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由五十多篇短文组成,所记述均为作者在哈佛一年当中访问、研究、观察与思考之心得。全书内容囊括哈佛大学建制、行政理念、财务管理、奖助学金、课程安排、考试安排、实习训练计划、学生活动等有关的内容,对比中国大学的相关方面,观察分析其基本精神、追求、原则和激励机制;还提到了社会学、中国研究发展的一些课程、书目和论题,重点在于说明理论和方法流向。
图书 | 哈佛笔记 |
内容 | 编辑推荐 本书由五十多篇短文组成,所记述均为作者在哈佛一年当中访问、研究、观察与思考之心得。全书内容囊括哈佛大学建制、行政理念、财务管理、奖助学金、课程安排、考试安排、实习训练计划、学生活动等有关的内容,对比中国大学的相关方面,观察分析其基本精神、追求、原则和激励机制;还提到了社会学、中国研究发展的一些课程、书目和论题,重点在于说明理论和方法流向。 内容推荐 本书是关于社会学以及大学文化问题的、反映作者独特社会学分析视角的文化随笔集。全书由五十多篇短文组成,所记述均为作者在哈佛一年当中访问、研究、观察与思考之心得。 目录 访问哈佛 /1 学习还是探索 /6 学术训练 /10 孔飞力上课 /15 反思公民社会框架 /20 托尼的专业课 /25 教授聘职 /29 教育与实践 /35 本科教育评估 /40 文理学院 /46 国际经验 /51 大学职场分工 /56 公共领域和私人领域 /62 资格预约和保留 /68 学习的程序 /强 课件 /78 院系设计 /83 招研究生 /89 社会学的价值体系 /94 课程结束 /100 期末 /105 哈佛的学位设置 /109 政治化大学 /115 专业与情感 /120 评断与原则 /125 上医院 /130 买书 /34 看演出 /138 旅行研讨会 /142 信息流动渠道 /146 哈佛图书馆 /151 规则变迁 /156 填表 /161 毕业典礼 /165 杜克之行看大学行政 /171 访问杜克大学 /176 学生在哥伦比亚大学 /180 芝加哥大学的社会学传统 /184 访问匹茨堡大学 /189 依赖外资战略 /194 发展研究的“修正论” /199 再说彭幕谰 /205 回应“修正论” /212 案例研究 /217 理论性案例 /221 定性研究方法 /225 社会建构 /230 社会事实的建构 /235 罗蒂的实用主义哲学 /242 法律社会学 /247 文化社会学研究 /252 文化结构 /257 历史社会学 /262 当代中国课程 /267 哈佛中国评论 /273 试读章节 另一个原因是我非常想家,我总是惦念景少爷和景老爷,怀疑他们整日水深火热,吃糠咽菜瞎凑合。虽然我在家时,做饭也是简便行事,不能令他们满意,但毕竟看着他们“茁壮成长”,结结实实地生活,心里还是踏实。在家里我曾经替自己辩护说,简便做饭不是因为懒惰,而是因为注重科学——营养、卫生和环保,这更有利于保持他们的生活健康。为此,景老爷曾经取笑说,我是那种根据科学理论生活的人。现在够不着他们,也看不到他们的生活标准了,反而焦虑起来,恨不得回去给他们做饭。显然,我必须设法使自己更忙一些,这样就没有焦虑的时间。我不能让想家的不良情绪破坏我的生活,必须做一些事情让自己兴奋起来。 再一个原因是我想记录“历史”。当然,记录的是我现在看见的哈佛,但再过几十、上百年,现在就变成历史。哈佛大学已经有几百年的历史,比美国建国历史还长,我们知道哈佛的过去,得益于很多到过这里的前人的记录。比如今年作为特别的访问学生,我在厚厚的哈佛大学2003~2004年学生名册上找到ZHANG JING的名字,这就是历史。但我只是一个过客,有一天会从人世间消失,所以无关紧要,而哈佛可能和人类、地球一个孩子好奇的心态,记录所见,让一切向往它的人,了解它的精神、它的气质和它的禀性。 还有一个原因是我对于专业写作感到不满足,它们往往太坚硬,缺少生活的灵性和梦想。回想在西藏,我上大学前后的那段日子里,头脑中充满各式各样的梦想。我甚至将它们写成诗行去发表,或在朋友中交流。那段日子虽然一无所有,但精神上充满期待、向往和好奇,这种感觉激励着我的灵魂和生活。 现在也有激励,但与以往不同,它是学术论文、著作,以及由此带来的身份、地位、荣誉和名声。我们的评价体系要求教授出活儿,但要像一个印刷机那样,出硬邦邦和厚重的产品。而随笔这类的写作,在这种激励下完全是浪费时间,同样的时间,不如写学术论文更划算。因为随笔不算是“学术著作”,和学术评价、岗位津贴等毫无关系。 我被这种激励改变。比如现在,我想写随笔了,但又不断提醒自己,千万不可花费太长时间,不过是暂时转换一下思考内容,一旦使自己得到充分休息,就适可而止,返回到常规车道上去。为何学术研究比随笔更重要?我自己也解释不清。在这方面,我的价值判断不可救药,一个朋友说,这与我经常评价的不良禀性有关。P2-3 |
标签 | |
缩略图 | ![]() |
书名 | 哈佛笔记 |
副书名 | |
原作名 | |
作者 | 张静 |
译者 | |
编者 | |
绘者 | |
出版社 | 高等教育出版社 |
商品编码(ISBN) | 9787040173277 |
开本 | 32开 |
页数 | 278 |
版次 | 1 |
装订 | 平装 |
字数 | 170 |
出版时间 | 2005-08-01 |
首版时间 | 2005-08-01 |
印刷时间 | 2005-08-01 |
正文语种 | 汉 |
读者对象 | 普通青少年,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
适用范围 | |
发行范围 | 公开发行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首发网站 | |
连载网址 | |
图书大类 | |
图书小类 | |
重量 | 0.285 |
CIP核字 | |
中图分类号 | G649.712.8-53 |
丛书名 | |
印张 | 9 |
印次 | 1 |
出版地 | 北京 |
长 | 204 |
宽 | 142 |
高 | 11 |
整理 | |
媒质 | 图书 |
用纸 | 普通纸 |
是否注音 | 否 |
影印版本 | 原版 |
出版商国别 | CN |
是否套装 | 单册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版权提供者 | |
定价 | |
印数 | |
出品方 | |
作品荣誉 | |
主角 | |
配角 | |
其他角色 | |
一句话简介 | |
立意 | |
作品视角 | |
所属系列 | |
文章进度 | |
内容简介 | |
作者简介 | |
目录 | |
文摘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