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采果集爱者之贻渡口(附光盘)/风尚泰戈尔图文系列
内容
编辑推荐

你可曾体验过生命的感动?你可曾获取过人生的果实?如果没有,那么请读读泰戈尔的诗,来感受诗人歌唱青春,歌唱生活,歌唱爱情的悲哀和欢乐,歌唱在生意盎然的大自然中所产生的幸福感……

内容推荐

《采果集》是一部侧重宗教抒情歌曲的诗歌选集,主要选自《白鹤集》、《歌曲集》、《歌之花环》、《奉献集》、《摆渡集》以及为纪念死去的妻子而写的《悼念集》和被誉为“爱国主义教科书”的《故事诗集》。

《爱者之贻》和《渡口》主要选自《宗教颂歌》、《白鹤集》、《摆渡集》、《歌之花环》、《吉檀迦利》和《刹那集》。

目录

采果集

爱者之贻

渡口

试读章节

             芭兰花

四月终于消逝,炎夏的热吻烧焦了无可奈何的大地,这时,我绽开了蓓蕾。我来了,一半儿惊惧,一半儿好奇,像个调皮的孩童向隐士的小茅屋偷偷窥视。

我听到,枝残叶枯的树林战兢兢地切切私语;我听到,杜鹃吐露夏日慵倦的歌声;透过我的花蕾外飘摇的绿叶的幔帐,我看到了世界,严酷,冷漠,形容枯槁,

我依然勇敢地开放了,带着强烈的青春的信念,畅饮着那从光彩夺目的天杯中倾出的烈酒,傲然向黎明致敬。我,心底蕴藏着骄阳的芬芳的芭兰花。

P139

序言

《采果集》(1916年)和《爱者之贻》(1918年,包括《渡口》)是从1886—1917年间罗宾德拉纳特·泰戈尔的十六部诗集和三部戏剧中选出,并且大部分由诗人亲自从孟加拉文译成英文的两部诗歌选集。收入集中的二百二十四首诗歌,主要是1900年以后的作品,此前的诗篇入选的寥寥无几。

20世纪初到1916年是泰戈尔一生中最不平静,精神备受折磨的时期。在家庭生活方面,他接连失去亲人。1902年他的妻子去世,1903年他的二女儿瑞如卡病故,1905年他的父亲逝世,1907年他最心爱的小儿子苏敏德拉纳特又传染上霍乱,在五年前妻子去世的同一天离开了人间。在政治及社会活动方面,自从1905年泰戈尔退出轰轰烈烈的民族自治运动以后,他不断地受到批评;他苦心创办的发扬民族精神的学校又给他在经济上加重了负担。在孟加拉文坛上,他也是被抨击的对象,他的每一部作品,每一篇论文几乎都逃不脱一部分人的围攻。以至发展到1912年他的作品开始在西方受到赞赏,他本人又恰在国外的时候,著名的剧作家D.L.罗易竞写了讽刺剧《喜乐的告别》在剧院上演,公开对泰戈尔进行嘲笑和诽谤。虽然1911年孟加拉文学学会在加尔各答市政厅为祝贺他五十岁诞辰举行了隆重的庆祝活动,但也不是没有斗争,一部分人认为这种荣誉应当给予更配接受的人。1913年,泰戈尔获得诺贝尔文学奖金,当五百名崇拜者从加尔各答乘专车涌到寂乡向他祝贺时,他的极为愤懑的发言又触怒了他的同胞。获奖的热潮消退之后,他隐约意识到第一次世界大战即将爆发,开始对人类的命运忧心忡忡了。

《采果集》是一部侧重宗教抒情歌曲的诗歌选集,主要选自《白鹤集》(Balaka,1916)《歌曲集》(Gitali,1914)《歌之花环》(Gitimatya,1914)《奉献集》(Utsarga,1914)《摆渡集》(Khaya,1906)以及为纪念死去的妻子而写的《悼念集》(Smaran,1903)和被誉为“爱国主义教科书”的《故事诗集》(Katha,1900)。

泰戈尔的歌曲大多采用民歌曲调。1905年,在印度民族解放运动第一次高潮期间,他所写的许多充满爱国热情的歌曲,都是按流行在孟加拉邦的民歌曲调谱写的,如伴着独弦琴歌唱克里涅纳和拉塔热恋的抒情曲《巴乌尔》(Baul),和着手鼓铙钹赞颂黑天功绩的节奏强烈的《吉尔丹》(Kitan)以及河上船夫所唱的欢快流畅的《渔歌小调》(Sarigan)。在表现手法上,泰戈尔喜欢采取的是中世纪信奉黑天的维湿奴派虔信诗人的抒情歌曲中接近神秘主义的象征手法。遥远的笛声象征着永恒的爱人黑天向情人拉塔发出的爱的召唤;披着长长的黑发,响着惊恐的脚铃,黑夜里迎着风雨急急奔走着的女人,是拉塔在赴黑天的约会;渴望爱情的新娘,河上的小舟,木筏,只要敞开大门就可以容纳下全世界的小屋,水像乌鸦的眼睛一般黑的深湖,都是心的象征;深夜出海的船夫,小船上的舵手代表命运和死亡。维湿奴派诗人歌唱神,实质上是歌唱生活和人的这种象征手法最适于泰戈尔用来表达他丰富、复杂、难描难述的思想感情。当然,在形式方面他也有取舍创新,加上他对梵文文学的深湛造诣,使他的歌曲(抒情诗也同样)既具有民歌的朴素自然,又带着古典诗歌的典雅庄严,象征手法又为之蒙上一层朦胧神秘的色彩,增添了一种独特的艺术魅力。

泰戈尔是诗人,同时也是哲学家。在这部选集里(也包括他全部的诗作),如果愿意,每一首诗都可以看作他“梵我一体”“有限的自我中寓有无限的绝对精神”“人需要神,神也需要人”的宗教哲学理想的注脚,而且他的同胞中也有不少人这样做了。然而,广大的读者注意的却是在这些决不脱离生活的宗教颂歌里,以精湛的创作技巧描绘下来的这一段坎坷生活中思想感情的足迹;他对真理(他的神)的执着的追求,他为之奋斗的巴想被人误解、嘲笑时的“我独醒”的寂寞之感;他遭到打击、侮辱时的以笑当哭,仿佛获得自由似的欢乐;他为失去亲人而产生的深切悲痛……更吸引读者并赢得他们的热爱的是他生活史上这一“收获季节”献出的累累硕果——他的诗歌中表现出的从失败中争取胜利,依靠自己的力量赤手空拳建造人间天堂的无限自信;决不“屈从多数,违心地改变初衷”,迎着风暴扬帆,与时代一同前进的战斗精神;对帝国主义贪婪、掠夺的谴责和对祖国母亲孩子般赤诚的依恋;即使在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火海毒云中仍怀着“殉难者的鲜血,母亲的眼泪,妻子的守望,会换来天堂”,人类经过血的洗礼会有一个光明的前途的坚定信念。当然,广大读者也不会忽略闪耀在诗歌里对被压迫的卑贱者无限同情的人道主义的火花。

《爱者之贻》和《渡口》主要选自《宗教颂歌》(Dhrma Sangit,1917)《白鹤集》《摆渡集》《歌之花环》《吉檀迦利》(Gitanjali,1910)和《刹那集》(Kshanika,1900)。

正如《采果集》以宗教抒情诗歌的顶峰《歌之花环》为主一样,《爱者之贻》中选的最多的是公认为最优美的抒情诗集《刹那集》中的作品。《刹那集》是泰戈尔第一次运用孟加拉口语,为在大自然的怀抱里恋爱着的青年人而写的诗篇。它歌唱青春,歌唱生活,歌唱爱情的悲哀和欢乐,歌唱在生意盎然的大自然中所产生的幸福感。这些诗,语言特别朴素,韵律特别轻快,感情的流露也特别大胆。然而在欢歌中却带有韶华已逝,青春不再(泰戈尔当时已近四十岁)的伤感惆怅的调子。而在《渡口》中却更进一步,已是站在从此岸到彼岸,从这一世界到另一世界的渡口,镇静地等待死亡的日渐逼近。

泰戈尔的英译和孟加拉原文出入很大,是他的再创作。在翻译这两部诗集时,虽然查对了原文,但是除了一两首由于英译意义不太明确,根据原文稍做增删外,其余的基本未加改动。

把两个选集中二百余首诗注出写作年代,选自哪些诗集,确实是既需要时间又颇费精力的事。除了四十年前在寂乡朝夕听惯了的晨祷和晚祈的歌曲仍依稀在耳,和至今仍能背诵的一些名作可以很容易地注明出处外,大部分都要费力查找。原文诗集后面虽附有索引,但都是每首的第一行,而泰戈尔的译文却从长诗或短歌里选出几句再增添改写,困难就更大了。因为手边除了一部残缺的二十六卷《泰戈尔作品集》和一部泰戈尔自己编的《诗选》(1931)外,单行本不多,所以有些诗未能注明出处;有些诗原文未注明写作年代,但从诗集出版的日期也可断定写作年代,不至有太大出入。希望这一费时费力的工作成果能够对读者和研究者多少有所帮助。

              石真

              1984年11月,于山西太谷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采果集爱者之贻渡口(附光盘)/风尚泰戈尔图文系列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印度)泰戈尔
译者 石真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湖南文艺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40436025
开本 其他
页数 199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出版时间 2006-01-01
首版时间 2006-01-01
印刷时间 2006-01-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青少年,研究人员,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文学-外国文学
图书小类
重量 0.26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I351.25
丛书名
印张 10
印次 1
出版地 湖南
205
162
12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10000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8 6:59: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