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永不瞑目
内容
编辑推荐

这是一部反映当代刑警生活的长篇小说。在亲情、友情、私情、敌情的交织网中他们能否保持人民刑警的本色?由本书改编成的电视剧《永不瞑目》,曾在全国8家卫星台同步播出,这在中国电视史上还是头一回。

新婚前夜,女刑警欧庆春的未婚夫因缉毒牺牲,欧庆春悲愤地投入到爱人未竟的事业,并将他的眼角膜捐献给法律系大学生肖童,使他得以重见光明……当他第一次看到欧庆春时,便疯狂地爱上了她。欧庆春要肖童去欧阳兰兰家卧底,肖童为了欧庆春与欧阳兰兰周旋。几次交往后,欧阳兰兰为了留住肖童,施计让他吸毒。肖童忍受着毒品的折磨,将抓捕毒犯的情报送给了欧庆春,他却献出了自己年轻的生命……

内容推荐

刑警欧庆春的未婚夫在一次剿毒战斗中牺牲了,他的眼角膜献给了大学生肖童。重见光明的肖童对欧庆春由感激而萌生爱意,并答应欧庆春到大毒枭家去卧底。谁知大毒枭之女疯狂地爱上了肖童,她为了夺走肖童,不惜让肖童染上毒瘾。欧庆春带肖童去戒毒所戒毒,并接他回自己家监护治疗,并渐渐对他产生爱情。肖童戒毒后,帮助公安机关一步步击跨贩毒组织。

最后,肖童以生命和死亡为代价,配合公安局成功地截获了一批高纯度的海洛因并彻底消灭了贩毒集团。

试读章节

身高马大的杜长发和组里的几个新手这时还闪在阁楼的窗边,目送着胡新民跟着那家伙消失在街口。同时,他们都听见了队长李春强拨响了手提电话,他们都知道马处长正等着这个电话。李队和马处的通话很简短,简短得近于暗语,但欧庆春完全可以听得明白无误。在李春强面无表情地收起电话之前,她已经知道了处长的决定。

“行了,按早上布置的,端了吧。”

每个人的心里都感到了几分轻松。已经四天了,他们蹲守在这间有股子霉味儿的阴暗的阁楼里,盯着下面胡同里那栋文物一样歪斜着的西洋楼,用相机的镜头捕捉着在那楼门口进进出出的每一张可疑的面孔,然后按照李春强的判断,有选择的一对一地尾随而去。四天了,从被跟踪过的人看,几乎清一色都是来这里买货的一般吸毒者。他们刻意要等的送货人却一直没有出现。今天早上,他们这组人准备出来和夜班的同志换岗的时候,处长马占福已经表示了不想再等的意思。这个意思在和李春强刚才的通话中,显然已经变成了明确的命令。大家开始默默地检查各自的武器,试枪栓,压子弹的声音此起彼伏。欧庆春只是习惯性地按了按腋下的手枪,早上出来的时候,一切都已检查过了。虽然她刚满二十六岁,但在他们这组人中,除了李春强和胡新民外。她就算来刑警队最早的同志了。

这里的地形不算复杂。一条笔直的胡同,一个浅浅的院落,院落里的这座孤独的西洋楼只有一个出口,极易封锁。暮色苍茫,他们一个接一个从这阁楼里鱼贯而出,横跨胡同,直扑对面的楼门。那毒贩子就住在这洋楼的顶层。李春强留了两个人把住楼门,其余四个人上楼,由庆春突前敲门。那家伙正在做晚饭,听见个女的喊收电费,毫无戒备地把门打开,他们便轰一下冲了进去。那家伙下意识地往厨房里退,李春强和另两条汉子几乎一齐拥进了只有三四米见方的小厨房里。热在煤气灶上的面条翻在地上,烫了大个子杜长发的脚,那毒贩子却惨叫了一声。行动从叫门开始,只用了十几秒钟就结束了。那毒贩子反铐着,几乎双脚离地被一路拎下楼去。李春强和庆春留下来进行搜查工作,他们居然很轻易地在屋里搜出了整整一大块还没有开包的海洛因。庆春掂了掂,大约足够一公斤,这使得李春强大为兴奋,因为超过一千克的毒品案可以算得上大案子了。

由于有了这个意想不到的战果,他们顾不上吃晚饭就在看守所突审了那个毒贩。更加意想不到的是,到了晚上八点半钟,毒贩突然交待黄昏时那位提着公文箱,穿着西服的最后的访客,就是他的上线供货人。而他们搜获的那包战利品,正是那位西服客刚刚送来的货。

这正是他们蹲了四个昼夜苦苦要等的人,李春强马上把指令呼在了胡新民的BP机上:“此人重要,务必跟出下落!”胡新民也很快回了电话,他说那家伙刚刚在饭馆吃完饭,正在结账。李春强果断地命令:“别让他甩了,要是跟不住的话,你就先拘了他!我们等你电话。”胡新民说:“我知道了,你就擎好吧。”

等着胡新民的电话,大家赶快吃饭。李春强没顾上打开自己那份盒饭就被处长叫去汇报。走的时候他关照欧庆春可以先回家休息。李春强自提了队长以后,对庆春一向格外关照。

庆春也不客气,简单收拾着桌上的东西。临走时,她没忘了向李春强确认:“我和新民后天去杭州,我们明天就歇了。明天我们两家父母和亲戚在一起办一桌,就算是个仪式了。”见李春强沉吟了一下没有认可,她又补充道:“明天我们还得到办事处去办婚姻登记呢。”

“怎么这么晚才登记?”李春强问。

“新民他妈托人查了查,明天才是个吉日良辰。他妈信这个。”

“你们车票买了吗?”李春强又问。

“买了,后天下午的。我不是早和队里请过假的吗。”

“啊,对对,这是大事。”李春强这才想起来似的,“你们走你们的,反正这案子人手也够了。再说,新民今儿晚上要是把那小子弄住了,也算是头功了。”

庆春笑笑,表示领情。胡新民与李春强是同一届刑警学院出来的,都比庆春大了两届。李春强蹿得快,一年前当了队长,比较希望同辈的哥们儿在工作上能给面子,所以在功利方面对他们一向也有些倾斜。当然,他对庆春的态度从上学那阵儿即如此。

两个人一起走出办公室。看上去李春强像是故意要送她,庆春心里不免诚惶诚恐。在楼梯口分手的时候,李春强无微不至地说:“如果你们需要的话,明天可以把我那辆吉普拿去用。”

庆春说:“不用不用,明天我都借了车了。”

李春强发了一瞬间的呆,从口袋里拿出一个用闪光纸包好的小盒子,递过来,带着几分不自然,说:“祝你们新婚愉快。”

庆春沉默着没有接,李春强笑一下,想把两人间的气氛搞轻松:

“这是我的一点心意,咱们在一块儿这么多年了。”

庆春接了,说:“春强,听说马处给您介绍了一个对象,怎么样?我和新民都挺惦记你这事的。”

李春强勉强笑了一下,“没有的事,马处只是随便提了一句。我跟他说了,我这两年不打算找对象结婚。”

“为什么,你也不小了。”

“我找不到合适的了。”

庆春知道他要说什么。李春强以前和胡新民同时追过她,只是当时她不喜欢李春强总是那样锋芒毕露太好强。当然这个话题是不宜再继续下去的,两人心照不宣。庆春拿着那小礼盒,说声谢谢,然后转身下楼。她知道李春强站在那里没走,但她没有回头。

庆春家住得离机关不算远,骑车走一刻钟就到了。这房子是父亲从地矿科学院退休前刚刚分到的。考虑到庆春要结婚,所以当时要房的时候,父亲放弃了一个坐北朝南的大三居,而要了一个两居和一个一居的单元,都是阳光不足的东西房。父亲执意要把新房布置在两居室的单元里,而自己住进一居的单元。自庆春母亲去世后,父亲生活中的一切都是围着庆春转的。他对女儿说:“你的朋友多,有个客厅方便,我一个人也用不着占两间房,再说,你们的客厅我也可以用,反正两个门都挨着。”

庆春也不推却。她和父亲的关系,几乎亲如一人,完全没有客套的必要。新民没有房子,结婚必定要住过来,也不算倒插门。只是住过来而已。新房完全是按照新民的构思,她帮他一起布置的。不算厨房卫生间,两间房子加一个过道,装修费不到一万块钱,再摆上搭配得恰到好处的几件新家具,看过的人都说感觉还挺舒适。

P2-5

序言

这是海岩继《便衣警察》、《一场风花雪月的事》以后的又一部长篇力作。拿到这部书稿,未翻开时,我心中暗想:海岩这回还能给我们一个生动的故事吗?依我的看法,长篇小说,从通俗的到严肃的乃至于先锋性的,无论文字上怎么处理,直白到口语化也罢,实验性强到怪诞晦涩也罢,有一条应是相通的:讲故事。海岩此前的作品(包括他直接写出的电视剧本),总是在讲故事上凸现其巧思妙诀,难道他竟有说不完的好故事,可以一而再、再而三地俘获我们的阅读兴趣么?

我翻开这本《永不瞑目》,本想慢慢地往下看,谁知一看开头,便舍不得撒手,竟一口气读了下去。我承认,看他笔下的故事,我的阅读,成为了与他构思布局的一场较量。我好赖也读过不老少中外古今情节性强的小说,而且自己好赖也写过一些个故事,因此,边读边猜:瞒得了别人瞒不过我,瞧吧,往下,这个人该这样了,那个人该那样了……这个关子没啥了不起!那个悬念必在后面如此收束!……猜中了,我不免洋洋得意,没猜对,鼻子里哼一声:能这么编故事么?及至在他抖出的某个“包袱”前傻了眼,却也拍了一下大腿,这才不得不嘿嘿一笑:果然是个编故事的能手,竟把我都“涮”了!

如果仅仅是具备生动的故事,那这书只不过是本解闷的读物罢了。难得的是,这本书的题材是鲜活的近逼性的:它表现的是公安刑警缉毒的战斗生活。在我们刚刚收回了香港,彻底洗清了鸦片战争以来积存的国耻以后,读到这样一部小说时,心情是不可能停止在休闲娱乐上的,我们从这小说联想到所置身的现实,在社会生活走向开放富裕、丰富多彩的同时,也出现了诸多令人痛心的负面现象,贩毒、吸毒即其中最触目惊心的一种,而且这种毒雾瘴气这几年竟开始从边远地区朝政治、经济与文化中心弥漫,甚至于已钻进了京都,袭人了善良市民的生活圈!为了捍卫改革、开放的正面成果,纯洁民族生活的发展进程,我们必须与贩毒、吸毒这一类腐蚀社会的犯罪行为进行坚持不懈的斗争!海岩的这部长篇,在这个节骨眼上出版,通过一个生动的故事,塑造出了欧庆春、李春强等战斗在缉毒第一线的刑警形象,他们身上所体现出的凛然正气、勇敢机智与献身精神,使我们获得了一种坚实的安全感。如果我们本来对贩毒、吸毒的阴云多少有些心情灰暗烦乱的话,读了这本小说后很可能会心情为之一畅:有这样一批勇士在日以继夜地与犯罪集团进行殊死的斗争,我们好人的生活环境与前景,确实是更加光明艳丽了!

海岩对公安战线的战斗生活非常熟悉,尤其难能可贵的是,他对一个个具体的公安战士的内心,也具有准确揭示、深入开掘的能力,他在公安干警的生动群像中,着力刻画了主人公刑警欧庆春,她并不只是故事中的一个贯穿性角色,而是一个见血见肉,并且有其独特个性,包括隐秘的内心情感波澜的,生动而丰满的艺术形象。海岩的生活阅历与活动范围比较广泛丰富,因此他也能写好商海、娱乐圈与学府里的生活,这个故事里的另一个主人公大学生肖童,塑造得也很成功,这是一个绝非从概念出发,或仅从情节发展需要而设置出的角色,这也是一个我们能从现实生活中找到依据的“熟悉的陌生人”,从肖童的身上,我们可以看到置身于这个社会转型期中的青年人,确实是既面对着机遇也隐伏凶险,他的性格中稚气与狡狯并存,正义感与好奇心杂糅,他在沉沦中挣扎,在奋发中警醒,他的故事意味深长,掩卷后令我们扼腕叹息,而又为之震动。

海岩是一个公务繁冗,只能利用夜晚临睡前有限的时间坚持“细水长流”地进行写作的作家,他能不断推出这样精彩的长篇,值得为他鼓掌。他走的是通俗的大众化的路子,而且,很显然,他在写小说时,已经考虑到了从文字符码向影视符码转换时的方便,他的小说被搬上荧屏银幕的可能性是不言而喻的,这是一种自觉的美学选择:在力求雅俗共赏时,更多地满足大众而其次才是面对“小众”。海岩跟我说他自知其小说的叙述语言够不上“美文”,比较粗糙。粗糙确实是一个应努力戒除的缺点,但以海岩自己所选定的审美追求来衡量他的小说,我倒觉得他很不必去追求纯文学的“美文”,我读他的小说时,觉得有些叙述文字似乎还太文雅了,不如再口语化些,更能圆满其美学效应。

我读完海岩这部新作满心欢喜,这里有好故事,能给我们以好心情,这样的书值得推荐,是为序。

1997.9.1 绿叶居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永不瞑目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海岩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作家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06312806
开本 32开
页数 487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350
出版时间 1998-05-01
首版时间 1998-05-01
印刷时间 1998-05-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图书小类
重量 0.408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I247.5
丛书名
印张 15.5
印次 2
出版地 北京
211
142
19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18800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7 17:45: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