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沧海桑田(地球之形成)/科普经典译丛
内容
编辑推荐

作为一本科普图书,乔恩·埃里克森(Jon Erickson)的《沧海桑田——地球之形成》(Making of the Earth)通过清晰明了的逻辑关系,将地质学的基本概念利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表述出来,同时在书中配备了大量的图片,便于读者的阅读和理解。一方面,普通的地质爱好者可以很轻松地阅读本书,了解地质学的基本概念、科学框架,从而对地质学本身产生浓厚的兴趣。另一方面,不同于国内地质学图书语言的生僻、晦涩,该书流畅的行文、简洁的语言,可以让读者从一开始就产生阅读的冲动。

内容推荐

本书主要是向年轻读者和相应的成年人介绍这个引人入胜的地质学领域。本文涵盖了以下主题:陆地的形成、地形的演化、山脉的形成、火山作用、河流作用、海岸带演化,沙漠地形的演化、北极地质、冰川塑造的地貌以及各种地质力量产生的独特地形——如蘑菇石、拱形地貌、天然桥、落水洞和一些奇怪的火山。

这些主题有助于我们对地质学这样一个重要领域有个基本的理解。读者将会喜欢这些清晰易懂的文字以及很好地解释文字的生动图片、照片和有用的图表。我们还提供了一个完善的术语表来定义较难的术语。学生和地质学爱好者们将会获取发掘周围精彩世界的必要工具。

目录

简表

致谢

序言

简介

1 大陆的产生

 陆壳的形成

 大陆地壳/大陆地盾/稳定克拉通

 外来地体/大陆裂谷

2 构造作用

 地球外形的形成

 全球构造/地球的建设者——火山/地球的毁灭者——地震

 地壳运动/侵蚀作用/沉积作用

3 山脉

 地壳抬升形成的地貌

 历史上著名的山脉/高山的形成/褶皱山脉

 结晶山脉/断块山脉

4 火山地貌

 火山作用形成的地貌

 太平洋火山带/火山构造/世界上的热点

 破火山口/火山口湖/气孔和间歇泉

5 河流作用

 流水形成的地貌

 江河流域/河流沉积/水系/峡谷和河谷

 洪泛平原/洪水的危害

6 海岸地貌

 波浪作用产生的地貌

 海岸沉积/海崖侵蚀/海滩侵蚀/波浪运动

 海岸下陷/沿海洪水/堡礁

7 沙漠地貌

 风沙造就的地貌

 干旱地区/沙漠地理/沙漠化/沙尘暴

 风蚀/沙丘/黄土沉积

8 北极地质

 北极环境塑造的地貌

 北极苔原/永久冻土/龟裂地面

 格陵兰岛和冰岛/南极/冰流

9 冰川地貌

 冰川塑造的地貌

 冰川侵蚀/冰蚀谷/冰斗刃脊/冰川湖和锅穴

 冰川漂砾/冰碛岩和冰碛土/鼓丘和蛇形丘/冰砾阜和纹泥

10 独特的地貌

 不同寻常的地质活动形成的地貌

 蘑菇石/飞来石/柱状节理/拱形结构和天然桥梁

 喀斯特地形/河床系统/最奇怪的火山

结语

专业术语

译后记

试读章节

稳定克拉通

地盾和周围的基岩被称作地台,它们构成了稳定克拉通,处于大陆的内部。克拉通的成分主要是古老的火成岩和变质岩,它们的组成同现在的岩石基本相似。历史上克拉通的出现说明,在早期的岩石变动过程中克拉通就已经就位了。

在地球形成之后,大陆刚一形成就开始到处漂移。从那时开始,大陆地壳就开始形成,最好的证据就是加拿大大奴区东北部发现的艾加斯塔片麻岩。它们的发现毫无疑问地证明,至少在地球形成10亿年时,已有小部分大陆地壳形成。

在地球上,只有三个地方的地表岩石是在早寒武纪形成的,并且在后来的地质历史中没有被明显改造。它们分别位于加拿大、澳大利亚和非洲。而其他地区的岩石不是被侵蚀,就是变质或者是熔融,总之几乎没有不被改造的。在美国,前寒武纪变质岩出露最好的地方,是在大峡谷洋底的有18亿年历史的维舒奴片岩(图8)。

花岗岩条带聚集在一起形成稳定的基岩从而形成稳定克拉通,这些克拉通是其他岩石赖以沉积的核心,是大陆地壳在地球上的最初表现形式。最初的克拉通形成于地球历史的前15亿年,只是今天大陆物质很小的一部分。这些岩石主要是由于岩浆侵入古老海洋地壳沿着变质海洋沉积岩和熔岩流形成的高度变质花岗岩组成。

全球的克拉通有大约十多个,尺度方面最大的比印度面积还要大,最小的比马达加斯加还要小,它们本身都是一些大陆碎片。克拉通可以在上地幔熔融的岩石上面自由地移动。这些熔融岩石构成的地幔层叫做软流圈,软流圈的称呼来自希腊语,意思是“脆弱的岩石”。克拉通是一些相互独立的微陆块,在它们彼此碰撞的边缘形成相互平行的山脉。

随着地幔逐渐冷却,克拉通的不规则漂移运动开始减弱,并开始聚集成相对较大的陆地,逐渐地形成大陆地壳。在克拉通内部,火山活动非常普遍,岩浆和火山灰也增加了陆地物质。再循环进入上地幔的熔融地壳岩石形成的岩浆侵入体,为克拉通提供新的物质来源。大陆开始快速地形成,在25亿年前达到鼎盛。那个时候,现在大陆物质的80%都已经形成,占据了地球表面的四分之一。板块构造运动也开始充分发挥作用,整个世界已经开始初具雏形。

在前寒武纪的晚期,克拉通开始拼接形成一个大约几千千米宽的超大陆。克拉通的汇聚形成了大量的山脉,陆地物质之间的缝合线成为古老山脉的核心。被称作造山带,造山带这个词来自希腊语,意思是“山脉”。而超大陆拼接的间歇期,就是构造运动最活跃的时候,大量的构造运动产生了新的大陆地壳。

在过去大约5亿年中,大约12个单独的大陆板块拼接形成了欧亚大陆(图9)。欧亚大陆是现在仍旧存在的最年轻、也是最大的大陆,且仍在不断拼接中,许多活动板块仍在由南向北运动。在大约7亿年之前,活动的克拉通不断累积形成非洲和南美大陆。北美大陆可能是现存的最老的大陆,在大约20亿年前七个克拉通聚集形成一个位于加拿大和北美的中心,然后在此基础上形成了北美板块(图10)。在大约10亿年之前,北美板块曾经是一个“迷失”的板块,在其他大陆汇聚成一个超大陆的时候,它自己到处漂移。

由于大陆汇聚,新的地壳不断在原始北美大陆上增生。从亚利桑那经过五大湖到阿拉巴马等整个美国下部的地壳,都是那个时候的北美在随后很短的一个时期内突然形成的。这些拼接的板块相对稳定,而且有一定的弹性,因此可以经受大约10亿年的挤压和裂解。这些大陆持续生长出来的新大陆和岛弧拼接到大陆边缘,形成大陆增生。

在北美大陆东部边缘的大量火山岩物质说明,在大约7.5亿年前,现在俄罗斯所处的大陆就位于罗迪尼亚超大陆的核心(图11)。由于在大约6.3亿年前到5,6亿年前,超级大陆内部大量火山作用的加热和喷发,导致一些温暖的、脆弱的大陆地壳开始彼此分离形成大约四到五个大陆,这种地理分布在今天已经是没有办法识别得了。

外来地体

拼接组成克拉通的地壳块体叫地体。多数地体的边界都通过断层同周围的地质环境分割开来。地体之间的边界叫做缝合带,一般都有标志性的蛇绿岩带。这些蛇绿岩带含有挤压到漂移大陆板块上的古老洋壳。多数地体的组成同火山岛或者海底高原相似,还包括一些鹅卵石、沙和沉积在汇聚板块碎片之间的海洋盆地的淤泥。

P11-13

序言

在太阳系的九大行星中,地球是最特别的一个。事实上,“地球”这个名字本身就是一个不恰当的说法.因为地球的很大一部分都是由水组成的。大约有百分之七十的地球表面被水覆盖,另外有百分之十的陆地被冰川覆盖着。地球上的水循环极大地影响着地球的表面特征。乔恩·埃里克森(Jon Erickson)写的《沧海桑田——地球之形成》就是要深入地探讨这些地质现象的重要性。

本书重点介绍有关地表外貌的地形学和相关的地质过程。这10章中的每一章将阐述一个基本的主题,这些主题对于理解组成地球的每一部分都很关键。第1、2、3、4章主要讨论那些改造着陆地和海洋结构的地球内部力量。这些力量非常强大,它们形成了主要的地表构造。我们尤其需要注意一些全球性的构造活动,它们彻底地颠覆了地球的构造历史以及形成的地质思维。本书的作者对山脉如何形成,火山和地震活动的力量,以及断层、褶皱和地貌形成的相关过程发表了最新的看法。

第5、6、7、8、9章集中在地表动力作用上,比如河流,海洋,风和冰川。我们将重点关注这些过程是如何进行的以及它们塑造的地形特征。事实上,《沧海桑田——地球之形成》这本书按时间顺序生动地描述了地球上永不停息的地质力量的相互作用。这段历史是一段关于构造运动和火山压力造成地下岩石变形和移动的剧烈地下运动的历史。一旦这些地下岩石或者地质特征出露地表之后,地表过程会不断改造它们,把它们改变和塑造成各种各样的地貌。第10章将描述一系列不同寻常的地貌结构,它们看起来比较怪异。第10章的这些结构提醒着我们地球上存在一系列美丽的地质特征,这使得地球拥有一些不可磨灭的魅力和特点。

除文字之外的附件部分更增加了埃里克森先生的文字的魅力。为了更清晰地表达.书中的图解——包括图表和图片——提供了生动的说明,这增强了文字描述。专业术语表可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地质名词.简表也为读者理解那些重要的地质特征提供了数据参考。我认为这本书可读性非常强,而且对于对地球地质奇观感兴趣的人来说.这本书也是一个历史和当前数据的参考书。

唐纳德·科茨(Donald cDates)博士

后记

作为一本科普图书,乔恩·埃里克森(Jon Erickson)的《沧海桑田——地球之形成》(Making of the Earth)通过清晰明了的逻辑关系,将地质学的基本概念利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表述出来,同时在书中配备了大量的图片,便于读者的阅读和理解。一方面,普通的地质爱好者可以很轻松地阅读本书,了解地质学的基本概念、科学框架,从而对地质学本身产生浓厚的兴趣。另一方面,不同于国内地质学图书语言的生僻、晦涩,该书流畅的行文、简洁的语言,可以让读者从一开始就产生阅读的冲动。

作为一名曾经的地质学学生,我非常高兴看到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将该书引进到中国。本人很乐于通过自己的努力将看似高深莫测的地质学用一种更透明的方式呈现在读者面前。近年来,在众多的学科当中,地质学稍显冷门,从事的人较少,究其原因,乃青少年对其兴趣不够。事实上地质学的重要性毋庸置疑,从地震到雪崩等自然灾害的防治,从石油到天然气等自然资源的开发,从矿藏的寻找到大型建筑的地质评估,无不需要地质学。但是科普类图书的缺乏,青少年兴趣教育的薄弱,导致了地质人才的匮乏、地质学发展的滞缓。

我希望本书的出版能让广大读者喜欢上地质学,尤其是青少年读者。让更多的人了解地质学,让更多的人知道我们生活着的地球的发展历史和形成机制,当然也希望这些青少年读者因为对地质学产生的浓厚兴趣,有一天可以从事地质学的研究工作。

在翻译的过程中,我尽量在秉承作者本意,保持原有风格的基础上,按照广大读者可接受的语言风格和习惯进行意译。但由于本人的学识有限以及时间紧迫,该书的翻译必有很多的不足,敬请广大读者谅解,也非常希望大家批评指正。

本书的翻译首先要感谢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的杨林玉女士。在翻译的过程中,杨林玉女士多次同我进行沟通,在语言、翻译风格、工作安排等方面都给予了大量无私帮助。其次在本书的翻译过程中还要感谢我的合作翻译者(本人负责翻译本书的1至5章)羊倩仪女士。最后还要感谢出版社的编辑校对,对本书的出版作出的大量贡献。

董锋

2009年4月23日于上海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沧海桑田(地球之形成)/科普经典译丛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美)乔恩·埃里克森
译者 董锋//羊倩仪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65600500
开本 16开
页数 240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132
出版时间 2010-07-01
首版时间 2010-07-01
印刷时间 2010-07-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青少年,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生活休闲-旅游地图-地图
图书小类
重量 0.392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P311-49
丛书名
印张 16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39
171
13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21 5:36: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