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创业的足迹
内容
编辑推荐

创业需要勇气,需要智慧,更需要拼搏与坚持。每一个创业的背后都有一段故事,他们的生活是怎样一种状态?他们的公司又克服了哪些困难?他们的坚持有多少收获?……在创业两年之际,带着这些疑问,带着对创业者的敬佩之情,学校多名大学生记者走进创业者进行深度采访,勾勒出一群特点鲜明的创业群像。

《创业的足迹》由乔富强、刘铁军、牛奔主编.

内容推荐

在北京农学院大学科技园创业两周年之际,带着疑问,带着对创业者的敬佩之情,学校18名大学生记者走进创业者进行深度采访,勾勒出一群特点鲜明的创业群像。由乔富强、刘铁军、牛奔主编的《创业的足迹》以采写的众多创业者故事结集而成,希望他们的经历能对后来者有更多帮助。

目录

前言

学生篇

 王寿南:从蘑菇社到蘑食屋,创业是一种态度

 张启森:90后大学生绿植创业

 高鹏展:属于土地的私人教练

 郭昊:“互联网+”加出创业梦想新风采

 韩子俊:80后大学生苗木创业

 李敬玉:引路者

 刘衍:校园影院的创意者

 刘远艳:用种子种出自己的未来

 刘在京:做文化传媒的使者

 彭君:任何困难都打不倒最纯粹的初衷

 盛鹏飞:90后大学生销售新疆贡果创业

 史博丽:开创教育咨询公司

 孙龙飞:为了家乡而努力

 覃思朝:若是想让别人帮自己实现梦想,请先助别人实现梦想.

 王全:用植物墙和屋顶绿化打造绿色都市

 王希昌:乘“创业六条”东风圆 创业梦想

 谢云浩:90后大学生做起“鹅老板”打算“改良农业”

 许莉莉:发现种子画新生艺术之美

 闫肃:梦中的橡树婚

 杨佳宾:90后男生绿化公司创业路

 张祥东:微信表情仓库,让聊天更有趣

 岳然:我的羊儿我做主

 李政霖:一块“香皂”成就一个公司

 邢宇晕:走过创业初期100天,什么困难都不怕

 吴让:用创业给予植物第二次生命

 张芝理:“互联网+农业”的探索者

教师篇

 刘风华:儿时本香猪肉的寻觅者

 赵波:让农产种上优质、放心的甘薯苗

 杨全月:从农业信息化起步,做有价值的信息人

 任建军:生物肥料与生物杀菌剂研究成果的转化者

 郭蓓:产学研结合,拓展科研教学新思路

 董虹:用心创业,造福社会

 陆彦:为自己代言,为科研创业

 成军:会创新,才会创业

试读章节

说到创业格子,郭昊说:“创业格子是我们受到疯果盒子的启发,结合目前学生创业的实际情况设立的联合创业形式,希望跟更多有原创作品、有创意有想法的同学合作,共同把店铺经营好。”隔三差五就会有学生到店里或者在网上留言咨询租格子的事情,北农半径的创业格子不收取租金,只是按照成交收少量的管理费,这样就大大降低了想体验创业的学生经营风险。

你是梦想的原因

除了原创产品、创业格子外,北农半径还开发了学校纪念品和创意产品,学校纪念品基本由团队自己设计,一部分自己动手做,一部分设计好找相应的工厂做。谈到设计方面,郭昊说:“我们的设计师常常为了设计一个形象或者画一幅图,一周或者更长的时间都处于精神高度集中状态,有一次,为了设计一个吉祥物,我们特意去了趟动物园,足足看了一天的动物,从大猩猩到火烈鸟,看他们的动作形态,然后再回来根据需求设计。”除了设计,自己动手DlY已经成为这个团队的常态,从店铺装修到产品开发,从海报设计到货架搭建……

创业的路是艰辛而又充实的。郭昊作为团队的负责人,大事小事他都要身体力行,公司的注册、外联、产品营销、微信号推广等他都全程负责,这一年里,他把会计学、市场营销、经济学等前两年只是在书本里才接触到的东西统统实践了一把,收获巨大。同时,很多烦琐的程序,各种经营中的问题也促使他迅速成长,磨炼了脾气,也审视了内心。为了节省资金,整个店铺的装修基本都是DIY的,郭昊从网上购买墙纸,一米一米的铺上去,货架一个个自己动手去装。店铺的装饰、海报的设计、店铺内部每个小的创意品也都出自团队成员之手。他们用有限的资金打造了颇有文艺范儿的创意文化店。

在实体店开业之前,郭昊和团队成员们一起到各种创意店里取经,前后调研了100余次,怕被店主认出就打一枪换一个地方,或者每次都换不同的装束和造型。他们用心记住了特色产品的特点和价格,也记住了每个店铺顾客询问比较多的问题,他们还在每间店铺门前记录,一定时间内哪个店铺顾客人数最多,哪个店铺成交率最高,根据记录的数据进行分析,积累经验。

为了购到特色创意品,他们利用学校组织的实践活动机会到浙江调研,跑到义乌商品城,亲自感受做全世界生意的地方究竟是怎样的情形,也是这一次调研,他们对“互联网+”有了更深刻的体会。义乌作为全世界最大的小商品批发城,目前在“互联网+”的发展趋势下,早已转型,义乌传奇续写的主角已经是互联网英雄。他们在义乌商品城里整整待了一天,也仅仅走了十分之一,而他们自认的斥巨资也仅仅购买了几个小品类产品,一整天,郭昊他们饭都没顾上吃,只喝了点水,生怕耽误进货时间。最后,每人背了个大包,左手右手各拉一个大行李箱,在火车站等车时疲惫地睡着了,差点错过回京的火车。郭昊每每想起这一幕,都无限感慨:“那是最累的一天,但我们觉得很充实,也很有挑战,因为虽然是现场挑产品,但义乌的快递物流发展太强大了,人还没走,很多货已经发出了。而且,最重要的是,他们现在只有第一次合作的时候才到现场来,其余全部网络化了……”

动摇过,放弃过,坚持着,梦想着

创业很艰苦,回报却不一定是及时的。在整个创业过程中,郭昊动摇过,也想过放弃。有时候辛苦设计的产品换来顾客的“太丑了…‘太贵了”的评论;有时候冥思苦想编辑出来的原创微信没几个人看,或者反馈有过激的言论;有时候多花一点时间在创业上也得不到家长的支持和认可……每一次都在考验着他的决心与耐心。他也曾徘徊,不知所措;他也频频回头,害怕未来的路;他也脆弱敏感,需要安慰……但是,好在除了挑战和打击,除了动摇和放弃,他还有太多的支持与鼓励,有更多的人促使他们鼓足勇气,坚定前行。这力量来自学校,来自老师,来自每一个赞扬过、肯定过的同学和亲朋好友……郭昊说:“每一次看到微信公众号里粉丝的留言,每一次走进店铺看到亲手安装的货架,看到从五湖四海淘来的产品,舍不得、不忍心就会充斥整个大脑,坚持再坚持,自己为自己打气。”

未来,我们一路前行

“北农半径文化创意店”基本每天都开着,对于普通的店铺来说,每天都开似乎很简单,可是对于创业的学生来讲,这实属不易。北农半径微信公众号每天都推送原创内容,这对于很多大号公司来讲很简单,但对于这几个学生来讲,更是难上加难。因为所有这些都是利用他们的业余时间,他们做到了并坚持着,很大一部分力量在于这个团队,目前团队有6名学生,加上因为考研暂时离开的两位就是8名成员,他们经常在一起头脑风暴,每周都会有选题会、策划会等碰头会,有时会为了某个想法吵得面红耳赤,但一切都不影响他们在整个创业过程中结下的深厚友谊。在他们互相写给对方的卡片上,不约而同地出现了“感谢一路上有你”的字样。

对于未来,郭昊团队还要开发APP,实现更多互联网功能,创意文化店里还要再上架新品用来丰富整个店铺……对于未来,郭昊团队还有很多要实现的梦想,也有很多未知的挑战,但是他们满怀信心,因为他们都有年轻的动脉,直觉就是路牌,每个日子充满自信风采,一路前行的未来,有多少多姿多彩,都由他们来主宰!

P13-15

序言

激情需要被点燃,活力需要被激活。2014年夏季,达沃斯论坛开幕式上,国务院总理李克强首次提出,在960万平方公里土地上掀起“大众创业”“草根创业”的新浪潮,形成“万众创新”“人人创新”的新态势。总理讲话激起了万众创新创业的新热潮,无数年轻人投身其中,成为时代的弄潮儿。此时的北京农学院,同样被创业热潮感染着,百余名师生怀揣创业梦想,申请创办了57家企业,他们正在等着领取营业执照。而激活这一热情的正是学校的“创业六条”。

2014年1月22日,一个让北农创业者们难忘的日子。这一天,全校8000名师生的邮箱里收到了一封题为《北京农学院“创业六条”(简称)》的邮件,邮件里的“创业六条”鼓励师生创业,并给予资金、办公用房等多方面的支持。这封载满“激励政策”的星星之火一下子点燃了师生的创新创业激情。共有40家教师创办的企业登记注册,同时带动了17家学生创办的企业登记注册。这57家创业公司成为北农首批创业者。学校为这些创业企业提供了资金、场地等多方面的支持。

2015年6月,国务院《关于大力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若干政策措施的意见》出炉,又对创新创业进行了全方位政策布局,创新创业环境不断改善。这一年,首批北京农学院创业者中涌现出了赵波、刘风华等一批优秀教师典型,涌现出“养鹅老板”谢云浩、“种蘑菇大王”王寿南、致力于体验农业的张亚楠等一批优秀创业学子,他们用专业知识实现着自身价值,也激发了北京农学院师生的创业热潮。这一年,北京农学院又新产生26个学生创业团队,覆盖全校所有院系的师生。“互联网+”“专家+专业+专心”等新元素、新活力注入创意创业中。这一年,北京农学院大学生创业联盟实体店正式运营。学生创业联盟把全校学生创业产品汇集到一起,搭建了一个线上线下的营销平台,引领着更多学生在创业路上更加准确定位。

2016年5月,当“北农创业六条”实施两年的时候,北京农学院师生创办的企业已达86家,其中北京农学院教师创办的企业47家,学生创办的企业39家。也许下面内容就是对创业者最好的诠释。

最接地气的创业:把科研转化为真正生产力

“赵教授,啥时候弄点脱毒苗给我们?”几年前,每次下乡,总会有农民问赵波老师这样的问题。面对这样的问题,赵波总是无言以对。他利用茎尖脱毒技术使甘薯增产20%一30%,而没有此技术的支撑,甘薯呈现常见病症后有可能减产甚至绝产。但是想大批量销售脱毒苗,就得成立一家公司,走企业化、规模化生产的道路。这是赵波老师想到的最好途径。2014年,学校出台“创业六条”后,赵波成立了公司销售脱毒苗。如今,公司客户已经遍布河北、河南、山东、辽宁、黑龙江、新疆、湖北等淮河以北的北方甘薯区,预计可为农民提供300万株高代脱毒甘薯苗。

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刘慧教授创办公司同样源于对科研成果转化落地的期盼。益生乳酸菌是刘慧团队耗时近10年的研制成果。这项技术被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验收专家评定为“国际领先水平”,斩获5项国家发明专利。如今,他们创办的公司已经拥有了多家生物科技公司客户,科技成果落地转化步人正轨。

动物科学技术学院刘风华教授及其科研团队经过20多年的研究,形成了药食同源系列科技成果。随着课题的深人,中兽医药学的发展、科研成果落地转化,都成为刘风华及其研究团队思考的问题。“北农创业六条”出台,刘风华教授团队的公司也在北京农学院科技园落户。“我们成立公司,一是转化我们的科研成果,以科技创新来打造高品质猪肉市场品牌;二是尝试用中兽医药去破解食品安全难题。”刘风华自豪地说起公司创立的目的。如今,该公司研发的精品猪肉已取得了流通许可证,并在北京上市,同时建立了相对完善的销售渠道。

截至2016年6月,学校教师创业公司共有23个科研成果转化落地,有效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

最实用的创业:让科研与需求接轨、与教学更密切

如果说,赵波老师的甘薯茎尖脱毒技术推广和刘慧老师益生乳酸菌成果的落地,是通过创办公司实现成果的转化,直接转化为生产力发展。那么,还有一类教师创业是在探索科研与实际需求接轨,探索如何更好地促进教学。

“能否转化是科研成果的试金石。科研转化,是由想法变成现实、变成真正的生产力的过程。”园林学院教师柳振亮将创办公司当作检验他的科研成果是否与实际需求相符合的一种方式。他研发的特大型水泥控根容器培育特大型水泥控根容器树,就是基于当前园林绿化工程施工的需求。

朱晓东老师创办公司同样源于应用性科研。他所创办的公司主营业务是电商网站运营、维护及开发,该公司已为多家农产品电商提供服务,正在努力建成一个农产品电商的服务集群。他说,通过为多家农产品电商提供服务,不仅提高了自己的科研能力,也为日常教学积累了丰富的实际案例,使教学更加贴近实际。

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实践基地是刘风华公司的一大特点。在大学科技园养猪大棚里,动物科学技术学院的学生在这里实习。刘风华教授把每12个学生分为一组,每组管理一个猪槽。动物医学专业大四学生王昭最初对刘风华在课上讲到“动物福利”这一概念似懂非懂,“被刘老师带到猪场养猪,很快就通过实践心领神会了。”

“科研不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找个地方‘试一试,练一练,磨一磨’,会让自己的科研成果,不再是‘水中月’和‘镜中花’。创业提供了教学、科研和社会需求接轨的平台,能将自己的科研和教学落到实处。”计算机与信息工程学院教师刘莹莹的这句话道出了创办企业教师的初衷。正如校长王慧敏所讲:“学校借助上级政策支持,鼓励教师创业,激励他们开展科技创新的积极性和针对性,并带动应用型人才培养。”

最有激情的创业:孕育创新的种子,涌动创新思维

教师创业直接带动了学生创业。如果说,教师创业实现了科研成果的转化,促进了人才培养,那么学生的创业则是最有激情、最有创新思维。

2014年3月,一场别开生面的创业项目答辩会在学校图书馆举行,58个学生创业项目的申请人争夺17个资助名额,他们面对评委介绍“自家企业”的名称来源、企业团队成员、市场前景分析、SWOT分析、核心技术等,其创业激情远远高出学校预期。而这种创业激情一直延续至今。

企业定位与自身专业相结合是学生企业创新思维的直接体现。2014年5月20日,学校首批拿到营业执照的学生创业企业——蘑食屋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开张。该公司在指导教师张国庆带领下,研制除蛹虫草、蘑菇盆栽、菌棒手工制品等。企业负责人王寿南说:“从蘑菇社到蘑食屋,创业是我们追逐梦想的一种态度。”动物医学专业学生谢云浩与6名同学一起组成创业团队,利用专业知识开始了“林下养鹅”,发挥绿化林地经济价值,提供优质绿色安全鹅产品。当我们梳理学生创业公司时,我们发现,园艺专业和植物保护专业学生多是观光农业和有机农产品类的开发;动物科学和动物医学专业学生多开办养殖、宠物医院、宠物店;食品安全专业学生以食品安全快速检测为内容开创公司;社工专业学生以结合专业特色希望创办心理咨询公司。申请创业项目涵盖了现代农业、营养咨询、信息技术、文化传媒、电子商务、有机种植、生产加工、科技研发等。

“互联网+”思维为学生创业注入新活力。经济管理学院郭吴及其团队策划创办“北京农潮儿文化有限公司”,依托新媒体平台,开展文化创意、宣传推广、网络销售等服务。2015年,该公司承办了学生创业联盟,借助网络力量将学生创业产品向外销售。文法学院社会工作专业的张祥东的团队研发了微信“表情仓库”。“我们的表情比微信官方表情更‘接地气’,用户群体也更广”,张祥东说。“表情仓库”通过在表情中插入广告获取利润。北农嘉品农业科技有限公司的发展定位就是“互联网+农业”。通过与北京乃至其他省份农业合作社与农产品直供基地直接对接的方式,结合线下及线上活动,采取线下实地推广和将“互联网+”引入农产品营销活动中,开展微信、APP、电子商务等多种新型线上销售模式,对优质农产品及农业技术提供推广、咨询、销售服务,以满足北京普通社区百姓对优质生鲜、安全农产品及食品的健康需求。

创意无处不在,只要用心就能成为创业之源。植物科学技术学院高珊发现了种子的“奥秘”,其创办的“北农记忆”以种子画和微景观为主,将一粒粒小小的种子摇身变成一幅幅优美的风景画,成为农业创意文化的直接体现。园林学院的吴让发现了鲜花的保存方法,其压花艺术工作室更是将鲜花之美永久保存,一个个精致的工艺品摆在我们面前的时候,简直让我们爱不释手。

“吃喝玩乐”都是创业点。植物科学技术学院盛鹏飞创办的公司销售家乡特产——新疆贡果。公司已与北京银黄农场、顺义跨栏儿庄园、北京各大中高档小区、市集及多家北京新疆特产店建立了合作关系。城乡发展学院刘在京创办的文化传媒公司是以校园微电影为主,他们将自己的兴趣培养成了创业公司。

创业需要勇气,需要智慧,更需要拼搏与坚持。每一个创业的背后都有一段故事,他们的生活是怎样一种状态?他们的公司又克服了哪些困难?他们的坚持有多少收获?……在创业两年之际,带着这些疑问,带着对创业者的敬佩之情,学校多名大学生记者走进创业者进行深度采访,勾勒出一群特点鲜明的创业群像。本书是以采写的众多创业者故事结集而成,希望他们的经历能对后来者有更多帮助。

在记者采写和本书出版的过程中,得到了学校领导、学生处及相关单位的大力支持,特别是得到了创业师生的积极支持。在此,对所有关心支持帮助出版的朋友致以最诚挚的谢意。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创业的足迹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译者
编者 乔富强//刘铁军//牛奔
绘者
出版社 中国林业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03886683
开本 16开
页数 137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210
出版时间 2016-08-01
首版时间 2016-08-01
印刷时间 2016-08-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大众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图书小类
重量 0.294
CIP核字 2016194254
中图分类号 K825.38
丛书名
印张 9.5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60
185
9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9 1:16: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