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中国证券私募发行法律制度研究
内容
编辑推荐

  本书通过对美国及其他国家和地区私募发行制度的比较,运用实证分析及历史研究的方法对我国证券私募发行制度进行了系统的研究,并试图在我国现行非公开发行制度的基础上构建中国私募发行法律制度,并从拓宽我国直接融资的角度对相关的法律问题进行研究。以期构建我国私募发行法律制度,完善我国证券市场理论。

内容推荐

本书试图在我国现行非公开发行制度的基础上构建中国私募发行法律制度,并从拓宽我国直接融资的角度对相关的法律问题进行研究。内容共分三个部分:前言、正文和结语。正文又分导论、制度编和救济编。

前言部分说明选题的原因和意义、写作过程及研究方法。

导论部分的主要内容是界定相关概念、阐述私募发行制度的法学价值;并运用经济学的理论进行分析,认为私募发行具有自身的优势。导论第一部分是对证券私募发行概念的界定。笔者通过对世界主要发达国家和地区以及我国《证券法》的有关规定进行分析,界定了证券及私募发行的概念,并区分了私募发行与公募发行和非法集资的概念范畴。第二部分是证券私募发行制度的理论基础。主要包括两方面内容:一是运用经济学理论,从交易费用与信息效率方面分析了证券私募发行所拥有的优势;二是运用法学理论分析了私募发行的法律价值,认为私募发行具有效率价值、公平价值和秩序价值,效率价值体现在其筹资便利、发行成本低等方面;公平价值是为了衡平筹资便利与投资者利益的保护;秩序价值要求私募发行的规范化与合法化,同时也是投资者利益保护的前提。第三部分分析了中国证券私募发行产生的制度背景。笔者通过对中国私募发行现状的考察,发现中国的私募发行处于事实与规范之问,游走于事实性与有效性之间,由此得出中国私募发行的特征是在事实层面上的无序与失范,在规范层面上存在缺失与模糊。通过对中国私募发行产生的经济基础与市场环境的分析,说明中国的私募是内生于市场需求的,私募发行在中国现行条件下具有自身的优势。

制度编包括五个部分,也是本书的核心部分。主要通过对美国与我国台湾地区私募发行制度的考察与分析,并对我国现行非公开发行制度进行研究,以此来构建中国私募发行制度。第四部分的主要内容是借鉴国外的相关制度来建立中国的私募发行制度。通过对美国、英国、日本及我国台湾地区的私募发行制度的分析,结合中国的法律规定及实际情况论证了我国私募发行的确定依据及确定标准。第五部分在第四部分的基础上着重探讨了私募发行制度中发行对象的界定。笔者在详细分析了美国与我国台湾地区对于私募发行对象的界定标准后,对中国私募发行对象界定的理念进行分析,并确定了中国私募发行对象的界定标准。第七部分通过对美国私募发行信息披露制度及制度中折射出的理念进行分析,论述了我国构建私募发行信息披露制度的意义,认为应通过区分公众公司与非公众公司来构’建我国信息披露制度。第八部分是证券私募转售限制制度。笔者对于美国有关私募证券转售限制的规定进行了详细的研究,分析了建立私募证券转售限制制度的原因,认为在我国建立私募证券转售限制时应较为严格一些,并对我国私募证券转售的条件提出了建议。

由于私募发行制度的核心是豁免交易,因此,建立中国私募发行制度必须改革现行证券发行制度。故笔者将有关证券私募发行豁免交易制度作为本书第六部分进行讨论。该部分主要是对于豁免证券与豁免交易概念的区别分析,认为中国要真正实行证券私募发行制度,必须对我国现行证券发行监管制度进行改革与完善,并提出了建议与设想。

救济编包括两个部分。其主要内容是从保护投资者的利益出发,建立证券私募发行的救济制度。第九部分是证券私募发行制度中的反欺诈制度研究,这部分内容是以虚假陈述为中心进行分析的。由于私募发行同样要受到与公募相同的反欺诈制度的规制,因此,对于私募发行的反欺诈问题如没有特殊说明就不再进行区分。从我国现行反欺诈制度的有关规定的缺陷与不足进行分析,提出了在我国建立证券反欺诈制度的立法建议。第十部分为证券私募监管制度。从监管目的、监管对象与内容等方面对公募监管与私募监管的区别进行研究,提出证券私募监管的必要性与监管的目标,并进一步对我国证券市场中的行政监管与司法监管的关系进行了分析与研究。

文章的结语是对全文内容的一个概括性总结,强调证券私募发行的规范化与合法化的重要意义,不仅是保护投资者利益的要求,更是保护中国金融安全的需要。因此,建议我国立法机关和政府重视现实生活中存在的证券私募发行的现象与问题,尽快建立中国证券私募发行法律制度,以规范证券私募发行。

目录

前言

一、问题的提出/l

二、研究的理论价值与现实意义/5

三、研究方法/5

第一编 导论

 第一部分 证券私募发行制度相关概念阐释/3

一、证券、私募发行概念的界定/3

(一)证券/3

(二)私募发行/6

(三)非公开发行/10

二、私募发行与公募发行/11

三、私募发行与非法集资/12

小结/14

 第二部分 证券私募发行制度的理论基础/16

 一、证券私募发行产生的组织基础与经济基础/16

 二、证券私募发行的经济学理论分析/19

(一)交易费用问题/19

(二)信息效率问题/21

 三、证券私募发行的法律价值分析/24

(一)证券私募发行的效率价值/25

(二)证券私募发行的公平价值/27

(三)证券私募发行的秩序价值/30

 小结/33

第三部分 我国证券私募发行产生的制度背景——在事实与规范之间/34

 一、我国证券私募发行现状考察/34

 二、我国证券私募发行产生原因分析/38 

(一)我国证券私募发行产生的经济基础/38

(二)我国证券私募发行产生的市场环境/41

 三、我国证券私募发行的特征/46

(一)我国私募发行事实层面上的无序与失范/46

(二)我国证券私募发行规范层面上的缺失与模糊/48

 四、建立证券私募发行制度的意义/52

(一)证券私募发行制度具有自身优势/52

(二)证券私募发行制度具有比较优势/56

 小结/60

第二编 制度编

 第四部分 证券私募发行的界定标准/63

一、美国证券私募发行界定标准/63

(一)Ralston Purina案件事实/65

(二)联邦最高法院的判决/66

(三)对该案的简要评论以及对证券私募发行标准的再确定/

 二、英国证券私募发行界定标准/70

 三、日本证券私募发行界定标准/72

(一)日本证券交易法修改的背景/72

(二)日本证券私募发行判断的标准/73

 四、我国台湾地区证券私募发行界定标准/75

(一)我国台湾地区制定证券私募发行制度的背景及特点/75

(二)我国台湾地区证券私募发行的判断标准/76

 五、我国证券私募发行界定标准的确定/77

(一)证券私募发行标准的确定依据/77

(二)证券私募发行标准的确定/78

 小结/85

第五部分 证券私募发行对象的界定/87

 一、美国、我国台湾地区证券私募发行对象的界定/87

(一)美国私募发行对象的界定/87

(二)我国台湾地区私募发行对象的界定/94

 二、我国证券私募发行对象的界定/96

(一)界定证券私募发行对象的理念/96

(二)我国证券私募发行对象的界定/98

 小结/106

第六部分证券私募发行的豁免交易制度/107

 一、豁免证券与豁免交易/107

(一)豁免证券/108

(二)豁免交易/109

 二、我国证券发行审核制度的改革与完善/111

(一)我国证券发行审核制度的回顾/lll

(二)改革证券发行审核制度,逐步实行注册制下的保荐人制度/120

小结/128

 第七部分 证券私募发行信息披露制度/129

一、美国私募发行的信息披露制度/129

(一)发行人自愿披露信息的基础/129

(二)D条例中的信息披露制度/13l

二、我国证券私募发行信息披露制度的构建/133

(一)构建信息披露制度的意义/133

(二)我国证券私募发行信息披露制度的构建/135

小结/139

 第八部分 证券私募发行的转售限制制度/140 

一、美国证券私募发行转售限制制度

——规则144和规则144A/140

(一)规则144/140

(二)规则144A/147

(三)评价/150

二、我国私募证券转售限制制度的构建/15I

(一)私募证券转售限制的原因分析/152

(二)我国现行法律对于非公开发行证券转售限制的规定/154

(三)我国私募发行证券转售条件设想/156

小结/162

第三编 救济编

 第九部分证券私募发行中的欺诈民事责任研究——以虚假陈述为中心的民事责任研究/165

 一、证券法中欺诈民事责任性质/165

(一)证券私募发行中信息披露与虚假陈述/165

(二)虚假陈述责任的性质/169

 二、我国现行证券反欺诈制度中存在的问题/173

(一)《证券法》中有关民事责任的特点及存在的问题/173

(二)《禁止证券欺诈行为暂行办法》规定的特点与存在的问题/177

(三)《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因虚假陈述引发的民事赔偿案件

的若干规定》的主要内容及存在的问题/178

 三、美国证券反欺诈制度的主要内容/182

(一)重大性/183

(二)信赖/185

(三)故意/186

(四)因果关系/187

 四、建立我国证券发行反欺诈制度的思考/188

(一)借鉴美国做法,将反欺诈制度作为保护投资者利益的兜底法/188

(二)建立我国反欺诈制度的几点思考/191

(三)对于中国虚假陈述的“重大性”问题的研究/195

 小结/197

第十部分 证券私募监管制度研究/198

 一、证券私募发行监管的必要性/198

(一)投资者利益保护的需要/198

(二)法律规定的不完备性和缺失性/199

 二、公募发行与私募发行监管体系比较/201

(一)监管目的/201

(二)监管对象与监管内容/202

 三、证券私募发行监管制度的目标/204

(一)规范私募发行,促进其健康发展/204

(二)严格界定投资者的资格/205

(三)严格界定发行方式和信息披露/206

(四)限制私募证券的转售/206

 四、证券市场中行政监管与司法监管的反思/206

(一)行政机关与司法机关剩余立法权与执法权的分配/206

(二)对于二者之间关系度的认识/210

 小结/214

结语/215

参考文献/2l7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中国证券私募发行法律制度研究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张旭娟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法律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03664533
开本 32开
页数 222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200
出版时间 2006-06-01
首版时间 2006-06-01
印刷时间 2006-06-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研究人员,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人文社科-法律-中国法律
图书小类
重量 0.244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D922.287.4
丛书名
印张 7.75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10
148
9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5 18:24: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