲故事的高明,也因此奠定了他们在中国文学史上的重要地位。当下,在历史研究领域正兴起的“社会史”、“生活史”等学术新潮,某种程度上可说是对这一叙事传统的回归和升华,其研究更侧重于社会生活领域的衣食住行等日常行为,更关注于普通人群的喜怒哀乐。长江出版社此次编纂出版的《大武汉故事丛书》可说是对中国传统历史叙事和当下历史研究前沿的一次极富意义的回应。

美国著名历史学家刘易斯·芒福德曾言:“城市是文化的容器。”换言之,城市并不是冰冷的生硬的钢铁丛林,而是有血有肉有灵魂有自我的生命有机体。如果说一个城市的纵向发展构成了其自身的骨架,那么城市所独有的一个个故事则是充斥其间的血肉经脉。正是因为这些故事,城市才变得丰满而具体,感性而优雅。在中国如此众多的城市中,唯有“武汉”和“上海”能冠之以“大”。正因如此,在大武汉这方热土中,产生了多少可歌可泣、悲喜交集的故事传奇。从3500年前盘龙城来无踪去无影的崛起与消失,到1700年多年前夏口、鲁山、卻月三城的修筑,从大禹疏江导汉演绎“江汉朝宗”的神话传说到关羽洗马长街卓刀成泉的英雄传奇,从徐寿辉天完政权的昙花一现到太平军三克武昌的惨烈战事,从“十里风樯依市立,万家灯火彻宵明”的“四大名镇”到“缔造多从江汉起,登临不觉亚欧遥”的“东方芝加哥”,从“修合虽无人见,存心自有天知”的国药世家叶开泰到“都督创造了民国,我创造了汉口”的“地皮大王”刘歆生,从伯牙摔琴谢知音的千古绝唱到屈原行吟东湖泽畔的不朽篇章,从崔颢“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的“七律之首”到李白“黄鹤楼中吹玉笛,江城五月落梅花”的魂牵梦萦,从武钢“一米七轧机”的战略引进到汉正街小商品市场的首开先河,从东风下山落户武汉到“光谷提案”建设创新高地,一个个故事串起了武汉发展的历史脉络,一页页篇章写就了武汉的鸿篇巨制。故事改变着武汉,故事影响着武汉,故事成就了武汉。

今天,我们讲大武汉故事,是对古代讲故事文化的传承与发扬。通过讲大武汉的“盘龙古城”“天下四聚”“四大名镇”“东方芝加哥”等故事,记录城市绚烂历史,传承城市美好记忆;通过讲大武汉在明清、晚清和新中国曾经有过的三次辉煌,揭示武汉崛起的奥秘,读史明智,鉴往知今,从而开启城市光辉的未来;通过讲大武汉的江汉朝宗、晴川历历、白云黄鹤、灵山秀水,让更多的市民尤其是青少年了解武汉、爱上武汉,增强对自己居住的这座城市的自豪感和家园感。总之,通过讲大武汉故事,去描绘城市之美,展示城市之变,启迪城市之思,从而传播武汉声音,弘扬武汉精神。

在《大武汉故事丛书》的众多作者中,或是土生土长的老武汉。或是20世纪八九十年代的“新移民”;或为历史专业研究者,或为武汉本土历史的爱好者和发烧友。正因如此,这套丛书呈现出不同于其他有关武汉研究书籍的一些特色。其一,这是武汉人讲武汉自己城市的故事。故事里写就的是武汉的兴衰荣辱,故事里描绘的是武汉的风云变幻,故事里既有武汉古老、沧桑的“从前”,更有武汉鲜活、灵动的“今生”。他们了解武汉,熟知武汉,热爱武汉。识得武汉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城中,作者们的笔端充溢着对这座城市的大爱之情,字里行间传递着对这座城市未来的深刻期待。这些都能让听故事的读者产生强烈共鸣,共同记忆武汉峥嵘往昔,共同感知武汉本土文化,从而产生深刻的心灵互动和价值认同。其二。这是用武汉话讲武汉的故事。《大武汉故事丛书》编纂旨趣意在通过讲故事彰显武汉城市的“地方性”,因此,这将是一部充满浓郁“汉味”“汉腔”的武汉文史读物。读者从书中将会看到三镇鼎立两江汇、大江大湖大武汉的独特的城市风景,感受到武汉人豪放劲朗、趋新尚变、敢为人先的鲜明个性,体会到武汉开放包容、崇实尚利、浪漫时尚的汉韵楚风。

多年前,我在为《武汉史话丛书》撰写编撰缘起时,曾言:“城市历史的记忆材料不仅仅是一种读物,它还是城市精神的重要载体。透过它,人们能触摸城市往昔和现在的心跳,与城市进行超越时空的精神对话。在这种神交式的精神对话中找到重塑现代城市精神的原点,开拓城市新的美好的未来!”愿《大武汉故事丛书》能为传承城市记忆、传播城市本土文化价值观、重塑城市精神尽绵薄之力!

是为序。

乙未秋月于后官湖畔之自在心舍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武汉湖泊故事/大武汉故事丛书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吴明堂//张崇明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长江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49237920
开本 32开
页数 181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117
出版时间 2015-09-01
首版时间 2015-09-01
印刷时间 2015-09-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大众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生活休闲-旅游地图-地图
图书小类
重量 0.168
CIP核字 2015232284
中图分类号 K928.43
丛书名
印张 6
印次 1
出版地 湖北
186
132
12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9 18:35: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