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留学大调查/中国聚焦丛书
内容
编辑推荐

英国驻华大使馆的高级签证官披露过一件事。一个中国孩子面签时说:“我不想去英国,也不想去留学,可我爸妈偏要我去。签证官,求您把我拒签了吧。”

家长们用心良苦,送孩子出国。但英国留学之旅却并非一趟顺风车。在留学海外的这条路上,很多孩子付出的是快乐、阳光、和宝贵的时间。    寻找教育救世主的幻想,在残酷的现实面前很快就破灭了。当一位父亲知道了自己的儿子在英国的留学不过是打了三年电子游戏之后,当一位母亲搂着苦不堪言之后空手而归的女儿时,禁不住泪流满面:孩子,你恨我们吗?

中国对外长期的封闭,使得我们在与世界接轨的过程中必然要付出代价,只是没有想到这样的代价,还得由我们的孩子们来承担。

内容推荐

留学高潮带来的是无穷的问题和反思,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提出疑问,留学,究竟给我们的孩子带来了什么?作者亲赴伦敦,在英国实地结识、采访了各个年龄层次的留学生,目睹他们的生活状态和学习情况,每个故事都是真实存在,将这些孩子在海外的生活真实记录在册。作者不是要批判什么褒扬什么,只是将一个个真实的、那些孩子的父母所不能亲眼目睹的故事,讲述给大家听。作者所能做的,只是用文字来为那些孩子的心声代言。

目录

第一部分:留学启示录

中国掀起留学大潮

万名中小学生奔赴英伦

孩子,哪里是你避风的港湾

谁酿成了他们的悲剧

爸爸,我想要回家

有收获,但不是我们想要得到的

在英国大学里学什么

英国教育遭遇尴尬

海归(龟)怎么会变成海待(带)

教育没有救世主

留学生问题:社会问题的投影

第二部分:留学生的故事

艾可在伦敦上空孤独地飞翔

李翱受骗记

托尼和他的红房子

祝你幸福,麦鸽

迈克的故事和他的爱情

薄飞,你到英国干嘛来了

在爱丁堡打工的母亲

高云的恋爱生活

薛冰你有花衣服吗

尾声

试读章节

好多到英国读硕士的大留学生,都为这些孩子感叹,认为国内正常的大学生活,才是他们应该经历和享受的过程。谈一次昏天黑地的恋爱,考一次死去活来的“六级(英语)”,犯一次让老师啼笑皆非的“错误”,和同学们闹点小“别扭”,是大学生活中最有乐趣的内容,可是这些来到陌生环境中的孩子,却在没有任何准备的情况下,过早地和这一切告别了。2003的6月初,一批中小留学生拖着行李走进伦敦的希斯罗机场,起身去欧洲旅游,然后乘飞机回国。他们是头年的6月到的英国,在伦敦周围的那些语言学校或者是私立学校里学习,可是一年过去了,他们与周围的社会格格不入,当初幻想的所有美景都没有能够实现:英语一直都没有什么长进,连发个短信都要翻词典,无论是A—level考试,还是进入英国大学必需的雅思考试,看来都不大可能通过了。让那些有钱人的子弟不能忍受的,是没有自己的大奔和宝马,没有小哥们前呼后拥,没有女孩追捧,甚至没有中国电影,即使牛津这样年轻人聚集的大学城,下午5点商店全部关门,一到夜晚万籁俱静,连个混时间的地方也没有,别说自己从小就习惯的奢华享受了。他们的父母们心疼自己的孩子而不在乎这十多二十万金钱,只当拿这些钱让孩子出国去旅游了一趟见了世面。可是对于很多砸锅卖铁送孩子留学的家庭来说,就等于断送了父母的全部希望。这些孩子去年从中国逃到了英国,从亚洲逃到了欧洲,今年又不得不逃回到父母的怀抱。这种不去面对现实、在父母的娇宠下养成的逃避心理,很可能会毁掉他们的未来。

并不是所有想回家的人都能够回家,比如说Rang就不行。这是一个17岁留学生,当我问他名字的时候,他说就叫我Rang吧。他从湖南来,爸爸好像是个有点名气的画家,把自己的积蓄拿出来送儿子出国。都说Rang人不错,愿意尽自己的所能帮助别人,对事情也有独到的见解,可惜在家里就养成了慵懒的生活习惯。为了节省,大多数留学生都自己做饭吃,他们知道在伦敦什么样的地方能够买到最便宜的东西:那里的面包19便士一包,鸡蛋34便士十个,鸡肉三英镑一公斤,牛奶1.9英镑3.5公斤,土豆胡萝卜30便士一磅,卷心菜50便士一磅……两个人一周花上10个英镑,就能吃得很满足。可是Rang从来都不做饭,每顿都在街上买来吃,一盒很适合自己口味的盒饭4英镑,从餐馆的经营角度来说确实是最便宜的,可是却远远超过了自己做饭的费用。Rang还有一个嗜好:收藏文化衫,而且乐此不疲,他的屋子里挂着各种各样买来的文化衫,每件50英镑。此外上语言学校要花钱,交通要花钱,住宿要花钱,还有各种各样的应酬零花……因为家里不是“大款”,Rang花钱花得自己都害怕,每月拿到各处寄来的账单就念叨:哎呀我爸要破产啦。可是他就是不愿意去打工:没这个习惯,也没有改变自己的力量和愿望。Rang多次给爸爸打电话,要求回国,可是他爸爸不允许,想来一是希望儿子能够在新的环境中改变自己,二是作为一个在国内有些名气的知识分子,儿子如此归来,显然放不下自己的面子。这使得连家都回不了的Rang,看上去有一种“望断天涯路”的悲凉。

如果Rang的父亲还情有可原的话,另外的一种父亲就令人愤慨了。他们对要求回国的儿女说:“你在国外做什么我不管,钱也由着你随手花,可就是不准你回来!”留学生们都知道,说这种话的父母大都和那些来路不明的巨额资金有关系,他们根本就没把自己的孩子当成人,只把他们当成了“洗钱”的工具。和一般的留学生相比,这些可怜孩子更低调,更孤独,在他们出国的时候,父母大都和中介签有保密合同,也不准孩子们在国外随意交朋友,透露自己和家庭的信息。2003年的春夏,湖南卫视曾经派出一个摄制组来到伦敦,打算做一期关于湖南留学生的报道。他们好容易通过几位中文学者找到了一群湖南孩子,做了很多的工作,总算落实了采访计划。可是孩子们很快就变卦了,原因是打电话回去,家长们坚决不同意。看来在涉及孩子留学的问题上,很多家庭有着很多不能向外界坦言的内幕。

好多孩子只好拿着那些肮脏的钱,在伦敦的赌场和夜总会上声色犬马一掷干金,在遭到英国人侧目的同时,也遭到了广大留学生们的唾弃。在BBC留学生论坛上,经常可以看到这样的帖子:

*现在,许多学生来到这里,浪费他们的时间和金钱,他们  整个星期都去赌场,夜总会。每次我看到他们时,就为和他们  是同一个国籍感到羞耻。为什么?因为他们为中国人树立了  非常坏的形象。

*在英国努力拼搏的“硬骨头们”,我尊重你们,你们是好样的,你们不愧是中华的儿女,你们继承了中华民族自强不息和吃苦耐劳的品行和传统。至于那些父母在国内是“款爷”或者是骑在人民头上作威作福的、鱼肉百姓的、在国内“盗金库”的领导们:你们这些“八棋(旗)子弟”、跑到国外的“败家子们”,我鄙视你们!!你们真给国人丢尽了脸,“海外军团”里的垃圾,真不知道,你们除了挥霍浪费、刷(耍)阔、自以为是以外还会些什么?!!真是“猪们”酒肉臭,路有冻死骨!!!

那些贪婪的父母,把自己的亲生骨肉,变成了全世界的弃儿。

P29-31

序言

我在国内的时候,是个有些“冷面”的记者,无论面对什么样的对手,总是胸怀“替天行道”的悲壮,洋洋洒洒一路写去,少有犹豫和怜悯的时候。可是现在,面对这些留学生,我的心里充满了复杂的感觉,这样的感觉压抑着我,不知道怎么办才好。

一百多年来,中国已经掀起了多次留学高潮,每一次都有着它独特的历史和社会背景,给国家和个人命运带来了深刻的影响。有数字表明,从1978年以来,我国已经有70万人去海外留学,其中有17万人已经学成归来。我国教育部直属高校中,有77%的校长、80%的两院院士都有过出国的经历,71%的国家重点实验室和教学基地的主任,也曾经在海外深造。可是我写的这一次却不同于以往:留学的主体是一批独生子女。尽管出国目的形形色色,有一点却是共同的:在这个竞争激烈的社会中出人头地——要么是为家庭,要么是为自己。这样的愿望能不能达到,或者是会以什么样的方式来达到,让我们不妨来看看现实给我们的答案。

尽管在采访中一再提醒自己:我要做的仅仅是把事实呈献给读者,因此必须与被采访者拉开距离,保持冷静,可是我最终没有能够做到:我毕竟是一个母亲,家里有一个和他们年龄相当的女儿。所有的留学生都多多少少要对家里撒点谎,可是在这样人地生疏的异国他乡,他们却对我很信任,滔滔不绝地告诉了我许多真实的故事。我被他们的故事所震惊,并小心翼翼地掩盖这样的震惊。可是纸终归包不住火。这些孩子们最终会想起我是个记者,我会把他们的这些故事写成文字,拿去卖钱挣稿费。他们不知道,我现在实在是很为难。把这些故事写出来告诫社会,是我的责任。但是这些故事一旦被人知道,会对他们的一生和家庭造成什么样的影响,却不大好预料,何况此时此刻,国内对于“留学垃圾”的声讨正方兴未艾。于是我决定用这样的一种体裁来写这本书:所有的故事都是真实的,而人物的名字却不一定。

我也要提醒那些做父母的:不要以为书中的人物“不像”您的孩子,您就大松一口气。事实上大多数父母生育并养育了自己的孩子,却根本就不了解他们。

一位国外的朋友又提醒我了:No,they are not younger child,they are young people.

是的,他们已经不再是孩子,而是走向了世界的年轻人。他们的世界观在某种程度上已经定型,将担负起一个有着五千年文化的泱泱大国的未来,在中国组成一个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特殊社会——独生子女社会,并且继续在这个社会中表现他们“出人头地”的愿望。面对今天的社会对于他们的纷纷议论,我只希望我写下的这些他们亲口告诉我的故事,能够为他们的心声代言。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留学大调查/中国聚焦丛书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林雪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文汇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806769638
开本 16开
页数 291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200
出版时间 2006-02-01
首版时间 2006-02-01
印刷时间 2006-02-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青少年,研究人员,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图书小类
重量 0.418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I25
丛书名
印张 18.75
印次 1
出版地 上海
226
156
15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8000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9 9:35:09