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成语中的经济学
内容
编辑推荐

源远流长的成语典故凝结着古人智慧的结晶,通俗易懂的理论分析体现了今人敏锐的思维。最经典的成语故事、最精辟的经济理论,以一种全新的视角告诉人们生活中蕴含的经济学。

《成语中的经济学》一书正是运用了深刻的哲理、有趣的成语故事来分析经济学原理的。它将教会读者朋友一种为人处世的道理,一种美好生活的方式。

内容推荐

中华民族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底蕴,而成语就是这一文化底蕴中璀璨的明珠。成语历来是人们喜闻乐见的语言形式,它具有言简意赅、耐人寻味的特点和丰富的表现力,作为中华民族特有文化的象征,成语早已在我国灿烂的、文化长河中写下了深刻的一笔。

本书正是通过分析成语与经济学之间的内在联系撰写而成的。

目录

1 经济与价格篇

1.画龙点睛——价格的作用/2

2.曲高和寡——价格要定在边际成本上16

3.一钱不值——实行价格歧视的条件/10

4.九牛一毛——经济过度繁荣引发通货膨胀/14

5.水中捞月——谨防“泡沫经济”/19

2 经济与政府管理篇

6.讳疾忌医——莫让悲剧再重演/24

7.竭泽而渔——“竭泽”而无鱼/28

8.克勤克俭——浪费与节俭/32

9.滥竽充数——“滥竽”为什么能够“充数”/37

10.盲人摸象——GDP并不能代表“大象”/41

11.内助之贤——不可忽视社会保障/46

12.雪中送炭——穷人更需要“雪中送炭”/50

13.因势利导——允许一部分人先富起来/54

14.刻舟求剑——经济学的第一前提/58

3 经济与市场交易篇

15.东床坦腹——如何成为“好女婿”/62

16.东施效颦——西施的示范效应/66

17.各得其所——最优美的理论/71

18.洛阳纸贵——需求与供给的关系/75

19.三人成虎——信息如何传递/79

20.舍生取义——机会成本决定选择方向/83

21.守株待兔——让成本最小化/87

22.螳螂捕蝉,黄雀在后——螳螂捕蝉的不确定性及风险/22

23.一箭双雕——盯紧一箭背后的利润 /95

24.愚公移山——高昂的移山成本/99

25.凿壁借光——合理利用外部性/102

26.郑人买履——昂贵的交易费用 /106

27.不入虎穴,焉得虎子——没有投人就不会有回报/110

28.狡兔三窟——把鸡蛋放在几个篮子里/114

4 经济与资源配置篇

29.一字千金——资源的稀缺性/120

30.按图索骥——路径依赖的结果 /724

31.狐假虎威——增强自己的不可替代性/129

32.韩信将兵,多多益善——合理运用人力资本/133

33.流水不腐,户枢不蠹——让社会“流动”起来/138

34.奇货可居——像吕不韦一样运用经济学/142

35.一鼓作气——调动人的积极性/146

36.一木难支——只有团结才会有力量/150

37.夜以继日——合理利用时间的经济学/154

38.待价而沽——孔子的寻租行为/158

39.囫囵吞枣——社会分工与市场化/161

5经济与企业管理篇 

40.初生牛犊不怕虎——企业家的冒险精神/166

41.二桃杀三士——激励机制的两面性/170

42.覆水难收——沉没成本的无关性/175

43.邯郸学步——技术模仿与技术创新 /179

44.后来居上——竞争才能“居上”/183

45.买椟还珠——包装要适度 /187

46.一诺千金——信用的成本与收益/191

47.一网打尽——垄断与竞争的关系/195

48.一叶障目,不见泰山——不要让短期行为遮住眼睛/199

49.朝三暮四——创新赢得市场/204

50.物以类聚——产业集群的经济功能/208

51.井底之蛙——青蛙是否应该跳出井/273

6 经济与人性篇

52.唇亡齿寒——虞公损人利己的代价 /278

53.见利忘义——求利,以其道而得之/222

54.毛遂自荐——自信的美丽/226

55.揠苗助长——一口吃不成胖子/237

56.鹬蚌相争,渔人得利——渔人的道德风险/235

7 经济与自然环境篇

57.居安思危——预则立,不预则废/240

58.杞人忧天——要有“忧天”意识/244

试读章节

2.曲高和寡——介格要定在边际成本上

【成语出处】

战国宋玉《对楚王问》:“客有歌于郢中者,……是其曲弥高,其和弥寡。”

【成语典故】

宋玉是我国历史上著名的文学家,与唐勒、景差等人同继屈原之后,光大楚辞传统。他虽不及屈原,却在同代人中成就最为显著。由于他文才出众,有些人因此不满,在背后说他为人孤傲。

楚王听得太多了,就把他找来问道:“现在不少人对你有意见,你是不是有什么不对的地方?”

宋玉非常聪明,而且能言善辩,回答说:“有一个人在市中唱歌,他先是唱《下里》、《巴人》一类的通俗民谣,人们很熟悉,有几千人都跟着唱起来。后来,他唱起《阳阿》、《薤露》等意境较深一些的曲子,有几百人能跟着唱。后来,他开始唱《阳春》、《白雪》这些高深的曲子时,剩下几十人跟着唱。最后他唱起用商调、羽调和徵调谱成的曲子时,人们都走开了,剩下两三个人能听懂,勉强跟着唱。可见,曲子越深,跟着唱的人就越少。”

宋玉用这个事例比喻自己的文章深奥,有些人看不懂,才会惹来他们的非议。楚王听了这一番话,也就无话可说了。

后人用这个成语比喻文章或作品深奥,能理解的人少。人们也常用“下里巴人”和“阳春白雪”来分别指代通俗作品和高雅作品。

【经济学分析】

宋玉用“曲高和寡”这个成语比喻自己的文章太深了,没有几个人能看得懂,虽引来不少非议,但又不无道理。如果我们出售一种产品把价格底线订得太高,我想无论是商家也好,还是广大消费者也好,肯定也会出现“曲高和寡”的现象。

凡是代表厂家参加过价格谈判的人都知道,出售一种产品有一个价格底线,低于此线的价格是不能接受的。这个底线一般就是产品的全部成本(包括风险成本)。在谈判时这个底线并不泄露给对方,而是试图按对方的购买能力及承担水平尽量抬高价格。

从经济学来分析这一现象,说明商品有两种价格,一是它的生产成本;二是消费者愿意出的价格。前者位于商品的边际成本线上,后者位于消费者的需求线上。这两种价格是彼此独立的,互相不发生影响。微观经济学的全套理论证明了一条重要原理,即价格应定在边际成本上(边际成本就是指在一定产量水平下,增加或减少一个单位产量所引起成本总额的变动数,用以判断增、减产量在经济上是否合算),这样的定价可以避免浪费,使商品得到最大的产出,造福于社会。

例如,某企业生产某种产品100个单位时,总成本是5000元,单位产品的成本是50元。若生产101个单位时,其总成本为5040元,则所增加一个产品的成本为40元,边际成本即为40元。当产量未达到一定限度时,边际成本随产量的扩大而递减,但当产量超越一定限度时,就转而递增。所以,当增加一个单位产量所增加的收入高于边际成本时,是合算的;如果低于边际成本就是不合算的。因此计算边际成本对制定产品决策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相反,如果价格高于成本,虽然仍有一些消费者愿意出高价购买,但损失了经济效益,对社会是不利的。如果价格定在了成本上,利润等于零,企业还会去生产吗?确实,在效率最高的经济活动中,利润是趋近于零的。但企业也不必担心,它的一切生产开支都可以被回收,因而它也不会赔本。

一个企业为了赢利,当然不会自动把价格定在成本上。这就需要我们通过竞争的手段来使企业把价格降到接近成本的水平。特别是让消费者能获得充分的价格信息,有机会充分地比较同一产品不同厂家的价格和质量。拍卖、各种交易所、报纸、电台传递的信息都能促进竞争,提高社会的经济效益。

当然,保证公平竞争的条件是竞争的起码要求,要反对凭权势经商,让进入市场和退出市场有充分自由,反对欺行霸市,严格取缔假冒伪劣产品。

【经济学启示】

贯彻按成本定价,政府应起带头作用。如果在政府的允许下,一些企业经常抬高各种服务收费标准,按需求一方的负担能力来索取高价,这就起了不良的示范作用。在这种不良的示范作用下,企业不仅严重地损失了经济效益,而且还会造成对整个社会的不利影响。因此,政府应该整合调控好成本定价,把成本定价的“曲调”放低一些,而“只有曲调低一些,能‘和’的人也就多了”。

P6-9

序言

中华民族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底蕴,而成语就是这一文化底蕴中璀璨的明珠,在汉语词汇中闪烁其耀眼的光芒。

成语,历来是人们喜闻乐见的语言形式。它所具有言简意赅、耐人寻味的特点和丰富的表现力,是其他词语所无法代替的。作为中华民族独特文化的象征,成语早已在我国灿烂的文化长河中画下了深刻的一笔。

成语的来源不一,有来自宗教经典的、有来自历史典故的、有来自诗文语句的、有来自民间口语的、有来自神话寓言的……由此可见,成语和日常生活密切相关。

《成语中的经济学》这本书正是通过分析成语与经济学之间的内在联系而撰写的。我们知道,成语中的故事讲的是为人处世的道理,而经济学用逻辑推理阐述的是人类的行为。无论是成语故事,还是经济学,为人处世的道理是有其内在联系的。我们不妨举例而言:成语中“水涨船高”是比喻一种东西涨了价,另一种东西的价格也跟着提高,这与经济学中提到的价格体系是相关的;“正本清源”是比喻有计划的政策,乃是和平社会的本源,这与经济学中的政府角色和公共政策是相关的;“洛阳纸贵”比喻一个人的著作大受欢迎,这反映了产品的供给与需求的关系……还有更多的成语与经济学有着密切的关系。这些都囊括在本书中。

长久以来,人们一提到经济学,头就变大了,其实经济学并没有我们想像的那样“恐怖”。在经济高度发达的社会,经济学是一门最贴近人们生活的学科。正如19世纪伟大的经济学家马歇尔在他的《经济学原理》一书中这样写道:“经济学是一门研究人类一般生活事务的学问。”可以说,经济学与我们生活息息相关,它存在于我们每天的工作、学习与生活中,它是从现实中总结出来的。

经济学并不是什么高深的定律,而是简单的生活道理与逻辑。而聪明人的生活却往往要从对经济学基本原理的认识与理解开始的。《成语中的经济学》一书正是用了58则哲理深刻而又有趣的成语故事来分析经济学原理。

本书并不是教你如何成为经济学专家,而是要教会你如何更理性、更舒适、更精彩地生活!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成语中的经济学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王正华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金城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800848544
开本 16开
页数 246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214
出版时间 2006-07-01
首版时间 2006-07-01
印刷时间 2006-07-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人文社科-法律-法律法规
图书小类
重量 0.352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F0-49
丛书名
印张 16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29
158
15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8 23:29: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