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兰西学院是在1530年由弗朗索瓦一世创建的教育机构,它是由“三语学院”(拉丁、希腊和希伯来语)改变成为皇家学院,经过复辟时期,后在1852年归属法国国民教育部,但又完全独立于法国大学,现在设有五十个教席,实行的是完全自由的教学,全然无需承受考试、文凭等等压力。
本书为“法兰西院士演讲录”中一册,收录了让·罗斯丹和于勒·罗曼、欧仁·尤奈斯库和让·德莱、阿兰·佩雷菲特和克劳德·列维-斯特劳斯的就职演说。希望读者能够从一个侧面了解这些知识精英的精神面貌,欣赏并体味他们灵魂深处的情怀。
图书 | 法兰西院士就职演说(让·罗斯丹和于勒·罗曼欧仁·尤奈斯库和让·德莱阿兰·佩雷菲特和克劳德·列维-斯特劳斯) |
内容 | 编辑推荐 法兰西学院是在1530年由弗朗索瓦一世创建的教育机构,它是由“三语学院”(拉丁、希腊和希伯来语)改变成为皇家学院,经过复辟时期,后在1852年归属法国国民教育部,但又完全独立于法国大学,现在设有五十个教席,实行的是完全自由的教学,全然无需承受考试、文凭等等压力。 本书为“法兰西院士演讲录”中一册,收录了让·罗斯丹和于勒·罗曼、欧仁·尤奈斯库和让·德莱、阿兰·佩雷菲特和克劳德·列维-斯特劳斯的就职演说。希望读者能够从一个侧面了解这些知识精英的精神面貌,欣赏并体味他们灵魂深处的情怀。 内容推荐 这套法兰西院士演讲录,收入了十多位法兰西院士在入选法兰西科学院或法兰西学院仪式上的就职演说。这些院士的专业各有不同,遍及哲学(阿隆),政治(佩雷菲特),社会学(布尔迪厄,阿隆),历史(杜比,布罗代尔),文学(蒙泰朗,瓦雷里,尤瑟纳尔),戏剧(尤奈斯库),人类学(杜梅泽尔),生物科学(罗斯丹)等诸多领域。他们由于在各自年代经历的辉煌以及绚丽多彩的作品令人尊敬,他们的名字也因此长载史册,光彩夺目…… 目录 让·罗斯丹在法兰西科学院就职仪式上的致辞和于勒·罗曼的答辞/1 欧仁·尤奈斯库在法兰西科学院就职仪式上的致辞和让·德莱的答辞/67 阿兰·佩雷菲特在法兰西科学院就职仪式上的致辞和克劳德·列维-斯特劳斯的答辞/135 试读章节 普通法国人就是最最平常的法国人,是典型的法国人,是平凡的法国人,是最未被地位、职业或意识形态歪曲的法国人,是既非作家又非生物学家、政治家或法兰西科学院院士的法国人,是与许许多多其他法国人一样的法国人,而且恰恰是由于他们的平凡性、简单性和折衷性才有可能最好地代表这个国家的本质。我认为,说爱德华·埃里欧在很多场合都表现得如同一个伟大的、非常伟大的普通法国人,这并不是在贬低他。他高深的修养和罕见的智慧丝毫未把他排挤在外。他善于利用机会压制那些带偏见的多疑和常常使伦理判断迷失方向的巧言令色的诡辩。因而,经过亳不犹豫地简化、“普通化”之后的埃里欧主席,巴黎高等师范学校的毕业生和文学博士,只是一位面对某个法国问题的普普通通的法国公民,而且不是在那个他作出了最不正确的决定的时候。 在他的整个政治生涯中,爱德华·埃里欧只当政了18个月;有些人认为如果他的信念更灵活,那么他会掌权更长时间。 不过他是那种在应当反对的时候亳不迟疑地说“不”的人。在他作为政治活动家的生涯中,一连串引以为傲的拒绝相继而来,这些积极的举动勾勒出他毫不妥协的政治姿态。 每当独裁、非正义和不道德认为能够以他为依靠时,他都堂堂正正地让它们大失所望。 就这样,在1932年12月份,当议会提出了关于法国是否向美国偿还战争欠款的问题时,埃里欧与大多数议员的意见相左,那些想否认法国签字的议员们都声称是为国家着想。 这个法国签了字的协议,并非埃里欧本人的签名,然而他不赞同一个国家宣称自己没有记性以及言行不一致;他把实践诺言视为国际生活的唯一可靠保证;而且法国并非受惠于某个国家的国库,而是欠了某个国家人民的债务:尤其是当已逝者的博爱将我们与这个昨日尚且是我们法国国土的保卫者的国家的人民团结在一起时……这笔债务就变得更加神圣。 所以,埃里欧将承担起这个为债权人辩护、与债务人打官司的不讨人喜欢的任务。在这场整整延续了三天的辩论(他后来可能也认为这是自己政治生涯的最高峰)中,他恳请继续保持“我们在家庭和学校里学到的某些简单真理”。埃里欧的精彩话语充分展现了我们所知和所爱的那个人,那个作为伟大的普通法国公民的埃里欧。他忠于信念的这些最基本事实,他希望这些明显事实对最高层的统治者和对最底层的被统治者具有同样的约束力。 他的执著想必让他付出了部长生涯告终的巨大代价:埃里欧,这一次,既不倾左也不偏右,而仅仅是站在信誉一边。 P20-21 序言 读者面前的这套法兰西院士演讲录,收入了十多位法兰西院士在入选法兰西科学院或法兰西学院仪式上的就职演说。这些院士的专业各有不同,遍及哲学(阿隆),政治(佩雷菲特),社会学(布尔迪厄,阿隆),历史(杜比,布罗代尔),文学(蒙泰朗,瓦雷里,尤瑟纳尔),戏剧(尤奈斯库),人类学(杜梅泽尔),生物科学(罗斯丹)等诸多领域。他们由于在各自年代经历的辉煌以及绚丽多彩的作品令人尊敬,他们的名字也因此长载史册,光彩夺目…… 法兰西学院(college de France)是在1530年由弗朗索瓦一世创建的教育机构,它是由“三语学院”(拉丁、希腊和希伯来语)改变成为皇家学院,经过复辟时期,后在1852年归属法国国民教育部,但又完全独立于法国大学,现在设有五十个教席,实行的是完全自由的教学,全然无需承受考试、文凭等等压力。法兰西科学院(Academie francaise)是组成“法兰西研究院”(Institut deFrance)的五个科学院中历史最长的学术机构,是著名的黎胥留公爵(Armand Jean du Plessis,cardinal,duc de Richelieu)在1634年创立的,1635年,路易十三正式确定它的地位。大革命前的院士会议都是在卢浮宫举行,后来,拿破仑移之于“四族学院”(College des Quatre-Nations),也就是今天的“法兰西研究院”。法兰西科学院由四十名成员组成,只有在旧有成员去世留下空缺的情况下,才通过全体成员投票选举补充新成员。这两个学术教育机构发展至今几百年来,已经成为法国学术文化的象征符号,象征着一种精神,一种高峰。所以其成员也大多是在法国乃至世界范围内令人仰慕的杰出人物。法国思想精神影响越来越大,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都是法国这样一些出色学者的代有承传、绵延不断的结果。 我们选编这套书的一个目的,就是希望读者能够从一个侧面了解这些知识精英的精神面貌,欣赏并体味他们灵魂深处的情怀。大家知道,法兰西学院院士的就职演讲(杜比等),后来大都被公认为学术精品,比如梅洛一庞蒂的《哲学赞词》,福柯的《话语的秩序》和我们收入的杜比的《中世纪社会》等等。因为,法兰西学院的传统是,教师讲的必须永远是自己正在思考和研究的,而不是已经说过和别人说过的东西。这样的演讲,是真正属于“学术前沿”的。在法兰西科学院,新入选者在欢迎仪式上的致辞演说,并不谈自己,而是满怀尊敬和诚挚详述并分析他的前任的作品和思想,而他自己的学术功绩则由在任的院士在答辞中介绍。我们可以看到,致辞者、答辞者对于所述对象不但态度恳切,充满感激,更令人叹服的是,新人选者对于前任其人其文熟悉之至,对其思其言了解至深。当然,其中的评价中肯、坦率,并没有掩饰什么,更体现出言者对被言者的真诚和情谊。这些看起来很自然平常,在有的人身上就很难做到,一些人很缺少这种对前人、对传统的发自内心的尊重和实事求是的科学评论。他们习惯于抬高自己而把前人贬得一无是处,抑或为了某种实用的目的不切实际地过分吹捧,良莠不分,似乎要全盘把过去的某种思想和传统栽到今天的土地上以“战胜”其他。因此,能够像这些法兰西院士们那样对待他人,绝非易事,这需要自身的学养,更需要高尚的品格。特别应该提到,有的新人选院士的声望已经远远超过了前任,他们仍能如此冷静地对待自己,谦逊地尊重前人,又不失客观的分析,确实令人钦佩、感动。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甚至一种文化,是否能常保活力,是否能健康持续,是否拥有光明的未来,根本的标准之一就是看它如何对待前人、如何认识传统。因此,同样拥有悠久的传统的不同国家(民族),会因为在这个问题上的不同态度,而产生截然不同的结果。如果我们耐心地读一下这些院士们的演说,会对这一点有更深的体会,也会对20世纪为什么最活跃的思想活动往往发生在法国的现象有更加理性的思考。 《法兰西院士就职演说》译丛策划始于五年前。最初是由法国伽利马出版社的戴尔马女士的推荐介绍,经年轻朋友周荣胜等的联系、沟通,作为北京大学法国哲学研究中心和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的合作项目决定下来。中间又几经周折,终于得以问世,和读者见面。在这个过程中,得到法国驻华使馆文化专员满碧艳女士、特别是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的陈军先生的帮助和支持,在此一并致谢。也借此机会向各位参加丛书工作的译者致以敬意。 北京大学法国哲学研究中心 杜小真 |
标签 | |
缩略图 | ![]() |
书名 | 法兰西院士就职演说(让·罗斯丹和于勒·罗曼欧仁·尤奈斯库和让·德莱阿兰·佩雷菲特和克劳德·列维-斯特劳斯) |
副书名 | |
原作名 | |
作者 | (法)让·罗斯丹//欧仁·尤奈斯库//阿兰·佩雷菲特 |
译者 | 闫雪梅//吴康如//张莹 |
编者 | |
绘者 | |
出版社 | 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 |
商品编码(ISBN) | 9787806818688 |
开本 | 32开 |
页数 | 214 |
版次 | 1 |
装订 | 平装 |
字数 | 103 |
出版时间 | 2006-05-01 |
首版时间 | 2006-05-01 |
印刷时间 | 2006-05-01 |
正文语种 | 汉 |
读者对象 | 研究人员,普通成人 |
适用范围 | |
发行范围 | 公开发行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首发网站 | |
连载网址 | |
图书大类 | 文学艺术-文学-外国文学 |
图书小类 | |
重量 | 0.28 |
CIP核字 | |
中图分类号 | I565.65 |
丛书名 | |
印张 | 7 |
印次 | 1 |
出版地 | 上海 |
长 | 210 |
宽 | 146 |
高 | 13 |
整理 | |
媒质 | 图书 |
用纸 | 普通纸 |
是否注音 | 否 |
影印版本 | 原版 |
出版商国别 | CN |
是否套装 | 单册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图字09-2006-147号 |
版权提供者 | Editions Gallimard |
定价 | |
印数 | |
出品方 | |
作品荣誉 | |
主角 | |
配角 | |
其他角色 | |
一句话简介 | |
立意 | |
作品视角 | |
所属系列 | |
文章进度 | |
内容简介 | |
作者简介 | |
目录 | |
文摘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