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少年维特之烦恼(中英对照)
内容
编辑推荐

这是青年人的《圣经》。它一问世,当即风靡了德国和整个西欧。这是一个时代青年的缩影,一段注定无果的苦涩恋情!世界文豪的轰动之作,横扫世界数千万青年男女的心灵!本书是由德国经典文学名著改编而成的双语对照读物,可以阅读优美中文,可以中英对照学习,可以品读一流英文。专为不同年龄与层次的读者,打造永久珍藏精品!

内容推荐

《少年维特之烦恼》作为歌德的代表作,讲述了少年维特追求已与人订婚的姑娘绿蒂,终因无望而不能自拔以致自杀的爱情悲剧。它以一个青年的恋爱悲剧表现了一个时代的烦恼和苦闷,具有普遍意义。《少年维特之烦恼》写于1774年。它的出版使歌德一夜之间成为家喻户晓的人物,也奠定了歌德一生的殊荣。

目录

上卷 Book I

下卷 Book II

编者致读者 The Editor to the Reader

试读章节

“风呵,你停一会儿!激流呵,你也安静片刻!让我的声音传遍峰峦山谷,传进我那漫游人的耳中!萨尔迦,这是珂尔玛在呼唤!树木和峭岩就在这里!我的爱人!我的爱人!我在这里,你为何迟迟不来?看,宁静的月亮出来了,照亮了山谷里的河水,给峭壁上的岩石蒙上了昏暗的光芒,但是他的身影却没出现在山顶上,他的猎犬也没有先来报信,说他就要来到。我不得不坐在这里,独自一人!

“旷野中是谁躺在我的身边?是我的爱人还是我的兄长?哦,我的朋友,他们毫不理会珂尔玛的问询。回答我:我独自一人!我的心充满恐慌。哎呀,他们都死了!他们的剑上都染鲜红的血!呵,我的兄长,我的兄长!你为什么把我的萨尔迦杀了?哦,萨尔迦,你为什么杀死我的兄长?你们两个都是我亲爱的人呀I我该说什么把你们称颂?在山岗的战场上,你们是万千战士中的英豪!你们回答我,你们听着我的声音,呵,我这两个亲爱的人!他们沉默了,永远地沉默了!变冷了,他们的血肉之躯已经冰凉!从山岗的峭岩上,从暴风雨吹打的山巅,你们死者的亡灵,你们说话呀}我绝不会害十白!你们已去哪儿安息?在群山中的哪个洞穴里我才能把你们找到?在狂风中我听不到一丝微弱的声响,暴雨中未曾夹杂一点点回音!

“我悲伤地坐在山岗上,哀痛的泪水流到了天亮。死者的朋友呀,你们挖好坟墓吧,但是在珂尔玛到来之前,请不要把墓穴封上。我的生命像梦一般消逝,我怎能苟延残喘生活在世上?我要伴我的亲人长眠在此,在这叮咚作响的山岩的溪流旁。每当夜幕笼罩山岗——狂风在荒野上呼啸,我的灵魂就将飘扬在风中,哀悼我朋友的死亡。猎人将在窝棚里听到我的悲恸,他对我的声音将又怕又爱。我哀悼朋友的声音一定会甜美动听,因为朋友们曾让珂尔玛那么开心!

“这就是你唱的歌呀,密诺娜,托尔曼娇羞的女儿。我们为珂尔玛流泪,心中充满凄楚之情。乌林怀抱竖琴登场了,他要唱一唱阿尔品。阿尔品的声音娓娓动听,利诺的心中充满激情。但是他们都在斗室中长眠,塞尔玛的上空再也不会响起他们的歌声。乌林在英雄们捐躯沙场的前一天从奔袭中回来。他听到他们在山岗上争斗,他们的歌声婉转而忧伤!他们咏叹那位群雄中的佼佼者莫拉尔的阵亡。他的心灵像芬戈尔的一样崇高,他的剑像奥斯卡的剑一样锋利,可是他倒下了,他的父亲悲戚,他的妹妹眼里泪如泉涌。密诺娜,驾着战车的莫拉尔的妹妹,眼里泪水盈盈。在乌林歌唱之前她便退场,犹如西天的月亮预感到暴风雨即将来临,便将美丽的脸庞在云里躲藏。我和乌林—起弹起竖琴,把这悲痛的歌曲吟唱。

P283-285

序言

《少年维特之烦恼》的作者约翰·沃尔夫冈·歌德(1749-1832)生于缅因河畔的法兰克福,父亲是个有钱又有地位的人,使歌德生活优裕,受到良好的教育。歌德曾在德国的莱比锡和法国的斯特拉斯堡上过大学,毕业后当过律师,后来应邀去魏玛公国做官。虽一度游历意大利,但他一生的大部分时间均在魏玛度过。歌德多才多艺,是一个文艺复兴式的巨人:他懂法语、英语、意大利语、拉丁语、希腊语以及希伯莱语,翻译过伏尔泰、狄德罗、切利尼等人的作品。他是小说家、剧作家、诗人、哲学家、文艺批评家,又是科学家,对植物学、动物学、光学均有研究,发表过一系列关于光学研究的文章批驳牛顿的相关理论;他对于人类前颌骨的发现启发了达尔文关于进化论的研究。

歌德的主要成就当然是在文学上。他的《少年维特之烦恼》不仅因表达了特殊的社会变革时期青年人的不满情绪和愤懑的呐喊而引起广泛的共鸣,而且由于其塑造的忧郁、敏感、热情的艺术家形象,为欧洲的浪漫主义文学人物画廊增添了新的形象.并以其缠绵悱恻的爱情故事打动了一代又一代青年男女的心。诗剧《浮士德》以其博大的思想、深邃的洞见力和成熟、高超的艺术表现技巧而被视为世界文学的珍品。长篇小说《威廉·迈斯特的学徒时期》探索人物性格的成熟、发展过程,开德国成长小说之先河。他去世后的一个世纪里,剧作家和诗人均从他的作品中获得创作的灵感。他是德国文学和18世纪末、19世纪初欧洲新古典主义和浪漫主义文学的最为重要的人物之一。有趣的是,歌德认为自己的科学成就大于文学成就,认为自己的科学著作《颜色的理论》比他所有的文学作品都更有价值。歌德不仅对德国和欧洲文学产生了难以估计的深远影响,也在许多其他方面对欧洲文化产生了重大影响。莫扎特、马勒、贝多芬、李斯特、舒伯特等音乐大师的音乐创作受到他的作品的启迪:黑格尔、尼采、斯坦纳等人的哲学思想也受到他的启发。

《少年维特之烦恼》于1774年出版,是一本带有一定自传色彩的书信体小说,书中的主人公维特是以作者本人为原形的。歌德自己曾说:我枪杀了小说中的人物,而救了自己一命。小说写一个跟鄙俗的社会现实格格不入的少年的故事。他希望有所作为,追求高尚、纯洁的爱情,却处处碰壁,爱情得不到回报,最后绝望而自杀。小说出版后,作者歌德几乎一夜成名,跃居大作家之列。读者对它反响强烈,一时之间,整个欧洲的年轻人都模仿起维特的穿着,不少人模仿维特自杀。据说大约2000人读完此书后实施了自杀。

《少年维特之烦恼》经久不衰的艺术魅力来自于多个方面。首先,是其书信体的形式。这种形式最能真实、自然地展现主人公的主观意识.便于主人公不加掩饰、无所顾忌地说出内心隐秘的愿望,宣泄积郁的情感。就读者而言,书信体小说给人一种窥探他人内心秘密的机会,满足了人性中的窥私欲。作为读者,一旦我们进入叙述者的世界,很容易与人物发生认同感,忘记自己,甚至把自己等同于主人公,为他的欢乐而欢乐,为他的忧愁而忧愁,陷入主人公的情感世界而不能自拔。这也恐怕是为什么那么多的读者在读完了小说后尝试自杀的原因。

其次,是对夏绿蒂这个人物的成功塑造。夏绿蒂是一个圣母式的人物,这样的人物极大地满足了在基督教传统下成长起来的一代又一代欧洲人的审美需要。当然,这样的女性也是符合东方民族的审美心理的。夏绿蒂是一个纯洁无邪的女孩,对世界充满了关怀和爱心。母亲去世后,她担当起照料家人的重担,对父亲像妻子对丈夫一样地关心:对弟妹像母亲对孩子一样地照料。她看望、守护镇上的病人,为孤单的寡妇送终。在舞会上,当大家为惊雷吓得魂不守舍时,她发起游戏,让大家忘记了恐惧。事后她告诉维特“我自己也吓得够呛,但是我假装不怕,以便鼓舞起大家的兴致。”这难道不正是母亲在孩子们面临危险时所表现出来的态度吗?她对维特的爱也基本上是一种母亲式的爱,是呵护、关心、叮咛,而不是激情。维特说:“在我看来,她犹若天神。在她面前一切欲念都沉寂了。在她跟前时,我表达不出我的感受。”而维特第一眼爱上她也是因为她正在扮演母亲的角色:正履行母亲的职责给弟妹们开饭。她甚至把弟妹们称作“我的孩子们”。在她婚后,只有在维特表现得像孩子一样可怜无助时,她才对他格外亲昵一些。这些,都足以让读者把她看作一个圣母式的人物。夏绿蒂是美的使者,更是善的化身!

第三,是人物的命运被置于一种不可调和的矛盾之中而产生的艺术张力。维特始终处于两组对立的矛盾之间。第一组矛盾是他与社会的矛盾:维特是一个年少气盛、品味高尚的艺术家.他希望过一种有意义的生活,希望有所作为,实现人生的价值;而他所处的社会却不可能提供他所需要的东西。书中所描述的社会——是下层社会,以诗情画意的乡村为代表——但这里不属于他.他在这里只是匆匆过客。他很喜欢乡村,但那只是一种居高临下的欣赏。他永远不可能被乡村社会真正接受,成为其中的一员,在这里他除了欣赏田园风光、画画、读诗,不可能找到实现人生价值的事情来做;另一个是上层社会,以宫廷为代表。这里是他可以发挥作用.甚至建功立业的地方。但是这里却充斥着鄙陋、拘泥刻板的人,他们处处因循守旧、虚文俗礼,精神贫乏,空虚无聊,虚伪奸佞,尔虞我诈,一心追逐等级地位。维特与他们格格不入,一再遭受排挤,虽有个别像伯爵那样的开明人士与他为善,也不足以改变他的生活环境。维特找不到社会归属感。另一组矛盾就是维特在爱情上无法解决的矛盾:维特认识夏绿蒂的时候,她已经与艾伯特订婚。从一开始维特的爱情就陷入一个道德困境——他只能充当第三者。假如夏绿蒂是被迫与艾伯特订婚的——而她是自愿的;假如夏绿蒂不爱她的未婚夫——而她是很爱他的;假如艾伯特是个品性不端的浪子——而艾伯特行止端方,事业有成;假如艾伯特待夏绿蒂不好——而他对夏绿蒂以及全家都很好,对夏绿蒂呵护有加:假如夏绿蒂与艾伯特相处不融洽,不快乐——而他们相处得很融洽、很幸福;假如夏绿蒂是个浪荡的女子,很愿意多抓几个男人在手上——而夏绿蒂偏偏是一个道德观念很强的贤淑、贞洁的女子。哪怕上述假设只有一条成立,那么维特就可以扮演一个拯救者、解放者或者至少合谋者的角色.从而使自己的爱情获得一种道德上的合理性。但是从全书的描写看来,这些假设没有一条可以成立。这就注定他的爱情将永远得不到回报,他因而无法找到情感的归宿。

最后,是作品中充溢着的自然美。小说不是静态的描写,而是通过主人公维特的切身感受,把一幅又一幅大自然的美丽图景展现在读者的眼前。维特常常徜徉在大自然里,沉浸在美好的想象中。他见到开满了花的树和灌木,往往不胜欣喜“恨不得化成一只蝴蝶,好在这个香气扑鼻的海洋里飘游,与之成为一体”。在瓦尔海姆,最令他心动的是“两株巨大的树枝延伸开来罩住了教堂前面的绿地的菩提树”。后来听说两棵树都被砍了,他“当时气极了,恨不得宰了那个砍第一斧头的狗东西”。当山谷里雾气弥漫,正午的太阳照在树林密密匝匝的树叶上时他“扑在地上,伏在流水淙淙的小溪旁的深草中……注意到一千种不知名的植物……感觉到了……神的存在”。当他看到山峰,绿色的山谷,平缓的溪流,在天空飘过的云彩,听到鸟儿的声音,看到昆虫在金色的阳光中飞舞时便感到“心灵飞升、飘然欲仙!”融雪的晚上他看到冒着白色泡沫的洪水在月光下呼啸、翻腾,发出声势浩大的轰鸣声时,起了“一种又害怕又喜悦的感觉”。维特是一个完全的自然之子,他以全部的身心感受自然,并把这种美感传送到读者的心中。而这种自然美与维特纤细的情感、悱-恻的爱情结合起来,就形成了一种诗歌里面的那种隽永的意境美,让人回味咀嚼,使人难以忘怀。

每一个读者都是一个特殊的感受体,都能从文本中发现、体悟到别人未曾发现、体悟到的美。任何理论都是灰色的,任何文艺批评与丰富多彩的文学作品相比也是苍白无力的。那么,让我的介绍和评论到此为止吧。请读者诸君进入歌德为我们营造的艺术世界去游览、感受、体验!

                 朱宾忠 黄明

                 于武汉大学

后记

《少年维特之烦恼》由郭沫若于1922年翻译出版以来,在中国几乎成为家喻户晓的名著,译本一版再版,据不完全统计,迄今为止郭沫若的译本再版已达三十余次。然而,随着对外国文学研究的深入,人们也发现郭译本的一些不足之处。所以近年来出现了对《少年维特之烦恼》的重译。经笔者初步统计,1994年至今,已经有杨武能等十多个译者的新译本。

按说,有了这么多译本,再来增加一个译本似乎没有什么必要,很可能造成浪费。但是,一部好的文学作品,尤其是经典作品,其主旨、思想、神韵、意境,甚至语言上的某些表达法,绝不是任何一个译本可以完全传达的.每一个译本都只能是向原作靠近的一次努力。从世界文学的范围来看,情况更是这样。例如英国古英语史诗《贝尔伍夫》(Beowulf)已经有一百个译本,而新的译本还在产生。当然,后来的译者通常可以站在先前译者的肩膀上,而在一定程度上译得更好。从这个意义上讲,任何重译都是有积极意义的。

翻译必须忠实于原文。本书译者在翻译过程中力图做到在细节上、逻辑上、语言风格上与原文保持一致,而并不拘泥于原文的句式结构、修饰语的顺序或者词语的选用上;尽量做到翻译成汉语的文字像汉语原创作品那样通顺、晓畅,表达上符合汉语习惯,而不使其有翻译腔,使人读起来觉得生硬拗口。同时,由于本书是由英文转译而来,风格上可能离德语原作更远了一些。好在这是译本英汉对照本,只要对英语原文忠实了,也就算是尽到了忠实的义务。

胡适先生曾说,要想把一个问题研究通,最好的办法是就这个问题写一本书。我们大约也可以说,真正要读懂一本书,最好的办法是把它翻译一遍——因为阅读可以囫囵吞枣,不求甚解,而翻译却容不得半点马虎。每一个细小的地方都必须认真领会,反复斟酌。因此,我们翻译此书,就算是读懂《少年维特之烦恼》的一次认真的尝试吧。希望我们的翻译能让更多的读者动起读懂这本小说的念头,使我们在未来看到更优秀的译本!

             朱宾忠 黄明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少年维特之烦恼(中英对照)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德)约翰·沃尔夫冈·歌德
译者 朱宾忠//黄明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07826326
开本 32开
页数 327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223
出版时间 2006-06-01
首版时间 2006-06-01
印刷时间 2006-06-01
正文语种 中英对照
读者对象 研究人员,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教育考试-外语学习-英语
图书小类
重量 0.384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H319.4:I
丛书名
印张 10.75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00
147
22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8000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9 11:52: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