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罗生门(中外名著榜中榜第11辑)/六角丛书
内容
编辑推荐

芥川龙之介是日本近代的杰出作家,有“鬼才”之誉。他的文学创作的最高成就在于短篇小说,《罗生门》、《莽丛中》、《鼻子》等都是芥川龙之介最广为人知的经典名篇。早期作品多取历史题材,重艺术构思、审美意趣,显示一定的唯美主义倾向,后转向写实。本书收录了芥川龙之介的24篇中短篇小说。《罗生门》以风雨不透的布局将人推向生死抉择的极限,从而展示了“恶”的无可回避,第一次传递出作者对人的理解,对人的无奈与绝望。《地狱变》以血淋淋的惨厉的笔墨,写出了奴隶主骄奢淫侈,和奴隶们所遭受的悲惨的命运,更使人有惊心动魄的感受……

内容推荐

《罗生门》通过一个扑朔迷离的故事,鞭挞了人性中丑恶的一面,同时宣扬了人性善的一面。同名电影《罗生门》获1951年威尼斯国际电影节金狮奖,同年获奥斯卡最佳外语片奖。它是日本影片登上世界影坛、打入国际市场的第一部作品,在日本电影史上贡献颇大,

本书由著名翻泽家高慧勤、文洁若根据日文版《罗生门》翻译。

目录

罗生门/1

鼻子/8

山药粥/14

戏作三昧/27

蜘蛛之丝/51

地狱变/54

基督徒之死/79

枯野抄/87

毛利先生/94

圣·克利斯朵夫传/104

橘子/116

沼泽地/119

疑惑/121

魔术/131

舞会/138

南京的基督/144

杜子春/154

阿律和孩子们/164

秋山图/193

山鹬/201

竹林中/209

报恩记/217

河童/230

傻瓜的一生/268

试读章节

说起禅智内供的鼻子,池尾一带无人不知,无人不晓。那鼻子足有五六寸长,从上唇一直耷拉到下巴。上下一般粗,像根香肠,细细长长的,垂在脸当中。

内供年过半百,打做小沙弥时起,直到如今升为内道场的供奉,心里始终为这鼻子苦恼不已。当然,表面上看似没事儿人一样,倒不是因为作为一心修来世的出家人,不该老为鼻子犯嘀咕,而是他不愿意让别人知道,鼻子成了自己的心病。平日言谈之中,也顶忌讳提“鼻子”这个词儿了。

内供为鼻子伤脑筋的原因有二——其一,鼻子过长,极其不便。首先,连饭都不能自己吃。要不然,鼻尖儿就会杵到铁碗里的饭上去。内供只好叫一个徒弟坐在食案对面,吃饭时,用根一寸宽两尺长的板条替自己掀着鼻子。可这么一顿饭下来,无论是掀鼻子的徒弟,还是鼻子给掀起来的内供,都不是件轻省事儿。有一回,一个中童子来替那个徒弟,正巧打个喷嚏,手一抖,鼻子便杵进粥里。当时,这事儿都传到了京城。——不过,这还不是内供为鼻子发愁的主要原因。其实,内供苦恼的是,这鼻子使自尊心倍受伤害的缘故。

池尾一带的人倒都挺体谅禅智内供的,说他幸好不是俗家人,要不然,单凭那只鼻子,谁家闺女肯嫁给他呢。其中也有人议论说,八成是因为这鼻子才出的家吧。可内供却不认为当了和尚,鼻子的烦恼就少多少。因为娶得上娶不上媳妇,这事儿可影响忒大,自尊心变得格外敏感脆弱。于是,内供从积极与消极两面,变着法儿来恢复受伤的自尊心。

内供先是想,怎么才能使这长鼻子显得短一些。他趁周围没人时,照着镜子左顾右盼,想方设法,煞费苦心。有时,仅凭变换脸的角度还觉不够,就时而手扶着腮帮子,时而手指托着下巴颏,不厌其烦地对镜揣摩。然而,鼻子看上去显得短,能让自己满意的事儿,却是从不曾有过。有时他越是苦心竭虑,鼻子反倒越显得长了。每逢这时,内供便叹口气,把镜子收在匣子里,快快回到经台前,继续诵他的《观音经》。

此外,内供还不断地留意别人的鼻子。池尾寺里常有僧供讲经说法。寺内僧房一间挨一问,浴室每日都有僧人烧洗澡水。所以这里进进出出的僧俗人众,为数最多。内供耐着性儿端详他们的面孔,老想找出一个鼻子长得像自己的人,哪怕一个也好,都可聊以自慰。因此,蓝绸衫或白单褂之类的,压根儿不在他眼里。更不消说那些橘黄的帽子和赭黑的僧袍,平曰司空见惯,早已视若无睹。内供绝不看人,只看鼻子。——要说呢,鹰勾鼻子倒是有,可像他那样的鼻子,却一个都没发现。找来找去,总也找不到,心中不免郁闷起来。哪怕和别人说话的工夫,也会不由自主地捏捏耷拉下来的鼻头儿,不顾自家的年岁,臊得脸发红,这一切皆因心中郁闷所致。

最后,内供竟想从佛教内外典籍中,寻得一个和自己鼻子一样的人物,以期心中得到些许宽慰。然而,哪本经书里都没记载目犍连和舍利弗鼻子长得长。就连龙树和马鸣这两位菩萨的鼻子也都与常人无异。内供听人讲震旦的事,说是蜀汉的刘玄德耳大超长,不禁叹然:那若是鼻子,自己不知该多宽心呢。

内供一方面消极地苦寻自慰良策,另一方面还积极地遍试缩鼻灵方,这里无需一一赘述。可以说内供是千方百计,尽其所能。他熬过土瓜汤喝;往鼻子上抹过老鼠尿。可是,不管用过什么法子,鼻子照旧五六寸长,晃晃悠悠,耷拉在嘴巴上。

一年秋天,内供的徒弟进京办事,有个熟悉的大夫教他一个偏方,能让长鼻子缩短。那大夫乃震旦人士,在长乐寺为僧。

内供照旧摆出一副对鼻子毫不在意之态,故意不提马上就试这偏方。可另一方面,却又说轻巧话:每顿饭都要麻烦徒弟,心中甚是不安。其实他心里,正巴不得徒弟来劝自己试试。徒弟并非不明白内供的心思。不过,却也没引起多大反感,非但如此,内供耍的这点小心眼儿,反倒引起徒弟的同情。于是,苦口婆心地极力劝说,结果正中内供的下怀——顺水推舟,听从了徒弟的劝告。

说来这偏方也十分简单,只是先将鼻子泡在热水里,然后让别人踩。

寺里的浴室每天都烧水,水烫得连指头都伸不进。徒弟当即去浴室打回一桶。然而,要是马上把鼻子伸进去,怕叫热气嘘着,烫伤面皮。于是就在桶上盖个方盘儿,盘上开一孔,鼻子从孔中伸进桶内。单把鼻子泡进热水,丝毫不觉得烫。少顷,徒弟问:

“烫好了么?”

内供不禁苦笑。心想:单听这话,恐怕谁都想不到,说的竟是鼻子。经热水这么一烫,鼻子痒酥酥的,像叫跳蚤叮了似的。

等内供把鼻子从孔中一抽出来,徒弟马上双脚用力,使劲去踩还在冒热气的鼻子。内供侧身而卧,把鼻子搁在地板上,看着徒弟的双脚在眼前一上一下地踩。徒弟脸上不时露出歉意,低头望着内供的秃头,问道:

“疼不疼呀?大夫说得使劲儿踩。挺疼的吧?”

内供本打算摇摇头,以示不疼,无奈鼻子叫人踩着,脑袋哪儿动弹得了。只能翻翻眼皮,瞅着徒弟皴了的脚,气哼哼地说“不疼”。其实,鼻子痒酥酥的,正踩到痒处,别说疼了,舒服还来不及呢。

踩了会儿,鼻子里开始溢出小米粒儿似的东西,形状宛如拔了毛的烤全鸟儿。徒弟见状停下脚,自言自语的嘀咕着:

“说是得用镊子镊出来。”

内供好似意犹未尽,鼓起腮帮子,一声不吭,听凭徒弟摆布。当然,他不是不明白徒弟的一番好意,只是眼见得自己的鼻子,给人当个物件儿似的摆弄来摆弄去的,实在让他觉得很不爽。那神情就像让一个信不过的医生做手术一样,不情愿地瞧着徒弟用镊子从鼻子的汗毛孔里镊出脂肪来。脂肪的形状如同鸟毛的根,拔出来竟有四分长。

镊了一通,徒弟长舒一口气说:“再烫一次就行了。”

内供依旧紧皱眉头,心有不甘,听由徒弟去摆布。

第二次烫好后,把鼻子拿出来一看,果不其然,比先前短了许多,跟一般的鹰勾鼻子没大两样。内供摸着变短的鼻子,腼腆地接过徒弟递上的镜子,怯生生地往里瞧去。

鼻子——原先那根从上唇一直垂到下颚的鼻子,就像变戏法儿似的萎缩了,如今蔫蔫儿地呆在上唇上面。鼻上那些点点红斑,怕是刚才脚踩过的痕迹吧。这样一来,看他们谁还敢乐!——镜中的内供得意洋洋地瞧着镜外的内供,心满意足地眨巴着眼睛。

可是那一整天,他都在担心,生怕鼻子又长长。于是,无论是诵经还是吃饭,只要得便,就会伸出手,轻轻摸摸鼻尖儿。而鼻子仍好端端的呆在嘴唇上面,没有一点要耷拉下来的迹象。睡了一宿,第二天早晨一睁开眼,头一件事就是摸摸自己的鼻子。鼻子依然是短的。内供就像抄完《法华经》功德圆满一般,心里有年头没那么畅快了。

然而,过了两三天,内供发现了一件意想不到的事儿。有个武士来池尾办事儿,两只眼睛叽里咕噜,一个劲儿地在内供的鼻子上转悠,说话也有一搭无一搭的,脸上的神情似乎内供比从前更加可笑。不光如此,那个曾经把内供的鼻子掉到粥碗里的中童子,在经堂外碰到内供时,开始还低着头强忍住笑,后来大概实在憋不住了,扑哧一声笑了出来。就连给僧役们派活儿时,当着他面,一个个都毕恭毕敬地听着,一旦内供背过身去,立马就吃吃地偷着笑,这事儿已不只一次两次了。

起先内供以为是因为自己面相改变的缘故,可又好像说不通——当然,中童子和僧役们无疑是为此而窃笑。虽说同样是笑,跟当初鼻子长时的笑法毕竟不大一样。要说呢,短鼻子没看惯,比看惯了的长鼻子更可笑,那倒也罢了,但是,其中似乎还有点儿别的缘故。

P8-11

序言

光明日报出版社的编辑将《中外名著榜中榜》的书目寄给了我。看到这些书目,一种无法言说的亲切感油然而生。那实在是一些再熟悉不过的书名,让我一下子回到了四十多年前的中学时代。

1959年,我读完小学,考上初中。这在今日,实属平常,但在当时,还真算回事儿。家里人认为,中学生就不能再看作小孩子了。身份变了,待遇也随之改变。印象深刻的有三条:一是有了早餐费,可以到街上“自主择食” (上小学时只能在家吃早点);二是可以使用钢笔(上小学时只能使用铅笔);三就是可以读大人们读的书了(上小学时只能看童话和连环画)。这第三条待遇我还提前享受:在开学前的暑假中,我一口气读了许多“大人书”。

这是我和中外名著的“第一次亲密接触”。当时,我的母亲在大学里当资料员,借书有“近水楼台”之便,每天下班,她都会给我带书回来,我也就一通狼吞虎咽,看完再让母亲去借。读些什么,早已记不清了,无非挑那些好玩的读,半懂不懂,囫囵吞枣。现在回忆起来,最喜欢读的外国名著,竟是儒勒·凡尔纳的《海底两万里》、《八十天环游地球记》、《格兰特船长的儿女》、《神秘岛》。如果还有什么,那就是柯南道尔的《福尔摩斯探案集》了。这些书,肯定读了不止一遍,否则不会如此刻骨铭心,念念不忘。

当然,可以肯定的是,这些书决不是我的启蒙读物。我的启蒙读物和许多孩子一样,也是《伊索寓言》、《格林童话》、《安徒生童话》、《格列佛游记》等等。但为什么记忆深刻的还是前面提到的那些带有探索(探案或探险)性质的书呢?我想,这与心智的逐渐成熟有关。初中,是一个人的心智由懵懂开始走向成熟的阶段。中外名著的作用,就像是为我们的心灵打开一扇又一扇窗户,让我们看见外面那五彩缤纷的世界。这个时期,读到什么并不重要,读懂多少也不重要,重要的是读,是想读,是读个没完。

有了这份好奇心,就有了阅读名著的冲动;而有了这份冲动,就能培养阅读的习惯。进入高中以后,我的阅读范围更加广泛了。比如莎士比亚的《哈姆莱特》和维克多·雨果的《悲惨世界》,就是我在高中时阅读的,当然还有契诃夫的小说和泰戈尔的诗。至于中国文学名著,则最爱读鲁迅先生的作品,尤其是他的小说和杂文。我很晚才读《红楼梦》(这与时代有关),但我认为:《红楼梦》是最应该推荐的不朽之作。

说这些话,没有什么特别的意思,不过讲讲个人的经历和心得体会;提到的那些书,也未必人人必读,不过举例说明而已。

在我看来,读书是一件“谋心”的事。归根结底,是要让我们的灵魂得到安顿,心智得到开启,精神得到寄托,情操得到陶冶。因此,它是每个人自己的事,任何人都无法替代或强求。也因此,我不主张什么“青年必读书”。在我看来,书只有“可读”,没有“必读” (做研究除外),所以只能“推荐”,不能“要求”。我作此推荐,因为在我看来,这套丛书所选,大多都值得推荐。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光明日报出版社还做了一件极好的事,就是把这些书的价格定到了最低。这可真是功德无量!记得我上学的时候,虽然家境尚好,却也买不起许多书。每次逛书店,往往乘兴而去,惆怅而归。我们知道,名著,并不是读读就可以的,它应该伴随我们的一生。名著,也不该束之高阁,让人仰望,而应该像朋友一样就在我们身边。这就需要将名著的出版“平民化”,让“旧时王谢堂前燕”,能够“飞入寻常百姓家”。我想,这大约是这套丛书的又一个意义吧!

易中天

2007年6月17日于厦门大学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罗生门(中外名著榜中榜第11辑)/六角丛书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日)芥川龙之介
译者 高慧勤//文洁若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光明日报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802064348
开本 16开
页数 288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出版时间 2007-08-01
首版时间 2007-08-01
印刷时间 2007-08-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青少年,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文学-外国文学
图书小类
重量 0.438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I313.45
丛书名
印张 18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29
170
19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7 23:34: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