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论以人为本--从物到人/新世纪中国重大问题研究书系
内容
编辑推荐

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以人为本的发展理念,把以人为本作为科学发展观的本质与核心,这实质上意味着要把当代中国的发展问题提到哲学的高度来作战略性的考虑。本书作者从哲学的视野出发,从以人为本的历史必然性及思想渊源,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理论,以及以人为本的科学内涵、现实意义、模糊认识及理性实践等方面,全面、深入地分析和阐述了理论及现实意义上的以人为本思想。

内容推荐

本书对以人为本的基本问题、基本内容与思想体系、前沿问题,比如以人为本提出的时代背景、思想渊源、理论基础、科学内涵、深层意蕴、深远影响、现实意义、出现的模糊认识和实现途径等,展开了分析,可以说是对以人为本问题的理论层面、现实层面、政治层面和实践层面的全面性研究。

目录

第一章 提出以人为本的历史必然性

第一节 着眼于时代发展的总趋势

一 从“物质资源”到“人力资源”

二 人的创新能力是当代中国社会发展的关键

第二节 着眼于我们正在做的事情

一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人的全面发展是目的

二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全面发展的人才是保证

三 人的全面发展:以人为本是前提

第三节 着眼于对我国发展实践的反思

一 在人和自然的关系方面:环境污染,一定程度上破坏了可持续发展能力

二 在人和社会的关系方面:人被物化,一些人不能真正享受社会发展的成果

三 在人和人的关系方面:存在着某种社会不公正,贫富差距在拉大

四 在人和组织的关系方面:贪欲膨胀,极端利己主义在蔓延

第四节 着眼于吸收我国人学研究的积极成果

一 哲学主题的转换:从研究整个世界到主要研究人的世界

二 哲学观念的发展:从物质观念到物质与实践相统一的观念

三 哲学思维方式的跃迁:从“前定论”、“给定论”走向“后定论”、“实力论”

四 哲学研究方式的变化:从“无我哲学”到“有我哲学”

五 哲学本体的重解:从“既成本体论”到“生成本体论”

六 哲学形态的建构:从哲学失语到对哲学的高度自觉

第二章 关于以人为本思想的清理与总结

第一节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以人为本思想

一 用以人为本反对“以神权为本”

二 用“以民为本”反对“以君为本”

三 用道德原则说明人比天地万物高贵

第二节 马克思主义以前西方文化中的以人为本思想

一 文艺复兴运动时期的主旋律:文化意义上的人文主义

二 18世纪法国启蒙运动时期的旗帜:政治意义上的人道主义

三 19世纪法国空想社会主义的追求:价值意义上的无产阶级的解放与每个人的平等而全面的发展

四 费尔巴哈哲学的主题:本体论意义上的人本主义

第三节 现代西方人本主义对传统以人为本思想的批判继承与发展

一 科技理性对人文精神的背离

二 人类中心主义肢解了完整的人

三 资本主义工业化对人的压抑

四 现代西方人本主义的总体性反思与超越

第四节 中西方文化中以人为本思想的进步意义与历史局限性

一 我国古代以人为本思想的进步意义与历史局限性

二 西方以人为本思想的进步意义与历史局限性

第 三章 马克思主义以人为本思想的哲学基础

第一节 马克思主义对西方以人为本思想的批判继承与超越

一 从抽象的人到现实的人

二 从人道主义历史观到唯物主义历史观

第二节 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存在与本质的理论

一 人的存在理论

二 人的本质理论

第三节 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解放与全面发展的理论

一 人的解放理论

二 人的全面发展理论

第四章 以人为本的科学内涵

第一节 人与自然关系层面的以人为本

一 人依赖自然而存在

二 不断提高人的生活质量

三 不断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

第二节 人与社会关系层面的以人为本

一 使社会发展成果惠及全体人民,不断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二 为劳动者充分发挥创造才能提供良好的社会环境

第三节 人与人关系层面的以人为本

一 尊重贫困群体的基本需求、合法权益和独立人格

二 尊重精英群体的创新能力和业绩贡献

三 以人为本蕴涵的社会公正原则是人与人和谐相处的基础

第四节 人和组织关系层面的以人为本

一 解放人和开发人

二 各得其所和得其应得

第五章 以人为本的现实意义

第一节 一种基本价值:由“谈人色变”到“回归基本价值”

第二节 一种文化启蒙:由控制人到解放人

一 中国封建专制社会——“吃人”

二 五四新文化运动的主题——“立人”

三 从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到建立新中国——从政治上“解放人”

四 “文革”十年——“漠视人”

五 改革开放以来——“解放人和开发人”

第三节 一种现代执政方式:由管制到民主、协商和服务

第四节 一种具有整合凝聚功能的共同价值观:由“两极对立”到“共生共进”

一 动员参与期:使人各尽所能,使社会充满活力

二 表达诉求期:各个阶层、群体表达利益诉求

三 整合凝聚期:力求保持各种力量和各方面利益关系的协调

第五节 一种引领各项工作的实践理念:由人本理念缺失到人本实践

一 在经济上发展人本经济

二 在政治上坚持执政为民

三 在文化上塑造新型人格

四 在社会建设上构建和谐社会

五 在各项具体工作中实行人性化服务与人性化管理

第六章 全面深入理解以人为本所需要澄清的模糊认识

第一节 以人为本与马克思主义的关系

一 以人为本与马克思主义的一致性

二 以人为本与马免思主义的区别

第二节 以人为本与社会主义的关系

一 以人为本是社会主义的内在要求和应有之义

二 不能把社会主义仅仅归结为人本社会主义

第三节 以人为本与西方人本主义、人道主义的关系

一 以人为本对西方人本主义的扬弃

二 以人为本与西方人本主义的区别

三 以人为本与西方人道主义的关系

第四节 以人为本与西方人类中心主义的关系

一 绝对人类中心主义的实质及其缺陷

二 以人为本与绝对人类中心主义的区别

第五节 以人为本与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关系

一 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是实现以人为本的基础

二 以人为本是对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发展

第六节 以人为本与以民为本的关系

一 在政治和意识形态意义上:以民为本的执政理念是以人为本的政治体现

二 以人为本具有不同于以民为本的特殊内涵

第七节 以人为本与领导干部作风的关系

一 坚持以人为本,增强为民意识

二 坚持以人为本,胸怀爱民之心

三 坚持以人为本,树立亲民作风

第八节 以人为本与阶级斗争的关系

第七章 以人为本的理性实践

第一节 全面正确宣传以人为本

第二节 实行执政理念和领导方式的转变

一 发展观:从以物为本逐步走向以人为本

二 社会运作体制和方式:从控制人走向解放人

三 政府职能:从管制型政府转向公共服务型政府

四 发展方式:从非平衡发展走向协调发展

五 发展动力:从过分依赖外资转向培育自主创新能力

第三节 大力推进体制创新

一 干部人事制度创新

二 分配制度创新

三 教育体制创新

四 社会管理体制创新

主要参考文献

后记

试读章节

过去,我们对经济增长与社会发展的关系存在着认识误区,往往把经济增长等同于发展,从而使一切工作主要围绕GDP的增长速度来进行。其实,经济增长并不完全等于发展,它只是发展的手段。因为,人均GDP水平的增长不能完全反映社会的全面发展,反而会掩盖环境污染、居民贫富差距悬殊、地区发展不平衡和社会分配不公平等现象。经济增长也不能自觉地促使社会进步和人类发展。经济增长的最终目的,应是以人为中心的满足人的基本需要的经济发展和社会发展。就是说,经济增长应为人而存在,而不只是人为经济增长而存在。

当前,我国面临的主要挑战并不是进一步加速经济增长,而是确保经济增长的可持续性和公平性,减少贫困现象,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人的全面发展是社会主义社会的本质要求,而物质的增长不可能自然而然地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往往还会遮蔽人的全面发展。因此,我们不仅要关注经济增长本身,更应该关注这一增长的目的,即满足十多亿人口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也就是说,首先应当保证人们的生存需要,然后在此基础上致力于满足人们的发展需要。物质财富是人的发展的基础,我们一定要紧紧围绕经济发展不放松。但是,我们还应该确保经济发展的可持续性,确保全体人民都能享受经济发展带来的成果。我们还应看到,人的发展和经济发展是紧密相连的,经济发展有利于促进人的发展,同时,人的发展更有利于促进经济发展。

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出发,中国共产党在新时期又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大战略任务。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在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社会状况与国内、国际环境业已发生深刻变化的历史背景下提出的。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已进入关键时期。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迅速发展,现在人均GDP已超过1000美元。正如肖灼基教授所讲的,从国际经验看,人均GDP从1000美元到3 000美元的阶段,是经济社会激烈变动的时期。当前,在国内,城乡二元结构突出,一些地方出现了劳资矛盾,干群关系紧张,收人差距扩大,社会矛盾复杂;在国际上,由于我国工资成本提高而使竞争力降低。如果这个时期各种关系处理得当,经济就会顺利发展,社会就会趋于和谐;如果处理不当,就会出现经济徘徊、社会动荡、资源浪费、生态失衡和心理危机。这同时也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黄金时期:和平与发展是世界主流;经济全球化是大势所趋;战争的危险虽然存在,局部战争虽然不断,但近期发生世界战争的可能性不大,我们有可能取得较长时期的和平的国际环境;人民群众的利益诉求、权利诉求、民主诉求和公正诉求日益觉醒和增强。这些都有利于我们抓住机遇发展自己。正是在这一背景下,我国提出了构建和谐社会的目标。我们要实现的和谐社会就是一个以人为本的社会,我们一切活动的根本目的,最终都是为了人的生存、发展和享受。和谐社会是一个政通人和、经济繁荣、人民安居乐业、社会福利不断提高的社会,也是一个不断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社会。P16-17

后记

我最喜欢从事的活动是学术研究。这种执著是从1983年在吉林大学攻读硕士学位的时候奠定的,但学术研究的真正起步是1986年在北京大学攻读博士学位期间。我的学术研究方向,主要集中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人学、能力理论和代价理论四大领域。我长期以来形成的学术研究风格,就是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既注重研究成果的学术含量和学术价值,又注重以对重大现实问题的哲学研究来带动哲学基础理论研究。我先后出版了《马克思主义人学思想发微》、《马克思人学思想研究》、《能力本位》、《人学——人的问题的当代阐释》(第一作者)、《发展与代价》、《思想是时代的声音:从哲学到人学》和《马克思开辟的道路:人的全面发展研究》等代表性著作。由于论题、论点、论证和内容的需要,这些成果的某些核心思想在本书中以某种方式得以体现,当然,又作了进一步的补充、丰富和发挥。

从学术研究的历程来看,1983—1988年,我主要研究人的主体性问题和马克思主义哲学基础理论;1989—1990年,我就人的全面发展问题发表了一些见解;1990—2003年,我集中所有精力和时间,就人学研究的基础性、前提性、根本性问题和理论进行总体性研究,就当代中国发展过程中的能力问题与理论进行历史观与价值观的研究,把人们理解的能力问题从工具理性层面提升到价值理性层面,坚持工具理性和价值理性的统一,也就发展中的代价问题与理论进行了系统研究,其中就涉及到了以人为本问题和发展观的问题。这些研究成果,为我全面深入研究以人为本问题提供了一定的学理基础和思想基础,也提供了一种哲学分析框架。今天,我从学术层面研究以人为本问题,是顺理成章的,也是合乎学术研究的逻辑进程的,是我的学术研究历程的必然。

奉献给读者的《论以人为本——从物到人》这本书,力求突出如下特点:一是科学性。在对以人为本的理解上,目前存在着不少模糊认识,本书不回避疑点、难点问题,力求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运用辩证思维的理论和方法,来澄清这些模糊认识。二是哲学视野。对以人为本,可以从不同角度进行研究,本书主要是从哲学角度展开的研究,是对以人为本的一种哲学和人学思考。三是系统性。本书对以人为本的基本问题、基本内容与思想体系、前沿问题,比如以人为本提出的时代背景、思想渊源、理论基础、科学内涵、深层意蕴、深远影响、现实意义、出现的模糊认识和实现途径等,展开了分析,可以说是对以人为本问题的理论层面、现实层面、政治层面和实践层面的全面性研究。四是学理性。我历来注重基础理论研究,注重研究的学术性,对以人为本的研究也是如此。本书花了大量的篇幅,从学术上来阐述以人为本的思想渊源、理论基础和科学内涵,并对在以人为本问题上出现的模糊认识进行学理上的分析。五是立足当代中国发展的实践要求。在研究以人为本这一问题上,我力求注重基础理论研究与现实问题研究相结合,既沿着马克思开辟的哲学道路走下去,又站在中国实践发展的前沿,积极反映当代中国发展的要求。六是合理吸收其他学科相关的研究成果,并进一步深化、推进以人为本问题的研究。

当然,对以人为本的研究是一个过程,我们这种研究只是这一过程中的一项成果,其中会有这样或那样的不足,希望读者批评指正!

本书是由我和张洪春博士共同完成的。江苏人民出版社的周文彬同志对本书的出版给予了积极的支持和帮助,在此表示真挚的感谢!

韩庆祥

2006年1月30日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论以人为本--从物到人/新世纪中国重大问题研究书系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韩庆祥//张洪春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江苏人民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214041333
开本 32开
页数 357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246
出版时间 2006-04-01
首版时间 2006-04-01
印刷时间 2006-04-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研究人员,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人文社科-哲学宗教-哲学总论
图书小类
重量 0.378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B087
丛书名
印张 11.5
印次 1
出版地 江苏
211
150
13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5 7:22: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