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纪前半叶,中国的各种条件是令人沮丧的,但却激发了思想界对科学的赞赏,科技落后的中国更加强了人们对国家富强的盼望,一些对“唯科学主义”思想家涌现出来,形成了不同的观念。本书对着重介绍了“唯科学主义”在中国发展史,分不同的人物代表进行探讨、分析思想的实质。
图书 | 中国现代思想中的唯科学主义(1900-1950)/海外中国研究丛书 |
内容 | 编辑推荐 20世纪前半叶,中国的各种条件是令人沮丧的,但却激发了思想界对科学的赞赏,科技落后的中国更加强了人们对国家富强的盼望,一些对“唯科学主义”思想家涌现出来,形成了不同的观念。本书对着重介绍了“唯科学主义”在中国发展史,分不同的人物代表进行探讨、分析思想的实质。 内容推荐 进入20世纪以后,中国思想界在传统的文化价值观念方面发生了许多重大转变,其中影响最为深远的一种转变是唯科学主义的产生和发展。唯科学主义者认为宇宙万物的所有方面都可通过科学方法来认识,科学能够而且应当成为新的宗教。这种科学崇拜导致了现代中国思想的大论战,也为“科学的”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全面胜利铺平了道路。本书对唯科学主义的根源及其在中国的发展,对20年代“科学-玄学”大论战,对各派唯科学主义者的思想实质进行了详尽透彻的分析。 序言 中国曾经遗忘过世界,但世界却并未因此而遗忘中国。令人嗟呀的是,60年代以后,就在中国越来越闭锁的同时,世界各国的中国研究却得到了越来越富于成果的发展。 而到了中国门户重开的今天,这种发展就把国内学界逼到了如此的窘境:我们不仅必须放眼海外去认识世界,还必须放眼海外来重新认识中国;不仅必须向国内读者移译海外的西学,还必须向他们系统地介绍海外的中学。 这套书不可避免地会加深我们150年以来一直怀有的危机感和失落感,因为单是它的学术水准也足以提醒我们,中国文明在现时代所面对的决不再是某个粗蛮不文的、很快就将被自己同化的、马背上的战胜者,而是一个高度发展了的、必将对自己的根本价值取向大大触动的文明。可正因为这样,借别人的眼光去获得自知之明,又正是摆在我们面前的紧迫历史使命,因为只要不跳出自家的文化圈子去透过强烈的反差反观自身,中华文明就找不到进入其现代形态的入口。 当然,既是本着这样的目的,我们就不能只从各家学说中筛选那些我们可以或者乐于接受的东西,否则我们的“筛子”本身就可能使读者失去选择、挑剔和批判的广阔天地。我们的译介毕竟还只是初步的尝试,而我们所努力去做的,毕竟也只是和读者一起去反复思索这些奉献给大家的东西。 刘 东 1988年秋于北京西八间房 |
标签 | |
缩略图 | ![]() |
书名 | 中国现代思想中的唯科学主义(1900-1950)/海外中国研究丛书 |
副书名 | |
原作名 | |
作者 | (美)郭颖颐 |
译者 | 雷颐 |
编者 | |
绘者 | |
出版社 | 江苏人民出版社 |
商品编码(ISBN) | 9787214002532 |
开本 | 32开 |
页数 | 147 |
版次 | 1 |
装订 | 平装 |
字数 | 130 |
出版时间 | 1990-07-01 |
首版时间 | 1990-07-01 |
印刷时间 | 2005-07-01 |
正文语种 | 汉 |
读者对象 |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
适用范围 | |
发行范围 | 公开发行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首发网站 | |
连载网址 | |
图书大类 | 人文社科-哲学宗教-哲学总论 |
图书小类 | |
重量 | 0.21 |
CIP核字 | |
中图分类号 | B089 |
丛书名 | |
印张 | 4.75 |
印次 | 5 |
出版地 | 江苏 |
长 | 228 |
宽 | 156 |
高 | 7 |
整理 | |
媒质 | 图书 |
用纸 | 普通纸 |
是否注音 | 否 |
影印版本 | 原版 |
出版商国别 | CN |
是否套装 | 单册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版权提供者 | |
定价 | |
印数 | |
出品方 | |
作品荣誉 | |
主角 | |
配角 | |
其他角色 | |
一句话简介 | |
立意 | |
作品视角 | |
所属系列 | |
文章进度 | |
内容简介 | |
作者简介 | |
目录 | |
文摘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