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丛林故事(9-12岁)/你长大之前必读的66本书
内容
编辑推荐

《丛林故事(9-12岁)》由拉迪亚德·吉卜林所著,全书由几个独立的中篇小说结集而成,讲述了“狼孩”莫戈里和其他几种动物的惊险故事。作品中塑造了机智勇敢的“狼孩”莫戈里,以及憨厚的老熊巴鲁、机敏的黑豹巴格希拉、不畏艰险的白海豹柯迪克和不惧强暴的捕蛇英雄小獴里基-迪基等众多个性鲜明、令人难忘的形象,故事情节惊险曲折、引人入胜。

内容推荐

莫戈里是印度樵夫的儿子。当他还是个婴儿时,在森林里受到老虎希尔·汗追逐,父母逃散,他误入狼穴,被母狼收养,成为狼群中的一员。他长成了一个勇武而又聪慧的少年。他的朋友有慈祥的狼妈妈,忠诚的狼兄弟,以及足智多谋的黑豹巴格希拉,憨厚的老熊巴鲁,正直的狼群头领阿克拉,孔武的蟒蛇卡阿。他们在莫戈里周围形成了一个温暖的集体,教给他生活的智慧和谋生的本领,教给他丛林动物必须遵守的“丛林法则”。老虎希尔·汗仍然不时前来捣乱。莫戈里具有人类的智慧,他从附近的村子里取来了动物们称之为“红花”的火,帮助阿克拉平息了狼群的叛乱,把煽动叛乱的老虎烧得焦头烂额,落荒而逃。后来,莫戈里被村子里一位失去儿子的村妇收养,当了放牛的牧童。但是老虎希尔·汗跟踪而来,要加害于他。莫戈里和狼兄弟们定下计策,利用牛群设下埋伏,希尔·汗陷进牛群的包围,被牛蹄践踏而死。但莫戈里也因冒犯村里的巫师而被村民用石子驱赶出来,回到了丛林……

《丛林故事(9-12岁)》由拉迪亚德·吉卜林所著,《丛林故事(9-12岁)》中的一半篇幅都在讲述上面这个惊心动魄而又温情激荡的故事,余下的一半讲述的也是动物的故事,同样惊险曲折,引人入胜,读来令人爱不释手。

目录

第一章 莫戈里的兄弟们

第二章 卡阿捕猎

第三章 “老虎!老虎!

第四章 白海豹

第五章 “里基-迪基-塔威”

第六章 大象图麦

第七章 女王陛下的仆人们

试读章节

傍晚七点,西奥尼山上暖融融的。狼爸爸已经休息了一整天,现在他醒过来挠挠痒痒打打哈欠,又逐个抻了抻爪子,好除去爪尖上最后一丝睡意。狼妈妈卧在地上,灰色的长嘴巴搭在四只翻滚尖叫的小狼身上。月光投进了他们居住的山洞洞口。“噢呜!”狼爸爸说,“又该出去打猎了。”他正要跃下山坡,一个拖着毛蓬蓬尾巴的小小身影跨进洞口,带着哭腔说:“哦,祝福您啊狼群的首领。也祝福您那高贵的孩子们,祝他们的白牙长得结实有力,永远不忘记这世上还有饿肚子的人。”

这是一只专门吃残渣剩饭的豺狗,名叫塔巴库依,他到处搬弄是非、散布谣言,还到村子里的垃圾堆上捡破皮块、碎皮条吃,印度狼们都瞧不起他。不过印度狼也都害怕塔巴库依,比起丛林里的其他动物,塔巴库依更容易发疯,一发疯,他就记不起自己这辈子怕过谁,他在森林里横冲直撞,谁挡他的道,他就咬谁。对野生动物来说,染上疯病是最丢脸的事,所以只要小小的塔巴库依一犯病,连老虎也要跑开躲起来。我们把这种病称作狂犬病,动物们叫它“迪瓦尼”——意思是发疯一他们一见这种病就跑。

“那就进来看看吧,”狼爸爸冷冷地说,“不过我们这里可没什么可吃的东西。”

“对一只狼来讲,是没什么可吃的东西了,”塔巴库依说,“可对我这么卑贱可怜的家伙,一根干骨头就算得上一顿美餐了。我们是什么东西?我们是基多格(豺狗),哪能挑挑拣拣的?”塔巴库依匆匆走进山洞里面,找到了一根挂着些残肉的公鹿骨头,他高兴地坐在地上,叼住一头咔嚓咔嚓啃了起来。

“多谢您这顿美餐,”塔巴库依舐着嘴巴说,“这些高贵的孩子多漂亮啊!他们的眼睛长得真大!年龄又这么小!真是的,真是的,我怎么忘记了,王族的孩子一生下来就仪表堂堂的。”

其实塔巴库依跟别的动物一样清楚,当面恭维小孩子是很不得体的做法。看到狼爸爸和狼妈妈不自在的表情,他觉得挺高兴。塔巴库依稳稳当当地坐着,刚才戏弄了小狼的父母,让他心里很得意——后来他不怀好意地说:

“老大希尔·汗要换猎场了。他告诉我,下个月他要在这几座山上捕猎。”

希尔·汗是一只老虎,住在二十英里外的维冈嘎河附近。

“希尔·汗没这个权利!”狼爸爸发火卜“按照丛林法则的规定,他必须事先通知一声,不然就没有权利改换地盘。方圆十英里的猎物都会被他吓跑,可我呢——这一阵,我必须抓到双份的猎物。”

“希尔·汗的妈妈叫他朗格里(意思是瘸子),这不是没来由的,”狼妈妈平静地说,“希尔·汗一生下来就瘸了一条腿,只能猎杀人类的耕牛。现在维冈嘎的村民已经被他惹火了,他又要来招惹我们这里的村民。等村民们进入丛林搜捕他时,他已经逃远了,可村民一放火烧野草,我们和孩子就得逃命。那我们可真得多谢希尔·汗了!”

“要我转达您对希尔·汗的谢意吗?”塔巴库依说。

“滚!”狼爸爸怒气冲冲地说,“滚出去跟你的主子打猎去吧。你一晚上干的缺德事已经够多了。”

“我这就走,”塔巴库依小声说,“你听,希尔·汗就在山下的灌木丛里。我刚才也许用不着传这个话。”

狼爸爸留心听了听,下面的山谷通往一条小河,他听见那里有只老虎在气急败坏地干嚎,这家伙什么东西都没抓到,也不在乎让整个丛林都知道这件事。

“这个傻瓜!”狼爸爸说,“夜晚打猎,—上来就闹出这么大动静!他是不是把我们这儿的公鹿当成维冈嘎的小肥公牛了?”

“嘘!今天晚上他不捉小公牛,也不捉公鹿,”狼妈妈说,“他要捉人。”那哀号声变成了瓮声瓮气的呜呜声,就像来自四面八方。这种怪叫可以把露宿在野外的砍柴人和吉卜赛人弄糊涂,有时候能吓得他们自己跑到老虎嘴边。

“人!”狼爸爸说着,龇出了满嘴白牙,“呸!难道池塘里的甲虫和青蛙还不够多,非得吃人吗?还要到我们的地盘上吃?”

每一条丛林法则都有自己的道理,法则中规定,任何野兽都不能吃人,除非他们是在教导自己的幼兽怎样捕杀猎物,就算这样,野兽们也决不能在自己的群落或部族的猎场里捕杀人类。其实真正的原因是,只要杀死了人类,迟早会有白人骑着大象带着枪到丛林里来,他们还会带上几百个敲锣、放爆竹、打着火把的棕色人。到时候,丛林里的动物全都得遭殃。不过在野兽们中间,这个道理换了一种说法,他们说,人类是最软弱无力、最缺乏自卫能力的动物,伤害人类太不光彩。野兽们还说,吃人的野兽身上会生疥疮,牙齿全掉光。这话倒是不假。

呜呜的叫声越来越响,最后希尔·汗扯足嗓门“嗷!”地吼了一声。老虎扑出去以前都会发出这样的吼声。紧接着,希尔·汗发出了一声惨叫,听上去一点也不像老虎的叫声。“他扑空了,”狼妈妈说,“怎么回事?”

狼爸爸朝外面跑了几步,他听见希尔·汗一边在矮树丛里满地打滚,一边气鼓鼓地低声哼哼。

“他朝砍柴人的篝火扑过去,把脚爪烫伤了,这傻瓜也就这么点脑子,”狼爸爸哼了一声说,“塔巴库依和他在一起。”

“有什么东西上山来了,”狼妈妈抖了抖一只耳朵说,“快准备好。”

树丛里的灌木发出了轻轻的沙沙声,狼爸爸沉下后半身,随时准备扑过去。要是你也在场,接下来就能看到天底下最奇妙的事情卜这只狼一跃而起,接着居然在半空中刹住了前扑的势头。原来狼爸爸扑出去以后才看清目标到底是什么,所以他努力停了下来。结果他朝空中纵身跃起了四五英尺高,落地时却几乎还留在原地。

“人!”他猛地叫了一声,“是个人类的小崽子。快看!”

就在狼爸爸对面,站着一个刚刚学会走路的棕皮肤小孩,这孩子手里扶着一根低矮的树枝,身上一丝不挂——以前还从来没有这么柔弱、可爱的小东西来到过夜幕下的狼穴。小男孩抬头望着狼爸爸的面孔,笑了起来。

“那就是人类的小崽子吗?”狼妈妈说,“我还从来没见过呢。把他带过来吧。”

狼爸爸叼住小男孩的后背,把他放在小狼崽之间,孩子的皮肤上连个牙印都没留下。

“真小啊!身上多光溜,胆子还挺大呢!”狼妈妈温柔地说。这时,那个小男孩正往小狼崽中间挤,想紧挨着狼身上温暖的毛皮。“啊哈!他和小狼一起吃奶了。原来人崽子就是这样的。好吧,我的孩子居然和人类的小崽子待在一起了,不知还有哪只狼敢夸这个口?”

“这种事我听说过,可我出生以后,咱们的狼群还没碰上过这种事。”狼爸爸说,“这个人崽子身上一点毛也没有,我一只爪子轻轻一挥就能干掉他。可你瞧,他抬起头望着我,一点也不害怕。”P3-6

序言

十九世纪将要结束的时候,在伦敦出现了一位刚从印度归来的年轻作家。他的作品以其独有的雄浑、粗犷的男子汉气概,和丰富的想象力及神秘的东方情调,给世纪末萎靡的英国文坛吹进了一股清新的空气。他的诗歌和小说,使厌倦了维多利亚时期老一套作品的读者为之耳目一新。几乎是一夜之间,他便成了英国文坛上的知名人物,成了一颗耀眼的新星,受到各大文学刊物的热情赞扬。有人称他为“狄更斯的继承人”,也有人把他誉为“英国的巴尔扎克”。一九O七年,瑞典学院由于其“敏锐的观察力,新颖的想象力,雄浑的思想和杰出的叙事才能”而授予他诺贝尔文学奚,成为英国获得此项殊荣的第一位作家。这位年轻作家便是拉迪亚德·吉林。

拉迪亚德.吉林(1865—1936),出生于印度孟买,父亲曾是孟买艺术学校教师,后任拉合尔艺术学校校长和博物馆馆长。吉l、林六岁时被送往英国,十七岁中学毕业返回印度,担任拉合尔市《军民报》副编辑。他敏锐地观察印度的风土人情,把见闻写成小品文和轻快诗,发表在他为之工作的报纸上。一八八九年他返回英国,一年之内就被誉为当代最杰出的散文作家之一。一八九二年结婚后他迁居美国,在-美期间发表了《消失的光芒》《勇敢的船长们》和被认为是儿童文学经典作品的《基姆》《丛林故事》和《丛林故事续篇》。这些小说也被公认为是作家最出色的作品。

吉卜林一生共创作了八部诗集,四部Ik篇小说,十一部短篇小说集和历史故事集,以及大量散文、随笔、游记等。

《丛林故事》是吉卜林最引人入胜、最适合孩子们阅读的作品.共有七篇,都是与印度丛林中的动物有关的故事。在这些故事中,最震撼人心的则是以“狼孩”莫戈里为中心人物的系列故事。莫戈里是一个印度樵夫的儿子,当他还是婴儿时,在森林里受到老虎希尔‘.汗的追逐,父母逃散,他误入狼窝,被母狼收养,成为狼群中一员。后来他长成一个勇武而又聪慧的少年,有了一群动物朋友,它们是慈祥的狼妈妈、忠诚的狼兄弟、足智多谋的黑豹巴格希拉、憨厚的老熊巴鲁、正直的狼首领阿克拉,以及孔武有力的蟒蛇卡阿。他们在莫戈里周围组成了一个温暖和谐的集体,教给他丛林动物必须遵守的“丛林法则”,教给他生活的智慧和谋生的本领。莫戈里也运用人类的智慧和勇气,去回报这些教育过他的动物。他从附近村子里取来了“红花“——火,从而帮助阿克拉平息了狼群的叛乱,又把煽动叛乱的老虎烧得焦头烂额,落荒而逃。后来,莫戈里被村子里一个失去儿子的村妇收养,当了放牧牛群的牧童。但是,老虎希尔·汗也跟踪而至,企图加害于他。莫戈里和狼兄弟们定下计策,利用牛群设置埋伏,使希尔.汗陷入牛群的包围,被牛蹄踩踏而死。可是,莫戈里也因为冒犯了村里的巫师而被村民逐出村子,又回到了丛林中……本书没有把莫戈里的故事讲完。据说,莫戈里长大成人后又离开了丛林,并娶妻生子。但“那已经是讲给大人听的故事了”。

吉卜林描写其他动物的故事也同样充满活力和生气盎然。《白海豹》写了一头与众不同的白海豹,为了帮助同类免遭人类的捕杀,历经千辛万苦,终于找到了一处人迹不至的海湾,他便率领同伴迁居到这块乐土上。《“里基一迪基一塔威”》写的是一只红眼睛的小獠如何被一家在印度的英国人收养,他又如何机智勇敢地打败了盘踞在英国人花园里的一对眼镜蛇,救了小男孩泰迪和他父母的命。

吉卜林的这些有趣的动物故事不仅把儿童引进了一个新奇的想象中的天地,而且通过莫戈里和动物们的冒险活动,教会他们生活的哲理:无论是人类还是动物,都要团结友爱,互相帮助,形成一个温暖和谐的集体。同时,每个人都应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和勇气,不屈不挠地去克服困难,和邪恶势力进行顽强的斗争。

吉卜林为了阐述他理想的社会秩序,在《丛林故事》里创造了一套动物们都必须遵守的“丛林法则”。对于这套“丛林法则”,不同的评论家往往有不同的看法,有的认为这是吉卜林在鼓吹“弱肉强食”的强权统治,有的认为这是吉l林在为英帝国主义的掠夺政策作辩护。那么吉卜林又是怎样来说明他的“丛林法则”呢?首先,它要求动物们必须具有“无声无息的脚步,明察秋毫的锐利目光,识别风向的耳朵和尖锐的白牙。”只有这样才能生存下来,才能获取食物,才能逃避危险。其次它还规定了动物必须保护母兽和小兽的生命,为繁衍后代做出贡献。它还写到了禁止野兽吃人的法则,因为这会招来人类的报复。“丛林法则”还规定:在干旱时节,只要河水下降到露出河中央的石头,丛林的这个地区便成了禁猎区,任何凶猛的动物都不得在饮水的地方捕杀弱小动物。这说明,“丛林法则”的核心是要求动物们遵守一定的法规和秩序,以达到全体兽类能够生存和繁衍后代的目的。同时,吉卜林也想借“丛林法则”来表达他的这样一种思想——在人类社会里,和动物世界一样,人和人的利益是相互制约、相互依存的,为了人类的生存和繁荣昌盛,人人都要遵守一定的社会法规。

瑞典学院的常务秘书威尔森在向吉l、林颁发诺贝尔文学奖的授奖词中说道:“丛林的法则,也就是宇宙的法则。如果我们要问这些法则的主旨是什么,就会得到以下简洁的回答:‘奋斗、尽责和服从。’所以吉卜林鼓吹的是勇气、自我牺牲和忠诚,他最恨的是缺乏丈夫气概和缺乏自我克制力。”

文美惠

2013年3月6日于北京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丛林故事(9-12岁)/你长大之前必读的66本书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英)拉迪亚德·吉卜林
译者 蔡文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人民文学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020109135
开本 16开
页数 177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120
出版时间 2004-07-01
首版时间 2004-07-01
印刷时间 2015-09-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小学生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少儿童书-儿童文学-外国儿童文学
图书小类
重量 0.312
CIP核字 2015087445
中图分类号 I561.88
丛书名
印张 11.5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40
170
10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8000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6 6:26: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