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反腐倡廉热门话题
内容
编辑推荐

被动受贿也能影响量刑?“性贿赂”应否定罪?怎样看腐败定义?如何正确看待廉政账户?高薪能否养廉?如何正确看待当前“反腐形势”?形式的“腐败”?为何出现“笑廉不笑贪”现象?是承诺,还是贿选?腐化堕落是否应受法律惩处?“辞官下海”行得通吗?“老板从政”可以吗?“行贿人黑名单”行得通吗?你赞成职务消费改革吗?……本书选录《反腐败导刊》中的部分“热门话题”,相信凡是关心反腐倡廉的进程和前景,凡是关心中国前途和命运的人们,一定都会喜欢它!

内容推荐

本书选录了《反腐败导刊》中的部分“热门话题”,“热门话题”是《反腐败导刊》的一个主打栏目。近五年来,他们紧盯反腐倡廉形势的发展,每月选择一个广为关注甚至颇受争议的相关话题,或邀请专家学者、或组织干部群众进行深入讨论,从而为反腐倡廉工作的深入开展提供参考和借鉴。

目录

被动受贿也能影响量刑?

“性贿赂”应否定罪?

怎样看腐败定义?

如何正确看待廉政账户?

解读巨额财产来源不明罪

多角度审视公款吃喝

高薪能否养廉?

解读“引咎辞职”

如何正确看待当前“反腐形势”?

深层解读行政审批制度改革

究竟是“反腐败后遗症”还是另一种

形式的“腐败”?

为何出现“笑廉不笑贪”现象?

是承诺,还是贿选?

腐化堕落是否应受法律惩处?

“辞官下海”行得通吗?

“老板从政”可以吗?

抗击“非典”的启示和契机

反腐败:人治与法治

如何看待党政干部投资入股?

“行贿人黑名单”行得通吗?

你赞成职务消费改革吗?

廉政保证金能否有效反腐倡廉?

如何防止新一轮国有资产流失

怎样看待“问题富人”?

干部交流,你如何看待?

如何理解干部年轻化?

透视官场“逆淘汰”现象

“末位淘汰制”合理吗?

“垂直管理”利弊谈

怎样看待反腐新举措?

痛击奢靡之风

探讨公车改革

“八小时以外”监督违法吗?

“百官共廉”是神话吗?

为什么不讲真话?

解读干部“留学”现象

为啥信“访”不信“法”?

试读章节

“性贿赂"应否定罪?

[编者按】“性贿赂”,古已有之。如今,一些不法分子也往往利用女色引诱、腐蚀党政干部,而有些党政干部恰恰也经不住这种诱惑,大搞权色交易,影响恶劣。于是,社会上出现了要求严厉惩处的呼声。当然,也有不同看法。比如,有人认为“性贿赂”属于贿赂犯罪,有人则认为它仅仅属于道德范畴。如此等等,众说纷纭。这里,我们组织不同观点讨论,旨在引发大家的思考。

“性贿赂"是否犯罪?

“性贿赂”是否犯罪?

据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教授高铭暄介绍,我国1996年修订《刑法》时,与会的一些专家也曾提到增加“性贿赂罪”,但终未通过。

有人说,在“性交易”中,女方是被动的,是受人雇佣或被迫不得已而为之的。

但是,并不是所有女性都是违背了自己的意志与男性官员发生性关系的,如上面谈到的很多现象,多是女方有目的的主动行为。

又有人说,“性贿赂”是男女关系,应属“生活作风问题”。实际上“生活作风问题”,是两性之间的不正当关系,仅违反社会公德,违反道德伦理观念,是道德品质问题,属道德范畴。而“性贿赂”与“生活作风问题”完全不一样,性质不同。“性贿赂”的核心问题是“权色交易”。两者之间的动机、目的、手法、后果、影响有天壤之别。“性贿赂”比用“金钱贿赂”的作用更厉害。

南京大学法学院金晓东认为,“性贿赂”属于贿赂犯罪的一种形式。“性贿赂”犯罪具有多次社会危害性和持续性,在某些情况下,“性贿赂”可以得到“财物贿赂”根本得不到的利益或要求,其诱惑力、危害性有时远远超过“财物贿赂”;“性贿赂”一旦既遂,具有多次为行贿者谋取不正当利益、多次危害社会的特征。如蒋艳萍在升官的仕途上,她运用“性贿赂”去办事,屡试不爽,皆获成功。

“权力是最好的催情剂”。正因为这些有权有势的人贪情好色,才使得一些心怀不轨之人利用“性贿赂”这一手段,来达到他们的目的,导致权力质变,国有资产大量流失。

“性贿赂”还为其他犯罪打开缺口,创造条件,使另一种犯罪(如走私贩私、偷逃税款等)以合法化形式进行,得逞率甚高,隐蔽性极强,难以监督。

“性生贿赂”已具备构成犯罪的所有充足要件。在客体上侵犯了国家工作人员职务的廉洁性;客观方面,行、受贿双方以发生性关系作为交换条件,为自己或第三者谋利,主观上直接故意。从认定上来讲,不仅要看受贿人获得了什么物质利益或需要,更要看受贿人受贿后,利用职务谋取私利给国家造成了何种损失,对社会造成怎样的危害。如若将其置于法律之外,逃避制裁,这就等于是牺牲司法利益。

如果某种犯罪社会危害性很大,而刑罚又没有相应的力度予以惩罚,危害必将迅速蔓延,以至不可收拾。

列宁说:“刑罚不在于它的残酷性,而在于将每一桩犯罪揭露出来,使之难逃法律制裁。”这才是刑法打击犯罪的根本目的。

最高人民检察院副检察长赵登举曾表示,“性贿赂”同样属于犯罪,未来修改法律时,应考虑将“性贿赂罪”纳入刑法。

全国人大九届四次会议上,全国人大代表、四川省资中劲风有限公司副总经理赵平等17名代表联名提出一份议案,引起了人们的高度关注。该议案称,近年来某些社会丑恶现象有抬头之势,一些不法之徒利用“美色”或花钱雇佣所谓“公关女”将部分意志薄弱的党政干部、企业负责人拖下水,通过“性贿赂”谋取各种不正当利益,进行各种非法勾当,严重危害了社会风气,已成为一种新的违法犯罪行为。由于我国刑法对“性贿赂罪”目前没有明确规定,所以该议案提议尽快对“性贿赂”定罪惩治,严厉打击,以净化社会风气,维护法律尊严。P12-14

序言

李雪勤

浙江省纪委、监察厅主办的《反腐败导刊》,2001年从《钱江廉潮》改刊而来,是全国第一个以“反腐败”名义注册的杂志。我是浙江人,又在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工作,曾经给杂志写过稿,代杂志约过稿,一直同杂志社保持着密切的联系。特别是《厦腐败导刊》创刊期间,应时任浙江省纪委常委兼杂志主编杨晓光同志之约,除了自己为创刊号写了两篇文章外,还专门为杂志与在京有关专家学者的联系牵过线、搭过桥,因为这是我应尽的义务和应担的责任,去年6月我调到中央办公厅工作后,杂志社的同志又把《反腐败导刊》寄到我的办公室。所以我每期必读,一直关注着杂志的发展。现在,《反腐败导刊》中“热门话题”栏目的文章要正式结集出版。杂志社的同志让我给这个集子写个序,我欣然答应了。

“热门话题”是《反腐败导刊》的一个主打栏目。近五年来,他们紧盯反腐倡廉形势的发展,每月选择一个广为关注甚至颇受争议的相关话题,或邀请专家学者、或组织干部群众进行深入讨论,从而为反腐倡廉工作的深入开展提供参考和借鉴。纵观所有讨论的主题和内容,除了讨论本身所反映的思想观点和工作建议外,我觉得这些热门话题还反映了这样几个特点:

一是反映了鲜明的时代精神。任何腐败现象的产生和发展,都是同经济社会的发展进程紧密相关的,必须把它放到一定的社会历史背景下来考察,从宏观上和战略上来加以把握。大家知道,我国现阶段正处于体制转轨、结构调整、社会变革的历史时期。随着经济的快速增长,政治、文化、社会等各个方面也都发生了巨大而深刻的变化。于是,一些矛盾和问题,比如就业问题,民工问题,治安问题等,都比较突出地冒了出来,权力和金钱交换等行为也在这个背景下滋生蔓延,出现了腐败高发的态势,当前正处于腐败的高峰期。可以预计,要到社会转型基本完成,也就是本世纪的一二十年代,腐败高发的势头才会逐步降下来。本集子所反映的热点问题,都是在这个历史过程中出现的,具有鲜明的时代特点。如果我们按照年份一篇一篇看过去,就会发现,这些话题非常紧密地跟踪着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的形势发展,非常具体地反映了人民群众在不同阶段对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的关注热点。并且,热门话题所反映的问题,有许多是一定时期的历史产物,具有明显的过渡性,比如廉政账户、高薪养廉、教育收费、辞官下海、公车改革、党政干部投资入股等。估计在20年内,这些问题都将逐步得到解决,20年后这些问题有的即使还存在,也不会很突出了。可以说,它是历史的足迹,又是时代的记录。

二是反映了充分的民主精神。扩大公民有序的政治参与是十六大提出的政治要求。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人民群众对国家大事有广泛的政治参与权。现在,人民群众通过各种各样的渠道来表达自己的观点,反映自己的诉求,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来阐释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内涵和精髓。最近,我特点关注一些专家学者就百姓热衷议政是好事还是坏事所进行的讨论。有的认为,“从乡间老夫到都市出租车司机,有不少人能够对国计民生、道德文章这些衣食住行之外的事情议论风生。”这未必是好事情,可能意味着这个社会出了问题。有的则认为,现代国家的强盛,必然是以大众民主为政治基础,必然是以大众政治参与得到满足为基础;百姓热衷议政是政治活动水平的提升,是大众民主的具体体现。我是赞成后者的观点的。普通公民能够对国家大事说三道四,能够对政治行为评头品足,恰恰是人民当家做主的体现,是民主政治深入发展的标志,是国家和民族兴旺的表现。从《反腐败导刊》组织的这些热门话题中,我们也可以真切地感受到这种民主讨论的氛围。各位参与讨论的专家学者或干部群众见仁见智,各抒己见,畅所欲言,只要有利于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他们都本着知无不言、言无不尽的原则,充分发表自己的看法,表达自己的意见,提出自己的见解。这种生动活泼的政治讨论,既是推进反腐败斗争的强大动力,也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具体实践。

三是反映了积极的探索精神。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已经成为亿万人民群众勇于探索、开拓创新的巨大试验场。正是在这场波澜壮阔的探索创新过程中,反映着中华民族的强大生命力,孕育着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由于我国现阶段正处在体制深刻转换、结构深刻调整、社会深刻变革的历史过程中,难免会出现各种各样的社会问题。探求这些问题的解决之道,已成为这个时代的当务之急。而对反腐败思路和举措的探索,正是体现这个时代发展的重要路径。这本集子收集的文章,由于在讨论中坚持做到既深入剖析腐败现象存在和蔓延的原因,又对反腐败工作提出切实的思路和对策,因此,无论是对反腐倡廉的理论研究,还是对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实际工作,都具有相当的指导性。它有利于全社会对腐败本质的深刻思考,有利于廓清一些人头脑中存在的模糊认识,有利于反腐败职能部门集思广益、推出更有效的反腐倡廉举措。这些讨论闪耀出的思想火花,充溢着的真知灼见,能让我们多角度地感受到思想的激情,观察到思想的深度和广度,体会到理论成果转化为实践成果的巨大力量。

我非常喜欢《反腐败导刊》“热门话题”栏目。之所以喜欢,是因为这个栏目基本采用了座谈讨论的形式,具有比较明显的现场感,显得生动活泼、通俗易懂;是因为所选的话题都是当前人民群众比较关注、比较重大的议题,而不是脱离反腐败现实、远离群众视线的凌空蹈虚的东西;是因为自己可以得到很多启发,引发我对一些问题的进一步思考,并且从中汲取营养以更好地为决策服务;还因为参加讨论的许多作者是我的朋友或者是我关注的学者,我特别想知道他们对这些问题的所思所解,所以读起来觉得特别亲切。

现在,广受欢迎的数十篇话题讨论文章已经摆放在读者的面前。值此之际,我还想对《反腐败导刊》编辑室的同志表达我的敬意。我知道,为了办好这本刊物,他们花费了大量的心血。毫不夸张地说,他们确实做到了兢兢业业、精益求精。现在,他们把这么多年的“热门话题”讨论汇编成集,是非常有意义、非常有价值的,这也是对反腐倡廉工作实实在在的贡献。

我相信,凡是关心反腐倡廉的进程和前景,凡是关心中国前途和命运的人们,一定都会喜欢它。

2005年11月16日于北京府右街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反腐倡廉热门话题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反腐败导刊编辑室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中国方正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802161856
开本 32开
页数 439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339
出版时间 2006-06-01
首版时间 2006-06-01
印刷时间 2006-06-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人文社科-政治军事-中国政治
图书小类
重量 0.524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D630.9-53
丛书名
印张 14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11
149
21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20 12:14: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