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张大千演义
内容
编辑推荐

随着一代强人的逝去,大自然以无可抗拒的力量,净化了附在历史机体上的恩怨,回复了原有的光泽,中华民族回归良知,回归传统文化的潜流涌动。在中华民族呼唤儒家文明回归的今天,尽可能写出一个以儒家传统终其一生的张大千来,这是历史的使命,也是读者们多年的期待。

目录

封面题签何浩天

序言 爸爸啊我将擦干眼泪。为你欢笑/张心庆/1

第一回 贤张母临街摆画摊

  雏正权当众描凤图/1

第二回 翻校墙同窗结旅伴

  夜露宿众生落匪巢/7

第三回 儒生充黑笔师爷

  雅贼窃诗学涵英/12

第四回 抱凶讯昆仲走东瀛

  失幼雁十弟蹈大江/15

第五回 抵上海李征五接风

  钦曾熙张八弟易名/19

第六回 痛定思痛皈依佛门

  忍无可忍拳挥船家/24

第七回 巧邂逅同窗耍计

  听规劝回蜀成亲/30

第八回 小有天清道人慷慨赠画

  秋英会张大千进退两难/34

第九回 莽大千落笔惊座

  假石涛蒙过慧眼/39

第十回 附庸风雅程麻子求中堂

  移花接木张大千造假画/44

第十一回 设圈套得计笑俗物

   画并蒂未遂成谶语/55

第十二回 走天津萍水相逢识范氏

   登客厅跟踪追击出顾某/60

第十三回 扮日商夤夜谒溥仪

   接家书火速离天津/66

第十四回 才子才女信誓旦旦

   难兄难弟其乐融融/72

第十五回 殿春簃叶恭绰说敦煌

   常州城谢玉岑赴幽冥/78

第十六回 何香凝夜访网狮园

   徐悲鸿延聘张大千/87

第十七回 宴危巢大千议俦俪

   游秦淮稚柳话六朝/92

第十八回 不辞而别离南京

   一气之下赴北平/98

第十九回 宝古斋吃进石涛赝品

   徐云荪进出无名业火/105

第二十回 于右任电话息讼事

   听鹂馆启牖闻炮声/113

第二十一回 怜弱女无辜遭缧绁

    待上宾原为勒藏画/120

第二十二回 展虎图叹离乱世道

    投酒肉施金蝉脱壳/127

第二十三回 文丞相祠哭先贤

    范氏客厅识船王/133

第二十四回 八先生掷笔戒画虎

    三少奶下厨求墨宝/139

第二十五回 百蟹宴张大千饕餮

    瓯湘馆沈尹默唱酬/149

第二十六回 德国医生不辨假凤虚凰

    野鸡小报有播流言蜚语/156

第二十七回 瓜子店后院叹浩劫

    小洞天里间叙高谊/166

第二十八回 迎八先生老道礼重

    送白乌鸦樵夫情深/177

第二十九回 观神灯晏济元谈科学

    题画跋谢无量惹风波/188

第三十回 黄凝素下跪赔罪

   张善子上山辞别/199

第三十一回 马文彦书寄范振绪

    熊佛西雨访上清宫/210

第三十二回 大千上敦煌

    善子返道山/221

第三十三回 塔尔寺里绘佛帧

    念慈堂中忆先母/229

第三十四回 游文殊山初探石窟

    出嘉峪关再说前朝/246

第三十五回 暮换骡车出安西

    夜宿戈壁听狼嗥/257

第三十六回 刘鼎臣家晤高朋

    破寺庙里访老僧/267

第三十七回 认认真真编洞窟

    热热闹闹度中秋/282

第三十八回 马步芳赴宴专使公署

    张大千写生鲁萨尔镇/296

第三十九回 慧眼足可鉴真伪

    绘画原为救挚友/308

第四十回 自古盛名必招谤

   从来浮生有定数/323

第四十一回 榆林河边救孤雁

    军统哨卡遭搜查/334

第四十二回 初展兰州旗开得胜

    誉传上海洛阳纸贵/344

第四十三回 游广元皇泽寺叹古今

    住贲园严谷声说家世/354

第四十四回 徐家场画双燕劳飞图

    三庆会演二鹤并驾戏/364

第四十五回 昭觉寺里绘佛

    不忍池畔栽荷/374

第四十六回 颐和园老家人说劫波

    旧王府张大千买宝图/386

第四十七回 挚友上门诉贫寒

    师生相逢说当今/395

第四十八回 红粉嘱托痛断肠

    名旦说笑乐翻天/407

第四十九回 诲人不倦师生情

    高山流水朋友义/419

第五十回 岂料一别成永诀

   有情千秋长相忆/434

年谱 一九四九年后编年/443

后跋 俏皮话兼作后跋/张之先/462

作者后跋/464

试读章节

匪首见正权写得一手好字,不由满心欢喜,原来他这支草寇,要说武的,人人是拼命三郎,要来文的,却没有一个能舞文弄墨。为了找个师爷,去年从邮亭抢来一个秀才。偏偏这家伙脾气倔得很,在山上待了半个多月,恩威并加,就是不肯落草,还一个劲地骂他是盗跖,闹着要自杀。他为了怕承担戮杀文人的罪名,只好把他放了。眼前这个文弱书生,不正是个现成的师爷吗?真是天成我事矣!匪首想到这里,和颜悦色地问正权:“你叫什么名字?家住何处?”

正权如实回答。

匪首不等他说完,就道:“信你不必写了,本帅聘你当军师,你我今后荣辱与共。”

正权听了,不由一怔,说不出话来。匪首见他面有难色,操起右手,在桌子上擂了一拳道:“你若敢推托,或说半个不字,本帅就把你斩了。”

正权吓得毛骨悚然,半天才嗫嚅着,吐出了一个“是”来。

就这样,正权在山寨里待了下来。

匪首对他礼有厚加,每顿鱼肉款待,工作也可说清闲得很,无非是按照他的旨意,今日给官府写无头帖,明日给富户写恐吓信,无聊得很。

光阴荏苒,正权在山上一呆就是三个多月,眼看五位同学一个个早都被赎走了,只剩他一个人留在这里,归家的日子遥遥无期,凶吉未卜。幸亏匪首器重他,常常请他去下棋解闷。但他在山寨里的活动,步步遭人监视,不准擅自离开。

却说那天吃晚饭时,正权无意中听窗外有人说,今夜哥儿们要全体出动,去县城一家皮货商人家“越财”。这“越财”就是抢劫的意思,是土匪们的黑话,正权在山寨上呆久了,黑话懂了不少。

正权吃过晚饭,回到房里,点燃油灯,磨墨写字,等待头领来通知他参加今夜的活动,谁知院子里空落落的,迟迟没有人来说话,到了二更时分,一位年龄与他相仿的小土匪,拎着食篮,笑嘻嘻地进来。正权放下笔,准备跟他出去,不料那人叫正权坐下道:“头儿今晚带领哥们儿下山越财,怕你寂寞,叫我来陪你的。”说罢端出酱肚、酱兔、爆子鸡……还加上一瓶五粮液。酒瓶打开,满屋飘香。

三杯下肚,小土匪告诉正权,他姓康,是匪首的外甥,大家都叫他小康。

“那头儿是你舅舅?”正权挟着菜问。

小康点点头,有点得意。

正权呷了口酒又道:“我老觉得,干咱们这一行有些损德。”

“是啊,”小康颇有同感道:“不过也没有办法,我舅舅叫周匡,原本是内江城里一位帮会头头的采办,后来跟那位头头的三姨太闹了风流韵事。被头头知道了。那天,头头吃过酒,打了三姨太一记耳光,扬言要把我舅抓起来枪毙。幸亏三姨太机灵,派人通风报信,我舅才拉了几个兄弟,到这里来落草。”

这周匡是谁?在下前文已有交代,列位看官自然明白。但我们的主角还不知就里,因为周匡去张画花摊上闹事时,正权才只有六岁,难怪他在教堂里一眼瞥见周匡,只有一个朦胧的印象。

正权和小康胡吹乱侃,一直吃到三更,才酒足饭饱。小康打扫残席,趁着酒兴帮正权磨墨,央求他给母亲写封家书。原来小康的母亲是个寡妇,又是个瞎子,自从他跟舅舅落草后,老娘生活无人照料,最近又中风瘫在床上。正权听了小康的遭遇,心里十分难过。

正权帮小康写完信,又给他念了一遍,然后交给他封好。小康再三道谢,欢天喜地地走了。

送走小康,眼看就要天亮,正权带着酒意,刚上床,忽听得屋外人声喧哗,笑语四起。他披上衣服,从窗缝里往外一望,只见月光下一群乌合之众,正在把抢来的箱笼抬进屋去。他拔开门闩,想出去看个髋,谁知刚推开门,—个黑影蓦地扑了进来,吓得他一跳。定神细看,原来是小康,他拉着正权的手,高兴地沈“哥儿们今天收获可大啦,抢了不少值钱的东西,光字画就是一堆,我舅要我来叫你帮他去拣—拣,看哪些是值钱的。”

也许是天性相近把,听说去看字画,正权的精神一下子提了上来。他穿上鞋子,就往周匡房里去。

周匡看见正权,指着洒落满地的线装书和横七竖八的画轴道:“师爷,今天本帅旗开得胜,马到成功,发了一笔横财。你看,过去本帅不取这些字画,今天兄弟们下山,本帅特意关照给你带些字画和文房四宝回来。你看,这不都是,你要喜欢,就随意拿吧!”周匡说完,就招呼众兄弟饮庆功酒去了。

正权见周匡出去,就翻阅那些画轴。他一口气打开了十几幅,但都是些“财神”、“寿星”、“和合二仙”……没有一件中意的,再翻阅那堆书,更是糟糕,只是半部二十四史和诸如《日知录》、《参同契》一类的东西。他在书堆里扒了半天,只有对一本叫《诗学涵英》的书,还有些兴趣。这是一本学诗人门的书。他呆在这里无聊,空余时学学写诗,倒还用得着。

却说正权自从得了这本《诗学涵英》,像着了迷似的,整日价关在房间了摇头晃脑地念“平平仄仄”,弄得匪徒们在背后笑话,以为他得了精神病?

那天正权吃过晚饭,小康来唤他,说头儿要他去,正权估摸,又要请他去下棋了。

他放下手里的书,跟着小康来到周匡屋里。周匡刚喝过酒,满嘴酒气。他示意小康摆好棋局,然后捋起袖管,上前就是一个当头炮,正权紧紧自卫,用跳马来挡。两人一攻一守,大约弈十几步,突然外面一阵枪响。吓的周匡跳起来,捏着自己的“将”,不知往哪里放。不待他转过神,屋外一阵惊呼:“大帅,不好了,民团搜山来了!”

这时候的周匡,哪还顾得上外甥和正权的安全。他冲到床前,从枕头下摸出驳壳枪,一个箭步从窗门里跳出去。

紧接着,劈劈啪啪,枪声越来越密,正权和小康吓得钻到床底下,不敢动弹,过了好一阵子,听听枪声小了,才敢爬出来,谁知刚拔开门闩,只听见:“不许动!”一个持长枪的彪形大汉,踢开门冲进来。

欲知正权和小康性命如何?且听下回分解。(P12-14)

序言

我噙着热泪读完了这本引起我无限追忆和思绪的书稿,虽说这是一本演义,是经过艺术加工,敷演成文的故事,但作者基本上遵循史实,塑造了一个神韵兼备的张大干。它犹如一张高密度的碟片,储存了我爸爸的音容和神韵。

爸爸离开我们已经二十多年了,但他的音容笑貌却无时无刻不在我的心里,他的道德精神无时无刻不在陪伴着我。

爸爸和我母亲曾正蓉的婚姻,是我祖母包办的,妈妈是一个典型的中国传统妇女,温和敦淑,相夫持家,但凭爸爸的才气和个性,婚后缺少共同语言是必然的,他们谁也没错,这是一桩阴差阳错的封建婚姻。

妈妈虽然是一个旧式妇女,但她理解爸爸,无怨无悔,不怒不争,默默地侍奉爸爸,爸爸是一个做人第一,作画第二,生命第三的人。她常跟我讲,我只有看到你爸爸跟别人边摆龙门,边作画的时候,心里最踏实。可见妈妈对爸爸的爱是深沉的。

一九六一年,住在巴西的父亲得知母亲逝世的噩耗后,下令厨房熄火,全家停食一天,他躲在书房里挂起我母亲的遗像,一天没有作画。爸爸当年的心境,和对人生的无奈,只有我这个当女儿的,到了七十多岁的衰躯之年,才稍有理解。

 爸爸是一个为人正直,从不说谎,也反对别人说谎的人。有一次他从上海开完画展回成都家中,和颜悦色地对我说:“我给你和你妹妹带来了两把梳子,一把绿的,一把黄的,你喜欢哪个颜色,你先挑。”

爸爸知道我喜欢绿颜色,但我想到妹妹也是喜欢绿颜色的,所以故意说:“我喜欢黄颜色。”

爸爸看出了我的心思,突然严肃道:“傻丫头,你懂事啰,但说谎不好。你明明是喜欢绿色的,为什么说喜欢黄色。”

我一时不知所措,着急得掉了泪,说出了实情。

爸爸教导我说:“你把妹妹喜欢的让给她,这是美德,但不能说谎。你应该说实话。”

一九六一年,我被批准去香港和久别的爸爸见面,起先爸爸住在郎静山伯伯儿子的家里,因为我是带着女儿咪咪一起去的,爸爸觉得给朋友添麻烦不方便,谢绝了郎家的热情挽留,带着我和女儿一起住进了宾馆。

爸爸住进宾馆后,整日运笔不辍,边作画,边和客人聊天。宾馆里的两位工友出于对爸爸的尊敬,服务特别热情,有一天,一位年轻的工友在走廊里遇见我,对我说:“小姐,你爸爸的图画得真好,我看得着迷了,但我买不起,你能不能跟我要一张。”我说:“我爸爸最好说话,你可以自己去要,如果他知道你喜欢他的画,只要你开口,他一定会高兴答应的。”

果然爸爸答应了那位工友的要求,第二天就给他画了一幅大画,作完画,正好有一位阔佬来拜访。他看见那幅画,先是恭维一阵,然后提出要买,爸爸说:“这幅画我是准备送人的。”

阔佬问:“送给谁?”

爸爸说:“送给这里的一位工友。”

阔佬脸露不屑:“送给工友的,你还画得那么认真?”

爸爸有些不高兴:“他这些日子热情侍候我,我们已经是朋友了,给朋友的东西不能马虎。”

阔佬不懂就里,继续说:“我给你钱嘛,我喜欢你这张画,给你钱还不行。”

爸爸生气了:“我是画画的,不是生意人,你要买画,请找我的经纪人。”说罢不再搭腔,自顾作画。阔佬自找没趣,只得带着来人悻悻地走了。

后来工友告诉他,刚才那位阔佬是香港非常有头面的人物,爸爸不屑道:“不管他是谁,我又不靠他吃饭,他不尊重别人,我也没有理由尊重他。”  这就是我的爸爸——张大干的脾气。

一九八四年,我到北京参观《张大千遗作展》时,在一幅爸爸画给毛泽东的大荷花前,望着画面上的“润之法家正之”几个字,眼泪禁不住流下来,继而号啕大哭,解说员过来问我原由,我呜咽着告诉他:“一九六一年我去香港探亲,爸爸跟我说:傻丫头,我给你们毛泽东画过荷花。是一九五○年我在香港时,何香凝来我住处,说毛泽东喜欢我的荷花。我说蒋介石也喜欢我的画,我是画图的,谁喜欢,我就画,我在上面写了“润之法家正之”几字。”

回到成都后,我把这件事讲给同事听,不料文革开始,造反派说我造谣,给反革命父亲脸上贴金——伟大领袖毛主席怎么会喜欢反革命的画?我有理说不清,越说罪越重。爸爸啊,是您叫我做人不能说谎,我为什么说真话要吃那么多的苦?爸爸啊,因为您是“叛国投敌分子”,因为您是“反革命画家”,你可知道全家人为您吃了多少苦吗?当时我越说越伤心,把几十年的苦水全吐了出来。

历史是公正的,谁也颠倒不了,谁要颠倒历史,必然要受到历史的惩罚。爸爸啊,如今雨过天青,时逢顺世,全世界爱好艺术的华人,都在敬颂您的爱国精神,学习您的传统儒家思想,赞扬您的惊世画作。

爸爸啊,历史终于承认了您,我将擦干眼泪,为您欢笑。

二○○五年三月五日于上海

后记

因为他的妈和我的妈,是一个妈生的,所以他不经过努力就做了我的表弟。

他小时候长得瘦,眼珠转动得快,家里人说他精明,我给他取了一个绰号,叫猴子。我呢,那年头坚决听一个人的话,誓死要保卫他,结果在武斗时被打得皮开肉绽,逃到外婆家,当我跟他吹嘘自己的革命坚贞时,谁知他厚嘴唇一撇,吐出“傻熊”两字,气得我差点和他展开阶级斗争。

他看不起我,我瞧不起他。他满脑子的封资修,满腔的小资产阶级隋调,后来才知道,他拜了一个旧社会过来的“反动文人”做老师,是一个被资产阶级争夺过去的接班人。

十年河东,十年河西,文革一结束,他从发表儿童文学开始到写成人长篇小说,后调进出版社当编辑,文曲星高照,没浪费时间。我呢,却落得个身心伤痛,茫然四顾,白白被愚弄了十年,冷静一想,还是猴子精明,我认“熊”了。

刚改革开放那年头,他上深圳探路子,有一次特地来重庆看我,那时我是“叛国分子张大千的孝子贤孙”,正在当铁匠,改造世界观。听到他从港商那里批发来的张大干海外佚闻,吓得我提心吊胆,又惊又喜,晚上睡不着觉。他带着笔记本,要我陪他拜访张家的亲戚,说这叫采访,回去后东拼西凑,写了一本叫《张大干演义》的书,披露了不少张大千的风流趣闻。还在《新民晚报》连载了一阵。

那可是个“避大人讳”的时代呀,张家的几位长辈看过书,烟从鼻孔里一起出,把我狠狠“熏”了一顿。唉,“熊”代“猴”受过。他披着我八叔公的虎皮出风头,我倒霉。

再一想,不买账也不行,人家猴子没浪费时间,练得火眼金睛,是下过工夫的,出风头应该。谁叫你当“熊”的不努力,活该。

张家祖辈玩丹青,流韵文坛,二叔公张善子是画虎的高手,但咱当侄孙的,虽生肖属狗,总不能真的给人说成是“虎生犬孙”呀。人们常把没出息的比喻成“孙子”,这时我才感觉到当孙子的压力,左思右想,只得投机取巧,借助现代工具,悉心揣摩,潜心摄影……对,咬咬牙,追!

猴子爱赶摩登,一九八八年他随着出国风,去澳洲当国际盲流,十年后衣锦还乡,满身的儒气变成不伦不类的洋气,满脸的精明,变成“澳戆”的傻气,原先的学问,不进则退。评判得失,他自嘲:“哈夫,哈夫(Half,Half)”。

而我呢,工夫不负苦心人,十年磨一剑,终于出了一本《张之先荷花摄影集》,还在全国各地开展览,小有收获。

哈哈,龟兔赛跑,兔儿打盹了。

前年猴子大病一场,大难不死,悟出了古人重文轻商的道理,觉得还是做文人好,又开始写书了,而且从重写《张大干演义》做起。

九九归一,迷途知返,算他有慧根。

也许是兔子醒了,咱还得小心,加紧爬。

新一轮龟兔赛跑又要开始了。

乙酉春月于深圳夹壁斋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张大千演义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王亚法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学林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806689998
开本 32开
页数 466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400
出版时间 2005-07-01
首版时间 2005-07-01
印刷时间 2005-07-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青少年,青年(14-20岁),研究人员,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图书小类
重量 0.61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K825.72
丛书名
印张 15
印次 1
出版地 上海
211
144
22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5000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5 21:1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