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手机里的男朋友
内容
试读章节

每个早上我都和自己打赌,男友会来回复我的微博。我的眼睛还没睁开,期待就开始苏醒,越来越灼人。我浑身发胀,再也躺不住,便一跃而起,扑到电脑边。

但每次微博页面就像一潭死水,纹丝不动。没有黄色的标签弹出来,告诉我:“您有X条未读消息,请点击此处查看。”

我去检查网络,网线插头拔掉,再插上,再刷新网页,还是纹丝不动。我去刷牙洗脸,我去吃早餐,乘地铁上班,挤在人群里摇摇晃晃地拿手机登微博,首页还是纹丝不动。一天都过去了,没有黄色的标签弹出来,告诉我:“您有X条未读消息,请点击此处查看。”

这是有问题的,不对的。

因为我知道我的男朋友,非常非常地爱我。分手后我们互相取消关注对方的ID,但他会一次又一次地打开我的微博页面,读我当天发的内容。他不作声,不过是碍于面子。他总会作声的。就像去年冬天,我发烧吊水,把手上贴着的针头拍下来,发到微博上,晚上陆陆续续收到一些回复,有同事的,有大学同学的,那倒数第二条,就是他的。他说:“好些了吗?”那时我才知道,他是看我微博的,他露馅了。

我每天发一到两条微博,我发自拍,晒美食,赞叹好天气。有时候,和室友吃东西,我会突然定住不动:“这盘菜真有卖相,我今天发型也很萌,给我拍张照片吧。”室友就放下筷子勺子,掏出手机给我拍照。我又觉得我侧脸比较好看:“你到桌子左边拍我吧,左边斜上角,差不多45°。等会儿,我先吃东西,你在我不经意的时候拍,这样比较自然。”室友总是说:“哦,好的,这样行吗?”

我觉得不好,就会让室友重新帮我拍一张。室友顶多皱一下眉,但这一点点的不好意思和一张满意的照片比起来,算什么呢,对吧?

我挑出最好的一张,在QQ上发给擅长PS的妹妹。“妹,你表现的时候到了,帮我P一下。”“怎么P?”“P得好看就行了,脸小一点,眼睛大一点,色调柔美一点,弄成LOMO风格的。”“哦,好的。”

几个小时后,我的妹妹在QQ上,把照片发给我,附上大功告成后要死要活的呻吟。但我不满意,就毫不客气地继续提出修改建议:“脸不够小,眼珠子不够自然,可以再微调一下吗?这件衣服能不能变成我生日那天买的,最好看的那件?”

“神啊,我只会修图,不会变魔术。”我的妹妹说完就下线了。

但有什么关系呢,有一点点麻烦别人,一点点尴尬,和能够在微博上发一张完美的照片比起来,算得了什么?这样的照片我保存了几十张,以备后用,我把它们放在一个专用的文件夹里,一天一两张,慢慢地发。我通常是轻描淡写地输入“今天没怎么化妆,昨晚也没睡好,黑眼圈好重,真烦”诸如此类的文字,然后从文件夹里挑出一张无敌美照贴上去,剩下的时间坐收评论。我知道,我的男朋友会看到的,他会一次次惊讶地发现我比从前更加光彩照人。想必他会脱口而出:“好美!”

但是他碍于面子,从不作声。

我问我的室友,一个人怎么可以爱面子到这种程度。我的室友撇撇嘴,做了个很美剧的耸肩动作,大概是说,Idon’tknow。

我的妹妹,熟读各路励志心灵鸡汤读物的姑娘,高声朗诵道:“遇到你以前,我不知道我的懦弱。遇到你以前,我不知道我的畏缩。遇到你以前……一切都在遇到你的那一刻天翻地覆,从此,我是一个胆小鬼,不过因为,遇到了你,爱上了……啊啊!”不等她说完我的枕头就砸了过去:“妹,鸡皮疙瘩满地!”

但我心里喜滋滋的。

我的男朋友,只是比较含蓄。

他的最近一条微博写道:TNND梅雨,潮湿,心情烦躁。没人比我更明白,他是在用比较含蓄的方式表达,他忍受冷战和思念的折磨,忍得满心疲惫,嘴上却要说因为梅雨而烦躁。

他总会作声的,我只是不知道什么时候罢了。

P7-9

后记

无论如何,我完成了这本书。近几年来,我一直有一个心愿,榨干现阶段的自己,留下最好的部分,再以一个全新的空杯子,去吸收更多新鲜的好东西,现在我做到了前半部分。

如果要为这本书找一个具象的开始,必须要提一下2013年冬天那个梦。当时,我梦见自己意外获得闯入别的平行空间的机会,我站在窗边,每拉开一面窗帘,就能看见一个新的自己,正在不同的世界里过着形色各异的生活。她们年纪不一,装扮迥异,我怀着新奇一一窥视下去,最终被一个绝望的发现击倒:因为勇气的缺乏和因此而来的拖延症,每一个平行空间里的我,都一事无成,囫囵混日,脸上是和当时的我一模一样的焦虑神情。

当时的我,正处在一个一头雾水的时期。

我每天去影视公司上班,和另外四五个同事一起,围坐在一张巨大的环形会议桌边,你一言我一语地拼凑起一个又一个框架早已严格限定好、一听开头就知道结尾的爱情故事,再依次提出一些不痛不痒的修改意见。明知那些故事被投拍的可能极小,但也不再指望去改变些什么,和同事们倦怠而心不在焉的脸(可能我也一样)对看了两年,刚毕业时对工作的满腔热情也差不多已经消磨光。

喜欢写小说,想当作家。此前被出版人找到过,因为少年时期获得过一些零星的写作奖项,以及“90后”的身份标签(在当时还不算烂大街)。在QQ那头,他打下大段为我“量身定做”的包装策划方案:得写长篇,长篇好卖,得写一个典型“90后叛逆女孩”的故事,这样的故事有噱头,有辨识度,得有争议性言论,得有露骨情节,这样容易火……我在QQ这头一一应允,那年我刚毕业,被出书的愿望冲昏头脑,即使一开始就清楚这并不是我真心想写的东西,也还是诚惶诚恐硬憋了大半年,写下几万字。一个下午,我仔细翻阅那几万个字,是的,他的要求我基本都达到了,但除此以外,我没有看到任何自己想要看到的东西,那些浮于表面的人物性格,那些空洞而无意义的描述、对白,没有一处不让我面红耳赤。我又硬撑着往后写了一点点,终于痛苦地放弃。如果出书意味着要勉强去写自己毫无感触、言之无物的东西,那它对于我也没有意义了。

在那之后,我沮丧了一段时间,接下来整整两年,我不再想出书的事,不再想当作家,而是把写作当作一个下班后和周末偶尔用来消遣的爱好。我上班下班,开会散会,心里没有期待,也没有什么大起大落,我有一个记录小说灵感的本子,一直没有停止过记录,但是很少再去动笔把那些小说写出来了。那段时间波澜不惊,我在日记里把它称为肥皂泡破灭后的平静。

如果现在要深究起来,那两年时间其实被很多快乐、闪光的记忆填充。我记得夏天我总是和最好的朋友去郊外拍好看的照片,用胶片拍,照片洗出来满眼绿色和青春鲜活的笑脸;我记得那两年我恋爱、争吵、分手的全过程;我记得过生日的时候我的好朋友都在我身边,我们一起吃掉两大脸盆的麻辣小龙虾,自己做的;我记得第一次用自己的工资给家人买机票,带他们出来玩,他们新鲜欣喜的表情;我记得下班后我为了瘦身,总是不吃晚饭,啃着一只橙子走四十分钟路回家,看着路灯一盏盏亮起来。

我问自己,就这样了吗?就这样一头扎进生活,和很多中学、大学同学一样,早早步入日常人生轨迹的洪流,工作、结婚、生子,沙滩上拍打起一模一样的浪花,好像也并不是不可以,心里掠过不甘,又很快被覆盖。

接着我就做了那个梦,梦见那些不同平行空间里的自己,脸上一模一样的焦虑和茫然。我沮丧地醒来,掏出那个记录灵感的本子,发现不甘一直都在,我还是很想写。过去的两年我也断断续续写了三两篇,我怀念每次写完一篇小说的成就感,怀念把小说发出来与人分享的亢奋激动,我明明有那么多东西想写,想表达。其实也并不是一定要出书大卖才可以写小说吧,只是写出来就已经不一样了,写出来本身就是意义。

就是在那个时候,我辞了职,打算把想写的小说一个一个写出来。辞职写作这件事并不具备什么励志色彩,也跟梦想这种事无关,仅仅是攒下的钱还够用一段时间,那就索性让自己写个够,写爽了、甘心了,再重新做下一步打算也不迟。

我在手机里、电脑里、桌子上到处写着:“把最喜欢的事玩到极致,别的都让它滚蛋!”当然,写作大部分时候没有那么激动人心、充满浪漫主义色彩;相反,写作总是和纠结、自我怀疑、腰背的酸痛如影随形,我只是想提醒自己,好好享受这段纯粹做好一件事情的时光,把它玩好。

交完这本书全部的书稿时,再过几天我就满25周岁了。一两年前,我曾在微博里忧心忡忡地写道:“在我的潜意识里,25岁是青春的顶峰,过后就在一点点走下坡路。这份年龄焦虑毁灭性极大,让一切看起来都在往无序和悲观方向发展。”现在真的一脚踏进这个年纪,一切都没有往悲观方向发展;相反,我比任何时候都平静、笃定,我写出了目前为止最想写的东西,像是为过去的日子交了一份答卷,尽管并非全无遗憾,但我已经交出了自己的百分之百。现在是一个崭新的开始,我还会遇到很多意想不到的体验,还会写出更好的东西,想到这些,我甚至一点也不害怕年龄的增长了。

2015年6月北京

目录

01、微博自杀记

02、痘

03、手机里的男朋友

04、真相

05、时空复仇计划

06、失乐人

07、鬼

08、私人侦探

09、后妈

10、一把钥匙

11、游戏规则

12、朋友

13、电话另一边的人

14、S小姐的朋友圈

15、男友的前女友

后记

内容推荐

《手机里的男朋友》是「ONE·一个」App高赞人气作家方慧的首部短篇故事集,收录了《S小姐的朋友圈》、《手机里的男朋友》、《微博自杀记》、《痘》等15篇高赞短篇故事,书中三分之二的篇目都是新作首发。

编辑推荐

《手机里的男朋友》由韩寒监制,「一个」工作室&磨铁图书联合出品。

方慧的故事与文笔都具有极高辨识度,书中多篇故事在「一个」App发表后引发热潮,造成微博和微信朋友圈“刷屏现象”,纷纷成为微博热搜词,登录热门微博话题榜,成为豆瓣热门,阅读量超过1亿次,3个故事正在变成电影。

「一个」App首页图赞数最高的插图师黄雷蕾为本书创作了二十多张精美插图,为读者带来更好阅读体验。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手机里的男朋友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方慧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商品编码(ISBN) 9787550263864
开本 32开
页数 234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188
出版时间 2015-10-01
首版时间 2015-10-01
印刷时间 2015-10-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大众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图书小类
重量 0.354
CIP核字 2015229162
中图分类号 I247.7
丛书名
印张 7.5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12
147
15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4 12:16: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