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孙子兵法三十六计(中外名著榜中榜第12辑)/六角丛书
内容
编辑推荐

叩开历史门扉,尽享经典魅力!

《孙子兵法》与《三十六计》堪称我国古代谋略学的双璧,在中国无人不知,无人不晓,影响极其深远。《孙子兵法》是世界上最早的伟大的兵法著作,深刻总结了春秋时期各国相战的丰富经验,集中概括了战略战术的一般规律。而《三十六计》则堪称一部奇书,它既讲兵家韬略,又大讲诡道,三十六之数又与《易经》的原理暗合。本书将这两部谋略学经典合二为一,进行了详细的解析,并配以精彩的战例和历史故事,使古典名著通俗化,趣味化。

内容推荐

◆孙子兵法

《孙子兵法》是世界上最早的兵书,是中国兵学的奠基之作。其作者孙武,是春秋时期伟大的军事家。

《孙子兵法》充满了谋略的智慧,自其问世以来便被军事家们视为指导战争的金科玉律。《孙子兵法并不仅为军事行动提供了理论依据,还对政治、经济起有很大的指导作用。

《孙子兵法》不仅存中国产生着积极的影响,在世界上也久负盛名。8世纪传入日本,18世纪传入欧洲。现已翻译成29种文字在世界各地出版发行。◆三十六计

《三十六计》是根据我国历代卓越的军事思想,特别是丰富多彩的军事经验总结而成的兵书战策;是对我国古代兵家计谋的理论概括和军事谋略提纲挈领式的汇集。

《三十六计》按计名排列,共分六套,即胜战计、敌战计、攻战计、混战计、并战计、败战计;每套各含六计,总共“六六三十六计”。

目录

孙子兵法

第一篇 计 篇/3

第二篇 作战篇/6

第三篇 谋攻篇/9

第四篇 形篇/13

第五篇 势篇/16

第六篇 虚实篇/19

第七篇 军争篇/23

第八篇 九变篇/27

第九篇 行军篇/30

第十篇 地形篇/34

第十一篇 九地篇/38

第十二篇 火攻篇/45

第十三篇 用间篇/48

三十六计 

总说/53

第一套 胜战计/55

第一计 瞒天过海/56

第二计 围魏救赵/60

第三计 借刀杀人/63

第四计 以逸待劳/67

第五计 趁火打劫/72

第六计 声东击西/75

第二套 敌战计/79

第七计 无中生有/80

第八计 暗度陈仓/84

第九计 隔岸观火/88

第十计 笑里藏刀/92

第十一计 李代桃僵/95

第十二计 顺手牵羊/98

第三套 攻战计/101

第十三计 打草惊蛇/102

第十四计 借尸还魂/105

第十五计 调虎离山/109

第十六计 欲擒故纵/113

第十七计 抛砖引玉/117

第十八计 擒贼擒王/120

第四套 混战计/125

第十九计 釜底抽薪/126

第二十计 混水摸鱼/131

第二十一计 金蝉脱壳/135

第二十二计 关门捉贼/141

第二十三计 远交近攻/146

第二十四计 假道伐虢/150

第五套 并战计/153

第二十五计 偷梁换柱/154

第二十六计 指桑骂槐/158

第二十七计 假痴不癫/162

第二十八计 上屋抽梯/166

第二十九计 树上开花/170

第三十计 反客为主/174

第六套 败战计/177

第三十一计 美人计/178

第三十二计 空城计/181

第三十三计 反间计/185

第三十四计 苦肉计/189

第三十五计 连环计/194

第三十六计 走为上/198

试读章节

孙子说:两军交战,凡首先占据战场有利位置而等待敌人到来的一方,就主动安逸:后到达战场而仓促应战的一方,就被动劳顿。因此,善于指挥作战的人。总是调动敌人而不被敌人所调动。

能使敌人自动来到我军预设战场,是用小利引诱的结果;不能使敌人到达欲设战场,是由于我们使他感到有害所致。所以,敌人若安逸闲适,我们就烦而扰之。使其疲倦;敌人若粮草充足,我们就设法使其饥困;敌人若安守自固,我们就挑衅骚扰,使其不得安宁而动。

我军出击,就应选择敌人无法急救的空虚之处;我军突袭,就应选择敌人无法预料的地方。行军千里而不致劳累,是因为行进在敌人没有设防的地区;进攻之所以必然取胜,是因为进攻敌人疏于防备的区域;防守之所以能固若金汤。是由于防守在敌人无力进攻的地方。所以,善于进攻的人,能使敌人不知如何防守;善于防守的人,能使敌人不知如何进攻。真微妙啊!微妙到看不见我军的形迹;真神奇啊!神奇到听不到我军的声息,如此才能成为敌人命运的主宰者。

我们发起进攻而使敌人无法抵御,是由于攻击其空虚薄弱环节;我们主动撤离而使敌人无法追击,是由于行动迅速而敌人根本追不上。因此,我军若想决战,敌人即使有高墙深壕可以据守,也不得不出来应战,因为我军攻击的是敌人必须救援的要害之处;我军若不想交战,哪怕是画地而守,敌人也无法与我军交战,这是因为我军已将敌人调往其他方向。

所以,设法使敌人显露形迹而我军则藏而不露,这样我军便可以集中兵力而使敌军兵力分散。我军兵力集合为一,而敌军兵力分散为十,用十倍于敌的兵力去攻打敌军,便可形成我众敌寡的绝对优势。既然能造成以众击寡的有利态势,那么敌军也就难有作为了。我军与敌人决战的地点,事先不可使敌人知道,敌人不知道决战的地点,就会多处设防守备;敌人设防的地方多了。兵力就会分散,那么,我军进攻所面对的敌军数量就少了。因此说,防御了前面,后面就寡弱,防御了后面,前面就寡弱;防御了左边,右边就寡弱,防御了右边,左边就寡弱;处处设防,则处处寡弱。之所以寡弱,就是由于防备敌人而使兵力分散所致;之所以显得众多,是由于迫使敌人分散兵力防备我军所致。

所以,只要预知交战地点和交战日期,即使不远千里也可以与敌人交战;倘若不知道交战地点,也不知交战时间,则会致使左翼不能救援右翼,右翼不能救援左翼,前锋不能救援后卫,后卫不能救援前锋,何况近的相隔数里。远的更是相距千里,如何能够应付自如?

依我的分析来看,越国的兵力虽然很多,但对争取战争胜利又有何补益呢?所以说,胜利是可以争取到的。敌军的兵力虽多,但是可以使之分散而无法与我战斗。

因此,要谨慎分析敌人的作战计 划以判断其优劣得失;通过侦察刺探来了解敌军的活动规律;通过示形诱敌来了解敌军虚实备虞;通过战斗接触来了解敌军的强弱。

示形运用到极至,就能使我军如同隐形一般,不露一点形迹。深藏不露。纵是潜伏极佳的间谍也窥探不到我军的底细,再怎么足智多谋的敌军将领也都无计 可施。根据情况灵活运用示形而取胜,即使把胜利摆在众人面前。众人也不知其中的奥妙;人们只知我军取胜的战术,却不知我军必胜的奥妙究竟在何处。取得了胜利,不要重复使用老战术,应该根据情况灵活使用,而应变无穷。

兵形的规律如同水的流动,水从高处流向低处,用兵则是避开敌军的主力或者防守牢固之处,攻击其薄弱环节。水因地势的高低而决定流向,用兵则要根据不同的敌情来采用不同的制胜之策。所以说,用兵打仗没有一成不变的态势或一定之规,水流没有固定的形态,能够根据敌情变化而取得胜利,才能说是用兵如神。  因此,“五行”相生相克,没有哪一个永远占据优势;“四时”轮回更替,没有哪个季节永远固定不动。白天有长有短;月亮有圆有缺。

P21-22

序言

光明日报出版社的编辑将《中外名著榜中榜》的书目寄给了我。看到这些书目,一种无法言说的亲切感油然而生。那实在是一些再熟悉不过的书名,让我一下子回到了四十多年前的中学时代。

1959年,我读完小学,考上初中。这在今日,实属平常,但在当时,还真算回事儿。家里人认为,中学生就不能再看作小孩子了。身份变了,待遇也随之改变。印象深刻的有三条:一是有了早餐费,可以到街上“自主择食” (上小学时只能在家吃早点);二是可以使用钢笔(上小学时只能使用铅笔);三就是可以读大人们读的书了(上小学时只能看童话和连环画)。这第三条待遇我还提前享受:在开学前的暑假中,我一口气读了许多“大人书”。

这是我和中外名著的“第一次亲密接触”。当时,我的母亲在大学里当资料员,借书有“近水楼台”之便,每天下班,她都会给我带书回来,我也就一通狼吞虎咽,看完再让母亲去借。读些什么,早已记不清了,无非挑那些好玩的读,半懂不懂,囫囵吞枣。现在回忆起来,最喜欢读的外国名著,竟是儒勒·凡尔纳的《海底两万里》、《八十天环游地球记》、《格兰特船长的儿女》、《神秘岛》。如果还有什么,那就是柯南道尔的《福尔摩斯探案集》了。这些书,肯定读了不止一遍,否则不会如此刻骨铭心,念念不忘。

当然,可以肯定的是,这些书决不是我的启蒙读物。我的启蒙读物和许多孩子一样,也是《伊索寓言》、《格林童话》、《安徒生童话》、《格列佛游记》等等。但为什么记忆深刻的还是前面提到的那些带有探索(探案或探险)性质的书呢?我想,这与心智的逐渐成熟有关。初中,是一个人的心智由懵懂开始走向成熟的阶段。中外名著的作用,就像是为我们的心灵打开一扇又一扇窗户,让我们看见外面那五彩缤纷的世界。这个时期,读到什么并不重要,读懂多少也不重要,重要的是读,是想读,是读个没完。

有了这份好奇心,就有了阅读名著的冲动;而有了这份冲动,就能培养阅读的习惯。进入高中以后,我的阅读范围更加广泛了。比如莎士比亚的《哈姆莱特》和维克多·雨果的《悲惨世界》,就是我在高中时阅读的,当然还有契诃夫的小说和泰戈尔的诗。至于中国文学名著,则最爱读鲁迅先生的作品,尤其是他的小说和杂文。我很晚才读《红楼梦》(这与时代有关),但我认为:《红楼梦》是最应该推荐的不朽之作。

说这些话,没有什么特别的意思,不过讲讲个人的经历和心得体会;提到的那些书,也未必人人必读,不过举例说明而已。

在我看来,读书是一件“谋心”的事。归根结底,是要让我们的灵魂得到安顿,心智得到开启,精神得到寄托,情操得到陶冶。因此,它是每个人自己的事,任何人都无法替代或强求。也因此,我不主张什么“青年必读书”。在我看来,书只有“可读”,没有“必读” (做研究除外),所以只能“推荐”,不能“要求”。我作此推荐,因为在我看来,这套丛书所选,大多都值得推荐。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光明日报出版社还做了一件极好的事,就是把这些书的价格定到了最低。这可真是功德无量!记得我上学的时候,虽然家境尚好,却也买不起许多书。每次逛书店,往往乘兴而去,惆怅而归。我们知道,名著,并不是读读就可以的,它应该伴随我们的一生。名著,也不该束之高阁,让人仰望,而应该像朋友一样就在我们身边。这就需要将名著的出版“平民化”,让“旧时王谢堂前燕”,能够“飞入寻常百姓家”。我想,这大约是这套丛书的又一个意义吧!

               易中天

               2007年6月17日于厦门大学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孙子兵法三十六计(中外名著榜中榜第12辑)/六角丛书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译者 王林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光明日报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802064997
开本 16开
页数 200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出版时间 2007-09-01
首版时间 2007-09-01
印刷时间 2008-06-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图书小类
重量 0.306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E892.2
丛书名
印张 12.5
印次 2
出版地 北京
228
171
13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7 16:07: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