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中国近代气象学的奠基人(竺可桢的故事)/世界五千年科技故事丛书
内容
编辑推荐

《世界五千年科技故事丛书》以世界五千年科学技术史为经,以各时代杰出的科技精英的科技创新活动作纬,勾画了世界科技发展的生动图景。作者着力于科学性与可读性相结合,思想性与趣味性相结合,历史性与时代性相结合,通过故事来讲述科学发现的真实历史条件和科学工作的艰苦性。

《中国近代气象学的奠基人:竺可桢的故事》为其中一册,由展文涛编著。

竺可桢,又名绍荣,字藕舫,汉族,浙江省绍兴县东关镇人。当代著名的地理学家、气象学家和教育家,中国近代地理学的奠基人。1921年,,在南京大学的前身,南京高等师范学校,建立了第一个地学系,1929年到1936年任中央研究院气象研究所所长,1936年到1949年担任了13年的国立浙江大学校长,被尊为中国高校四大校长之一。1962年,在南京大学建校60年之际,曾为南京大学题词“东南学府,为国之先。男女同校,唯此首创。外御强敌,内抑豺狼。天下有道,黉舍乃昌”。竺可桢,被公认为我国气象、地理学界的“一代宗师”。

内容推荐

《中国近代气象学的奠基人:竺可桢的故事》为“世界五千年科技故事丛书”中一册,由展文涛编著。

《中国近代气象学的奠基人:竺可桢的故事》介绍了竺可桢独立思考、敢于怀疑、勇于创新、百折不挠、求真务实的科学精神和他在工作生活中宝贵的协作、友爱、宽容的人文精神。使青少年读者从他的故事中感受科学大师们的智慧、科学的思维方法和实验方法,受到有益的思想启迪。从有关人类重大科技活动的故事中,引起对人类社会发展重大问题的密切关注,全面地理解科学,树立正确的科学观,在知识经济时代理智地对待科学、对待社会、对待人生。

目录

收到留美通知以后

北极阁上的庆典

泰山建站

气象“卫星”

“人多为患”

“约法三章”

竺校长的风范

西迁建德及流亡

心系气象所

竺可桢与弗巩

踏破脚板

“黄金”风波

“浙大保姆”

首次参政

暮年宏图

考察吐鲁番

“八字宪法”加两字

毕生耕耘

试读章节

收到留美通知以后

1910年8月5日中午,骄阳似火,天气闷热。唐山路矿学堂的办公室里。暑期留校的几位老师,摇着芭蕉扇子,在饭店聊天。一封官方急件送进来,土木工程班主任朱老师打开一看,原来是留美录取通知书。

“竺可桢考上了!”朱老师高兴地对大家说。

这喜讯,像一股疾风,冲破了院里的沉闷空气。迅速传播开了。师生们议论纷纷。

“竺可桢,是土木工程班,年年考第一的那个瘦个子南方学生吧?这次考上,应分该当!”

“据说,这次京城的留美考试,分两阶段进行。第一阶段初试。考国文和英文。七八百人应试,录取前200名:这200名经复试:数学、物理、化学、生物和历史等多科,最后择优录取70名,赴美国留学。通过两次筛选,能留下,真不容易。”

“在录取的70我中,竺可桢名列第28。就更难了!”

“说难,也不难。竺可桢的成功。是他胸怀大志,长期努力的结果。”朱老师这样说,因为他对竺可桢最了解。

竺可桢,1890年3月7日生于浙江省绍兴东镇。从小聪明好学,读私塾时,除了学好老师所讲的书外,还要求老师给他更多的书读,深得老师赞许。他家祖辈务农,从他父亲起。才开始在镇上经营粮店。起初生意较好。1900年后,逐渐不行了。这时他在镇上读小学,听老师讲,八国联军打进北京,烧杀抢掠。烧毁圆明园。抢走了无数财宝,还强迫清朝政府签订《辛丑条约>,割地赔款,所赔白银达四亿五千万两,按当时中国人口计算,每人纳一两。39年还清。连利滚成九亿八千万两。这就是中国历史上的庚子赔款。这种超额勒索,大大加重了中国人民的负担,也滞误了中国经济的发展。在竺可桢幼小的心灵里。留下了国家衰败,人民遭殃的阴影。一次老师让学生用苦、甜两字各造一句。竺可桢站起来,严肃说道, 。丧权辱国最苦,国家富强最甜。”得到老师和同学的赞扬。

以后到上海,进澄衷子堂(中学),又听到蔡元培等先辈讲科学、教育救国的道理。他就立志要学好科学。使国家也富强起来,到路矿学习土木工程后,更加开阔了眼界,增强了信心,觉得外国人能做的,我们同样也能做得到。

竺可桢的国文基础好,但英语听力和会话都还较差。唐山路矿学堂的数学、物理、化学和英语等课,都是英国人讲授。起初他有些不适应,但他急需下工夫赶上。

竺可桢学英语的那股劲头,给老师和同学留下了深刻印象。每逢英语课后的下午,竺可桢都去找史密斯教授解答问题。他提的问题,不仅是英语课的,还有数、理、化课里的一些英语语法问题。教授对他提出的问题,多半是亲自讲解,有时,还请有关的英籍教师共同解答。一次教授说礼拜天午后要修理庭院里的花草,问竺可桢能否去帮他。竺可桢去了,教授一家人很高兴。这样一个中国人和一家英国人在一起,边剪枝、浇水,边交谈、学英语、学汉语。各取所需。大家有说有笑,过得很愉快,也学到不少东西。此后,每逢周日下午,他都去那里帮忙、学习。到期末,竺可桢英语会话进步之快,使不少老师、同学感到吃惊。

“竺可桢体质弱,到现在还没有回来,会不会考完累病,耽搁在那里了?”一位老师很担心地说。过了一会儿。忽然听到门外有人喊,竺可桢回来了!随着喊声,人们涌向门口。

竺可桢衣着白褂黑裤,一张笑脸黑里透红,闪动着汗珠,在阳光下显得格外油亮,微笑着来到大家面前。祝贺、感慨的话语。使他应接不暇,一再抱拳、点头,答谢老师和同学,他上前紧紧握住朱老师的手,老师双眼含着激动的泪花,喃喃地说:

“你留美的愿望总算实现了,可喜报临门,你人到哪里去了呢?也该做准备了!”说着把录取书交到竺可桢手里。

竺可桢仅扫了一眼榜文,说道:

“7月20日,考完复试的最后一科,我估量着考的还可以。听说8月初才发榜,还有十多天时间。就回唐山来了。在唐山站,遇到吴传海同学,他是土工一班的,家住市里,约我到他家,谈谈这次考试的体会。他家在海边经营盐场。吴同学中学读的是教会办的学校,他学习不错。英语会话流利。就这样,我俩一起去盐场住下,上午学习英语,下午去海边游泳。躺在沙滩上晒日光浴,饱览海天一体的壮丽景色。一晃十几天过去了,看我晒的黑黝黝的这模样,英语会话又有新长进。这也算是点基本的准备吧!”

朱老师听了非常高兴。对他这个蛮有心计的学生,殷切地说:

“通知要求,这期留学生,8月16日,从上海起程去美国。时间紧迫,抓紧收拾一下吧!”

火红的太阳。已开始没入西部天际的团团云朵之中,辐射出的万道金光,映照着大地。聚拢来的人们,各自散去了。

竺可桢回到宿舍,重又打开通知,仔细看一遍。不禁心潮起伏,浮想联翩。为了出国留学,1909年春天。他远离春意盎然的江南故土,一个人来到寒气袭人的北国唐山,紧张学习一年来,不仅增长了知识。还增强了体质,磨炼了意志。这期间一直没有回家,看来这是值得的。作为有志青年,虽已无退路可走。既已抱定科学救国的决心,只能舍弃一切,把留学美国作为一个起点,踏上人生新的旅程。

P11-15

序言

十一届全国人大副委员长、中国科学院前院长、两院院士

路甬祥

放眼21世纪,科学技术将以无法想象的速度迅猛发展,知识经济将全面崛起,国际竞争与合作将出现前所未有的激烈和广泛局面。在严峻的挑战面前,中华民族靠什么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靠人才,靠德、智、体、能、美全面发展的一代新人。今天的中小学生届时将要肩负起民族强盛的历史使命。为此,我们的知识界、出版界都应责无旁贷地多为他们提供丰富的精神养料。现在,一套大型的向广大青少年传播世界科学技术史知识的科普读物《世界五千年科技故事丛书》出版面世了。

由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研究所、清华大学科技史暨古文献研究所、中国中医研究院医史文献研究所和温州师范学院、吉林省科普作家协会的同志们共同撰写的这套丛书,以世界五千年科学技术史为经,以各时代杰出的科技精英的科技创新活动作纬,勾画了世界科技发展的生动图景。作者着力于科学性与可读性相结合,思想性与趣味性相结合,历史性与时代性相结合,通过故事来讲述科学发现的真实历史条件和科学工作的艰苦性。本书中介绍了科学家们独立思考、敢于怀疑、勇于创新、百折不挠、求真务实的科学精神和他们在工作生活中宝贵的协作、友爱、宽容的人文精神。使青少年读者从科学家的故事中感受科学大师们的智慧、科学的思维方法和实验方法,受到有益的思想启迪。从有关人类重大科技活动的故事中,引起对人类社会发展重大问题的密切关注,全面地理解科学,树立正确的科学观,在知识经济时代理智地对待科学、对待社会、对待人生。阅读这套丛书是对课本的很好补充,是进行素质教育的理想读物。

读史使人明智。在历史的长河中,中华民族曾经创造了灿烂的科技文明,明代以前我国的科技一直处于世界领先地位,涌现出张衡、张仲景、祖冲之、僧一行、沈括、郭守敬、李时珍、徐光启、宋应星这样一批具有世界影响的科学家,而在近现代,中国具有世界级影响的科学家并不多,与我们这个有着13亿人口的泱泱大国并不相称,与世界先进科技水平相比较,在总体上我国的科技水平还存在着较大差距。当今世界各国都把科学技术视为推动社会发展的巨大动力,把培养科技创新人才当做提高创新能力的战略方针。我国也不失时机地确立了科技兴国战略,确立了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提高全民素质,培养适应21世纪需要的创新人才的战略决策。党的十六大又提出要形成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形成比较完善的科技和文化创新体系。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我们需要一代具有创新精神的人才,需要更多更伟大的科学家和工程技术人才。我真诚地希望这套丛书能激发青少年爱祖国、爱科学的热情,树立起献身科技事业的信念,努力拼搏,勇攀高峰,争当新世纪的优秀科技创新人才。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中国近代气象学的奠基人(竺可桢的故事)/世界五千年科技故事丛书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展文涛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吉林科学技术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38461053
开本 16开
页数 118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100
出版时间 2012-10-01
首版时间 2012-10-01
印刷时间 2012-10-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青少年,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图书小类
重量 0.132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K826.14-49
丛书名
印张 7.5
印次 1
出版地 吉林
225
150
5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6000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8 7:00: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