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白银时代
内容
编辑推荐

“白银时代”是俄罗斯诗歌史上的一个特殊时期,始于十九世纪末,结束于二十世纪初,是俄国从封闭帝国走向开放,在欧洲文化的影响下出现的。

“白银时代”后期的八位代表人物,他们大多数出身于贵族或书香门第,受过良好的家庭教育,自幼在艺术浓郁的气氛中长大,也都经历了十月革命。虽然他们没有组成任何团体,政治主张各自不同,他作手法更是因人而异,且一生中多次遭到文艺界极左思潮的批判,除了阿赫马托娃与帕斯捷尔纳克以外,其他人甚至没能活到五十岁,死于盛年,但他们对于平等,自由的渴望与驾驭诗歌这个“文学精灵”的深厚功力,创造出了俄罗斯文学史上灿烂的篇章。

几十年过去了,当我们再回首审视那个时代,重新咀嚼那些人留下的白纸黑字时,依然能感受到灼热的呼吸,澎湃的心跳,不屈的灵魂,“白银时代”的含银量会恒久不变的。

内容推荐

才华横溢的诗人和小说家,异彩纷呈的思潮与流派使这一时期俄罗斯文坛空前繁荣,活力四射,多姿多彩;索洛维约夫,梅列日科夫,吉皮乌斯,勃洛克等人不仅对俄国文学,而且也对世界文学做出了卓越贡献,他们的影响巨大而深远;象征主义、阿克梅主义、未来主义、形式主义等流派展现了各自卓尔不群的艺术风格和文学成就。

本书主要介绍白银时代后期的几位代表人物,他们大多数出身于贵族或书香门第,受过良好的家庭教育,自幼在艺术浓郁的气氛中长大。勃洛克(1880)~1921)、古米廖夫(1886~1921)、阿赫马托娃(1889~1966)、帕斯捷尔纳克(1890~1960)、曼德尔施塔姆(1891~1938)、茨维塔耶娃(1892~1941)、马雅科夫斯基(1893~1930)和叶赛宁(1895~1925)。他们都经历了十月革命那一重要时期。每个人对那次大变革持有不同的态度。有的反对,有的拥护,有的处于彷徨之间。在他们的创作之中都有反映。

目录

前言

彼得格勒第一诗人——亚历山大·勃洛克

蒙冤六十载——尼古交接班·古米廖夫

苦难的十字架——安娜·阿赫马托娃

迟到的荣誉——鲍里斯·帕斯捷尔纳克

万里漂泊无归路——奥西普·曼德尔施塔姆

孤独的灵魂——玛丽娜·茨维塔耶娃

诗人的悲剧——弗拉基米尔·马雅科夫斯基

诗空的彗星——谢尔盖·叶赛宁

后记

试读章节

《日瓦戈医生》

1945年,春光明媚,苏联卫国战争胜利了!

帕斯捷尔纳克55岁时,他决定写一部一生中最重要的作品。这部作品不是诗而是小说,主题是他这一代知识分子的命运。小说最后定名为《日瓦戈医生》。

1946年,联共(布)中央公布了关于《星》和《列宁格勒》两种杂志的决议摘要,对文艺界进行大批判。决议中指责了很多作家,但没有提及帕斯捷尔纳克。1947年3月21日,《文化与生活》报上刊出苏联作家协会领导人苏尔科夫的长篇文章《论帕斯捷尔纳克的诗》,尖锐地批评帕斯捷尔纳克“精神潜力的贫乏”,说他已写不出“大的诗作”来了。作为例子,苏尔科夫引用了帕斯捷尔纳克30年前写的诗句,以证明诗人已远离社会、远离人民群众的思想感情。

帕斯捷尔纳克没有理睬这篇文章,照旧写自己的小说。

1948年8月1日,苏尔科夫在一次作家大会上再次点名批判帕斯捷尔纳克,指责他的创作是“个人主义的”,“得到海外唯美主义界千方百计地吹捧”。苏尔科夫没有说明海外吹捧的具体内容,其实在这之前,1946年西方有些作家已开始推荐帕斯捷尔纳克为诺贝尔文学奖的候选人。

帕斯捷尔纳克非常重视《日瓦戈医生》,认为这部小说比过去写的全部诗作更有意义。他甚至说:这部小说是“我生存的目的”。经过二十世纪30年代在文学界开展的反对形式主义的批判,40年代中期又开始反对崇拜西方文化以及反对世界主义等一系列的政治运动,他却更坚定了自己的艺术观念。他在写给诗友阿谢耶夫的信中透露了自己对艺术的各种看法。他说:“我觉得当代苏联文学与全部过去的文学最主要的区别在于它凝固在一种坚实的基础上,不管这种作品是否有人阅读。这是一种自以为是的傲慢现象,这种现象和国家的其他规定一样,被认为是不可动摇的,也是永远不会犯错误的。但是我所理解的艺术与这种奢望相差十万八千里。当艺术上的弱点和过错多于高尚的美德时,它有什么可以逞能和发号施令的?它怯怯地期望自己能成为读者的梦想,成为读者渴求的读物,它需要读者敏感的想象,不是出于好心地姑息迁就,而这是一个组成因素,没有这种因素就不会形成艺术家的构造,如同阳光需要有反光的平面或者折光的环境,才能闪闪烁烁,光芒四射。”帕斯捷尔纳克这些话表明他希望读者不要有先入为主的看法。他追求的是一种崇高的文学创作。

如果说,帕斯捷尔纳克开始写作《日瓦戈医生》时,认为这样的小说发表尚不合时宜,那么1953年斯大林逝世后,苏联国内政治气候有所“解冻”,很多过去的冤案得到平反,不少被关押的人重获自由,这时,文艺政策也宽松多了,帕斯捷尔纳克觉得把小说公布于世的时机已到。他想听到世人的评论。

帕斯捷尔纳克把这部小说看成是他毕生“为之不羞愧的唯一的一部作品”。在肯定这部小说的情况下,他甚至有些过分地否定自己以前写的诗与散文,说那些作品只不过是为此书做的准备而已。这部小说里有他个人的经历、痛苦与爱,有对文艺与宗教的见解,有知识分子在革命选择时代的彷徨。日瓦戈是他精神上的自我。

获奖与批判

1957年11月,小说《日瓦戈医生》出版了,不是在苏联,而是在米兰,不是用俄文而是用意大利文。国外接着出版了俄文版。继而又译成了英、法、德、西班牙、葡萄牙、丹麦、瑞典、挪威、捷克、波兰、塞尔维亚、荷兰、芬兰、希伯来、土耳其、伊朗、印地、阿拉伯、日、越等二十多种文字。《日瓦戈医生》在世界传开了,但在它的祖国却是禁书。

当时,国际政治形势尖锐复杂。1956年,苏共二十大后,世界掀起一股反苏浪潮。匈牙利首先挣脱苏联的控制。苏联领导认定西方宣传《日瓦戈医生》是帝国主义有意加紧冷战气氛,便对这部小说和它的作者进行讨伐。

1958年10月23日,瑞典科学院宣布:这一年度的诺贝尔文学奖授予苏联作家帕斯捷尔纳克,表彰他“在现代抒情诗和伟大俄罗斯叙事文学传统领域取得的重大成就”。

帕斯捷尔纳克收到瑞典科学院有关获奖通知,他认为自己多年的心血创作得到了承认,虽然不是在自己的祖国,同样也给祖国文学增了光。他对前来采访的《纽约时报》记者说:“我无比幸福,但您要知道,从此我就会变成孤家寡人,这是一个新的角色,我好像生来就该如此。”

第二天早晨,帕斯捷尔纳克用法文给瑞典科学院拍了一封感谢电:“无比感谢,激动,自豪,惊奇,惭愧。”

1958年10月25日,苏联《文学报》发表《新世界》杂志以主编西蒙诺夫为首的5位编委写给帕斯捷尔纳克的关于拒绝发表《日瓦戈医生》的退稿信,信的日期注明是“1956年9月”。配合这封信还刊出该报编辑部的文章《国际反动派的一次挑衅性的出击》。退稿信占了报纸的一个半版面。

同一天的《真理报》发表了扎斯拉夫斯基的文章《围绕一株毒草的反革命叫嚣》。

这几篇文章在社会上掀起反帕斯捷尔纳克的政治浪潮。

苏联作家协会理事会主席团、俄罗斯作家协会筹备委员会执行局和莫斯科作家协会理事会主席团联合召开大会声讨“帕斯捷尔纳克事件”。大会通过决议:“鉴于帕斯捷尔纳克在政治上和道德上的堕落,背叛了苏联人民,背叛了社会主义、和平和进步事业,鉴于诺贝尔奖金是为了掀起冷战而颁发的,决定取消帕斯捷尔纳克苏联作家的称号,把他从苏联作家协会的队伍中清除出去。”

第二天,苏联共产主义青年团中央委员会举行隆重大会,庆祝该团成立四十周年。赫鲁晓夫等党政领导人都出席了。团中央第一书记谢米恰斯内在大会报告中破口大骂帕斯捷尔纳克,把他比成猪,甚至不如猪。说如果帕斯捷尔纳克愿意离开苏联,政府“不会设置任何障碍”,实际就是要驱逐他出国。当时赫鲁晓夫带头热烈鼓掌。

在这种形势压力下,帕斯捷尔纳克不得不给瑞典科学院拍了第二封电报,表示放弃接受诺贝尔文学奖:“由于考虑到您们这个奖对我所属于的社会所造成的意义,我必须拒绝这项授予我的不应得的奖。请不要因为我的自愿拒绝而不悦。”

 这时,西方作家纷纷声援帕斯捷尔纳克,有的把抗议信寄给苏联作家协会,有的发表在本国报刊上,有的直接寄到帕斯捷尔纳克的家中。P121-128

序言

“白银时代”是俄罗斯诗歌史上的一个特殊时期,它开始于十九世纪80~90年代,结束于二十世纪20~30年代,在两个世纪之交,经受了第一次世界大战和俄罗斯两次革命。

“白银时代”是与“黄金世纪”相对而出现的。“黄金世纪”泛指普希金和他同期人的创作年份,为期较短。

白银时代是俄国从封闭帝国,走向开放,在欧洲文化影响下出现的。那时,哲学开始了大胆地探索,经济发生了激进地变化,随之各种流派的文学艺术如同雨后春笋蓬勃发展起来。

白银时代主要指的是诗歌创作。十九世纪,俄罗斯小说达到了高峰,然后沉寂下来。这时诗创作接受外界的影响,有了新的突破与发展。

白银时代的诗创作大致可以分成两个阶段,即先期和后期的象征主义(包括阿克梅主义、意象主义、未来主义等)。

本书主要介绍白银时代后期的几位代表人物,他们大多数出身于贵族或书香门第,受过良好的家庭教育,自幼在艺术浓郁的气氛中长大。勃洛克(1880)~1921)、古米廖夫(1886~1921)、阿赫马托娃(1889~1966)、帕斯捷尔纳克(1890~1960)、曼德尔施塔姆(1891~1938)、茨维塔耶娃(1892~1941)、马雅科夫斯基(1893~1930)和叶赛宁(1895~1925)。他们都经历了十月革命那一重要时期。每个人对那次大变革持有不同的态度。有的反对,有的拥护,有的处于彷徨之间。在他们的创作之中都有反映。

这些人的命运比较凄惨,除了阿赫马托娃与帕斯捷尔纳克之外,其他人甚至没能活到五十岁。叶赛宁三十岁,古米廖夫三十五岁,马雅科夫斯基三十七岁,勃洛克四十一岁,曼德尔施塔姆四十七岁,茨维塔耶娃四十九岁,均死于盛年。

勃洛克由于他最眷恋的外祖父的庄园沙赫马托沃连同那里的大批藏书被革命烈火焚毁,导致他神经失常;古米廖夫被卷入一场所谓的“反革命案件”被处决;茨维塔耶娃满怀爱国激情回国,却遭到冷遇,而且在她回国之后苏联当局又逮捕了她的女儿与丈夫,使她走投无路,最后在战争的后方寻了短见;叶赛宁这位俄罗斯最后的农民诗人,在列宁格勒一家宾馆悬梁自缢;马雅科夫斯基由于爱情失意,喉咙生病,创作事业遭到拉普的抨击而自杀;帕斯捷尔纳克由于他的一生最重要的作品《日瓦戈医生》一度受到猛烈地批判,导致他健壮的身体被摧毁而加速了死亡。

阿赫马托娃是他们中间最幸运的一位,她扛住了各种非难,晚年满载荣誉离开了人间。

后记

《俄罗斯大师故居》一书出版后,祝勇先生建议我再编一本文图并茂的《白银时代》。我欣然接受了,一则因为这是我的学术研究课题;二则我过去零零星星写过一些有关的文章;三则我很注意收集他们的图像资料。但着手编书时,困难跟踪而来。过去的文章需要大改,甚至重写,个别诗人的介绍没有写过。

另外,原来在不同时间不同地点收集的照片和形象资料,明明知道它的存在,在某报刊上见过,但这时却怎么也找不到了。有的人的照片,在世时拍得就不多(如古米廖夫、曼德尔施塔姆),而且拍摄质量较差,在俄罗斯国内又长期被封锁或被销毁,所存无几,搜寻和整理相当吃力。

本书参用的图片资料,有的选自前苏联时期或俄罗斯近年的专著或出版物。大部分不知拍摄者姓名,在这里向他们表示深切的谢意。

任何一项工程也都需要众人的合作,团队精神非常重要。这本书虽然是我编的、我写的,但没有中国和俄罗斯先人们和同辈们积累的资料,也是完不成的。

对各位同道们有形或无形的帮助,我永远铭记于心。

高莽

2005.03.11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白银时代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高莽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中国旅游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03229466
开本 16开
页数 276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135
出版时间 2007-01-01
首版时间 2007-01-01
印刷时间 2007-01-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研究人员,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图书小类
重量 0.474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K835.125.6
丛书名
印张 17.5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31
171
20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8000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5 17:57: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