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中国近代地质学的奠基人(翁文灏和丁文江的故事)/世界五千年科技故事丛书
内容
编辑推荐

《世界五千年科技故事丛书》以世界五千年科学技术史为经,以各时代杰出的科技精英的科技创新活动作纬,勾画了世界科技发展的生动图景。作者着力于科学性与可读性相结合,思想性与趣味性相结合,历史性与时代性相结合,通过故事来讲述科学发现的真实历史条件和科学工作的艰苦性。

《中国近代地质学的奠基人:翁文灏和丁文江的故事》为其中一册,由程新民、程敏敏编著。

翁文灏是中国第一位地质学博士、中国第一张着色全国地质图的编制者、中国第一位考查地震灾害并出版地震专著的学者、第一份《中国矿业纪要》的创办者之一、第一位代表中国出席国际地质会议的地质学者、第一位系统而科学地研究中国山脉的中国学者、第一位对中国煤炭按其化学成分进行分类的学者、燕山运动及与之有关的岩浆活动和金属矿床形成理论的首创者、开发中国第一个油田的组织领导者。

丁文江,地质学家、地质教育家。是中国地质事业的奠基人之一。创办了中国第一个地质机构——中国地质调查所,领导了中国早期地质调查与科学研究工作;又在该调查所推动了中国新生代、地震、土壤、燃料等研究室的建立。

内容推荐

《中国近代地质学的奠基人:翁文灏和丁文江的故事》为“世界五千年科技故事丛书”中一册,由程新民、程敏敏编著。

《中国近代地质学的奠基人:翁文灏和丁文江的故事》介绍了翁文灏和丁文江独立思考、敢于怀疑、勇于创新、百折不挠、求真务实的科学精神和他们在工作生活中宝贵的协作、友爱、宽容的人文精神。使青少年读者从他们的故事中感受科学大师们的智慧、科学的思维方法和实验方法,受到有益的思想启迪。从有关人类重大科技活动的故事中,引起对人类社会发展重大问题的密切关注,全面地理解科学,树立正确的科学观,在知识经济时代理智地对待科学、对待社会、对待人生。

目录

翁文灏

 少年知自勉

 不平凡的博土学位

 首位地质学教授

 潜心创办地质机构

 大地震动以后

 考察煤矿的艰辛

 一心为了开发石油

 误入仕途

 落叶归根 安度晚年

丁文江

 少年早成

 海外求学

 开创中国地质科学事业

 科教兴国的实干家

 跋山涉水路途遥

 一个采矿实业家

 最后的地质生涯

 英年早逝

试读章节

少年知自勉

清光绪十五年(1889)7月26日。夜晚的天空,群星闪烁,淡淡的星光如漂白的薄纱轻轻洒满东海之滨的浙东大地。

位于四明山脚下的鄞县(属宁波市)西乡石塘村,早已笼罩在茫茫夜色之中,劳累了一天的人们正在院中乘凉消夏,沉睡的村庄显得十分宁静。

然而,翁家大院里,此刻正是灯火通明。灯光下,人影晃动处,传来阵阵婴儿的啼哭声。哭声由小到大,由近及远,渐渐从灯火通明处传遍整个大院,并随风送达到很远很远……

一个新的生命诞生了。

婴儿的啼哭打破了夜晚的宁静,给乡村带来了生命的活力和朝气。这个出生的男孩起名文灏,字咏霓。翁文灏出生在一个官宦绅商家庭。高祖父翁开明(1786—1853)凭借一生的勤俭和精明,为子孙留下了裕丰造酒坊和裕大酱园、酒米铺等颇为可观的家业。到了他曾祖父翁景和(1823—1877),翁家的商业经营达到顶峰,经营范围北到天津、南到瞿州的东部沿海。相继在上海开设长丰绸庄和大丰洋布店;在杭州开设锡箔厂:在瞿州设上和南货店:在天津设乌木作坊:在宁波设宝大北船号、宝凤银楼:在本乡有养鱼塘、农场、果园及祖传的裕丰造酒坊,积资财有200多万两白银。

翁文灏的祖父翁运高(1839—1889),字南山,榜名步云,才华横溢,雅擅诗文,是当时宁波名士。清咸丰五年(1855)中举人,授内阁中书。翁文灏的父亲翁传洙,号勉甫,他对西方格致新学的兴趣远大于八股文章、科举仕途。他兴趣广泛,绘画、音乐不无爱好:时常翻阅格致新书,心血来潮时,便购一洋式小火轮,亲自开往上海游玩,玩厌倦了便不取分文地送给朋友。

翁文灏出生时,祖父翁运高已于半年前去世。虽然,此时翁家已不如翁景和时代那般繁荣昌盛,但毕竟是宁波有名的富户。据丁文江说:“翁文灏祖父死的时候,分家时,他父亲分得20万两银子,上海还有一所铺面,每年有好几千收入”,他“早年的环境是一个十足的纨绔”。但在这样的环境中,却没有沾染一点儿纨绔子弟的恶习,而是发奋读书,确实难能可贵。

幼年的翁文灏颇受祖母的宠爱,一来因为他是翁家的长房长孙。而且自幼聪慧可爱:二来也是因为他6岁丧母的特殊经历。

翁文灏的生母余宝玉(1872—1895)是慈溪人,家中世代在上海经商,与翁家祖上有姻亲关系。她幼时常随母亲到外婆家游玩,曾写下“水从石出真清澈,步逐坡登见曲斜”的诗句,外婆家美景给她留下极深的印象。因夫妻不和,在翁文灏刚刚度过6周岁生日的时候,余氏夫人便抛下翁文灏和两岁的妹妹杏仙,撒手人寰。由于他俩得到祖母的精心哺养,才没有感到太多的凄凉。一年多后,继母叶秀芬(1872—1932)来到翁家。叶氏夫人也是慈溪人,出生在一个世代书香之家。虽然是继母,但她以女性特有的善良贤淑,视他们兄妹为自己所生,并教导他们勤学苦读、力求上进,使一双幼小的心灵所受创伤得到了慰藉。叶氏夫人不仅贤惠,而且思想进步,据说她是宁波第一个提倡放足的妇女。在以后的30多年中,翁文灏视继母为生母。精心照顾、赡养终生、竭尽孝道,也算报答了这位含辛茹苦有养教之恩的继母。

6岁时,翁文灏开始入私塾读书,启蒙教师叫胡豁堂。当时私塾所读一般是《千字文》 《幼学琼林》以及《论语》《孟子》等四书五经。1899年,因石塘家中遭抢劫,翁文灏全家被迫避至宁波江北岸的引仙桥,租屋而居,他的塾师也改为史隽德。1901年,翁家再迁宁波城里天封寺前三角地居住。翁文灏天资聪慧,博闻强记,许多古书他能倒背如流、每天读书写字,已成习惯。由于他聪颖好学、勤奋刻苦,功课学得很好。字也写得很漂亮,深受同学们的钦慕、老师的赞扬。他13岁的时候,应每年一次的年考,考试成绩优异,被取为“鄞县附生、列名秀

_才”。依照当时的习惯,头戴“花顶”。身着“蓝衫”访亲会友。在当地可算是荣耀了一阵子,十里八村都知道鄞县出了个少年秀才。

然而,人生之路不是平坦的。也不是一帆风顺的。翁文灏于1903年到杭州参加乡试,却时运不佳,名落孙山了。1905年1月9日,16岁的翁文灏,按旧习惯从父母之命,与林韵秋(1887一1958)女士结婚,婚后仍然留在家中读私塾。但此时翁文灏已开始关心国家大事了,每天除读《左传》《春秋》、唐诗、宋词之外,更多的是读上海的《新民丛报》,还有《盛世危言》 《天演论》等进步书籍。

当时。正是满清末年,神州大地,烽火四起。有志男儿,奔走呼号。救国之声,此起彼伏。翁文灏对时局很关心,对国家民族危难也很忧虑。他写下了“我虽少年知自勉。须扶衰弱佐中兴”的豪言壮语。

1906年到了上海,考上了法国天主教会在徐家汇办的震旦学校,实际上就是一所中学,张謇任董事。由天主教教士任教务,功课设置偏重法文和数学,在课余时间学习历史、地理、物理和化学,也学一些哲学。在这里。一些基础课学得很扎实,为他后来成为一个著名的地质学家,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1908年,翁文灏从震旦学校以优异成绩毕业,该年的秋季,又参加了浙江省留学考试,名列第7名,取得了出国留学的机会。

P11-15

序言

十一届全国人大副委员长、中国科学院前院长、两院院士

路甬祥

放眼21世纪,科学技术将以无法想象的速度迅猛发展,知识经济将全面崛起,国际竞争与合作将出现前所未有的激烈和广泛局面。在严峻的挑战面前,中华民族靠什么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靠人才,靠德、智、体、能、美全面发展的一代新人。今天的中小学生届时将要肩负起民族强盛的历史使命。为此,我们的知识界、出版界都应责无旁贷地多为他们提供丰富的精神养料。现在,一套大型的向广大青少年传播世界科学技术史知识的科普读物《世界五千年科技故事丛书》出版面世了。

由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研究所、清华大学科技史暨古文献研究所、中国中医研究院医史文献研究所和温州师范学院、吉林省科普作家协会的同志们共同撰写的这套丛书,以世界五千年科学技术史为经,以各时代杰出的科技精英的科技创新活动作纬,勾画了世界科技发展的生动图景。作者着力于科学性与可读性相结合,思想性与趣味性相结合,历史性与时代性相结合,通过故事来讲述科学发现的真实历史条件和科学工作的艰苦性。本书中介绍了科学家们独立思考、敢于怀疑、勇于创新、百折不挠、求真务实的科学精神和他们在工作生活中宝贵的协作、友爱、宽容的人文精神。使青少年读者从科学家的故事中感受科学大师们的智慧、科学的思维方法和实验方法,受到有益的思想启迪。从有关人类重大科技活动的故事中,引起对人类社会发展重大问题的密切关注,全面地理解科学,树立正确的科学观,在知识经济时代理智地对待科学、对待社会、对待人生。阅读这套丛书是对课本的很好补充,是进行素质教育的理想读物。

读史使人明智。在历史的长河中,中华民族曾经创造了灿烂的科技文明,明代以前我国的科技一直处于世界领先地位,涌现出张衡、张仲景、祖冲之、僧一行、沈括、郭守敬、李时珍、徐光启、宋应星这样一批具有世界影响的科学家,而在近现代,中国具有世界级影响的科学家并不多,与我们这个有着13亿人口的泱泱大国并不相称,与世界先进科技水平相比较,在总体上我国的科技水平还存在着较大差距。当今世界各国都把科学技术视为推动社会发展的巨大动力,把培养科技创新人才当做提高创新能力的战略方针。我国也不失时机地确立了科技兴国战略,确立了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提高全民素质,培养适应21世纪需要的创新人才的战略决策。党的十六大又提出要形成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形成比较完善的科技和文化创新体系。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我们需要一代具有创新精神的人才,需要更多更伟大的科学家和工程技术人才。我真诚地希望这套丛书能激发青少年爱祖国、爱科学的热情,树立起献身科技事业的信念,努力拼搏,勇攀高峰,争当新世纪的优秀科技创新人才。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中国近代地质学的奠基人(翁文灏和丁文江的故事)/世界五千年科技故事丛书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程新民//程敏敏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吉林科学技术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38461404
开本 16开
页数 118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100
出版时间 2012-10-01
首版时间 2012-10-01
印刷时间 2012-10-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青少年,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图书小类
重量 0.13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K826.14-49
丛书名
印张 7.5
印次 1
出版地 吉林
225
150
5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6000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20 1:50: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