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红与黑(彩色插图本名家名译)/世界文学名著经典文库
内容
编辑推荐

《红与黑》是法国著名作家司汤达的代表作,是欧洲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奠基作。小说紧紧围绕主人公于连个人奋斗与最终失败的经历这一主线,广泛展现了“19世纪最初30年问压在法国人民头上的历届政府所带来的社会风气”,反映了19世纪早期法国的政治和社会生活中的一些本质问题。在艺术上,小说以深刻细腻的笔调,广泛运用独白和自由联想等多种艺术手法,充分展示了主人公的心灵空间,挖掘出了主人公深层意识的活动,从而开创了后世“意识流小说”、“心理小说”的先河,司汤达因此被后人称为“现代小说之父”。

内容推荐

《红与黑》是法国著名作家司汤达的代表作,是欧洲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奠基作。小说紧紧围绕主人公于连个人奋斗与最终失败的经历这一主线,广泛展现了“19世纪最初30年问压在法国人民头上的历届政府所带来的社会风气”,反映了19世纪早期法国的政治和社会生活中的一些本质问题。

在艺术上,小说以深刻细腻的笔调,广泛运用独白和自由联想等多种艺术手法,充分展示了主人公的心灵空间,挖掘出了主人公深层意识的活动,从而开创了后世“意识流小说”、“心理小说”的先河,司汤达因此被后人称为“现代小说之父”。

1999年入选“中国读者理想藏书”书目。

1986年法国《读书》杂志推荐的个人理想藏书之一。

目录

上  卷

第 一 章 小城

第 二 章 市长

第 三 章 穷人的福星

第 四 章 父与子

第 五 章 讨价还价

第 六 章 烦闷

第 七 章 缘分

第 八 章 小小的风波

第 九 章 乡野一夕

第 十 章 立巍巍壮志 发区区小财

第 十一 章 长夜悠悠

第 十二 章 出门访友

第 十三 章 网眼长袜

第 十四 章 英国剪刀

第 十五 章 鸡叫

第 十六 章 新的一天

第 十七 章 首席助理

第 十八 章 国王驾幸维璃叶

第 十九 章 思则多忧

第 二十 章 匿名信

第二十一章 与当家人的谈话

第二十二章 一八三〇年的作风

第二十三章 长官的苦恼

第二十四章 省会

第二十五章 神学院

第二十六章 世界之大或富人所缺

第二十七章 涉世之初

第二十八章 迎神赛会

第二十九章 初次提升

第 三十 章 野心家

下  卷

第 一 章 乡村情趣

第 二 章 初见世面

第 三 章 第一步

第 四 章 拉穆尔府

第 五 章 敏感的心灵与虔诚的贵妇

第 六 章 说话的腔调

第 七 章 风湿痛

第 八 章 抬高身价的荣耀是什么

第 九 章 舞会上

第 十 章 玛葛丽特皇后

第 十一 章 少女的王国

第 十二 章 难道是个丹东

第 十三 章 焉知不是阴谋

第 十四 章 少女的心思

第 十五 章 莫非是个圈套

第 十六 章 半夜一点钟

第 十七 章 古剑

第 十八 章 伤心时刻

第 十九 章 滑稽剧场

第 二十 章 日本花瓶

第二十一章 秘密记录

第二十二章 争论

第二十三章 教士,林产,自由

第二十四章 斯特拉斯堡

第二十五章 洁妇的操守

第二十六章 精神之恋

第二十七章 教会里的美差

第二十八章 《曼侬·列斯戈》

第二十九章 闲愁万种

第 三十 章 滑稽剧场的包厢

第三十一章 教她有所畏惧

第三十二章 老虎

第三十三章 弱小者的苦难

第三十四章 工于心计的老人

第三十五章 晴天霹雳

第三十六章 可悲的细节

第三十七章 在塔楼里

第三十八章 权势人物

第三十无章 深谋远虑

第 四十 章 静退

第四十一章 审判

第四十二章

第四十三章

第四十四章

第四十五章

书后附识

试读章节

三个孩子把个于连佩服得五体投地,但于连对他们却一点也不喜欢:他的心思在别处。不管小家伙多顽皮,于连倒从来没有不耐烦过。冷淡,公正,无动于衷,但却颇受爱戴,因为他的到来,可以说把公馆里的沉闷气氛一扫而空:他是一位称职的家庭教师。但于连对所厕身的上流社会,只有仇恨和厌恶;之所以如此,或许从他在饭桌上忝陪末座,可以找到解释。有几次盛宴,他强自克制,才没有露出对周围的憎嫌。特别是圣路易节那一回,瓦勒诺在瑞那先生家大放厥词,于连险些儿要发作出来,便推托要照看孩子,一人溜到花园里去了。“廉洁奉公,说得多好听!”他愤愤不平地嚷道,“还说什么唯有清廉才是美德。可此公自从掌管赈济款以来,自家的财产倒翻了两三倍,大家还对他表示赏识、尊重,真是将肉麻当有趣!我敢打赌,就连救济孤儿的钱,他也要刮;比起别的穷人来,没爹没娘的小可怜儿,苦难更重,岂容侵夺!啊,畜生!畜生!我也跟孤儿差不多,见弃于父亲,见弃于兄长和家人。”

圣路易节前几天,于连独自在小树林里散步,一边念着经文。这片小树林俯临信义大道,俗称“观景台”。这时,他远远望见两个哥哥从一条幽僻的小径走来,想避已避不及。这两个粗坯,看到弟弟一身漂亮的黑礼服,整洁的外表以及对他们毫不掩饰的轻蔑,不禁妒火中烧,上来便是一顿揍,把他打得七荤八素,头破血流,才扬长而去。瑞那夫人,正跟瓦勒诺和莫吉鸿一起散步,碰巧走近小树林,看到于连直挺挺躺在地上,还以为他死了。见瑞那夫人惊惶之状,瓦勒诺便大发醋兴。

其实,瓦勒诺的疑心疑得早了一点。于连看瑞那夫人觉得异常秀丽,也正因为秀丽,他才恨她:这是使他几乎覆辙的第一道暗礁。他尽量少跟女主人说话,免得神魂颠倒,像第一天那样捧起她手来吻。

P34

序言

瓦莱利指出:“斯汤达喜欢的题旨是:拿破仑、爱情、魄力、幸福,从而演绎出浩繁的卷帙。”通常的印象里,巴尔扎克名篇就数不过来,称得上卷帙浩繁,殊不知斯汤达留下的文稿也不少,亨利·马蒂诺编的《斯汤达全集》(1927—1937)就达79卷之多。文学史家朗松评衡道:“社会经过大革命的洗礼,对世人活动的隐秘动机和灵魂隐私,《红与黑》区区五百页所告诉我们的,不下于整部《人间喜剧》四十巨帙。”也有论者认为,《红与黑》是19世纪的一部关键作品。推崇《红》书的人,不乏溢美之辞。就读者面而言,斯汤达不及巴尔扎克广,但同跻身于19世纪大作家之列,却是不争的事实。

巴尔扎克熟读拿破仑著作,早年编过一本《拿破仑文选》;相传写《人间喜剧》时,书桌上置一尊拿翁塑像,底座上刻下一句豪语:“彼以剑创其业,吾以笔竟其功!”在拿破仑崇拜方面,斯汤达也绝不让于巴尔扎克。还在小学生时期,听到拿破仑在意大利战场连战连捷,不禁惊喜雀跃。斯汤达景仰波拿巴将军,而贬抑拿破仑皇帝,尽管风云变幻,他把自己心目中的英雄始终奉为“恺撒之后世界上最伟大的人物”,并庆幸自己能步伟人之后尘,进入米兰、柏林、维也纳,直到莫斯科,亲身践履“拿破仑诗史”!滑铁卢一败,拿破仑颇受复辟势力的攻讦,斯汤达于1817年底振笔疾书,几个月写了一本《拿破仑传稿》;时隔20年,又写下他的《忆拿破仑》。1837年,斯汤达已过知天命之年,自撰《亨利·贝尔传略》(斯汤达为笔名,亨利·贝尔乃本名),写到最后一句,言尽于此:“生平只敬仰一人:拿破仑。”他赞颂拿破仑强劲的个性,充沛的精力,敢冒风险,雄才大略。拿破仑是斯汤达全部著作关注的一个中心,无论小说、游记、文论、史书,都或隐或现有皇帝的影子在。

从著述来看,斯汤达小说家的才能,远胜于史学家的才识。他成就最大的,是小说;小说中最成功的,是《红与黑》。书中的主人公于连,可以说是从拿破仑模子里刻出来的人物。斯汤达把于连写成“内地青年,普鲁塔克和拿破仑的弟子”。跟拿破仑一样,于连也有非凡的记忆。为迎合时势,他《圣经》能倒背如流,但最喜欢的书,“作为他行为的唯一准则,使他为之怦然心动的书”,是《圣赫勒拿岛回忆录》。有空一回到房里,最痛快的事,就是“重新捧起他心爱的那本书”。与市长较量占上风之后,觉得“应当乘胜追击。趁这妄自尊大的贵族向后撤退之际,得把他的傲气彻底打垮,这才是道地的拿破仑作风”。

同样一种英雄性格,由于所处时代不同,就有幸与不幸之别。于连神往于拿破仑,但已非生于“功名只向马上取”的拿破仑时代。只引得他一声浩叹:“噢,拿破仑!你那时代,靠打仗出生入死,以博取荣华富贵,那多痛快!现如今却去加重穷人的苦难,岂不卑鄙!”是的,到了1830年,“军人没有出路,教士不是出路”,英雄无用武之地,壮士有不得出之悲。故《红与黑》这部小说,实际是写一失败,写于连从锯木厂走向断头台的失败。

如果说拿破仑是扫荡欧洲封建制度的成功者,那么,于连则是“向社会开战的不幸儿”。他生就火热的性格,充满着进取精神,向往于英雄行为,但在一个复辟倒退的社会,便成了一个拒斥现存秩序、颠覆神圣事物的叛逆分子。于连“心比天高,身为下贱”,如他自己所说,“老天爷把我放在穷人堆里,却给了我一颗高贵的心”。在自己家,和粗鲁的父兄说不到一起去;进入社会,在市长家、修道院、侯爵府,看到庸俗、虚伪、猥琐,觉得格格不入;而那时代,已不是“面对强敌,凭我漂亮的行动,就足以解决立身处世的问题”。家庭,社会,时代,三不合宜,就苦了他。他年轻有为,也曾想干一番事业:“比如说我吧,竭智尽忠,为人正派,至少不让于瑞那先生,一旦当上维璃叶的市长会怎样?看我不收拾助理司铎和瓦勒诺,以及他们所有的鬼蜮伎俩!公理将在维璃叶大行其道!”但他既不能像拿破仑那样去征服世界,名扬天下;也当不成维璃叶市长,去惩恶除腐,伸张正义。他只能面对“残酷的现实,强迫自己去探究卑劣的人心,再以虚伪的言行,行其欺诈的勾当”。他倾向雅各宾主义,却参加保皇党密谋;他蔑视贵族有产阶级,却往贵族有产阶级里钻。他“为自己位卑命艰而敢于抗争”,在敌对的环境中做着没有胜利希望的斗争。向上爬正当飞黄腾达,不意受到告密信的打击,他不惜功亏一篑,也要泄愤报复,慨然走上断头台。一人做事一人当,不求上诉,不乞一命,固不失为好汉,但终究是一个悲剧。这个悲剧,是于连个人的悲剧,也是所有杰出人物不用于世的悲剧。

《红与黑》的副标题,为“一八三〇年纪事”。斯汤达后来说,这部小说是根据“一个现成故事”敷演而成的。所谓“现成故事”,当指发生在布拉格的一桩情杀案:安多华·贝尔德系马掌匠之子,家境清寒,但自幼聪明,靠本堂神父进了修道院,因体弱不耐苦修,初进米舒先生家当家庭教师,不久因与主妇有染而见逐,复回修道院,再进郭尔冬先生家任教,这次因钟情千金小姐而遭辞退。在走投无路之际,以为是昔日情妇从中作梗,便于1827年7月23日礼拜天弥撒祭时行刺米舒夫人,旋判死刑,于翌年2月23日上断头台,年仅25。这桩案子为斯汤达提供了小说情节。如把安多华、米舒、郭尔冬易为于连、瑞那、拉穆尔,则俨然是《红与黑》本事,道地的“现成故事”的“纪事”。斯汤达自称并未杜撰什么。虽然故事情节方面没杜撰什么,但他把自己的阅历,对社会的观察,于心理的卓识,融进了作品。随着于连人生的历程,小说从市长家到修道院,从小城到省会,从内地到巴黎,从底层直到上流社会,展现了广阔的生活场景,揭示出深刻的社会内容。

斯汤达说,《红与黑》意在描写1830年的法国。作品不仅在总体上,全景式展示复辟王朝时期,尤其是查理十世(1824—1830)治下的政治社会生活,而且在细节上,如书中提到的《奥利伯爵》(罗西尼歌剧,春季复演)、《艾那尼》(雨果浪漫派名剧,2月25日首次上演)、《曼侬·列斯戈》(芭蕾舞剧,5月3日首演)、“英国新王登基”(乔治四世于6月26日去世,新王威廉四世随即登基)等事都发生在1830年,点出特定的年份。所以,斯汤达这部主要写于1830年上半年的小说,提到许多发生于1830年的真事,确乎称得上是“一八三〇年”的纪事。

“小说,是一面镜子,鉴以照之,一路行去。”这是斯汤达在书中提出“小说一镜子”论的由来。小说要像镜子反映行进的现实,于是我们在斯汤达笔下看到内地生活的庸俗,圣公会的肆虐,贵族社会的奢靡与保皇势力的猖獗。镜子“有时映现蔚蓝的天空,有时照出的却是路上的污泥”,这能责怪镜子吗?小说像镜子一样反映社会生活,就不能不涉及时政。而1830午,正是法国历史上一个重要年份,七月革命的爆发,成为查理十世复辟王朝与路易‘菲力蒲资产阶级王国更迭的契机。“一八三〇年纪事”,就意味着是本有很强政治性的小说。斯汤达在小说中借出版家之口说:“你的人物如果不谈政治,就不成其为1830年的法国人。你这本书,也就不会像你奢望的那样,成其为一面镜子。”斯汤达深知,政治像挂在脖子上的石头,会把文学拖下水的:“政治之于妙趣无穷的想象,犹如音乐会上的一声枪响。”

作为小说家,斯汤达的高明之处,在于《红与黑》中固然有“枪响”,但更充满了“妙趣无穷的想象”。6年后斯汤达重读旧作,在书页空白处批了一句:“只有在小说里才能臻于真实。”

《红与黑》如斯汤达标榜的是部“纪事”作品,但并不妨碍象征的运用。小说开初就叫《于连》,到上部写毕,才定名为《红与黑》。以两种色彩词作书名,当有寓意存焉。历来书评家绞尽脑汁,颇多发明,认为“红”与“黑”。喻军装与道袍,剑与十字架,热血与孝服,军人的荣耀与僧侣的暗黑,火红的理想与黯然的幻灭,英勇时世与复辟年代,等等,甚至比附于赌盘上的红黑两色,喻人的命运变幻莫测。真可谓挖空心思。相对而言,斯汤达本人的说法倒较平实。他死后,其友人福尔格在悼念文章里谈到,照斯汤达意思,“‘红’意味着书中主人公于连出世得早,会去当兵,但他生活的年代,只得披上‘黑’道袍了”。书名如此,书中其他象征,如山洞这意象,也一再出现。维璃叶后山腹壁有个小洞,于连觉得“于我特别亲切”,他开始人生征途之前,乐于厕身其间,即使死后也愿安息那里。此处山洞,疑为温暖、安宁、母性洞穴之隐喻。又,论者还注意到,于连每当有大动作,前去征服女子,必先竖起梯子云云。

从“纪事”角度讲,《红与黑》是本政治性很强的小说;但从所占篇幅,从艺术成就而论,实为爱情小说无疑。而且写男女主人公的情爱,主要从心理分析着手,深刻细致,不愧大家手笔。时当19世纪前半叶,刻画恋爱心理方面,斯汤达还有开创之功,对后世,对国外,都有久远的影响。因《红与黑》的出版,1830年成为法国小说史上一个重要的年份。

罗新璋

书评(媒体评论)

也许20世纪的某一位评论家会从19世纪卷帙浩繁的作品中发现贝尔(司汤达)的书,并且比我们同代人更公正地对待他。

  ——[法]梅里美

司汤达的《红与黑》中的于连是19世纪欧洲文学中一系列反叛资本丰义社会的英雄人物的始祖。

  ——[俄]高尔基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红与黑(彩色插图本名家名译)/世界文学名著经典文库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法)司汤达
译者 罗新璋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国际文化出版公司
商品编码(ISBN) 9787801734617
开本 32开
页数 445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450
出版时间 2005-12-01
首版时间 2005-12-01
印刷时间 2005-12-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文学-外国文学
图书小类
重量 0.47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I565.44
丛书名
印张 15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10
146
18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20 6:4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