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中国铁路之父(詹天佑的故事)/世界五千年科技故事丛书
内容
编辑推荐

《世界五千年科技故事丛书》以世界五千年科学技术史为经,以各时代杰出的科技精英的科技创新活动作纬,勾画了世界科技发展的生动图景。作者着力于科学性与可读性相结合,思想性与趣味性相结合,历史性与时代性相结合,通过故事来讲述科学发现的真实历史条件和科学工作的艰苦性。

《中国铁路之父:詹天佑的故事》为其中一册,由桑秋洁编著。

詹天佑,字眷诚,号达朝,中国近代铁路工程专家。汉族,原籍安徽婺源(今属江西),生于广东南海。12岁留学美国,1878年考入耶鲁大学土木工程系,专习铁路工程,毕业论文为《码头起重机研究》获得哲学学士学位;1905—1909年主持修建我国自建的第一条铁路—京张铁路;创造"竖井施工法"和"人"字形线路,震惊中外;在筹划修建沪嘉、洛潼、津芦、锦州、萍醴、新易、潮汕、粤汉等铁路中,成绩斐然。著有《铁路名词表》、《京张铁路工程纪略》等;有“中国铁路之父”“中国近代工程之父”之称。

内容推荐

《中国铁路之父:詹天佑的故事》为“世界五千年科技故事丛书”中一册,由桑秋洁编著。

《中国铁路之父:詹天佑的故事》介绍了詹天佑独立思考、敢于怀疑、勇于创新、百折不挠、求真务实的科学精神和他在工作生活中宝贵的协作、友爱、宽容的人文精神。使青少年读者从他的故事中感受科学大师们的智慧、科学的思维方法和实验方法,受到有益的思想启迪。从有关人类重大科技活动的故事中,引起对人类社会发展重大问题的密切关注,全面地理解科学,树立正确的科学观,在知识经济时代理智地对待科学、对待社会、对待人生。

目录

幼年生活

赴美留学

岁月蹉跎

中国铁路艰难起步

为修中国铁路埋头苦干

京张线艰难的勘测

举世瞩目的京张线

鞠躬尽瘁

我国近代最杰出的爱国工程师

试读章节

幼年生活

1861年4月26日,在广东省南海市一个没落茶商詹兴洪的家里,出生了第一个男孩儿。他就是我国近代最杰出的铁路工程师——詹天佑。

家里添了个男孩儿,使这个家庭充满了喜庆的气氛。特别是詹天佑的爸爸詹兴洪高兴地跑到城里,去给亲朋好友传送这个喜讯。而詹天佑的妈妈陈氏则在家里焚香祈祷上苍保佑这个孩子的成长。夫妻俩给孩子取名为“天佑”,希望上天保佑他长大以后,能重整家业,光宗耀祖。

詹天佑的曾祖父詹文贤,原来是安徽婺源县内一个无名的中医。曾经南下广东从事茶叶买卖。当时广州是中国唯一对外开放的港口。而茶叶又是主要出口商品之一。詹文贤向外商经销茶叶,很快就发了财。詹文贤发财之后,就捐了官,以太学生的头衔炫耀乡里。他的祖父詹世鸾,继承了上辈的事业,全家搬到广州定居了。詹世鸾依附着广州“十三行”的势力,生意也渐渐做大了。詹世鸾为人慷慨,乐善好施。在当地自己出钱建立了文社、学馆,还修盖了会馆。有时,有的外地茶商因买卖赔了本。而无法回家的时候。就向詹世鸾借钱。他解囊相助不下万金。被婺源县志称为“见义勇为”的人。

可是,好景不长,到了詹天佑的父亲詹兴洪这一代。赶上了鸦片战争。第一次鸦片战争中,英国侵略者用大炮轰开了中国的大门,也把长期控制外销贸易的广州官办商行“十三行”轰掉了。那些一向为清朝统治集团服务的“官商”们,看到英国人势力强大,就掉过头来转为英国人服务。他们操纵外销市场,制造混乱,迫使较小的商人有货卖不出价钱来,只好破产。詹世鸾在这时一病身亡。第二次鸦片战争中,英法联合“常胜军”攻入广州,洗劫了十三行的商业区,广州人民为了反抗外国人的无耻行为,放火烧了“十三行”一带的所有洋馆。熊熊燃烧的大火也烧毁了在附近地区的詹家产业。詹家的茶行,和其他很多外销小商人一样,全部破产了。这时,对外贸易的中心也逐渐由广州转向了上海。詹兴洪看到在广州城内度日艰难,便全家迁到南海市乡下,过起半耕半读的田园生活。

詹氏一家全靠詹兴洪种田来养活,生活很困难。詹兴洪曾读过不少诗书,因为家境困难,每逢春节的时候,就写写春联儿,赚点钱来贴补家用。母亲陈氏是一位吃苦耐劳,善于教养子女的妇女。

詹天佑是家里的长子,很得父母的疼爱。父亲把重振家业的希望都寄托在了他的身上。

詹天佑从小就很聪明,他父亲在农闲的时候,常常给他讲有关鸦片战争的故事。当他听到林则徐烧毁英帝国主义运来毒害中国人民的鸦片。并打退英国侵略军时。詹天佑高兴得拍着小手跳了起来。当他听到清朝政府把林则徐革职,英国侵略者乘机侵入广州的时候,他便气得握紧拳头。像要打架的样子。他常常问父亲:“中国人为什么打不过外国人?”可是。父亲也不明白这是由于清朝政府的腐败。不敢组织全国人民坚决抵抗的结果,只是听别人说过,外国人打仗用洋枪大炮,中国没有,所以只能说是外国人的枪炮厉害。詹天佑又问父亲:“为什么中国没有洋枪大炮?”但是,为什么中国制不出洋枪大炮等更深的道理,父亲也说不清楚。詹天佑自幼对英帝国主义和清政府就产生了仇恨。对民族英雄林则徐非常崇拜。

为了培养、教育自己的儿子成人,在詹天佑7岁的时候,父亲便想方设法地把他送到南海市的一所私塾里去念书。

詹天佑对他所读的四书、五经和八股文章。都不感兴趣。他和小朋友在一起玩,常常喜欢弄一些机器零件。詹天佑上学的路上有洋厂。厂里有单轮飞转的洋机器。詹天佑每次走到这里,都要站一会儿,他对那机器,心里充满了好奇和热爱。他想看看那机器是怎么转的,零件是怎样制成的。在詹天佑的衣袋里,常常装着他收集的机器零件和小齿轮。他把这些东西视为珍宝。有一次,他弄来了许多泥土,自己玩着用泥土作机器模型的游戏,聚精会神的竟忘了吃饭,害得母亲到处找。

还有一次,詹天佑把家里的自鸣钟从墙上摘下来,偷偷地琢磨起来。他觉得很奇怪:自鸣钟为什么到钟点会自己响?清脆悦耳的报时声是从哪来的?为什么指针会走动?里面装的都是什么?什么形状的?他百思不得其解。于是,他把自鸣钟搬到另一个房间里,关上门,背着父母把自鸣钟打开了。想看看里面到底是什么东西。看完以后,他努力地按照原样把钟装好。由于有两个小零件怎么也安不到原来的位置了。结果,自鸣钟就不响了。詹天佑的父亲回来后。看到儿子把自鸣钟弄坏了,并没有责备他。第二天,他领着詹天佑一起进城,找钟表匠修理,并让儿子在一旁看那两个零件是怎么安上去的。

詹兴洪有个安徽老乡。名叫谭伯林。是詹兴洪经商时的好友。后来詹兴洪移居到南海乡下,他却往来于香港和广州之间,生意经营的还不错,由于经商的便利,他经常来到詹家,他非常喜欢詹天佑,每次来都带些新式画报送给小天佑看。这些新式画报介绍了西方文化和生活,引起了詹天佑的极大兴趣。谭伯林常常对詹兴洪说:“天佑这孩子聪明、坚毅,将来一定会有成就。”谭家比詹家富裕,因此常常接济詹家。

1871年,也就是詹天佑11岁那年,发生了一件对他一生起着决定性影响的事,那就是清政府决定派遣幼童官费出国。学习科学技术,并在香港招考赴美幼童。

P11-16

序言

十一届全国人大副委员长、中国科学院前院长、两院院士

路甬祥

放眼21世纪,科学技术将以无法想象的速度迅猛发展,知识经济将全面崛起,国际竞争与合作将出现前所未有的激烈和广泛局面。在严峻的挑战面前,中华民族靠什么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靠人才,靠德、智、体、能、美全面发展的一代新人。今天的中小学生届时将要肩负起民族强盛的历史使命。为此,我们的知识界、出版界都应责无旁贷地多为他们提供丰富的精神养料。现在,一套大型的向广大青少年传播世界科学技术史知识的科普读物《世界五千年科技故事丛书》出版面世了。

由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研究所、清华大学科技史暨古文献研究所、中国中医研究院医史文献研究所和温州师范学院、吉林省科普作家协会的同志们共同撰写的这套丛书,以世界五千年科学技术史为经,以各时代杰出的科技精英的科技创新活动作纬,勾画了世界科技发展的生动图景。作者着力于科学性与可读性相结合,思想性与趣味性相结合,历史性与时代性相结合,通过故事来讲述科学发现的真实历史条件和科学工作的艰苦性。本书中介绍了科学家们独立思考、敢于怀疑、勇于创新、百折不挠、求真务实的科学精神和他们在工作生活中宝贵的协作、友爱、宽容的人文精神。使青少年读者从科学家的故事中感受科学大师们的智慧、科学的思维方法和实验方法,受到有益的思想启迪。从有关人类重大科技活动的故事中,引起对人类社会发展重大问题的密切关注,全面地理解科学,树立正确的科学观,在知识经济时代理智地对待科学、对待社会、对待人生。阅读这套丛书是对课本的很好补充,是进行素质教育的理想读物。

读史使人明智。在历史的长河中,中华民族曾经创造了灿烂的科技文明,明代以前我国的科技一直处于世界领先地位,涌现出张衡、张仲景、祖冲之、僧一行、沈括、郭守敬、李时珍、徐光启、宋应星这样一批具有世界影响的科学家,而在近现代,中国具有世界级影响的科学家并不多,与我们这个有着13亿人口的泱泱大国并不相称,与世界先进科技水平相比较,在总体上我国的科技水平还存在着较大差距。当今世界各国都把科学技术视为推动社会发展的巨大动力,把培养科技创新人才当做提高创新能力的战略方针。我国也不失时机地确立了科技兴国战略,确立了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提高全民素质,培养适应21世纪需要的创新人才的战略决策。党的十六大又提出要形成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形成比较完善的科技和文化创新体系。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我们需要一代具有创新精神的人才,需要更多更伟大的科学家和工程技术人才。我真诚地希望这套丛书能激发青少年爱祖国、爱科学的热情,树立起献身科技事业的信念,努力拼搏,勇攀高峰,争当新世纪的优秀科技创新人才。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中国铁路之父(詹天佑的故事)/世界五千年科技故事丛书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桑秋洁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吉林科学技术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38461435
开本 16开
页数 118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100
出版时间 2012-10-01
首版时间 2012-10-01
印刷时间 2012-10-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青少年,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图书小类
重量 0.134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K826.16-49
丛书名
印张 7.5
印次 1
出版地 吉林
225
150
5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6000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6 8:38: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