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秋雨可谓暴得大名又饱尝诽议。但当你随他走进千年庭院,触摸华夏古国的千年文脉;当你随他走进茫茫大漠,手指王道士泪洒敦煌;当你随他走进苏东坡的内心深处,感叹旷世大才栽在小人手下;当你随他走进一个王朝的背影,沉思三百年的是非功过……你会恍然一悟:余秋雨的成名自有道理!
寓历史于长谈里,融文化于美文中,笔下沧桑尽显,文中情感奔突。读之,让你感让你悟,让你唏嘘让你沉思,让你扼腕长叹,让你潸然泪下,让你热血沸腾,文化历史大散文有此境界者,当今文坛惟有余秋雨!
图书 | 千年庭院/人文精品 |
内容 | 编辑推荐 余秋雨可谓暴得大名又饱尝诽议。但当你随他走进千年庭院,触摸华夏古国的千年文脉;当你随他走进茫茫大漠,手指王道士泪洒敦煌;当你随他走进苏东坡的内心深处,感叹旷世大才栽在小人手下;当你随他走进一个王朝的背影,沉思三百年的是非功过……你会恍然一悟:余秋雨的成名自有道理! 寓历史于长谈里,融文化于美文中,笔下沧桑尽显,文中情感奔突。读之,让你感让你悟,让你唏嘘让你沉思,让你扼腕长叹,让你潸然泪下,让你热血沸腾,文化历史大散文有此境界者,当今文坛惟有余秋雨! 内容推荐 余秋雨散文早有“文化散文”之代表的定论,其“强烈的理想主义色彩,追求理想人格、美的情怀包括自然美、精神美、艺术美,在批判关怀知识阶层文化人格中心意为出来”。龙去八人中惟有其文集为自选,也许这更能反映作为“八大家”之作品的特质。 目录 卷一 白发苏州 道士塔 阳关雪 都江堰 贵池傩 青云谱随想 白发苏州 卷二 风雨天一阁 废墟 风雨天一阁 寂寞天柱山 西湖梦 笔墨祭 夜航船 卷三 千年庭院 一个王朝的背影 流放者的土地 苏东坡突围 千年庭院 抱愧山西 乡关何处 试读章节 真不知道一个堂堂佛教圣地,怎么会让一个道士来看管。中国的文官都到哪里去了,他们滔滔的奏折怎么从不提一句敦煌的事由? 其时已是二十世纪初年,欧美的艺术家正在酝酿着新世纪的突破。罗丹正在他的工作室里雕塑,雷诺阿、德加、塞尚已处于创作晚期,马奈早就展出过他的《草地上的午餐》。他们中有人已向东方艺术投来歆羡的目光,而敦煌艺术,正在王道士手上。 王道士每天起得很早,喜欢到洞窟里转转,就像一个老农,看看他的宅院。他对洞窟里的壁画有点不满,暗乎乎的,看着有点眼花。亮堂一点多好呢,他找了两个帮手,拎来一桶石灰。草扎的刷子装上一个长把,在石灰桶里蘸一蘸,开始他的粉刷。第一遍石灰刷得太薄,五颜六色还隐隐显现,农民做事就讲个认真,他再细细刷上第二遍。这儿空气干燥,一会儿石灰已经干透。什么也没有了,唐代的笑容,宋代的衣冠,洞中成了一片净白。道士擦了一把汗憨厚地一笑,顺便打听了一下石灰的市价。他算来算去,觉得暂时没有必要把更多的洞窟刷白,就刷这几个吧,他达观地放下了刷把。 当几面洞壁全都刷白,中座的塑雕就显得过分惹眼。在一个干干净净的农舍里,她们婀娜的体态过于招摇,她们柔美的浅笑有点尴尬。道士想起了自己的身份,一个道士,何不在这里搞上几个天师、灵官菩萨?他吩咐帮手去借几个铁锤,让原先几座塑雕委屈一下。事情干得不赖,才几下,婀娜的体态变成碎片,柔美的浅笑变成了泥巴。听说邻村有几个泥匠,请了来,拌点泥,开始堆塑他的天师和灵官。泥匠说从没干过这种活计,道士安慰道,不妨,有那点意思就成。于是,像顽童堆造雪人,这里是鼻子,这里是手脚,总算也能稳稳坐住。行了,再拿石灰,把它们刷白。画一双眼,还有胡子,像模像样。道士吐了一口气,谢过几个泥匠,再作下一步筹划。 今天我走进这几个洞窟,对着惨白的墙壁、惨白的怪像,脑中也是一片惨白。我几乎不会言动,眼前直晃动着那些刷把和铁锤。“住手!”我在心底痛苦地呼喊,只见王道士转过脸来,满眼困惑不解。是啊,他在整理他的宅院,闲人何必喧哗?我甚至想向他跪下,低声求他:“请等一等,等一等……”但是等什么呢?我脑中依然一片惨白。 P3-4 序言 中国盲文出版社来信,他们正在把我的部分文章翻译成盲文,征询我的意见。我当然立即答应,并深深地感谢他们。 小时候,受到家长和老师的教育,我们只要在路口见到一位盲人想过马路,总是立即冲过去扶持。当我们的小手挽住盲人的那一刻,就像触电似地体验到了最初的人生责任感。到了马路对岸,我们总是嫌路太窄,距离太短,舍不得放手,愿意多做一会儿“拐杖”。 当年想到这个比喻我就非常满意,觉得把自己看作别人的“拐杖”,既有三分自谦,又有七分自豪。后来,我经历了很多危难时刻,总喜欢对着同时陷于危难的朋友喊一句:“走吧,别怕,我是你的拐杖!” 奇怪的是,这样一喊,首先被救助的不是身边的朋友,而是我自己。我顷刻感受到了一种发自内心的力量,相信人们只要互助,就能克服一切困难。在这一点上,帮助者和被帮助者,很难区分开来。以我的经验,帮助者从被帮助者那儿获得的,往往更多。 美国大富豪和大慈善家贝林先生告诉我,他在六十岁之前就达到了自己所制定的全部经济目标,突然觉得极度无聊,甚至对人生的意义产生了怀疑。直到二○○一年三月的一天,他随手用一张轮椅帮助了一位六岁的残疾越南女孩,看到了这位女孩眼睛中闪现的光彩,才重新找到人生的意义。因此,他把那位女孩当作自己的老师和恩人。 为此,我要对我的盲文读者说几句话—— 这些年,我走了很多路,先是寻找中华文明的一个个废墟,写出了《文化苦旅》和《山居笔记》;接着又走遍了人类重大文明的发祥地,在空间对比中来了解中华文明,在时间对比中来了解今日世界,因此又写了《千年一叹》和《行者无疆》。此外,我还根据很多读者的要求,写了一本讲述如何走出人生废墟的书叫做《霜冷长河》。我已经被国际媒体称之为世界上走得最远的文化历险者和考察者,但是,当盲文出版社的动议出现在我眼前,我又立即明白,我仍然是你们的“拐杖”。 人是有分工的。我这个人有很多弱项,但有足够的眼力和脚力,因此我负责赶路、考察,并把一路所见写下来,送给不便出行的学生、老者和盲人。正因为他们在期待我、阅读我,我的行走和写作就具备了意义。现在,我的读者中又增加了你们,意义就更大了。 一切都回到了小时候搀扶着盲人过马路的情景,只不过这次的路有点长。当年我不是总嫌马路太窄、距离太短吗?这次没有了这个缺憾了,我很满足。 请听我再说一句:我是你们的拐杖。 但需要加一句:你们使我的行走和写作增加了意义,因此是我精神上的拐杖。 余秋雨 二○○六年三月 |
标签 | |
缩略图 | ![]() |
书名 | 千年庭院/人文精品 |
副书名 | |
原作名 | |
作者 | 余秋雨 |
译者 | |
编者 | |
绘者 | |
出版社 | 中国盲文出版社 |
商品编码(ISBN) | 9787500223139 |
开本 | 其他 |
页数 | 234 |
版次 | 1 |
装订 | 平装 |
字数 | 172 |
出版时间 | 2006-05-01 |
首版时间 | 2006-05-01 |
印刷时间 | 2007-02-01 |
正文语种 | 汉 |
读者对象 | 普通青少年,普通成人 |
适用范围 | |
发行范围 | 公开发行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首发网站 | |
连载网址 | |
图书大类 |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
图书小类 | |
重量 | 0.292 |
CIP核字 | |
中图分类号 | I267 |
丛书名 | |
印张 | 12 |
印次 | 4 |
出版地 | 北京 |
长 | 202 |
宽 | 158 |
高 | 14 |
整理 | |
媒质 | 图书 |
用纸 | 普通纸 |
是否注音 | 否 |
影印版本 | 原版 |
出版商国别 | CN |
是否套装 | 单册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版权提供者 | |
定价 | |
印数 | 10000 |
出品方 | |
作品荣誉 | |
主角 | |
配角 | |
其他角色 | |
一句话简介 | |
立意 | |
作品视角 | |
所属系列 | |
文章进度 | |
内容简介 | |
作者简介 | |
目录 | |
文摘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